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在华的残暴统治,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 (三)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4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5 第一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6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郭廷以 郭廷以先生著作 《近代中国史纲》

7 日本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明治政府一成立,明治天皇就发表《御笔信》,申明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明治天皇

8 大陆政策的发展: 日本为东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特别的措置”。
日本裕仁天皇 通过《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要》,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1927年,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

9 “大陆政策”具体化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获取全中国的资源以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岛、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大和民族在亚洲大陆显露身手,掌握满蒙的权利则为首要关键。” 田中奏折

10 “大陆政策”的实施 1894年甲午战争 1900年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占南满 1914年出兵占青岛,控制山东
1915年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 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

11 二、局部抗战 1、日本灭亡中国政策的实施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12 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13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日军装甲车侵占沈阳城

14 伪“满洲国” 1931年9月22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确定“建立以宣统帝为元首,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得到我国支持的新政权”。1931年11月,关东军将溥仪偷运到东北,1932年3月1日,宣布“满洲国”建立。9日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年号大同,“首都”长春,改称“新京”。 溥仪

15 日本退出国联 李顿调查团在东北 国联大会

16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华北 “特殊化”,策划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的“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17 2、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淞沪抗战 日本海军陆战队于1月28日深夜23时30分在闸北发动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反抗,淞沪抗战开始。 硝烟弥漫的战场

18 长城抗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刀队 赵登禹将军

19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 冯玉祥

20 “八一宣言” :1935年 一二·九运动:1935年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国民党五大:1935年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3、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 “八一宣言” :1935年 一二·九运动:1935年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国民党五大:1935年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1937年2月

21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全民抗战的主张,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八一宣言”文本

22 (2)一二·九运动 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 自治!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北京一二·九运动

23 (3)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洛浦主持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确立。 瓦窑堡会议旧址

24 (4)国民党“五大” 1936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提出所谓“对华三原则”,即“广田三原则”,即一、中国取缔一切排日运动和放弃以夷制夷政策,进行积极合作;二、中国承认“满洲国”,完全调整日“满”华三国关系;三、中日合作防止赤化,遭到蒋介石的拒绝,中日交涉停顿。1935年12月2日至7日举行一中全会,出现新的动向。

25 (5)西安事变 ——时局转换的枢纽 12月12日,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了华清池,迅速解除了进行抵抗的蒋介石卫兵的武装,将蒋介石扣留,并移送西安新城大楼。十七路军同时行动,控制了西安全城,拘捕了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十多名军政要员。当天,张杨联合发出通电,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在于抗日救国,并提出八项主张。 张学良和杨虎城

26 (6)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937年2月15日在南京召开。实际上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7 第二节 全国性抗日战争

28 蒋介石庐山谈话: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29 一、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

30 淞沪会战 激烈的战役,历时3月,日军 参战兵力25万余人,死伤9万 余人;中国参战兵力70余万人, 伤亡达25万余。粉碎日军三月
淞沪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 激烈的战役,历时3月,日军 参战兵力25万余人,死伤9万 余人;中国参战兵力70余万人, 伤亡达25万余。粉碎日军三月 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沿海工业 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1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这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以寡敌众,共毙日军200余名,被国际社会赞为奇迹。
谢晋元将军及其部下 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32 忻口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在北战场展开大规模攻势,从8月8日起,向南口进攻,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率部凭险抵抗,日军在增兵后,13日攻陷南口。10月13日向忻口发动进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顽强抗击,激战达半月之久,我军伤亡惨重(10万以上),歼敌约2万人。正当战争相持之时,河北日军策应攻陷娘子关,直逼太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在太原与敌苦战五天后突围,8日太原失陷。

33 南京保卫战 南京大屠杀: 在6个星期内,被日军残杀的中国平民和俘虏,在30万人以上。其中包括大量的妇女和儿童总数。

34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赴前线

35 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 23日台儿庄战斗开始,至4月6日,我军歼敌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6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

37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0月12日,日军几乎未受抵抗在大亚湾登陆,21日广州沦陷。11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为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和确保占领区,把重视正面战场,轻视敌后战场,改变为集中大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这样,日本在占领武汉后,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战争转入敌我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

38 汪精卫投敌 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周佛海、 曾仲鸣、陈璧君、陶希圣等经昆明 叛逃至河内,21日陈公博叛逃至河
内与汪会合。22日,日本照预订步 骤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29日,汪 在河内发表“艳电”响应。1940年, 汪精卫在南京召开中央政治会议。 30日,在南京宣告“国民政府”成立。 11月中旬,日本承认汪伪政权。

39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9年日军攻占海南岛、江门地区、汕头、潮州、深圳。2月下旬起发动南昌战役南昌失守。5月发动随(县)枣(阳)战役,中国失地而复收回。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长沙的战争未果,1941年9月第二次进攻长沙,到达长沙外围后撤回原阵地。1939年冬,中国各战区部队按统一部署发动冬季攻势(11月下旬到1940年3月底),未获得预期效果。

