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三大研究傳統:空間傳統、人地傳統、區域傳統
「區域」的意涵 三大研究傳統:空間傳統、人地傳統、區域傳統 1.空間分析:研究某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形成此種分布特徵的原因。
2
2.生態分析:研究人類活動和空間環境的相互關係。
2.生態分析:研究人類活動和空間環境的相互關係。 3.區域複合體分析:整合空間分析和生態分析的結果(採用綜合性研究觀點),以了解一地的區域特色及其形成過程。
3
文化差異 文化區 ex:歐洲文化區 競爭合作關係 各種結盟區 ex:歐盟 經濟發展程度 高、中、低度開發國家
4
區域劃分 1 均質區 1.根據一種或多種特質的有無所劃分的區域 2.特點:區域內部具有一致性,區域間有差異性
如:稻作區、印度文化區、地形區、氣候區、住宅區、工業區等。
5
2 機能區 ※以提供機能的節點為核心,以機能影響所及的範圍,所劃定出來的區域。 【例】省立臺東醫院醫療區 省立臺東醫院 →節點 醫院的醫療服務範圍→醫療區 愈近節點, 服務功能愈強 ◎ex.腹地、行政區、灌溉區、通勤圈、購物區、經貿區…
6
文化與文化區 1 文化的概念:人類活動的產物 ※赫胥黎文化模式: 層面 內 容 重要性 備 註 宗教、語言、思想、價值觀等。 文化的核心
內 容 重要性 備 註 宗教、語言、思想、價值觀等。 文化的核心 三者彼此關聯,尤其精神層面事物具主導作用 家庭、政府、法律、教育等各種組織制度。 以調適人己關係 生產技術、使用工具、飲食、服飾等。 求生存所需 精神 社會 物質
7
※文化景觀 (1)人類在自然環境的舞臺中,所營造出來的人為形式。 文化景觀的形成 人類生活 地理環境 交互作用 文化景觀 物質的 非物質的
8
※文化景觀 (2)透過文化景觀,可具體感受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 (3)文化景觀的內容: 具體可見事物:如農田、民宅、教堂、服飾、交通等。 無形但可感受的「氣氛」:如地名、民謠、聲音語調、食物氣味等。
9
2 文化區的意義 1.文化區:以文化要素為指標所界定的區域。 2.均質文化區:文化區中,共有一種或一組文化特徵的區域。
(1)本書以均質文化區的概念劃分世界區域。 (2)同一文化區內,生活方式類似。 (3)歐洲與華南皆飼養牛隻,卻分屬不同文化區: 生活方式不同
10
2 文化區劃分的指標 1.語言 (1)相同的語言能結合人群,使文化可傳承、累積並向外擴散。
(2)不同語言地區往往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如北美與中南美分屬不同文化區。 (3)語言反映了某種文化區的人對技術和環境的認識。 (4)語言的使用與選擇有時具有政治上的意涵,特別是在移民或被殖民的國家。
11
2.宗教 (1)傳統社會中仍扮演重要角色:ex藏人的生活與宗教密不可分。 (2)現代社會中仍受宗教影響:ex星期日放假。 (3)宗教影響文化景觀:ex教堂是歐洲村落顯著的地標。 (4)宗教影響飲食習慣,進而影響農業型態: ex( )教地區禁食豬肉,豬隻不成為農業生產的一環。 伊斯蘭
12
2.宗教 (5)宗教衝突 ‧黎巴嫰內戰:基督教與Islam爭權 ‧巴勒斯坦:猶太教與Islam爭土地 ‧2005年丹麥日德蘭郵報事件
13
3.民族(輔助參考) (1)具相同血統、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的群體。 (2)對「民族性」的認同和情感形成民族意識, 可強化國家內部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14
文化區名稱 分布範圍 主要語系 主要宗教 特徵 東亞文化區 中、日、韓、臺 漢藏語系 佛教 人口數最多、人口密集 深受中華文化影響 東南亞 文化區 東南亞 南島語系 伊斯蘭教 政治不穩定或內戰致使其發展較為遲緩 南亞文化區 南亞 印歐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 印度教 人口成長快速、數量龐大,耗蝕經濟發展甚鉅 西亞與北非文化區 北非 西亞 阿拉伯語 阿爾泰語系 歐亞非往來的要衝 民族以阿拉伯人比例最高 文化景觀充滿宗教色彩 歐洲文化區 歐洲、 北亞 印歐語系 基督教 西方文明起源地與工業革命的發祥地 高度工業化與現代化
15
文化區名稱 分布範圍 主要語系 主要宗教 特徵 漠南非洲 文化區 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尼日爾─ 科爾多凡語系 薩滿信仰 民族、語言和信仰複雜政治動亂頻仍,經濟發展遲緩,普遍貧窮落後 北美洲 文化區 美國、加拿大 印歐語系 (英語為主) 基督教 文化傳統受歐洲影響 高度工業化與現代化 拉丁美洲 文化區 中南美洲 (西、葡語) 天主教 以拉丁與印第安混血民族為主體 不穩定的政治使其現代化步伐緩慢 紐澳文化區 紐西蘭、澳洲 (英語) 居民以歐洲移民為主體 文化景觀相似於歐洲 太平洋島嶼文化區 大洋洲島群 南島語系 傳統社會的文化色彩濃厚
