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今日的管理 管理的世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第一節 管理的本質 第二節 管理的功能 第三節 管理的階層 第四節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大 綱 管理的世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第一節 管理的本質 第二節 管理的功能 第三節 管理的階層 第四節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第五節 管理人的角色
2
本章重點 瞭解管理的本質。 瞭解管理的各項功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 管理的階層及各項工作內容。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瞭解管理的各項功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 管理的階層及各項工作內容。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管理人的十個角色。
3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1909-2005) 1909年,彼得.杜拉克出生於維也納
杜拉克第一個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管理本身當作一門學問,專注研究。 他寫了大約三十本書,他宣稱他的書總共銷售了五百萬至六百萬冊。他還寫了數百篇的文章和論文。 他也教書、演講,不過他是在加州的家裡透過衛星來演講,高齡九十餘歲的他還在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University)商學院開了兩門課。
4
第一本是《企業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有效的管理者》(Effective Executive): 杜拉克很務實地描述經理人的工作內容,總共有五項:經理人設定目標;經理人建立組織;經理人激勵員工,與員工溝通;經理人評量成效;經理人培養人才,包括他們自己 《成效管理》(Managing by Results) 《不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創新和企業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5
第一節 管理的本質 管理(management)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人以上,為達到特定目標,結合他人,透過他人,有效率、有效能的完成活動的一個過程。 管理學的大師,彼得·杜拉克(P. Drucker)認為,管理就是使人們工作具有生產力
6
管理是講求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的。
效率是指用最少的資源來完成特定的目標。 效能是指所做的活動,都是為完成特定目標的成果。 經理人(managers)或管理者就是把企業組織和各種資源加以結合,運用規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領導(leading)及控制(controlling)的功能來從事組織的活動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7
生產力(productivity)是指資源投入(input)和產出(output)的比值,通常可以拿來衡量效率的高低
實務上,效率是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效能是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對一個有效率,有效能的經理人而言,就是把對的事情做對(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
8
管理是有特定目標的、目標導向的,而非漫無目標的行為。
管理是要結合他人的力量,或運用資源的程序,不是單槍匹馬,或僅靠一已力量完成的活動,也不是「操縱」或「利用」的行為。 管理是講效率、效能的、而不是漫無章法、毫無紀律。 管理是一種活動,講求系統的、程序的、是有手段、有方法的,而不是一種冥想、無意義的、隨機的過程。
9
第二節 管理的功能 一、規劃(planning) 規劃是指事先計劃,凡事「謀定而後動」,比較各種方案,加以選擇,然後執行。
第二節 管理的功能 一、規劃(planning) 規劃是指事先計劃,凡事「謀定而後動」,比較各種方案,加以選擇,然後執行。 規劃會因為期限長短,全面或局部,方向性或作業性而有不同的內容。期限較長,如3年、5年,稱為長期規劃;期限較短的,如1年以內,稱短期計劃。期限長短還要看行業別而定。
10
方向性或作業性 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 戰術規劃(tactical planning)。
作業規劃(operational planning) 權變規劃(contingency planning)
11
組織目標(objectives),就是為達成組織使命(mission)所設定的成果。
使命,是說明一個組織成立的基本目的及基本的經營哲學。 企業的目標,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共同的目標(common objectives)是包括對利潤(profit),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效率(efficiency)、及成長(growth)的描述。
12
願景(Vision)的定義,目前並不一致,很多人把願景和使命、目標都混在一起使用。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學者專家認為,願景是一個高層次的概念,涵蓋了企業存在的價值、使命、經營範圍、以及具體的目標。 通常是較長遠的、長期的、未來的、方向性的、藍圖式的說明。描述未來會變成怎樣。 將願景用文字表述出來,就成為所謂的願景宣言(vision statement)。 願景宣言所要表達的是「我們想成為什麼?」,使命說明的是「我們是什麼」,這中間應該略有不同的。
13
二、組織(Organizing) 組織是指結合資源和活動,以達成目標所形成的結構。
組織講求如何分工,組成及協調運作。如何將工作、責任及權力做一個正式的分配。 經理人必須經常檢討計劃,及執行目標所設定的活動,透過組織的運作,可以將工作或任務分派給個人、小組或團隊、或部門
14
三、領導(leading) 領導代表管理中一種影響力的發揮和運用,可以激勵人員努力的意願,以完成組織的目標。