40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除台儿庄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失败而结束。其原因,一方面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另一方面却是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在战略战术上,采取的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41 二、共产党与敌后战场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国民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同意设立总指挥部,委任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派遣联络参谋。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均为发布命令,将工农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队改变为第八路军(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全军共4·5万人,属第二战区序列。

42 委会宣布将南方八省13个地区 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国民 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周子 昆为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 委会宣布将南方八省13个地区 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国民 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周子 昆为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 子恢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43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主要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构成成分:各阶级、各民族、包括海外华侨华人。 四个特点: 1、“广泛民族性和极大复杂性;
2、以国共军队合作为主; 3、没有共同遵守的纲领和共同的组织形式; 4、复杂的国际环境。 成果:抗战的胜利!

44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取得的一个大胜利,振奋了人心和士气。

45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八路军总部发动,对敌占交通线和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的中心任务是进行交通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太铁路。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继续扩大上阶段的成果,重点进攻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之敌军据点。第三阶段(10月6日至1941年1月)是反击敌人的报复“扫荡”。总计作战1824次,歼敌4·63万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6 第三节 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47 太平洋战争爆发 突袭珍珠港

4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根本转折——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

4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6日和9日,美国空军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

5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51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一、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52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一万多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残酷的杀害。大多数我所信赖的朋友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被杀害的是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虏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外籍传教士的信函 被烧死和屠杀的同胞

53 细菌战和毒气战 细菌部队的人体实验 原731部队的冷冻室

54

55 八四毒气伤人事件     2003年 8月4日清晨4时,齐齐哈尔市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罐。9时,5只金属罐中的4只罐被两民工转卖给一小贩。这名小贩将金属罐拿到附近居民区内的废品收购站进行切割。切割时造成罐内油状溶剂(芥子毒气)外泄,现场多人被污染。18时起,被污染者陆续开始出现中毒症状,造成40多名中国公民受伤、1人死亡。60年前战争的余痛又惊醒了国人。不久,日本政府以中国已放弃战争赔偿请求为由,拒绝赔偿有关受害人。

56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它的掠夺是多方面的。从工矿业到农业、金融等方面实施。中国劳工和慰安妇:据统计,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共强制役使中国劳工2000多万人。这些劳工被强制征用后,遭受非人的虐待,从事军事共程、筑路、开矿、拓荒和大型土建工程等劳役。大批劳工被冻死、饿死、病死、累死或杀死。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由日本军部“统筹”,在其占领区设立所谓慰安所,强征慰安妇,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可耻的一页。中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

57 “以战养战”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发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铁、煤、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给。

58 在东北这样的万人坑 已发现50余处,尸骨 60多万具! 触目惊心的万人坑

59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企图达到“掌握民心”的政治目的。他们通过学校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宣扬“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还将日语定为国语,目的是使中国人民甘心做亡国奴,实现其永久霸占中国的野心。 日本绘制的“大东亚共荣圈”地图

60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 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 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 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 美元。

61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2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与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抗战的片面路线不同,中共主张全面抗战路线,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

63 《论持久战》 毛泽东指出,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他还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64 东北抗联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940年2月,杨靖宇在 吉林濠江县壮烈牺牲,日军 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中尽
是枯草树皮和棉絮,不见 一粒粮食。 杨靖宇 东北抗联

65 东北抗联 1935年11月赵一曼为掩护部 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日军 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她 宁死不屈,1936年8月从容就义, 赵一曼
时年31岁。 1938年8月,以冷云为首的 八名抗联女战士陷入日军重围, 经过激烈战斗后,毅然投江, 冷云年仅23岁。 赵一曼

66 在1945年时,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75.8万余人,占 侵华日军总数的69%;抗击伪军95.6万,占伪军总数的 95%。这些辉煌的战果,也有力地证明了,在抗战进入 反攻阶段后,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军的 决定性力量。 在全面抗战的8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 队和敌后解放区人民对日伪军作战共125,165次,歼灭 日伪军1,714,117人(其中日军527,422人);八路军、 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伤亡近 60万人。

67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11日)

68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大生产运动 3、文化建设

69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

70 2、大生产运动 毛泽东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地。经过几年,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大生产运动从1941年到1942年,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边区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1944年,根据地渡过困难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47万,民兵227万。

71 3、文化建设 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人之中,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

72 “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73 (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宪政运动 2、开展抗战文化工作 抗敌演剧队

74 1、宪政运动 第一次1939~1940 第二次1943~1944 第三次1944年9月15日 林伯渠

75 2、开展抗战文化工作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76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开展了一场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最主要的任务。

77 20世纪30—40年代,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78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起来。

79 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80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从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当英、美、法实行绥靖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孤军奋战,英勇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冒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对于日本的侵略,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军民是在亚洲大陆上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

81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8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83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84 课堂讨论:对靖国神社的思考

85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Download ppt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