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质工作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质工作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质工作程序

2 一、基本程序 二、经常性地质工作 三、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四、项目生产组织管理

3 一、基本程序 工作来源 项目论证(要件:依据) 项目组织实施 项目设计(要件:围绕工作目的的工作部署)
自/互检,专检,专家检查,野外成果验收 项目成果报告、汇交 成果报告质量控制内部的自循环体系 竣工决算报告

4 一、基本程序 项目论证:国土资源部的相关政策要求、立项指南的要求、立项地质依据、相关的从业资质。
项目设计:工作部署的合理性(地质上、施工条件) 野外生产:根据质量体系要求的文字记录,野外验收主要是质量体系要求和设计执行的质量评述,工作成果只是一部分。 成果报告:有自封闭的质量控制过程。 竣工报告:协作完成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

5 二、经常性地质工作 科研项目 矿产勘查项目 矿产地质调查项目

6 二、经常性地质工作 科研项目 两个方面:提出科研课题、归纳总结
立项阶段:主要是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归纳,提出研究方向,阐明研究的意义 设计阶段:叙述说明本次工作的研内容,重点是论述本次工作的主要可行的技术路线(方法) 项目实施:严格按审批的设计完成工作任务即可 成果报告:扣项目任务书,结合研究成果进行编制

7 二、经常性地质工作 矿产勘查项目 传统的分类: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异常查证、矿点检查、预查?
前期地质工作、经常性区划、矿产远景调查,在阶段上有些分不清,也不能分清。

8 二、经常性地质工作 矿产勘查项目 1、目前找矿的条件 基本进入理论找矿阶段,模型勘查很重要 2、基本明确的矿床类型
3、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找矿模型 衍生出在这类项目中需要明确的有: 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主要工作对象。 在完成前述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的工作方法,投入工作量等等。

9 三、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试行) 二○一○年五月

10 矿 产 远 景 调 查 技 术 要 求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四)、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六)、质量要求 (七)、提交成果

11 (一) 、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总体技术要求、提交的成果等;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的依据。 在不同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和下达的任务,项目设计应逐项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2 (二) 、引用标准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DZ/T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 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 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

13 (三)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1 目的任务 3.2 部署原则
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基础性、区域性找矿工作,通过大致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3.2 部署原则 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科研成果,突出重点矿种,兼顾综合找矿,调查与科研紧密结合,重点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有利地段。

14 (三)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3 工作程序 综合研究是什么?

15 (四)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1 资料收集 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科研等各类资料,尤其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

16 (四)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2 野外踏勘 设计编写前,视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野外踏勘,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 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17 (四)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4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4.3 预研究
通过对工作区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野外踏勘,按矿产预测类型处理物探、化探、遥感数据, 研究典型矿床、分析主要成矿类型和成矿要素,提出矿产远景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实工作内容及解决办法。编制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区域矿产预测类型分布草图、区域成矿要素草图、地质工作程度图。 4.4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B。

18 (五)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矿产远景调查依据工作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和具体矿产调查任务确定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测量、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检查等项工作。

1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1 目的任务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调查是通过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实测调查,以及典型矿床、矿(化)点等的系统调查研究,大致查明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为物探和化探异常推断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2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2 基本要求 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倡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实测与修测相结合 在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工作区特点,在成矿有利地段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采取实测方式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通过稀疏路线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2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2 基本要求 比例尺要求 已开展过1:50000区调的地区,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1:50000—1:1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1:50000区调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实测精度以1:50000比例尺为主,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等实际情况,可适当灵活掌握,但必须在设计中加以明确。 提交图件 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为编制各矿产预测类型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提供实际资料。

2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2 基本要求 地质研究程度
大致查明工作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岩石类型、分布、形态、产状、物质组成、相互接触关系等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 矿产研究程度 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及控制因素、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等。

2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沉积岩:
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分析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

2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侵入岩:
在已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查明侵入体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以及成矿有关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特征,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和侵入顺序,研究其分布规律及与围岩和成矿的关系、控矿特征,研究侵入体及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25 (五)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火山岩:
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的火山活动,应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相,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2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变质岩:
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查明变质岩岩石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对成矿作用密切的变质岩,应进一步研究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划分变质相和变质带,研究变质期次、时代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2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构造: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成矿有关的构造: 大致查明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重点调查成矿有关的构造特征,研究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的关系。

