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六章 线性电势扫描法 http://www.zzuli.edu.cn §6.1 线性扫描的三种形式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1 线性扫描的三种形式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3 主要研究内容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8 三角波扫描研究吸附现象和电极反应 §6.9 循环伏安法测定步骤
2
第六章 线性电势扫描法(伏安法) 控制研究电极的电势,按线性规律变化,即 ,同时记录 、 曲线,不受电解池阻抗的影响。
第六章 线性电势扫描法(伏安法) 控制研究电极的电势,按线性规律变化,即 ,同时记录 、 曲线,不受电解池阻抗的影响。 线性电势扫描法也是暂态法的一种,ν对暂态极化曲线的形状和数值影响较大,只有ν足够慢时,才可得到稳态极化曲线。
3
§6.1 线性扫描的三种形式 A. 单程线性电势扫描 B. 三角波扫描 C. 连续三角波扫描
4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2.1 曲线会出现“峰” 曲线如下图所示: 一方面:电极反应速率随φ增加而增加;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曲线会出现“峰” 曲线如下图所示: 一方面:电极反应速率随φ增加而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反应的进行,电极表面反应物的浓度下降,扩散流量逐渐下降,相反的作用共同造成了电流峰。
5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2.1 曲线会出现“峰” 峰前: 峰后: ① i随过电位变化而增大,故 增大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曲线会出现“峰” 峰前: 峰后: ① i随过电位变化而增大,故 增大 反应物流量下降起主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δ增大,扩散流量下降,故电流下降。 过电位变化起主导作用,电极反应速率随所加电势的增加而变大( )。 ② 随i增加,反应物浓度下降,生成物浓度 增加,使 下降。
6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2.2 扫描速度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7
§6.2 线性电位扫描的特点 6.2.3 双电层充电电流存在始终 时, ,
8
§6.3 主要研究内容 6.3.1 小幅度应用 6.3.2 大幅度应用 测量电化学测量:Rr、Cd。 A. 定量分析;
§6.3 主要研究内容 6.3.1 小幅度应用 测量电化学测量:Rr、Cd。 6.3.2 大幅度应用 A. 定量分析; B. 判断反应的可逆性; C. 反应机理; D. 研究吸附现象; E. 工艺应用。
9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1 RL→0,Rr→∞,测定Cd 所以电流波形如左图所示。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1 RL→0,Rr→∞,测定Cd 所以电流波形如左图所示。 三角波电势控制信号和相应的电流影响曲线如下图所示: 小幅度:∆φ<10 mV。 所以, (式中T为三角波周期) 又因为 所以
10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2 RL→0,在有电化学反应发生的电位范围内求Cd、Rr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2 RL→0,在有电化学反应发生的电位范围内求Cd、Rr 在有电化学反应且RL及浓差极化可忽略时,电极等效为Cd和Rr并联: Cd的计算公式同前: 或 小幅度:∆φ<10 mV。 Δi为电流阶跃的幅度(即 ) ,Rr的计算公式为 此时,三角波电势控制信号和相应的电流影响曲线如上图所示:
11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3 三参数同时存在时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3 三参数同时存在时 当电极上存在电化学反应,且溶液电阻不可忽略时,电极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可利用作图外推得到A‘,B’,C‘等点,Cd计算同前,即: 或 小幅度:∆φ<10 mV。 但Rr计算公式为 此时,三角波电势控制信号和相应的电流影响曲线如上图所示:
12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4 实验注意事项 A. 适于任意电极(平板与多孔电极);
§6.4 小幅度三角波扫描测定Rr、Cd 6.4.4 实验注意事项 A. 适于任意电极(平板与多孔电极); B. 可在有电化学反应发生的电位范围内测Cd; ① 控制电势阶跃法测Cd,Rr→∞,i=ic; ② 控制电流阶跃法测Cd,Rr→∞, τ ↑,易测阶跃瞬间曲线的斜率; 小幅度:∆φ<10 mV。 C ,υ ↑,∆i跃 ↑,故选择高扫速; D. RL→0,电极表面无高阻膜; E. 某电位下测Rr、Cd是近似值。
