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計算機概論 1001課後輔導教材 單元 4:電腦網路 主講老師:徐培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計算機概論 1001課後輔導教材 單元 4:電腦網路 主講老師:徐培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計算機概論 1001課後輔導教材 單元 4:電腦網路 主講老師:徐培倫

2 電腦網路 單元4 網路的種類與功用 電腦網路的類型 無線網路 網際網路 雲端運算 課後習題

3 什麼是電腦網路 什麼是電腦網路(Computer Network)?簡而言之, 電腦網路便是利用有形或無形的媒介(例如:網路線、紅外線、電磁波), 將一群電腦連接起來,好讓彼此可以互相分享資訊。

4 電腦網路的用途 一旦有了電腦網路, 我們通常利用它來做以下的事情: 分享資源
網路上常見的資源包括『檔案』與『設備』兩類, 所謂的設備包括:硬碟、光碟機、印表機、傳真機等等。從 Windows 系統的『資料夾分享』, 到網際網路上的檔案上傳與下載, 皆可視為檔案交換的應用;至於分享設備的例子, 最普遍的便是分享印表機, 只要網路上有一部電腦安裝了印表機並設為分享, 其他電腦便可透過網路使用該印表機。

5 電腦網路的用途 傳遞訊息 網路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訊息, 目前數量最龐大的可算是電子郵件 ( ,Electronic Mail)。早期的電子郵件只能傳送文字, 現在則可以傳送圖形、聲音和影片等各類檔案, 讓郵件內容更為豐富。由於電子郵件遠較傳統郵件迅速、方便, 因此無論是個人或企業, 都逐漸以電子郵件取代傳統郵件。

6 電腦網路的用途 此外, 近幾年也興起一股使用 IM(Instant Messaging, 即時傳訊)軟體的熱潮, 例如:Windows Live Messenger (MSN Messenger)、Yahoo!奇摩即時通訊等等。以前有許多人上線是為了收發電子郵件, 現在則是一上線就『掛』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或 Yahoo!奇摩即時通訊, 與四面八方的網友哈啦個幾小時也不嫌累。如果覺得用鍵盤輸入談話內容不過癮, 乾脆戴上『耳麥』(耳機 + 麥克風), 執行網路電話軟體讓雙方來個即時交談:以時下當紅的炸子機-Skype 來說, 不但通話品質改進了不少, 還能撥打給市話與行動電話, 實在非常方便!

7 電腦網路的用途 提供服務 在政府與民間企業都一片 e 化的風潮帶領之下, 眾多的服務和交易都能直接在網路上完成, 例如:網路ATM 可以轉帳、在購物網站可以直接刷卡消費, 就連預訂機票和火車票也都沒問題。如此便能節省了親自前往處理來回所花費的時間, 達到『以網路取代馬路』的目標。

8 10-2 電腦網路的類型 依據規模大小, 電腦網路可區分成以下 3 種類型: 區域網路 (LAN, Local Area Network)
都會網路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廣域網路 (WAN, Wide Area Network)

9 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 (LAN, Local Area Network) 所涵蓋的範圍大約在 2 公里內, 常見的情形是:同一層樓的不同辦公室, 或是同一棟大樓內的不同樓層。由於區域網路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所用的設備也算是價廉物美, 所以一般中小企業、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族或個人, 都可以自己動手架設專屬的區域網路。目前最普及的區域網路為『乙太網路(Ethernet)』 (或下一章介紹的 無線網路), 凡是討論到區域網路, 莫不以乙太網路為代表。

10 都會網路 都會網路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的範圍在 2〜10 公里左右, 大概是一個都市的規模。都會網路可視為數個區域網路相連而成, 例如:一所大學內各個校區分散在整個城市各處, 將這些網路相互連接起來, 便形成一個都會網路。都會網路的傳輸速率通常比區域網路稍慢, 設備也比較昂貴。

11 廣域網路 廣域網路 (WAN, Wide Area Network) 為規模最大的網路, 涵蓋的範圍可以跨越都市、國家甚至洲界。例如:某跨國企業在台北、紐約、東京皆設立分公司, 這些分公司的區域網路彼此相互連接即形成廣域網路。廣域網路的連線距離極長, 連線速度通常低於區域網路或都會網路, 使用的設備也都相當昂貴。