2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典型矿床调查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典型矿床调查 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选择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中工作程度高、代表性强的矿床,进行典型矿床调查。 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事件) ②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物质) ③ 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 (表现形式) ④ 找矿标志的调查;(主要识别标志)

29 (五)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区域矿产特征调查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 区域矿产特征调查 主要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已知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主要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含矿岩系、侵入体、接触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产状等,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和标本,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

3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 地质剖面重点部署在成矿有利地段,对成矿有关的地 质体、构造带、矿化蚀变带、含矿层、矿体等至少有1~2 条实测剖面控制,比例尺大于 1: 5000, 一般以 1:2000 为宜;其他地质体可部分或全部参照已有的实测剖面,必 要时可采用比例尺大于1:5000的主干地质路线剖面控制。 测制剖面时,要详细划分岩性和岩石组合,分层描述, 系统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对 主要成矿地质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

3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各类地质体划分的精度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各类地质体划分的精度要求 在已有区域填图单位(群、组、段)划分基础上,对与 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应进一步划分岩性及岩石 组合,突出成矿有关的沉积建造、含矿层、标志层、侵入 体以及内外接触带、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等建造构造的划 分,可对已有填图单位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3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地质体标定的精度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5.1.4 精度要求 地质体标定的精度要求 野外手图一般采用与相关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 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图作 为野外用图。 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 体。在图面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 面上长度大于5m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 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 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

3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矿产地质调查路线布置的精度要求
5.1 矿产地质调查 矿产地质调查路线布置的精度要求 根据调查区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穿越法和追索路线法,对重要成矿地质体、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 路线间距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在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路线间距应满足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视需要可适当加密或放稀。其它地段,路线间距以稀疏的主干地质路线为主,大致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 观察点以能大致控制各类地质体的特征为原则,所有重要的地质界线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 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调查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

3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2 物探 5.2.1 基本要求
针对调查区具体目标任务,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前提, 选用相应的方法部署不同比例尺的面积性或剖面性测量工作。 物探工作应依据调查区地质特征、主攻矿产类型的地球物理前 提和工作条件,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技术方案,必要时应进 行方法技术条件有效性试验。 物探工作执行相关行业技术规范,采集数据质量应满足设计或 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野外工作期间应及时对物探资料进行整理和数据预处理,对发 现的异常及时进行异常踏勘检查,进行初步评价。 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必须以岩石、矿石物性研究为基础,密 切结合地质、化探等综合成果,编制综合推断成果图。

3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50000物探工作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50000物探工作 在未进行中大比例尺航空磁测的地区,一般应开展高精度 地面磁测,其任务是寻找一定规模的磁性矿产(包括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等)和进行间接找矿,研究成(控)矿地 质构造,结合地质和化探,寻找隐伏矿产和进行成矿预测,圈定 矿产靶区。 在已有中大比例尺航空磁测的地区,或经分析研究后确认 磁测不可能取得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效果的地区,可不安排地面 磁测工作。 工作程度较高、成矿条件优越、地形适于工作、以寻找隐 伏—半隐伏金属矿床的地区,应开展1: :25000的高精 度重力或激电法面积测量工作。

3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50000物探工作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50000物探工作 1:50000—25000万面积物探工作原则要求采用规则网进行,调查区内少量通行条件差的地区,可采用半自由网进行,平均线距500m-250m ,点距100m-50m。发现异常应及时加密,并对异常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记录。 面积性物探工作必须对区内各类岩石、矿石进行系统地物性参数测量和研究。

3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大比例尺物探工作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大比例尺物探工作 矿点、重要矿化蚀变带及分析筛选的物探(化探)矿致异常应进行1: : 5000的物探剖面测量,具有大、中型矿床找矿远景的地区应开展面积性物探测量工作。 物探面积测量可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工作任务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高精度磁测、激电法、高精度重力或其它电法中的1到2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相互配合。测线距一般为100m-50m,点距40m-10m,具体选择决定于拟探测异常体的规模。 物探剖面测量的方法选择原则与物探面积测量相同,点距40m-10m。

