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定义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 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 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 的交换活动。(又称国外贸易/进出口贸易)

3 试问: 讨论: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 二者相同吗? 中国大陆对香港的贸 易是属于对外贸易吗? (2) 服务贸易绝对是无形商品吗?
(1)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者有什么区别? (2) 服务贸易绝对是无形商品吗?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 二者相同吗? 中国大陆对香港的贸 易是属于对外贸易吗? 为什么有货物和服务 的贸易的说法?

4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VS. 相同点 不 同 点 两者都是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两者的角度不同,国际贸易着眼于全球范围,而对外贸易仅着眼于某个国家(或地区)。 例如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就称为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从整个国际范围来看,即为国际贸易。

5 两个基本条件 (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 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可供交换的 剩余产品(经济条件) 各自为政的社会 实体(政治条件) 两个基本条件 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6 思考:国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比较 贸易地位 流通、中介 贸易方式 G-W-G’ 贸易内容 货物、服务 贸易目的 赚钱

7 语言交流、风俗习惯、政法制度、市场调研 困难 货币与度量衡、商业习惯、交易环节等 复杂 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政治风险 风险大

8

9 (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欧洲国家在古罗马、古希腊时出现了最初的国际贸 易,或确切地讲是“地区间贸易”。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 3、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国际贸易真正出现 大发展并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4、二战之后: 国际贸易进入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服 务贸易、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获得很大发展。

10 二次大战后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 要组成部分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 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 要的贸易模式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11 世界货物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1950 554.00 580.00 1134.00 1960 1131.00
世界货物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贸易总额 1950 554.00 580.0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2 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13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早在西汉就有与中东、欧洲贸易往来的著名 的“丝绸之路” 。 从丝绸之路到鸦片战争,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徘 徊不前。
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大门被欧美大炮轰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才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

14 随后,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 禁运等多种原因,中国又继续执行闭关锁国的政 策,对外贸易再次陷入停滞徘徊的状态。
于是,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由1959年的 1.9%下跌到1969年的0.8%, 再进一步下跌到1978 年的0.74%! 1978年后,中国对外经贸进入到迅速增长阶段。 1978—2006年,年对外贸易总额由仅为206.4亿美 元上升到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 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世界平均年增长率。成为世 界第三大贸易国。 思考:另外两大贸易国是???

15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80年代后期也 开始发展起来。
服务出口由1982年的仅27亿美元, 增加到1990年的57.48亿美元, 再增加到2005年的 亿美 元, 成为全世界排名第8位的服 务出口国家。

16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自然分工;生产力极度低下;无剩余产品;无阶级和国家。 原始社会初期 生产力发展;有少量剩余产品;出现偶然的物物交换。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生产力发展;有少量剩余产品;出现偶然的物物交换。 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中级阶段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货币、商品流通、商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交换关系扩大,私有制产生。 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

17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公元前2000年后,腓尼基(Phoenicia)(地中海沿岸国家,现黎巴嫩境内)成为依靠对外贸易获得繁荣的民族。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衰落,希腊继起称雄东海,成为地中海贸易中心。 罗马帝国在不断征服他国的过程中,扩展对外贸易。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各国步入“中世纪”。

18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特点 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很少。 国际贸易的范围有限。 商品结构单一,地理集中。
小结: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地位并不重要 ,但是它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对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十字军东征:西欧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以保护基督教圣地为借口,对东地中海沿岸国家发动的殖民地侵略远征。共八次,前后近200年( )

20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我国古代著名东西方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

21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22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的规模仍不大。 国际贸易商品仍以奢侈消费品为主,还包括一部分土特产品。
国际贸易范围有所扩大。

23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6—18世纪中叶)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大大扩展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6—18世纪中叶)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大大扩展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Christopher Columbus (1446?-1506) Ferdinand Magallen (1480?-1521)

24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6—18世纪中叶) 贩奴船上的奴隶们

25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蒸气机的应用)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坚实而又广阔的物质基础。

26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五大变化: (18世纪后期1765—19世纪中叶1870) 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工业品的比重上升。 贸易的方式有了进步,出现了商品交易所和期货交易。 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日趋专业化。 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有转变,对具体经营的干预减少。

27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19世纪末—今) 两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际贸易
2、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速度——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结构——新产品大量涌现 (3)角色——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增强 (4)政策——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互并存的时代

28 二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 (1950年-2001年,亿美元)

29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5世纪初——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 18世纪中,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0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O 模型; 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保罗.萨缪尔森建立的特殊要素贸易模型; 巴格瓦蒂提出的“巴格瓦蒂效应”; 保罗.克鲁格曼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