12 10-2-4 三種網路類型的比較 下表總結區域、都會, 與廣域三種網路類型的特性:
以上的分類方式可能因人而異, 例如:都會網路與廣域網路的分界並不是很明確, 所以有些人在分類時, 只分成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兩類, 而略過都會網路。

13 OSI 模型的 7 層架構簡介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組織)於1984 年發表了 OSI 模型, 將整個網路系統分成 7 層 (Layer), 每層各自負責特定的工作, 如右圖: 這 7 層的功用簡述如下:

14 無線網路 21 世紀的網路, 除了在傳輸速率方面持續提升之外, 另一個最為人稱道的改進就是『無線化』。『無線化』意味著上網時再也不受網路線的牽絆, 或躺、或臥、或坐, 在床上、在餐廳、在公園, 我們隨時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上網。不過想要無線上網走透透, 得先符合一個前提-擁有能無線上網的設備, 以目前來說, 最常用來無線上網的設備非『筆記型電腦』和『手機』莫屬。

15 無線網路 筆記型電腦 (NB, Notebook) 主要是利用無線區域網路的技術來上網;而手機 (Cellular Phone) 則是以 GPRS 或 3G 技術來連接網路。兩種技術雖有不同的特性, 卻不約而同地帶領人們進入一個更生活化、便利化的網路世界, 揚棄了以前認為『坐在電腦前才能上網』的舊觀念。現在, 讓我們先來認識無線區域網路, 再瞭解 GPRS 與 3G 的奧秘。

16 11-1 無線網路的類型 一般而言, 我們會依據無線網路的通訊範圍, 將其區分為以下 4 類: 無線廣域網路 (WWAN)
無線都會網路 (WMAN)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無線個人網路 (WPAN)

17 無線廣域網路 無線廣域網路 (WW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是指傳輸範圍可跨越城市或國家的無線網路。由於範圍廣大, 通常是由電信業者或專業的施工單位所架設與維護, 一般人只是單純地透過個人裝置來使用無線廣域網 路, 例如:台灣地區行動 電話所使用的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通訊系 統就是典型的 WWAN 。

18 無線都會網路 無線都會網路 (WMAN,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是指傳輸範圍可涵蓋整個城市 (鄉、鎮或市) 的網路, 例如:聯繫座落在台北市不同行政區的兩棟辦公大樓或兩個校區。通常需要用到無線都會網路的時機, 多半是不想花大錢鋪設有線網路;或者是以無線都會網路作為有線網路的備援, 在有線網路故障時, 能迅速提供傳輸服務。 對於一般人而言, 比較不熟悉無線都會網路的產品, 但是近年台灣積極推動 WiMAX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可望在未來日漸普及。

19 無線區域網路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是指傳輸範圍在100 公尺左右的無線網路, 例如:住家中各個房間之間, 或同一棟大樓的不同辦公室之間。此外, 還包括以下的使用時機: 不方便鋪設線路的地點, 例如:校園的草地上或涼亭內。 使用者沒有固定位置的環境,例如:專供出租的禮堂或會議室, 其隔間和家具可能經常變動。 臨時找不到有線網路的場合,例如:馬路邊或小吃店, 附近沒有可用的網路線和網路插孔。

20 無線個人網路 顧名思義, 無線個人網路 (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是指在個人活動範圍內的無線網路。其主要目的是讓個人使用的電子裝置, 可以互相傳輸或通訊, 例如:藍牙 (Bluetooth) 網路就是 WPAN 的代表。

21 網際網路的緣起 1969 年, 第一個實驗性網路 ARPANET (ARPA Network) 正式出現在美國西部 UCLA (Univ.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大學, 當時美國國防部對這個網路的要求是:具有多重傳輸路徑, 即使網路上的部分線路或設備損毀, 其他電腦仍然可以維持連線與正常運作。這當然是為了戰爭而設定的目標, 不過也成為之後網路的最大特色。

22 網際網路的緣起 不過畢竟 ARPANET 的技術還是軍方專用, 因此所有用戶都要經過美國國防部的篩選, 並非想連接就能連接, 到了 1970 年代末期, 美國國防部將網路技術公開, 提供全世界免費使用。從此之後, 網路開始進入一個快速進化的過程, 在 198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National Secience Foundation) 出資成立電腦科學網路 (CSnet,Computer Science Network) , 並在瑟夫 (Vinton Cerf) 的建議下, 將CSnet 和 ARPANET 相連, 這時候網際網路 (Internet) 才算正式誕生, 瑟夫也因而被稱為網際網路之父。