3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5.2 物探 资料整理、异常解释与地质构造推断解译
5.2 物探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资料整理、异常解释与地质构造推断解译 物探面积和剖面测量资料应按设计书及相关方法的行业技术规范要求系统整理和成图。 面积测量发现的物探异常应填制相应的异常登记表册,依据物探异常定性分析、解释,划分异常类别。 对取得的1:5万物探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对区内地层、岩体和构造进行推断解译,分析和辨识有直接或间接找矿意义的异常。 在矿产重点检查区,对所获取的物探异常应进行详细的定性及定量—半定量解释,重要的矿致异常应进行异常源的三维或二维定量反演计算,进行三度空间的地质矿产特征分析。异常解释应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物探信息提取,编制综合解释推断成果图,为进一步的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3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3 化探 5.3.1 基本要求
5.3 化探 5.3.1 基本要求 根据调查区的景观特点,合理部署1:50000比例尺的面积性或更大比例尺面积性、剖面性化探工作。 根据调查区的工作条件和地质矿产特征,按现行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技术方案。野外工作方法尚不成熟的特殊景观区,要求开展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相关试验。 在本专业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化探成果包括异常的解释推断。

4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 50000化探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 50000化探 1:50000化探工作布置在重要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和区域化探重要异常聚集区。 1: 50000化探一般应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不具备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条件的地区,采用土壤测量的方法。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为4-8个点/km2。地形切割强烈的地区可采用4个点/km2的密度或适当放稀,在水系不发育的地区采用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8-16个点/km2。

4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 50000化探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1: 50000化探 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应注意克服或避免风成砂或风积黄土的干扰;在我国东北部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应避免有机质的干扰,土壤测量应避免有机质和粘土层的干扰。同一调查区化探工作的采样介质和采样技术条件应保持一致。 样品按单点样分析,采样密度较大时,可按4点/km2组合样分析,同一成矿区带应选择相同的分析元素,一般选择分析15-18种元素。 元素的分析测试方法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检出限,主要元素的报出率应达90%以上,次要元素报出率应达到85%以上。

4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大比例尺化探工作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大比例尺化探工作 对推断解释为矿致异常或圈定的找矿靶区应布置 1:20000—1:10000面积性或剖面化探测量工作。 :10000测量网度为100×40-20m ,1:20000测量网度为 ×50m ;1:10000比例尺采样密度不能低于200点/km2,1:20000比例尺采样密度不低于100点/km2。 工作方法采用土壤测量。 必要时,化探异常检查可部署1:5000—1:2000精度的化探剖面测量。

4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3 化探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资料整理和异常解释
化探野外工作应及时整理各类野外原始资料;按技术标准编制采样点位图、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综合异常图、找矿远景区划图及其他专题解释图件。 异常解释以数据处理分析为基础,数据处理应注意化探工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研究:“高、大、全”异常与“弱小”异常的关系问题;异常的空间结构问题;组成异常的前、中、尾晕元素异常问题;负异常问题;异常元素的分带性问题;原生晕与次生晕异常模型问题;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化探数据处理问题;不同地质背景的化探数据处理问题;化探异常与其它矿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问题等。 研究分析化探异常的区域分布规律、局部异常元素组合规律等,对异常进行解释推断和分类排序,圈定找矿靶区,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建议。

4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1 基本要求
根据目标矿种和具体工作任务,结合具体工作程度,确有必要的可有选择地安排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一般以1∶50000比例尺为宜。 通过重砂矿物测量寻找相关矿产,总结找矿标志,分析有关矿产区域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进行矿产预测,圈定具体的进一步勘查地段。 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一般选用“水系法”或“最小水域法”。

4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重砂取样点的部署有“水系法”或“最小水域法”两种方法。 “水系法"
要求对调查区内所有二级以上水系进行系统取样。取样点距随水系级别不同而异,原则上是大河稀,小河密;主干稀,支流密。在通行条件许可情况下,取样点应尽可能布置到近源头O.5—1公里处,以便对扩散晕半径作最小限度的控制。对于干涸河和冲沟的沉积物也应适当取样,在大面积缺水和干涸地带,可考虑以分散流采样进行局部弥补,取样点的分布应力求合理均匀。一般应在航片、地形图判读的基础上,先进行设计布样,工作中配合航片解释指导野外实地选点取样。

4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水域法"
“水域法”或叫“最小水域法”,是颇有成效的一种取样法。采样点的布置应根据各级河流的汇水面积划定水域,以一定数量的重砂样品恰当地控制每个水域内矿物的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在鉴定工作的及时配合下,由河流的下游循序而上,查明有益重矿物的来源。 具体作法是:工作之前,首先要根据航空照片或地形图,参照已有资料,全面解释地质构造,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掌握水系、地貌特征。再根据各级河流汇水范围,以分水岭为界,在地形图或航片上,逐级划分出水域空间范围。在水域空间范围内部署样品,不是分别对主流(如三级)及支流(如四级)河谷按一定问距进行采样,而是把采样点布置在每个支流(如四级)与主流(如三级)河流汇合处的上方,用一个样品或两个样品来控制,检查每个支流(如四级)水域内重砂矿物的赋存情况,要求取样工作逐个水域进行。