16
文化的多樣性 ※各地文化特色不同: (1)環境不同:如游耕經常出現在熱帶雨林地區,畜牧常分布於溫帶草原地區。
(2)環境相同下,但族群不同:如同屬熱帶雨林氣候,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迄今仍盛行游耕,印尼爪哇則很早就出現高度集約的水稻農業。
17
3 文化接觸與尊重 ※合成文化:在地文化和外來文化接觸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 【例】東南亞文化區 1.自古受到中國、印度兩大文明古國影響
1.自古受到中國、印度兩大文明古國影響 2.近代為西方帝國主義影響,成為文化移植區 3.新加坡有英、華、馬來、印度等多元文化並存 ※文化尊重 1.民族優越感易造成狹隘的種族主義。 2.認識其他文化,有助於避免衝突,減少摩擦。 3.應積極培養互相尊重、彼此欣賞的態度。
18
國際組織與區域結盟 1.國際組織 (1)基於地緣、經濟或政治、軍事與安全考量組成 (2)全球性:如UN、WTO
(1)基於地緣、經濟或政治、軍事與安全考量組成 (2)全球性:如UN、WTO (3)區域性:如EU、NATO、ASEAN、CIS、APEC、G8 NAFTA、OECD、OPEC…
19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 1.最重要的全球性國際經貿組織,有經貿聯合國之稱 2.基本精神:創造自由、公平的環境,消弭非關稅貿易障礙。 3.具強制約束力:具有處理國際貿易衝突功能;會員國必須遵守WTO的協定
20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亞太經合會 1.多邊官方經濟合作論壇,與會國家取得共識以促進彼此經濟合作 2.基本精神:創造自由、便捷的投資環境。 3.無強制約束力:透過會議或論壇取得共識 4.議題不限經濟面,尚包括反恐合作、區域發展等
21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1.原被稱為「富國俱樂部」或「已開發國家俱樂部」 2.1992年後開放「NICs」 和「經濟轉型國家」申請加入:韓、墨、波、捷、匈、斯洛伐克 。 3.至2010年共30個會員國。
22
發展與經濟板塊發展 ※發展 1.人們能視己所需發展具創造力的生活方式 2.質的發展:生活品質、政治自由、文化保存、教育
量的發展:國民所得、生產、消費、投資、人口 3.各國發展程度受環境資源、社會經濟結構、政策等影響 4.比較發展程度的指標:人類發展程度指標(HDI)
23
※人類發展程度指標(HDI) 1.複合指標:由三個領域的綜合表現衡量 健康程度(預期壽命) 教育程度(成人識字率、入學率) 國民所得(GDP) 2.可將全球國家發展劃分為3群: 高度發展 HDI ≧ 0.8 中度發展 0.8> HDI ≧ 0.5 低度發展 HDI < 0.5
24
0.950 0.968 0.953 0.777 0.521
25
※各國發展程度差異的原因: 1.環境資源的豐缺情況 2.社會經濟結構的完善程度 3.國家發展政策的良劣 Ex.中(1);美(1+2+3) 日(2+3)
26
新興工業國家(NICs):經濟成長率高但經濟結構未健全
※依經濟發展程度劃分全球國家 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成熟國家 如西歐、美、日 新興工業國家(NICs):經濟成長率高但經濟結構未健全 亞洲四小龍四小虎、中、印、巴西、阿根廷 開發中國家:缺乏資金、國民所得或工業化程度低 多數非洲國家
27
世界三大經濟核心區的經濟實力 13.98% 7.49% 1.93% 4.56% 人口數/ 全球 54.58% 64.43% 三區合計
38.98% 30.97% 歐盟 4.60% 8.05% 日本 11.00% 25.41% 美國 總貿易額/ GDP/ 經濟實力 核心區
28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 ※區域整合,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集團化 一、歐洲經濟板塊:歐盟(EU) 1.世界最大經貿體 2.單一市場 3.擁有自己的議會、行政體系、軍隊、銀行,為成員國間仲裁、協調 4.區域內貿易(出口進口)值占總值比例最高→內部整合程度最高,會員國關係較緊密。
29
二、北美洲經濟板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1.成員國:美、加、墨 2.第二大的經貿集團。 三、東亞經濟板塊:東協(ASEAN)+4 1.東協10+3:東南亞十國加上中、日、韓 2.人口眾多:人口約20億 3.經濟成長率最高的新興市場 4.經濟結構互補性高,具合作潛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