23 TCP/IP 通訊協定簡介 當我們要連上網際網路時, 許多文件或手冊都會強調:TCP/IP 的相關設定必須正確, 否則無法連上網路。究竟 TCP/IP 是啥玩意兒?為何要上網一定得先搞定它?我們就先來認識它吧!

24 TCP / I P 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 TCP/IP 只是代表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IP (Internet Protocol) 這兩種通訊協定,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TCP/IP 背後的意義是代表『一大堆通訊協定』, 所以比較嚴謹的稱呼應該是『TCP/IP 協定組合』(TCP/IP Suite) 。不過畢竟其中還是以 TCP 和 IP 為核心, 所以本章仍簡稱其為 TCP/IP 協定, 並且只介紹 TCP 與 IP 這兩種協定。

25 TCP / I P 是什麼? 至於 TCP/IP 通訊協定為何走紅, 成為網路族的必修學分呢?其實說穿了就不值錢, 它並非因為是最優秀的通訊協定而受重視, 純粹是沾了網際網路的光。因為當初網際網路的前身 ARPNet 採用 TCP/IP 作為通訊協定, 整體架構便一直沿襲至今。如果要更換協定, 勢必影響到全球千千萬萬的網路設備與軟體, 幾乎不可能做到。以目前看來, 很難有其它通訊協定能取代 TCP/IP 的霸主地位。

26 I P 協定的功用 IP 協定是屬於網路 OSI 模型中網路層 (Network Layer) 的協定, 目前普遍使用的版本為第 4 版, 稱為 IPv4 。其主要功用就是編定位址, 簡稱為定址(Addressing) , 也就是賦予每個網路裝置 (包括電腦和路由器等等) 一個獨一無二的 IP 位址。這個被賦予的 IP 位址可不能隨意亂編, 必須向特定的機構申請取得, 以台灣為例, 可以向 Hinet 或 Seednet 等 ISP 申請一個或多個 IP 位址。不過由於 IP 位址僧多粥少, 目前已經不太夠用, 所以大部分的 ISP 發放位址時區分為動態 IP 位址和固定 IP 位址兩種作法。

27 I P 協定的功用 所謂的『動態』 (Dynamic) IP 位址, 是指『連線時才發給 IP 位址, 結束連線時就收回該位址』的作法, 如此可以讓 IP 位址的使用更有效率。譬如 100人共用 60 個 IP 位址-反正這 100 人同時上網的機率很低, 所以 IP 位址還是夠用。由於使用者每次連線時所獲得的 IP 位址可能不同, 所以這種 IP 位址被稱為動態 IP 位址或浮動 (Floating) IP 位址。而『固定』 (Static) IP 位址, 則是使用者一旦申請到手, 就屬於自己專用、固定不變, 即使自己不連線上網, 別人也不能使用該位址。

28 I P 協定的功用 對於一般上網瀏覽網頁、收發信件的使用者來說, IP 位址不固定沒關係, 反正能連線就行了。但是如果要架設網站, 無論是 Web 網站、FTP 網站等等,就應該使用固定的 IP 位址, 才不會使人找不到網站。這個道理就像打電話一樣:如果只是要撥給別人, 用公用電話或借個電話就可以, 不必申請固定門號;但是如果希望別人撥電話給自己, 那自己就必須申請一個固定門號。

29 TCP 協定的功用 TCP 協定是屬於網路 OSI 模型中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的協定, 其主要功用如下: 建立連線
在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建立 TCP 連線 (Connection) 。就像我們在撥電話時, 必須等到對方拿起話筒接聽, 才算連線成功;而 TCP 連線則是藉由發送端送出 TCP 封包, 要求與接收端建立連線, 俟接收端回覆 OK, 才是成功建立 TCP 連線, 接著開始傳送資料。在建立連線的過程中, 收發雙方會協調、交換必要的通訊參數, 以維持穩定而有效率的資料傳輸。

30 TCP 協定的功用 控制流量 控制流量猶如交通指揮, 當前方路口塞車時, 就要暫停後方的車流繼續湧入,以避免情形更惡化。同理, 當接收端來不及消化收到的資料時, 就以 TCP封包通知發送端減緩或停止發送;直到有空處理時, 再以另一種 TCP 封包告知發送端恢復正常傳送。