4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取样位置的选择
取样位置的选择既要注意样点分布的均匀性,也要考虑重砂矿物富集的地点。 冲积层取样:一般沿水系在相应的距离内寻找重砂矿物富集地段(在河流流速显著减慢处、河床基底有利于停积重砂的地方)进行取样。

4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取样位置的选择
阶地取样:最好在水位最低时取样,一般选择在河流拐弯的外侧阶地剖面处或阶地边缘塌陷裸露处。 坡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干谷或洼地、谷口或谷底的坡积层中取样,取样点应布置在垂直砂矿物来源方向的取样线上或平行等高线方向位置。 残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在凹凸不平或有溶洞的基岩表面按网格进行取样。

4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取样的粒度与深度
取样的粒度一般选择分选不好的砂砾层,如小砾石、粒度不均匀的卵石、分选程度差的粗砂等。 取样的深度应根据试验或不同层位确定,一般为20—50cm。残积层取样一般以见到基岩为原则,坡积层取样一般在腐植层以下进行,阶地取样应在阶地底部或中间隔挡层之上、分选性不好的层位采集。

5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2 取样 取样方法和样品重量
浅坑取样是以水系冲积层、坡积物或残积物为取样对象、以寻找原生矿床为目的的最常用的一种取样方法。 原始样品重量一般为15—30kg,按体积计算为0.1—0.2m3。经野外粗淘后,灰砂重量应不少于10—15g。

5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3 样品的加工与编录 样品的野外淘洗
原始样品一般在野外就地就近淘洗,一般淘洗至灰色为止,即以石榴石、角闪石、辉石及比重在2.8左右的砂矿物不多量流失为准。 样品的野外编录 重砂取样的编录工作一般采用填表的方式,内容包括取样日期、地点、编号、沉积物类型、淘洗物性质、取样方法及深度、松散样重、灰砂重、重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特点及含量等,取样位置必须标注在地形图上,必要时附采样点素描图。

5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3 样品的加工与编录 样品的分离
按砂矿物的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机械分离手段和选择性溶矿的方法,尽可能地将有用砂矿物或其他需分离的砂矿物单独提取出来。 砂矿物的鉴定与定量 砂矿物鉴定一般要求采取用量少、精度高的方法,以一种手段为主,同时辅助多种其它手段。 定量的方法有矿物定量法(包括目估法、颗粒统计法、体重法、称重法)和元素定量法(化学计算法、选择溶解法)。

5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4 资料整理与异常解释
资料整理的主要任务是编制重砂矿物分布图和圈定有用重矿物异常扩散晕,进行异常的解释和推断,分析重矿物来源,排除非矿异常,确定因矿引起的异常特征和标志。

5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 遥感 5.5.1 基本要求
5.5 遥感 5.5.1 基本要求 应尽可能收集多种遥感数据,进行遥感地质综合调查,主要进行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等工作。 遥感调查应从宏观分析入手,通过多种比例尺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由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层层推进,实现由成矿带到成矿重点区到成矿有利地段的渐进式调查。 应利用遥感解译图提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常,基岩裸露、半裸露区矿产远景调查必须系统提取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5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 遥感 5.5.2 遥感影像制图
遥感影像制图 遥感影像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 50000;野外手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25000。一般应在设计前完成。 1:50000的遥感影像图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遥感数据编制;制图区内原始图像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5%,且不能覆盖重要地物。大于1:25000影像图和野外工作手图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数据编制。 遥感影像图必须由低分辨率合成图像与高分辨率图像经保真融合处理制成。 矿产远景调查遥感影像图一般采用六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5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遥感 5.5.3 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在矿产远景调查的全过程,一般应在正式进行野外工作前完成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工作。 遥感地质解译应在矿带、矿区、矿点逐层推进的基础上,利用多尺度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25000,成图比例尺为1: 50000。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辅助矿产地质填图解译,已知成矿、控矿、容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容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特征影像提取等。 遥感地质解译图中的全部地质体、地质界线必须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图中与已有地质资料一致的、新解译的遥感实测界线和遥感推测界线,必须采用不同线划区别表示。

