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 經貿理論與貿易議題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附:人才認證檢定1000題庫 )‧ CNEEA 主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 經貿理論與貿易議題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附:人才認證檢定1000題庫 )‧ CNEEA 主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 經貿理論與貿易議題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附:人才認證檢定1000題庫 )‧ CNEEA 主編
前程文化

2 學習目標 國際貿易理論 貿易相關議題

3 3.1 國際貿易理論 「貿易利得」(gain from trade)是指國際貿易提高了貿易國社會福利水準的利益。此一利得又可區分為:
交換利得(exchange gain) 專業化利得(specialization gain)

4 國貿的必要性 國際貿易的必要性,是立基於國家要素禀賦的差異性。透過國際貿易可獲得的利益如下: 提升總體需求的滿足度 促進經濟(產業)成長
降低失業率 擴大國家生存空間

5 國際貿易各大學派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強調國家利益,促進資本積累、殖民擴張增加及確保市場及原料供應 重商主義盲點:
視出售商品較有利,購買商品為損失 世界經濟的大餅 引爆殖民戰爭

6 絕對利益 (absolute advantage)
以同量的「生產要素」投入,一國若能比 他國生產出較多的物品,即稱該國對這種 物品之生產具有「絕對」優勢 亞當斯密主張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的政策,讓市場自由運作,國與國之 間的自由貿易同樣也可以促進專業與分工 ,而使每個國家都能從貿易中獲利

7 重商主義 VS.絕對利益 對國富的定義不同 對貿易的看法不同 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同

8 絕對利益理論缺陷 絕對利益或絕對成本的差異,並非實際國際貿易發生的必要或充分條件 勞動力不會是價值產生的唯一來源
需求面(demand side)亦是決定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9 比較利益 大衛.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利益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來補充亞當斯密之不足
以同量的生產要素投入,若一國生產某產品,所要放棄其他產品的數量,小於另一國所放棄的數量,則稱此國在生產該產品具比較利益

10 依比較利益原則,縱使一國較他國在各種物品的生產上,沒有「絕對」優勢,但仍然可以專業生產有「比較」優勢的物品
如此進行「國際貿易」,將使貿易雙方同蒙利益 比較利益由兩國生產同一項產品的機會成本大小來決定

11 世界體系理論 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分析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著重討論國際分工的不平等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逐漸形成後,各不同地區,依其分工地位區分為: 核心(core) 半邊陲(semi-peripheral) 邊陲(peripheral)

12 新古典學派分析途徑 黑克斯-歐林模型,其假設: 兩國的要素禀賦與生產模型不同 生產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處完全競爭狀態
社會充分就業,且無要素密集度逆轉 兩國的生產函數,皆為一次齊次函數 兩國要素禀賦固定、並固定規模報酬 無自然或人為的貿易障礙 兩國生產並非完全專業,但偏好一樣

13 根據黑克斯-歐林的理論,國際貿易之所以發生是由於國與國之間的供給條件不同
供給條件不只包含生產因素的生產力高低,也包含生產因素的供給量,亦即所謂的要素禀賦,生產要素在此有四種: 土地 勞力 資本 技術或管理

14 李昂提夫驗證了黑克斯-歐林的要素禀賦理論,並提出其矛盾 驗證結果以美國為例顯示:
美國出口的是勞密集產品,而所進口的為資本密集產品。 也就是進口品的資本/勞動比例,比輸出品的資本/勞動比例來得高 此恰與要素禀賦理論發生矛盾

15 產生李昂提夫矛盾之因: 美國勞動者生產力較他國為高 進口替代品的資本/勞動比,不一定代表出口品的真正資本/勞動比 國與國之間的生產函數不同
生產因素不只兩種 要素密集度逆轉,且國家需求型態不同 存在進口貿易障礙及運輸成本

16 產業關聯程度 產業關聯程度之意義 向前關聯效果與感應度 向後關聯效果與感應度

17 中國政府可透過產業關聯度,掌握臺商是否有逃漏稅:
與境外公司往來 單一對象金額比重過大 與母公司交易 毛利率明顯低於臺灣母公司 長期虧損、微利或進入繳稅期後利潤驟降 與同行產品價格比較

18 相互需求法則 約翰密爾(John S. Mill)首先提出了交互需求法則(reciprocal demand's law),將需求因素導入國際貿易理論之中 相互需求法則主張,貿易條件 係根據貿易國家間,彼此對商 品需要程度的強弱而定

19 3.2 貿易相關議題 貿易依存度 貿易條件 產業政策 貿易衝突處理 進出口關稅運作

20 貿易依存度 貿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國經濟依賴對外貿易的程度,以及表達一國貿易對齊經濟的重要程度。
其計算方式是貿易總額除以國內生產毛額(GDP): 出口總額+進口總額 貿易依存度= 國內生產毛額

21 貿易條件 就生產方面而言,貿易促使分工專業化,因此使得生產力提高 另一方面,貿易使得消費者以較低的價格,取得更多的消費產品
貿易條件屬零和遊戲的規則

22 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是指政府運用各種財政、金融、貿易等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介入產業活動,以導引產業發展及結構調整之統稱
產業政策屬政府措施,但未必會違背市場原則,運用得當則有逐漸強化市場機能的作用

23 貿易衝突處理 大陸為保護國內廠商避免喪失競爭優勢,已逐漸增加反傾銷法調查案件之數量
美國貿易法第301條,為確保美國出口產品,有機會進入外國市場,而授權美國總統對外國不平等貿易行為進行報復 國家為保護敏感產業,有必要建立相關衝突處理機制及法規

24 進出口關稅運作 間接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常見於三角貿易、 轉口貿易、轉換貿易等
中華民國海關貨品分類架構,採用世界關務 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WCO) 所制定的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HS),編列進口稅則號列8 碼


Download ppt "3 經貿理論與貿易議題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附:人才認證檢定1000題庫 )‧ CNEEA 主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