13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考虑在平面电极上进行下列反应 解Fick第二定律[ ]时,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考虑在平面电极上进行下列反应 解Fick第二定律[ ]时,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为 小幅度:∆φ<10 mV。 而电极表面上的边界条件为: 最后一式来自粒子流的连续性。当O,R均在溶液相中溶解时,稳态下O扩散达到电极表面的速度必然与R的扩散流失速度相等。
14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根据电极反应可逆的假设,电极表面各种反应离子的浓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可用Nernst方程表示: 式中, (fO、fR分别为反应粒子O和R的活度系数),通过复杂的数学解析方法,最终可推得峰值电流Ip 小幅度:∆φ<10 mV。 (25℃) 式中 Ip:峰值电流,A; DO:反应物的扩散系数,cm2/s; n:电极反应的得失电子数;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mol/cm3; S:电极的真实表面积,cm2; υ:扫描速率,V/s。
15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如果实验测得的伏安曲线上电流峰较宽,峰值电位φp就难以准确测定,所以常测定半峰电位φp/2,即相应于峰高的一半电流(I=Ip/2)时的电位。 (mV,25℃)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小幅度:∆φ<10 mV。 对于阴极极化: (mV,25℃) (mV,25℃)
16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扩散步骤控制的可逆体系的特点(重要特征):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1 扩散控制的可逆体系 扩散步骤控制的可逆体系的特点(重要特征): (1) 与本体浓度c0成正比 (2) 与电极面积S和扩散系数的平方根(D1/2)成正比 (3) 与反应电子数n的n3/2成正比(极谱分析和旋转圆盘电极中 ) (4) 成正比 小幅度:∆φ<10 mV。 [扫描速度越快,流过电极的Ip就越大(见右上图)] (5) φp和φp/2两者相差2.2RT/nF或56.5/n(mV,25 ℃) (6) φ1/2基本在两者的中点 (7) φp和φp/2两者都与电位扫描速度υ和本体浓度c0无关,是一定值,偏离φ1/2仅 28.5/n(mV)
17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考虑在平面电极上进行下列反应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考虑在平面电极上进行下列反应 解Fick第二定律[ ]时, 边界条件为 初始条件 小幅度:∆φ<10 mV。 注意此时Nernst方程不适用,应当代以
18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用类似方法,最终可推得峰值电流Ip (25℃)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用类似方法,最终可推得峰值电流Ip (25℃) (mV,25℃) 小幅度:∆φ<10 mV。 式中 Ip:峰值电流,A; DO:反应物的扩散系数,cm2/s; n:电极反应的得失电子数;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mol/cm3; S:电极的真实表面积,cm2; υ:扫描速率,V/s。
19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不可逆体系的特点(重要特征):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2 电化学控制下的完全不可逆体系 不可逆体系的特点(重要特征): a. 不可逆体系的峰电流Ip特征可总结如下: (1) Ip正比于 (和可逆体系一样); (2) Ip与电位扫描速度υ的平方根 成正比(和可逆体系一样)。 b. 非可逆体系的峰电位φp特征可总结如下: (1) φp的大小与扫描速度υ有关。当进行还原反应时,υ越大φp越向负电位方向偏移。 在25℃,αn=1时,扫描速度υ增大10倍,φp往负方向偏移大约30 mV; 小幅度:∆φ<10 mV。 (2) ks越小,φp和φ1/2的偏差越大; (3) φp-φp/2的差与υ和 无关; (4) υ一定时,φp与 无关。
20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3 异同点 A. 相同点: B. 不同点:
§6.5 单程线性扫描(浓差极化存在的情况) 6.5.3 异同点 A. 相同点: B. 不同点: (1) Ip不可逆=0.785Ip可逆 (α=0.5,n=1) Ip(可逆)>Ip(不可逆) 小幅度:∆φ<10 mV。 (2) φp与υ之间的关系: a. 可逆,φp与υ无关; 这两条是判定反应是否可逆的有效方法。 b. 不可逆,φp与υ有关。 因为, ,所以要界定υ的范围。
21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1 定量分析 前提条件: :10-5~10-8 M,原因如下: ① 双层充电电流的影响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1 定量分析 :10-5~10-8 M,原因如下: 前提条件: ① 双层充电电流的影响 ,浓度太大,Cd影响严重 υ1(可逆) → υ2 (不可逆)均适用。 小幅度:∆φ<10 mV。 相同的υ下, ② 欧姆极化的影响 ,电流函数。 浓度太小,RL较大,欧姆极化影响大。