5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 遥感 5.5.4 遥感异常提取
遥感异常,一般应采用光谱分辩率高的遥感数据,应根据工作区特点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 采用以主成分分析法为主,光谱角法、比值法等为辅的方法,提取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 一般进行整景数据的遥感异常提取,典型矿区的遥感异常应进行分区提取。

5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 遥感 5.5.4 遥感异常提取
必须参照调查区若干类型已知矿床、矿点的统计特征光谱,利用光谱角法对全区异常进行逐次分类,分别提取相应类型矿床的(光谱特征)遥感异常。 所有遥感异常区带,均应根据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找矿远景分级。 遥感异常图上应标明重点检查的异常区带号、异常号,为矿产检查提供依据。

5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5 遥感资料的处理 5.5 遥感
遥感数据的深化研究应注意研究和处理一些典型问题:遥感找矿异常的空间结构与分带性问题;遥感找矿异常的空间展布与矿化蚀变带的关系;不同景观区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与遥感找矿异常阈值划分标准问题;遥感异常与其它矿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问题等。 以区域岩矿波谱综合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对成矿有利地层、岩体和构造进行解译和推断,进一步确定成矿有利环境和遥感找矿标志。 根据区域典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遥感找矿异常和光谱角异常的研究,求取遥感找矿异常下限,确定异常划分标准,建立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指导异常筛选和检查工作。

6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遥感 5.5.6 遥感图件编制
遥感影像图、遥感异常图和遥感地质解译图等成果图件的编制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6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5.6.1 基本要求 综合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综合研究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在整个矿产远景调查过程中逐步深化综合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 对调查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将野外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做到两者统筹安排,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借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关技术要求,在综合找矿信息研究基础上,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矿产预测图等图件,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部署依据。

6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5.6.2 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研究
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对实测的地、物、化、遥、重砂等找矿信息应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 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研究区内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总结区域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开展矿产预测,优选找矿靶区。

6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5.6.2.1 典型矿床研究 1、划分矿产预测类型
凡是由同一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矿要素和预测要求基本一致,可以在同一张预测底图上完成预测工作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线索,均可以归为同一矿产预测类型。同一矿种存在多种矿产预测类型,不同矿种组合可能为同一矿产预测类型。矿产预测类型的命名原则:XX矿床式XX类型(成因类型或工业类型)XX矿(矿种或矿组),例如:宁乡式沉积型铁矿、大冶式矽卡岩型铁(铜)矿等。

6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和成矿模式图
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主要反映该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矿田-矿床构造、成矿地质特征等内容。根据所选择典型矿床的工作程度确定编图比例尺,一般以1: :2000为宜。突出标明与矿床时空定位有关的成矿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应分图层编制,图层包括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成矿构造、矿体、蚀变带等图层。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一般以剖面或平面投影图形式,通过简化、提炼,表达成矿作用过程,即表达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构造、成矿地质特征等要素内容、以及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通常以角图与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表示于同一张图上。

6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3、 编制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和预测模型图
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是在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的基础上(以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为底图),叠加典型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预测要素而编制的图件,其编图比例尺同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 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典型矿床和工作区内已有大比例尺的重力、磁法、电法等物探资料以及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资料,编制相关异常特征图(或异常剖析图)。

6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图:
是对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的简化、提炼、概括和综合,一般以剖面图形式或平面投影形式表示预测要素内容及其相关关系及空间变化特征,通常以角图与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表示于同一张图上。

6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5.6.2.2 区域矿产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按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预测方法划分矿产预测类型,即沉积型、火山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复合内生型、层控内生型六大类型,区域矿产研究首先应根据工作区的成矿地质特征确定矿产预测类型,分别编制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沉积型需编制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建造构造图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火山型需编制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侵入岩体型需编制侵入岩浆构造图;变质型需编制变质建造构造图;复合内生型和层控内生型需编制建造构造图(层控内生型应突出表示成矿建造)。

6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1)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主要为沉积型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主要内容包括:古地理类型单元、盆地构造、沉积相单元、构造古地理单元、沉积等厚线及沉积中心、古水流方向及物源供给方向、古水深单元、古盐度单元、古水温单元、酸碱度单元、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单元、沉积盆地边界、柱状剖面点位置、特殊标志层、(沉积矿产)矿(床) 点、各类标注等。

6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2)沉积建造构造图
主要为沉积型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主要内容包括: 构造岩相古地理图中成矿有利地段、地层分区、沉积岩建造、特殊标志层、(沉积矿产)矿(床) 点、柱状剖面点、断裂、褶皱、地质界线、产状要素、岩石化学采样点、地球化学采样点、同位素采样点、各类标注,侵入岩、火山岩性岩相、变质建造图层。

