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

2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

3

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两种经济运行形式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曾经存在过两种经济运行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运行形式是自然经济。[此时,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称为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后,商品关系普遍化,渗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   2、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1)自然经济   ●含义: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基本内容:生产规模小;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产品十分有限,几乎没有剩余;经济活动无需以市场为中介。   ●特征:封闭、保守、缺乏活力;生产力停滞不前。   (2)商品经济   ●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6   ●基本内容:   处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市场来进行;   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形式,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生产者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市场交换;   市场交换的各方都处于独立的平等地位上,[只有出让自己的产品,才能占有别人的产品,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商品经济体现的基本利益关系是等价交换关系。

7   ●特征:开放、创新、充满活力;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马克思]   (3)市场经济   ●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基本内容(一般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市场来实现,商品价格通过市场供求的作用而形成,资源配置通过市场而实现];

8   企业行为自主化[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硬性的预算约束];
  市场体系完善化[完整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宏观调控间接化[主要通过经济杠杆、经济政策、指导性计划、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市场规则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建立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化[建立完善的社会性保障体系]   征特:除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在于它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9   (4)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对称不同。商品经济的对称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的对称是计划经济。   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商品经济强调经济生活中人们之间等价交换的基本利益关系;市场经济强调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   3、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同志这个论断的针对性、科学性及其深远意义,是无庸置疑的。   (1)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形式,本身不具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因而不能把它同某种经济制度划等号。

10   (2)市场经济可以同多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市场经济的基本利益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基本利益关系是根本对立的,更不能在二者之间直接划上等号。   (4)解决这一根本对立的矛盾,使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血腥的历史过程。   [“漫长”: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血腥”: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过程,同时就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这说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不是天然合一的,更不能在二者之间划等号,那种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必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11   4、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机制   (1)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   (2)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般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存在于一切市场的市场机制]   ●特殊机制:利率机制、税率机制、汇率机制、工资机制等。[存在于某一特殊市场的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条件:经济资源有更大的流动性。   ●市场调节的弱点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2   (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经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保证重点建设]   2、随着生产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动力不足、结构僵化、效率低下],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市场作用,成为必然。   3、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市场的理论与实践

13   (1)20世纪20-30年代的大讨论   ●以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断定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和资源配置。   ●以兰格等人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通过“模拟市场”和“错了再试”的程序,能够实现经济均衡,甚至比真的市场调节还要快得多。[兰格模式有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初步想法,此外,南斯拉夫的德拉戈留布·德拉吉希奇、匈牙利的柯尔奈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论及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观点。]

14 实践的探索:  (2)   ●原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等国的改革中,使上述思想付诸实践。[原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匈牙利的“新经济机制”等]   ●中国的探索。   改革初期,提出和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把商品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谈话,作出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1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一般特征[已于前述]   2、特殊特征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1)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能把人民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结合起来,更能自觉、合理、有效地实行宏观调控。

1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的含义和分类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指内部分工协作,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企业的分类(按所有制分)   (1)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2)非公有制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   3、上述企业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

17   (二)现代企业制度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1)产权清晰   ●产权: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的总称。   ●我国国企业产权清晰的要求:国家依法行使所有权;企业作为独立法人享有经营自主权。

18   (2)权责明确   ●国家和企业明确各自的权责,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企业内部建立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   (3)政企分开   ●政府是政权机关,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主体。   ●政府和企业各有不同的职能,可能也应该分开。

19   (4)管理科学   ●健全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方法   ●先进的管理手段   3、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大特征中,产权清晰居于核心地位,并体现在法人财产制度中。   (1)法人:社会或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凡是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具有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或经济组织。]

20   (2)法人财产权:企业对出资者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独立支配权,并依据财产权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财产制度,使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发生了分离。   (三)委托代理关系与法人治理结构   1、委托代理关系   一个或一些人授权另一个或一些人,为前者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权利。

21   2、代理费用   ●代理费用:因“代理问题”所付出的成本。   ●代理问题: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目标不完全一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监督代理人存在一定的困难等,代理人可能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事情。   ●在现代企业中,代理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实现的。   3、法人治理结构   (1)法人治理结构是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通过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规范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利、利益关系的企业治理形式。

22   (2)股东大会。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司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但不直接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3)董事会。公司的权力执行机构,拥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由董事组成,董事长为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公司。   (4)监事会。公司的监督机构。   (5)经理班子。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指挥组织,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级职员组成。   4、我国国有企业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相比,在所有制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

23   (四)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其中包括两个关键的环节:一是理顺产权关系,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   1、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包括两层意思:   (1)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4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它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央政府和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   ●各级政府都要坚持政企分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和完善法人财产制度。   ●有利于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边界:国家不能直接支配法人财产;企业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国家对企业的投入不再是“无底洞”,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保险箱”。