22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2 判断电极反应是否吸附 可逆、不可逆均适用 http://www.zzuli.edu.cn
小幅度:∆φ<10 mV。 可逆、不可逆均适用
23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3 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材料分析) http://www.zzuli.edu.cn
小幅度:∆φ<10 mV。
24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4 判断电极反应的机理 ① 可逆或完全不可逆 ② 具有前置的化学过程 ③ 具有后置的化学过程
§6.6 线性扫描伏安法的应用 6.6.4 判断电极反应的机理 ① 可逆或完全不可逆 ② 具有前置的化学过程 小幅度:∆φ<10 mV。 ③ 具有后置的化学过程
25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0 概述 当线性扫描达到一定时间t=λ时(或电极电势达到换向电势φλ时),将扫描方向反向,这样WE电势变化如下图1所示。 工作电极电势为: 时, ; 时, ; 小幅度:∆φ<10 mV。 循环伏安理论处理与单程线性电势扫描相同:在 时,正扫曲线与前述单扫伏安法完全相同, 时,回扫曲线与 有关,但当 离 足够远时,至少大于 ,一般要大于 ,则其影响可以忽略。 图1
26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0 概述 所加扫描信号如为三角波(图1),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图2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0 概述 所加扫描信号如为三角波(图1),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小幅度:∆φ<10 mV。 图1 图2
27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1 几个重要参数 Ipc Ipa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1 几个重要参数 Ipc 计算Ipa时不能象计算Ipc那样从零电流基线起算,而要以正向扫描时的电流衰减曲线作为基线,上图中而1'是1的镜象(以φ=φr为对称轴),用作计算Ipa的基线。 Ipa 峰值电位差: 若难以确定Ipa的基线,可采用下式计算: 小幅度:∆φ<10 mV。 式中: :是未经校正的相对于零电流基线的阳 极峰值电流; :是电势换向处的阴极电流。 循环伏安曲线
28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2 应用 1. 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1. 可逆体系; 2. 部分可逆体系;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2 应用 1. 可逆体系; 2. 部分可逆体系; 1. 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3. 完全不可逆体系 ① 可逆 不同可逆性的电极体系的循环伏安图 a ,并与电位扫描速度、转换电位φr和扩散系数等无关。 b (mV,25℃) 小幅度:∆φ<10 mV。 ② 部分可逆 (mV,25℃) ③ 完全不可逆 无逆向反应。
29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2 应用 2. 鉴定中间产物 如对于连串的分布电荷传递反应体系:
§6.7 三角波扫描(循环伏安法) 6.7.2 应用 2. 鉴定中间产物 如对于连串的分布电荷传递反应体系: ① 比 负得多,循环伏安曲线如下图(a)所示; ② 时,循环伏安曲线如下图(b)所示; ③ 时,循环伏安曲线如下图(c)所示; ④ 时,循环伏安曲线如下图(d)所示。
30
§6.8 三角波扫描研究吸附现象和电极反应 微分电容曲线上“吸附”是物理过程,吸附物质无电化学反应发生;循环伏安曲线上吸附现象是电化学过程,吸附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 苯的氧化(单向),苯存在于电极表面,苯的氧化与还原不可逆 氢在Pt电极上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图中阴影产生含义
31
§6.9 循环伏安法测定步骤 氧化还原休系的循环伏安法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a. 选择好溶剂、支持电解质、研究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
§6.9 循环伏安法测定步骤 氧化还原休系的循环伏安法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a. 选择好溶剂、支持电解质、研究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 b. 配好电解液,接好电极测定回路; c. 通氮气约30分钟除去溶解氧后停止通气,让电解液恢复静止状态; 苯的氧化(单向),苯存在于电极表面,苯的氧化与还原不可逆 d. 定好电位幅度和扫描速度; e. 进行测定。
32
Thank you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