31 TCP 協定的功用 確認與重送 接收端對於收到的所有資料, 都會以 TCP 封包回覆發送端:『我已經收到X 號封包無誤!』 , 發送端收到該回覆後, 便繼續送出下一筆資料;倘若發送端在等待特定的時間之後, 沒有收到回覆, 便認定接收端沒收到該資料, 於是便重送一次相同的資料。整個傳輸過程便是透過不斷的 『確認(Acknowledge) 』 與 『重送 (Retransmit)』 , 以確保所有的資料順利到達接收端。

32 TCP 協定的功用 此外, 另有一種也是屬於傳輸層的協定-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常常被拿來與 TCP 協定相提並論。UDP 的功能比 TCP 簡單得多, 打個比方來說, TCP 像是『寄掛號信』, 一旦對方簽收, 我們就能確定對方收到信;而UDP 像是『寄平信』, 我們只能確認信件的確投入郵筒, 卻不能確定對方一定能收到。

33 TCP 協定的功用 整體來說, UDP 沒有『建立連線』、『控制流量』和『確認與傳送』這些功能, 它的傳輸方式就是單純地『送出後不理』。乍看之下, UDP 似乎不實用,不過也正因為它的功能單純, 所以傳輸效率相對較高, 在程式撰寫上比較簡單,在某些場合還是蠻適合使用, 例如:利用 DNS 服務解析網址時 (詳見後文) 。

34 IP 位址 凡是採用 IP 協定的網路裝置, 都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 IP 位址 (IP Address)以資識別。就好比是郵件上都必須註明收件人地址, 郵差才能將其送達目的地。同理, 每個 IP 封包都會記載接收端的 IP 位址, 該封包才能正確地到達目的地。

35 I P 位址的格式 在本質上 IP 位址是一個長度為 32 Bits 的 2 進位數值, 看起來就是一長串的 0 或 1:
這樣一長串的 2 進位數值, 對於一般人來說, 不要說記下來, 連閱讀或抄寫都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 一般使用下列方式來轉換這一長串的 0 和 1:

36 I P 位址的格式 1. 首先以每 8 Bits 為單位, 將 32 Bits 的 IP 位址分成 4 段:
2. 將各段的 2 進位數值轉換成 10 進位, 再以 『.』 隔開以利閱讀: 通常我們在設定 IP 位址時, 都是以這種『4 段式、10 進位』的格式輸入。

37 新一代 IP 位址-IPv6 位址 當初在設計 IPv4 協定時, 沒想到網際網路的成長速度會這麼快, 導致 IP 位址快速消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新版本的 IP 協定-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就在眾人的期盼中誕生。 IPv6 位址的長度大幅擴充為 128 Bits, 若是用 2 進位表示, 一連串的 1 和 0保證讓人看了昏頭。若是也採用 IPv4 的『4 段式、10 進位』表示法, 不但容易造成混淆, 而且也還是很長。最後大家終於達成共識, 在表示 IPv6 位址時, 將它區分為 8 段 (Segment) , 每段由 16 Bits 組成, 彼此以冒號 (:) 隔開, 例如:

38 新一代 IP 位址-IPv6 位址 上面的W 、X 、Y 和 Z 都是代表 16 進位數字, 也就是 0〜F, 所以實際的 IPv6 位址範例如下: 1234:5E0D:309A:FFC6:24A0:0000:0ACD:729D BCE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A4D 3A9D:0020:0001:0008:0000:0200:0000:000D

39 新一代 IP 位址-IPv6 位址 但是這種『8 段式、16 進位』所表示的一長串數字, 甭說背起來, 光是唸出來就很繞口。為了方便書寫與閱讀, 對於開頭的 0 可以簡化, 例如:0C12 簡化為 C12、000A 簡化為 A 。而且如果 W、X、Y、Z 都是 0, 這整段 16Bits 就可以省略不寫, 例如:

40 新一代 IP 位址-IPv6 位址 上列的『::』 (雙冒號) 表示其中包含連續、數量不固定的 0, 也正因為如此, 如果出現兩個『::』, 就會讓人搞不清楚實際代表的 IPv6 位址, 例如:1234::5678::ABCD 可能是 1234:0:0:5678:0:0:0:ABCD 或 1234:0:0:0:0:5678:0:ABCD, 因此在 IPv6 規格中明訂, 對於一個 IPv6 位址, 這種雙冒號簡寫方式只能出現一次!