7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为第四纪沉积型矿产预测提供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以含矿第四系分布区为编图范围。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地层单元、成因地层单元、地质界线、地貌单元、断裂、含矿层(含卤层)、(沉积矿产)矿(床) 点、柱状剖面点、钻孔、同位素测年、化石采样点、基岩单元、各类标注等。

7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4)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
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产,一般以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海相火山岩型矿床如无法识别火山机构时则以沉积岩建造古构造图为底图,预测地段复原到沉积建造构造图上。 陆相火山岩按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旋回(注:火山岩与侵入岩统一用构造-岩浆旋回)分别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构造、基底地质体、基底构造、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蚀变、同位素年龄、产状要素、岩石化学采样点、地球化学采样点、同位素采样点、各类标注, 沉积岩建造、侵入岩、变质建造图层。

7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5)侵入岩浆构造图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5)侵入岩浆构造图 与侵入岩体有关的矿产,以侵入岩浆构造图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以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区并兼顾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带为编图范围。按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旋回分别编制。 主要内容包括:侵入岩、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 构造岩浆带、蚀变、同位素年龄、产状要素、岩石化学采样点、地球化学采样点、同位素采样点、各类标注,沉积岩建造、火山岩性岩相、变质建造图层。

7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6)变质建造构造图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6)变质建造构造图 由变质作用定位定时的矿产,以变质建造构造图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变质建造构造图,按与成矿有关的变质构造阶段分别编制。变质岩区内,存在明确的沉积变质矿产层位或建造组合时,应编制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或建造构造图。 主要内容包括:变质建造、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变质相(系)、 蚀变、同位素年龄、产状要素、岩石化学采样点、地球化学采样点、同位素采样点、各类标注,沉积岩建造、侵入岩、火山岩性岩相图层。

7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7)建造构造图
5.6 综合研究 1、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编制 (7)建造构造图 主要针对复合内生型和层控内生型矿产预测类型。复合内生型矿产预测类型:按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活动期编制。在预测调查区建造构造图上,突出表达与成矿有关的建造和构造。层控内生型矿产预测类型:编制预测调查区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特定地层或建造。 主要内容包括:沉积岩建造、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构造、侵入岩、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断裂、产状要素、岩石化学采样点、地球化学采样点、同位素采样点、各类标注等。

7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2、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与区域成矿模式图
5.6 综合研究 2、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与区域成矿模式图 区域成矿要素图,是在圈定的一个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区或预测调查区范围内,通过研究区域成矿作用编制的反映该区域、该矿产预测类型成矿要素的图件。区域成矿要素图的底图是与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相对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7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1)区域成矿要素研究内容 ①区域成矿地质作用: ②区域成矿构造体系: ③区域成矿特征:
5.6 综合研究 (1)区域成矿要素研究内容 ①区域成矿地质作用: ②区域成矿构造体系: ③区域成矿特征: ④研究区域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构造和成矿特征的时、空、物相互关系; ⑤初步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确定各种成矿要素信息,为编制区域成矿要素图做准备。

7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2)区域成矿要素的图编制 ①按照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预测底图;
②在底图上突出标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内容; ③图面标明全部矿床、 矿点、 矿化线索、 采矿遗迹、 蚀变等有关内容; ④综合分析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构造、成矿特征等内容; ⑤在研究区范围内,可以根据区域成矿要素的空间变化规律, 划分四、五级矿带。

7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3)区域成矿模式图编制
5.6 综合研究 (3)区域成矿模式图编制 通过简化、提炼,表达区域成矿作用过程,即表达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构造、成矿地质特征等成矿要素内容、以及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通常以角图的形式与区域成矿要素图表示于同一张图上。

7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3、 编制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与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
5.6 综合研究 3、 编制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与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 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是在区域成矿要素图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重力、磁法、电法、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编制的反映工作区内该矿产预测类型预测要素的图件。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应按矿产预测类型分别编制。 (1)区域矿产预测要素研究内容 ①研究区域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区域异常特征,编制各类综合信息异常特征图; ②研究综合信息异常与矿产地、矿化线索的关系,推测直接矿致异常及间接与矿化相关的异常等。

8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2)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的编制
5.6 综合研究 (2)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的编制 ①以区域成矿要素图为底图,综合区域重、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等内容,形成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 ②研究典型矿床预测要素与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关系; ③划分矿产预测要素类型:必要的,重要的,次要的,最终确定预测变量。