30

31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 贸易 理论 新古典 当代 主要 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 贡献者 关键 假设 决定贸易模式 的主要因素 1、绝对成本
贸易模型 亚当.斯密 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2、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大卫.李嘉图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新古典 1、资源配置贸易模型 赫克歇尔 俄林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产品边际成本递增;完全竞争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资源禀赋不同 2、特殊要素贸易模型 保罗. 萨缪尔森 当代 1、 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克鲁格曼 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竞争的要素市场 生产规模不同 2、 产品周期贸易模型 雷蒙. 弗农 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

32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 (1)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 李嘉图模型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 模经济贸易模型 (4)用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 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33 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1)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偏好相似理论 (2)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34 这些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各个 方面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进 行了分析论证,其所采用的方法越来 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 理论也因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 支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35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范围: (1) (2) (3) (4) 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范围: 国际贸易理论既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 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主 要指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 利益的影响)。 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 (1)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播 (2) (3) 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 (4) 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

36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二 分析方法: 从研究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分为: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37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贸易行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而不去评论其好坏对错。实证分析是一种技术分析。
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观。

38 二者关系 通常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实证分析为规范分析提供基础,离开实证分析的 理论往往缺乏说服力。
如果仅仅是实证分析而没有规范分析则会失去经 济学的社会意义。 因此,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应该是实证与规范的统 一。

39 第四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1、一般(总体)均衡分析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第四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1、一般(总体)均衡分析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2、局部均衡分析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生产可能性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 机会成本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40 一、总体均衡分析 (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R 大米数量 小麦数量 W A B C D

41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 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四大假设 1、固定的资源 2、充分就业 3、生产技术 4、两种产品

42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是一条直线, 也可能是一条 向外凸或向里凹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各种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
因此,用小麦衡量的每单位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如大米)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如纺织品)的数量。 大米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小麦产量/ 增加的大米产量

43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小麦 大米 小麦 大米 小麦 大米

44 (二)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
小麦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大米

45 一、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 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46 Quantity of X Quantity of Y Indifference Curve Lower indifference Curve Higher indifference Curve O

47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 线不能相交;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 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48 在没有收入限制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 偏好选择任何一种组合。
但当其选择一种组合时,他必须放弃其他组合。 表示消费者选择不同组合替代关系的是“边际替 代率”,它正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49 (三)封闭条件下的总体均衡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社会无 差异曲线表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在有限 的生产能力上选择能够带来最高福利水平的商品组合。 将上面的两图重叠置于同图中,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 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产品消费 的边际替代率。

50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小麦数量 W (P*r/P*w) (Pr/Pw) C A F E 0 R 大米数量 CIC3 D CIC2
B CIC1 C E R 大米数量

51 供 求 相 等 二、局部均衡分析(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局部均衡分析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供给曲线和需 求曲线。 价格 S Pe D Qe
Qe 价格

52 (一)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中国大米市场 大米价格 (P) (Q) 过 剩 S 供给 D 需求 短 缺
3 P* =2 1 e D 需求 短 缺 Q*= 大米数量 (Q)

53 (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 供给<需求 供给>需求 进口量=Q4-Q3 出口量=Q2-Q1 价格 价格 S S P1 D P2
Q1 Q2 数量 Q3 Q4 数量 供给<需求 进口量=Q4-Q3 供给>需求 出口量=Q2-Q1

54 开放经济中中国大米市场 大米 价格 (P) 大米 价格 (P) S 供给 出 口 S 供给 P* =3 e’’ P* = 1 进 口
出 口 S 供给 S 供给 P* =3 e’ e’’ P* = 1 进 口 D 需求 D 需求 大米数量(Q) 大米数量 (Q) (a) (b)

55 练 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 3、局部均衡分析 二、填空题
练 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局部均衡分析 二、填空题 1. 在经济学理论中,封闭条件下社会效用的最大点应该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_________相____的那一点。 2. 在开放经济中,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________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3.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有可供交换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因此,从根本上说,_________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模型是指由两个国家、两种_________和两种________组成的世界。 5. 从研究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分为_________的理论和_________的理论。 6.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_________,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_________。

56 三、判断正误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  ) 2、国际贸易真正出现大发展并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则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   ) 3、局部均衡分析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和需求曲线。  (  ) 4、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俄林。      (  ) 5、早在15世纪至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原始积累初期,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 (  ) 四、简答题 1.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如何? 3.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Download ppt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