25   2、法人治理结构创新   (1)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   (2)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基本形式。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包括国有独资公司。   (3)国有独资公司[包括:国家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公司等]   ●不设股东会。   ●董事会行使股东会部分职权;董事会中应有一家数量的职工代表。   ●对公司的监督由国家授权的部门承担。   ●高层经理人员由有关部门或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任命。

26   (4)有限责任公司   ●由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它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应有一定的数量的职工代表。   ●高层经理人员按公司法要求产生。   (5)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监事会有职工代表参与决策与监督。   ●职工还可通过其他途径选举代表参加股东大会、董事会。   ●高管人员严格按公司法要求产生。

27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构成   1、现代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2、现代市场体系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既包括一般商品市场,也包括生要素市场。   (1)一般商品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服务市场。

28   (2)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产权市场。   ●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地位   (1)没有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可能实现。   (2)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受要素市场发育情况的制约。   (3)国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需要一个发育良好的要素市场。

29   4、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统一性:市场体系的发展要冲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2)开放性:统一的市场体系必须对内对外开放。   (3)竞争性: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要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实现优胜劣汰。   (4)有序性:竞争必须是有序的,因而要求建立和遵守相应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30   (二)商品市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市场发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发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通体制不尽合理。   (2)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3)地方保护和封锁仍然存在。   (4)限制竞争和垄断的现象仍然存在。

31   (三)土地市场   1、1990年开始,我国在法律上确认了土地市场的合理性。   2、我国土地有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   3、我国土地市场分为两类   (1)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一级市场)   (2)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二级市场)   4、我国土地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完善。   (2)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和交易秩序不规范。

32   (四)劳动力市场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也要通过市场来配置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也存在劳动力市场。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工人工资的本质是按劳分配收入,不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1)改革“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在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建立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   (2)改革行政决定的工资制度,使工资随企业效率的变化而变化。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33   (五)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   2、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是指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   (2)发展资本市场,可使我国的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

34   3、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是指融通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包括承兑市场、贴现市场等。   (2)公开市场利率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利率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育的重要表现]   4、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交易的场所。   (2)外汇市场的存在,有利于国际收支结算和国际资金借贷转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一)政府调节的意义   1、没有国家对经济的有计划的调节,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2、没有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3、没有国家的干预,就不可能选择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缩短经济现代化所需要的时间   4、需要政府的调节,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失。

36   (二)政府调节的目标   1、微观调节   主要是指市场监管,其目标是,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宏观调节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核心是外汇供求平衡;外汇平衡的物质基础是外贸进出口平衡]

37   (三)政府调节的手段   1、计划手段   (1)间接计划[指导性计划]   (2)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   2、财政手段   (1)财政收入政策。   (2)财政支出政策。   (3)财政补贴政策。   3、金融手段   (1)存款准备金率。   (2)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38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通过调节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可以调节银根的松紧,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各种政府债券,[国库券、公债等]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产生资产组合调整效应,从而可以收到刺激或收缩社会总需求的效果。

39   4、行政管制手段   (1)价格管制。   (2)信用管制。   (3)进出口管制。   (4)外汇管制。   (5)工资管制。   (6)投资许可证制度。   5、经济法制手段   (1)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2)法律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

40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社会保障   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2、意义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   (3)是应对新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争的迫切要求。   (4)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企业经机制的迫切要求。

41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与途径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   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赖于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的建立。   (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3)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求建立社会化的科学管理体制。

42   2、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1)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推进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43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5、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44 ●本章课堂练习   1、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45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4、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46   5、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以(  ) A、直接调控为主  B、间接调控为主 C、计划调控为主  D、地区调控为主

47   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实行承包经营制  D、实行承包制   8、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48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使市场对社会经济起完全调节作用   1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  ) A、商品市场  B、土地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金融市场

49   11、完整的市场体系必须是(  )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1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13、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下列哪些机构组成(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班子

50   14、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诸多方面中两个关键的环节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地方分权 C、理顺产权关系  D、法人治理结构创新   15、政府调节的目标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6、政府调节的手段包括(  ) A、计划手段  B、财政手段 C、金融手段  D、行政和法制手段

51   17、经济法制手段的特点是(  ) A、普遍的约束性  B、严格的管制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充分的自主性   18、财政手段主要包括(  ) A、利率政策  B、财政收入政策 C、财政支出政策  D、财政补贴政策

52 ●本章课堂练习题答案 1、C  2、B  3、D  4、C 5、D  6、B  7、A  8、C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CD 15、ABCD  16、ABCD 17、ABC  18、BCD


Download ppt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