41 Web 服務的運作原理 提供網頁的電腦稱為 Web 伺服器或 WWW (World Wide Web) 伺服器, 而執行瀏覽程式的電腦稱為 Web 用戶端。Web 用戶端與 Web 伺服器之間, 係透過 HTTP (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 超文字傳輸協定) 協定來傳輸網頁, 這些網頁可以包含文字、圖片、動畫、聲音或影片等等資料, 當這些資料傳送到Web 用戶端時, 必須依賴瀏覽程式來解讀, 才能正確地呈現網頁內容。

42 Web 服務的運作原理 換句話說, 我們瀏覽網頁時之所以能看到美麗的圖片與文字、聽到悅耳的音樂、欣賞動人的影片, 完全是憑藉所用的瀏覽程式在處理。因為瀏覽程式認得所收到的資料格式, 知道對於文字、圖片、影片和聲音該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所以會表現出五花八門的效果。至於 Web 伺服器, 則只是單純地將我們要求的網頁傳送過來, 可不管用戶端能否解讀網頁內容。

43 Web 服務的運作原理 所以在瀏覽網頁時, 若發現無法顯現某些內容, 例如:跑馬燈文字或動畫,其問題絕大多數出在瀏覽程式不『認識』某種格式或控制指令, 通常在更新版本或安裝必要的元件之後就能解決問題。 從以上的說明來看, 似乎 Web 用戶端的瀏覽程式負擔大部分的工作, Web伺服器反倒是比較輕鬆。不過, 並非每一種情形都是如此, 舉例來說, 利用 Google這類的搜尋引擎 (Search Engine) 來搜尋資料時, Web 伺服器就得辛苦地在龐大的資料庫中尋找, 並將找到的資料轉換為網頁, 然後傳回給 Web 用戶端, 這時候 Web 伺服器的負荷就比 Web 用戶端大得多。

44 Web 服務的運作原理

45 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這個名詞, 源自於通常我們用圖案表達網際網路時, 都是把網際網路畫成一個雲狀 (Cloud) 的圖案。所以簡單的說, 雲端運算的意思就是將需要運算的資源、資料, 都放在網際網路上, 只要使用者能存取 Internet, 就能使用這個『運算』 資源。舉例來說, 我們用瀏覽器連上搜尋網站, 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此時搜尋的運算動作都是在業者的電腦上進行, 最後將搜尋結果輸出成網頁, 並呈現在瀏覽器上。

46 網路就是電腦、就是服務、 就是程式 - 雲端運算
在雲端運算的架構下, 使用者端只需要具備瀏覽器即可, 不需要安裝軟體, 也不需要強大的 CPU 或是大量的記憶體, 所有的運算都依靠伺服器端來進行。 相對於使用者端只需要簡單的瀏覽器, 伺服器端可就複雜了。隨著資訊產業的發展,每個人需要處理的資料量越來越大, 例如數位照片的像素高達數百萬像素, 影片檔也追求越來越高的畫質, 就連電子郵件也是圖片並茂, 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 這些資料量已經不能再以 Byte、KB 來計算, 而將會是高達 MB、GB 甚至 TB。

47 網路就是電腦、就是服務、 就是程式 - 雲端運算
可以想見, 如果要架設網路服務供全世界數十、數百萬人處理這些資料, 就算是超級電腦也將會非常吃力, 所以雲端運算的另一個重要關鍵, 便是以分散式運算來處理這些龐大的資料, 這也是雲端運算與傳統網路服務最大的差異。 分散式運算是集合非常多部電腦一起進行運算, 以提升運算速度。

48 網路就是電腦、就是服務、 就是程式 - 雲端運算
目前已經有很多業者提供雲端運算的服務, 其中最有名的是 Google。Google 是第一個成功使用分散式運算來提供網路服務的廠商, 例如 Gmail、Google Map, 可說是首開先河的雲端運算業者, 其他如 IBM、Amazon 等也已經相繼推出不同的雲端運算服務。甚至連資訊安全業者也開始使用雲端運算的概念, 例如趨勢公司正大力倡導雲端防護的觀念, 將病毒碼、垃圾郵件等樣本放置於雲端, 掃毒時透過網路進行比對, 如此可以隨時使用最即時的資料保護電腦, 不用擔心病毒藉由軟體更新的空窗期入侵。