溝通,就是傳遞的訊息,被正確的收到,包括向上溝通,向下溝通或雙向溝通。主管的資訊,能夠準確而及時傳達給下屬,下屬的意見和態度,能適當的傳給上級主管。 溝通還有分正式溝通及非正式溝通,對行為的影響各有不同。
15
現代電腦、電訊科技進,利用網際網路(internet),e-mail,手機,無線電話,傳真等,都可以有助於溝通的進行與改善。
激勵員工,使員工獲得滿足而努力工作。激勵的工具很多,包括金錢的給予,職務的升遷,口頭的獎勵,工作的安全感與員工自我肯定,自我成長等等
16
四、控制(controlling) 控制要包括五個活動: (1)設立衡量績效的標準。設立績效標準,可以讓控制功能有所依據。
(2) 依照所設定標準,收集必要程序,以獲知實際績效或進度,和預期狀況或標準作比較。 (3) 比較實際績效與預估績效之間的差異,確定差異的程度。 (4) 調查及瞭解差異的原因,並加以分析。 (5) 回饋資訊,如發現有相當重大差距,決定採取必要的修正行動。
17
第三節 管理的階層 一般將組織的工作分成三層,高階管理(top management),中階管理(middle management)及基層管理(first-line management)。
19
高階管理,通常是指企業的總裁,最高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財務長(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FO),營運長(chief operations officer, COO),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等職稱。大學的校長,學院的院長等等,也可以稱高階管理。 高階管理者,一般都負責: 公司的長期規劃,策略規劃,公司整體規劃; 負責決定要購併那些公司,或出售那些部門, 進入或退出那些市場, 或提出公司未來發展的願景,公司的組織結構設計, 裁員、關廠等重大決策。
20
中階管理,通常是企業的部門經理,工廠經理等。
負責公司的 日常營運, 短期規劃, 戰術規劃或部門規劃等事項, 中階主管由於是負責承上轉下的業務,所以溝通、協調,和其他部門合作,就變得十分重要。
21
基層管理,通常是指第一線的主管人員,包括工頭、領班、監工、督導、課長、主任等職務,負責組織每天的基層作業。大部份都在監督、指揮控制工作的進行,生產的排班、製造、浱人、檢驗、催查等事項。
22
在現代化的組織裏,由於工作變動的程度很大,大都以工作小組或團隊工作(teamwork)為主。
即一群人為了某一個專案,或為完成某一項作業,改善某些流程,組在一起工作。 管理者的階層和職稱,往往變得不很重要,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的界限也不是很清楚。 為了滿足人們對職稱的追求,以職稱來肯定自己對組織的貢獻,所以組織就愈分裂愈小,一來保持彈性,以應付多變的外在挑戰,二來可以分成很多小組,給予很多職位,如總經理,副總裁之類的職位,以滿足小組成員的需求,激勵員工工作的士氣
23
2005上市上櫃董事長薪水排行 張忠謀年薪約3.2億,在各大上市櫃公司中居冠,薪資扣繳,應為1.28億,
排名第二的明基董事長李焜耀,所得1.5億,應繳稅6千萬, 排名第三的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年薪5千萬,原應繳稅2千萬
26
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是指組織成員之間共享的信仰與期望的型態,這些信仰與期望,會影響、規範組織成員的行為,也是組織克服外在環境適應問題與內在整合問題,所創造或發展出來的文化。 這些包括人們互動時所觀察到的行為規則,工作群體所發展出來的規範,組織的價值觀,組織的經營哲學,組織成員相處的遊戲規則,組織中所傳達的氣候與感覺。
27
第四節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個人特質的觀點 Katz的能力論 管理者必須有三個關鍵能力:
第四節 管理者應具備的才能 個人特質的觀點 Katz的能力論 管理者必須有三個關鍵能力: 概念化能力(conceptual competencies) 人際關係能力(human relation competencies) 技術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ies)
28
(1)概念化能力:是指一個人在組織中面臨許多問題或資訊,能從這些問題或資訊中抽絲剝繭,協調所有組織的利益與行為的心智能力。 概念化的能力對各階層的管理者都很重要,但對愈高階層的管理者,就愈重要。因為高階管理者所面臨的問題,愈是複雜,愈抽象,非例行性的,非程序性的事物愈多,需要概念化能力也愈高。愈需要有創造性的思考。
29
(2)人際關係的能力:管理者往往經由他人完成任務,所以如何和別人溝通、協調、互相配合、進而領導,激勵他人,相當重要。 人際關係的能力,在每一個管理階層是不太相同的,但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高階管理者,不只是要對內重視員工關係,還要對外建立良好關係,如記者、法務人員、政府官員,社會運動、環保團體等,直接間接對企業經營有關的人員及團體。
30
中階管理的人際關係,對內大部份都是建立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相互配合,對上層主管的關係建立,對下層員工關係的處理。對外部分,大致都是因工作性質而建立的顧客關係,如供應商、銀行、工會、健保局、消費團體、公關公司等會因為職務的往來而建立關係。 基層管理的人際關係,大致是對內為主。以自己單位、課處室的同事為主,再因個人特質而發展與組織成員的往來
31
(3)技術能力:所謂技術能力,是指應用於工作或業務上的知識和經驗。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並不相同。技術能力可以是修理汽車、醫生進行開刀手術,律師法學知識等。
32
情緒智商 情緒智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或稱EQ 自我知覺:瞭解自己的感受。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緒與衝動的能力。 自我激勵:當面臨挫折與潰敗時的堅持能力。 同理心:能夠感受他人之感受的能力。 社會技能:能夠處理他人情緒的社會能力。
33
第五節 管理人的角色 明茲伯格(Mintzberg,1973)對五位高階經理人的工作做了一項很仔細的研究。從角色論的觀點,提出管理者的十個角色。這十個角色可以分成三大類:有關人際關係,有關資訊傳遞以及有關決策三類。
34
人際關係角色: 包括 頭臉人物(figurehead)、 領導人(leader) 及聯絡人(liaison)。
35
資訊角色: 包括 監控者(monitor) 傳播人(disseminator) 及發言人(spokesperson)。
36
決策角色: 包括 創業家(entrepreneurs)、 困擾處理人(disturbance handlers)、
資源分配人(resource allocators), 及談判者(negotiators)。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