8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3)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的编制
5.6 综合研究 (3)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的编制 在总结区域矿产预测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编制,其内容为: ①以区域成矿模式图为底图,叠加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等找矿模型资料,形成区域预测模型图。 ②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一般以剖面图或水平投影断面图形式简要表示矿产预测要素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时空展布特征。 通常以角图的形式与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表示于同一张图上。

8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6 综合研究 5.6.2.3 矿产预测与工作部署建议
5.6 综合研究 矿产预测与工作部署建议 在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上,按照不同预测方法类型,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圈定矿产预测区。 对矿产预测区进行筛选分类,划分预测区类别、级别,预测矿床数。 对不同矿产预测类型预测成果进行归并和汇总。 按不同矿床预测类型表达预测成果, 编制矿产预测图。 根据矿产预测成果,对拟开展矿产检查的预测区进行优选、排序、分类,提出矿产检查工作方案,编制工作部署图。

83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5.7 矿产检查
5.7 矿产检查 基本要求 对预测区范围内前人发现的和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 针对预测区内的具体情况,采用大比例尺矿产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适量的探矿工程,对预测区内各类异常、矿床、矿(化)点进行综合检查和验证。 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两类。 前人已做过工作的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矿点、矿产地,经综合分析研究有必要重新评价的,可以列入检查工作范围。

84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概略检查 5.7 矿产检查 检查范围 预测区范围内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
5.7 矿产检查 概略检查 检查范围 预测区范围内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 物探、化探工作中确定的具有扩大找矿远景的和推断有找矿前景的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乙类异常)。 已知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包括新发现的以及群众报矿点)、民采点、老窿等都应进行概略检查。

85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7 矿产检查 概略检查 主要任务
5.7 矿产检查 概略检查 主要任务 初步了解预测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核实异常是否存在,确定异常的确切位置。 初步了解预测区的矿化带、蚀变带、矿(化)体(层)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 对经过勘查工作的矿(床)点,以资料收集和踏勘为主,了解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一般不再投入工作量。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概略评价预测区的找矿前景,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进行重点检查提供资料。

86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概略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根据预测区所确定的矿种、成矿地质背景、矿产类型、预测要素选择检查工作方法,一般遵循地质踏勘、地表原方法检查、多方法评价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工作程序。 概略检查一般选用地表追索、地质、化探、物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地表光谱、地表化学样品采集等技术方法进行评价,其中化探、物探方法应根据预测区特点选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概略检查必须采集足够的与评价要求相关的各类分析样品,各类采样、化验工作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概略检查结束后,应提出是否进一步开展重点检查的工作建议。

87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重点检查 5.7 矿产检查 检查范围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检查范围 择优对经概略检查后的预测区,获得较好矿化线索及矿(化)点,确定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

88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重点检查 5.7 矿产检查 主要任务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主要任务 综合分析重点检查区成矿地质背景、物探、化探、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基本了解矿化蚀变带、矿(化)点的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 对主要矿化地段,采用大比例尺物探、化探等有效方法组合,配合施工有限的探矿工程进行必要的揭露,基本了解矿(化)体(层)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基本了解近矿围岩的蚀变种类、分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初步判别矿床成因类型。

89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重点检查 5.7 矿产检查 主要任务
对重点检查对象的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并按附录A的要求提出具有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的找矿靶区及具体工作建议。 经适量的坑探、钻探深部工程验证,且见矿情况好的,应按照矿产勘查规范的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并按相关规范估算资源量,提交新发现矿产地(附录A要求)。

90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重点检查 5.7 矿产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重点检查阶段,根据目标矿种找矿工作需要,一般可选用大比例尺矿产地质填图,化探(土壤或岩石测量)、物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等)综合剖面测量,1: :5000面积性物探、化探测量,槽探、浅井、坑探等工程揭露等方法。

91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重点检查 5.7 矿产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对每个重点检查区,一般均应填制1: :2000地质草图,不少于2-3条地质、化探、物探综合剖面控制,地表矿化强烈或地表露头矿等地段,施工槽探进行揭露,必要时可施工少量浅井或浅坑对其浅部进行了解。 对成矿条件好、找矿前景大的矿(化)点,或地表检查工作后认为具有寻找隐伏矿的重点查证区,应使用适量的坑探、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或初步评价。