49 雲端運算對於企業的應用 隨著雲端運算的發展, 企業可以不用花費人力、物力架構自己的資訊系統, 例如需要電子郵件系統時, 只要向 Gmail 或其他業者購買服務, 然後使用者只要用瀏覽器即可開始收發電子郵件, 不用像以前要先架設電子郵件伺服器, 然後還要在各使用者的電腦上安裝與設定電子郵件用戶端程式, 既麻煩又不方便。所以小型公司不用將人物力花費於電腦資訊系統, 可以專心致力於核心業務。

50 雲端運算對於企業的應用 此外, 使用雲端運算便不需要花費金錢購買 Outlook、Office 等軟體, 只要有瀏覽器, 就可以利用免費或付費的網路服務開始處理資料, 這種模式稱為 『軟體即服務』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51 雲端運算對於企業的應用 在 『軟體即服務』 模式下, 企業可以隨時依照需求購買服務, 例如 5 人小公司只要購買5 個電子郵件帳號, 不需要花大錢購買軟硬體, 未來若招募新員工只要再購買新帳號即可。 還有一種服務模式稱為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服務商利用網格運算架構建構虛擬化的環境, 提供客戶伺服器、儲存、網路環境的服務, 由於購置大規模的伺服器等硬體裝置花費頗高, 因此企業可將所需處理的運算移到雲端, 並隨時依需求彈性調整所要使用的規格, 大幅降低運算成本。

52 雲端運算對於企業的應用 所以比起自行購買新主機、安裝與建立資訊系統來說, 雲端運算的彈性將可為企業帶來較低的成本。
另一種典型的服務模式稱為平台即服務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服務商提供的是供開發人員使用的開發工具及平台, 讓後者可用以開發自家的 SaaS 應用與服務。目前包括微軟的 Windows Azure 及 Google App Engine 都是著名的平台即服務的例子。

53 雲端運算對於個人的應用 對於個人使用者而言, 雲端運算具有隨時隨地使用的方便性, 在公司學校沒有處理完的工作, 只要儲存於伺服器上, 回到家中還可以繼續處理, 不需要再用隨身碟儲存與攜帶檔案, 也不用擔心兩台電腦檔案內容不同步的問題。 另外, 由於雲端運算的架構下, 使用者端只需要瀏覽器即可, 所以使用者的裝置可以盡量精簡, 以往手機、PDA 因為運算能力或記憶體不足而無法處理的工作, 現在也不再是問題, 只要可以連上網路, 並且具備瀏覽器, 任何裝置都可以成為電腦。甚至未來可能會像科幻片的情節,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錶或其他小型裝置進行資料的查詢與運算。

54 雲端運算的隱憂 雖然雲端運算的前景相當美好, 但是仍然具有以下隱憂:
資料的保密性:由於雲端運算會將所有資料儲存於服務業者的伺服器, 所以只要使用雲端運算的服務, 個人或是公司的資料除了自己可以存取外, 服務業者的管理者、工程師都可能存取得到這些資料。對於注重保密與隱私權的個人或公司, 如何保證這些資料的保密程度, 是未來必須克服的問題。

55 雲端運算的隱憂 資料的安全性:以往個人或公司系統被入侵, 損失的程度將侷限於單一電腦或系統,但是使用雲端運算後, 因為資料集中儲存於伺服器, 所以服務業者的系統一旦被入侵,會造成所有資料外洩。所以服務業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資安能力, 才能讓使用者信任。 法律問題:雲端運算的伺服器不一定與使用者位於相同地區, 例如台灣公司使用了美國業者的服務, 當台灣公司出現法律問題時, 台灣政府如何取得儲存於美國的資料, 以及這些資料究竟適用於美國還是台灣的法律, 都是未來需要探討的課題。

56 課後練習 請舉出我們平常會利用網路做哪些工作 請畫出OSI 模型的7 層架構, 並註明每一層的名稱。
依照傳輸範圍來區分, 可將無線網路分為哪幾類? 簡單說明TCP/IP。

57 課後練習 試說明IPV4 和 IPV6的差別。 何謂雲端運算?


Download ppt "計算機概論 1001課後輔導教材 單元 4:電腦網路 主講老師:徐培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