92 (五)、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5.7 矿产检查 重点检查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重点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评价工作报告,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建议。重点检查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地质草图,实际材料图,工程素描图,各类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探、化探成果图,矿(化)体采样平面图,重要的大比例尺综合剖面图,资源量估算图等与投入工作量相对应的原始资料、成果图件和矿产重点检查地质报告。

93 (六)、质量要求 各单项技术工作质量要求参照现行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执行。资源量估算按照行业相关规范执行。

94 (七)、提交成果 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结束后,需要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及附图 附表 附件 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

95 (七)、提交成果 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是在一定阶段内对工作区地质矿产特征、区域成矿规律等认识的总结,是部署后续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编制。 矿产检查应对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对象逐个进行描述,主要内容应包括矿产检查的工作方法、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检查结果等,并对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判,提出下一步具体工作建议。 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内容应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图表相吻合。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各章节观点统一协调。附必要的图件、表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C。

96 (七)、提交成果 7.2 附图 实际材料图 建造构造图 矿产预测图 有关的专题研究及综合研究图件
7.2 附图 实际材料图 建造构造图 矿产预测图 有关的专题研究及综合研究图件 各类综合异常图(包括物探、化探、重砂、遥感) 工作程度图 地球化学采样点位分布图 主元素地球化学图 物探异常图及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图 遥感影像图及遥感解译图 主要工程编录图和预测资源量估算图 重要的地质和工程剖面图 矿点、矿产地地质草图和采样位置平面图 照片 以上图件可根据幅面大小作为附图或汇编成图册

97 (七)、提交成果 7.3 附表 物探、化探各类原始数据表 物探、化探以及遥感异常登记表、异常查证结果表
7.3 附表 物探、化探各类原始数据表 物探、化探以及遥感异常登记表、异常查证结果表 样品登记表、分析结果登记表和内、外检结果登记表 探矿工程一览表 预测成果登记表 新发现矿产地登记表(参照矿产地数据库中的相应表格) 预测资源量估算数据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或面积、体积计算表) 老硐、民采坑道等资料汇总表

98 (七)、提交成果 7.4 附件 重要原始资料清单 有关的批复文件 矿产检查简报或报告 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与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图册相一致的数据库资料。 数据库建设执行《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要求》。

99 专业分工——发挥专长——重点突破(各司其职) 制定工作目标—实施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总结(责任到人)
四、项目生产组织管理 1. 制定项目技术管理方案及实施办法 技术责任制;按专业特长建立各级技术人员责任制,专业大组长从事各自分管的技术工作,其他人员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个人责任。 专业分工——发挥专长——重点突破(各司其职) 制定工作目标—实施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总结(责任到人)

100 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地调局项目技术工作标准;
(2)严格执行三级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生产技术部)—基础地质调查中心—项目组三级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确保项目工作质量与成果质量。 (3)项目组制定并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措施;项目组进行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做到野外资料的整理及时,检查及时,修改及时,并制定时间表,保证资料按时提交。 编制了《三岔等六幅区调项目野外工作手册》 统一思想,野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加强质量复核,保证各项质量检查结果落实到位。

101

102 制定技术工作规范。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年度工作目标:各项工作保量+保质完成!

103 资料管理; (1)建立详细的项目组资料清单 -阶段备份,及时更新 (2)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 -完善流程,分级管理
(3)资料分类管理,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系统分类,归纳总结

104

105

106 技术培训工作; 强化技术顾问指导下的业务的学习与提高。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 项目组内部开展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 经常性+阶段性

107 目标:打造专业水平突出,专业技术综合的项目团队!
2. 加强项目队伍的建设(分工+合作) 强化分工,目标明确;让技术人员工作有所侧重,重点负责项目某一方面如构造解析、遥感地质解译、地层剖面测制、各类样品采集和整理、地质图编绘等工作 。 加强交流,团队协作;技术人员有各自的专业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够加深认识,提高工作质量。 目标:打造专业水平突出,专业技术综合的项目团队!

108 综合研究组/矿产组 分 工 合 作 路线组 剖面组 安全+质量+生活等

109 工作心得或体会 多跑、多看、多想——“三多”
思路和方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仅靠经验凭空想出来的,以野外实际资料为基础,上升而成理性认识。 多学、多问、多总结——“三多”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拥有信息,整理分析,总结提高。 地质认识需要多次完成,才能逐步接近于实际,十分有必要自觉进行认识的多次反复! 技术管理人员做什么?需要哪些能力?怎么做?

110 谢 谢 !


Download ppt "地质工作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