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2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共28层)火灾死亡58人, 百余人受伤, 几十人失踪。
3
2008年5·12确认: 69227人遇难, 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4624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4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二十万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即每三位死亡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教育和学习,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5
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1、不惊慌,要镇静。 2、不进食,不先搬。 4、急呼救,不留员。 5、大灾难,多报告。 6、边分类,边抢救。
7、先救命,原地施。 8、伤情稳,就近送。 9、统一令,不自行。 1、不惊慌,要镇静,维现场。 2、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9、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6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呼吸梗阻常见于婴糼儿,但近年来资料发现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明显多于儿童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呼吸梗阻常见于婴糼儿,但近年来资料发现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明显多于儿童 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 美国每年约有4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占猝死病因第六位。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误诊为“餐馆冠心病”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常因进食时说话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纽扣等。
7
气道梗塞表现 突然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特殊表现:“V”字手势,苦不堪言;
气道不完全阻塞:剧咳,咳嗽间隙有哮鸣音;喘气,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气道完全阻塞:面色灰暗,不能说话、咳嗽、呼吸,失去知觉,窒息。
8
气道梗塞的现场急救 (一)现场诊断 一个意识清楚的人,尤其在进食时,突然强力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说话和咳嗽,出现痛苦的表情和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 亲眼目睹异物被吸入者。 凡昏迷患者在呼吸道被打开后,仍无法将空气吹入肺内时。 病人突然面色发绀,意识不清,呼吸停止,易误认为心脏病发作。
9
(二)现场急救—自救法 咳嗽: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 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腹部脐上两横指、剑突下处,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 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异物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发音、说话、有呼吸和咳嗽时,应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和尽力呼吸,不应干扰患者自己力急排出异物的任何动作。
10
(二)现场急救--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在患者背部肩胛区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2)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11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氏急救法) Hemilich maneuver
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 也称“余气冲击法”
14
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救护者双臂环抱腰部令患者弯腰,头底张口; 一手握空心拳以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剑突下;
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有节奏、有力地重复操作; 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
15
立位胸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不宜用腹部冲击法者: 如:肥胖者或妊娠后期 救护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经患者腋下环抱其胸部
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患者胸骨中部,避肋骨缘与剑突; 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内、向上冲击5次; 重复操作,检查异物排出。
16
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用一手的掌根置于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不触及剑突,另一手置其上; 两手合力向上、向内冲击5次; 检查口腔,若异物冲出,速用手取出; 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即CPR。
17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定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两手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次,冲击均匀,间隔清楚;
重复至异物排出; CPR
18
儿童气道梗塞救治法
19
婴幼儿气道梗塞急救 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 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开始急救!
20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法 救护者将婴儿身体骑跨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掌固定头颈,头低脚高; 用右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头后仰打开气道;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手掌根叩击背部肩胛区4次;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两指冲击性按压两乳连线下一横指4次; 查口腔,若异物咯出,小手指取出; 若异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21
婴儿气道梗塞急救法(背部叩击+胸部冲击)
22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 定义: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或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 分为溺死(心脏不跳了)(drowning)和近乎溺死(near drowning )(心脏还在跳啊跳)。 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害及全身中毒。 近乎淹溺(near drowning) 暂时性窒息 有大动脉搏动 溺死(drown) 窒息 心脏停搏
23
溺水致死的原因 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24
淹溺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 根据发生水域 10% 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0%
25
流行病学 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溺水而亡者近9000人,是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在学龄前的1~4岁。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2000~2005年,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平均死亡率为20.1/10万人,占0~14儿童总死亡的19%。平均每年近50,000名儿童,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 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淹溺以7、8、9发生率最高。 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23%、13.25%和12.50%。
26
临床表现 溺死 ---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近乎淹溺 ---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头痛 视觉障碍
近乎淹溺 ---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头痛 视觉障碍 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痛、呼吸困难 口渴、寒战、发热(海水淹溺)
27
临床表现 体征: 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 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上腹部膨隆 皮肤、粘膜苍白、发绀;四肢厥冷 口鼻气管内充满血腥泡沫或污泥等
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肺部闻及湿罗音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 合并伤
28
急救原则 救离水域 畅通呼吸道、实施心肺复苏 维持体液平衡 积极处理并发症
29
急救流程图 淹溺 清除口腔淤泥杂物 支纤镜清除气道吸入异物 心肺脑复苏术 (CPCR) 无 判断呼吸、心搏 有 复温 观察生命体征 对症处理 复苏后处理 维持体液平衡 吸氧 呼衰、肺水肿 (机械通气) 淡水 海水 保护心功能 3%Nacl 全血或成分输血 5%葡萄糖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保护脑功能
30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自救) 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采用仰面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小腿腓肠肌痉挛自救法。 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用仰面位,以双足游泳。
31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急救者不会水时应立即用绳索,竹杆、木板或救生圈,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来。
现场无任何救生材料,应即时高声呼叫他人。
32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可从头部靠近 对神志清晰的淹溺者应从背后接近 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
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水者脱离,然后再救 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33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 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 救护者需从背后接近。
34
很多淹溺者被发现时脸朝下浮起,必须翻转背部。
1.用手臂夹住病人的头和颈部 2.把病人翻转过来
35
头及脊柱损伤淹溺者的抢救 3.打开气道和人工吹气 4.提供可靠的颈部固定 5.采用木板或浮力担架移送病人
36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异物、取出义齿; 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胸罩和腰带;
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7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控水(倒水): 方法: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头胸部下垂。
膝顶法: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后压其背部,使胃及肺内水倒出。 肩顶法: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抱腹法: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38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CPR 转运途中保暖 迅速转送医院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经短期抢救,呼吸、心跳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至少应坚持3-4小时,转院途中也应继续进行抢救。 2、溺水者在现场很快抢救成功,也要送往医院,以防肺部感染和其它并发症。 3、抢救同时注意保暖,减少并发症发生
39
溺水预防—健康教育 不要乘严重超载的船只; 不要在恶劣天气乘船出海; 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完善急救措施 儿童游泳时加强保护
不去非游泳区域游泳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一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过度疲劳、饱食、饥饿、血糖过低、患病虚弱者不宜下水, 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游泳过程中小腿痉挛的处理
40
第三节 触电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第三节 触电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触电对人致命的伤害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因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1
一电工触电空中燃烧20分钟
42
川师南大门对面男子爬高压线触电身亡 衣服烧得千疮百孔 2003.5.17
川师南大门对面男子爬高压线触电身亡 衣服烧得千疮百孔
43
男青年盗割10千伏高压线触电身亡 2005年5月19日凌晨,江苏省沭阳县高苴镇青年池某,因盗割东海县平明镇小街电灌站的10千伏高压线而触电身亡。
44
发生情况 1980年 触电伤亡事故统计 分类 触电人数 死亡人数 百分比% 180 62 70 14 8 5 64 23 25 258 93
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超过1000人,6-9月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年的75%. 1980年 触电伤亡事故统计 分类 触电人数 死亡人数 百分比% 人类不安全用电 180 62 70 设备不安全用电 14 8 5 以上组合 64 23 25 合计 258 93 100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上海市每年院前救治电击伤450余例,以7、8月最多。
45
触电的原因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开关、灯头等;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
身处高压电或超高压电场中: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在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 旷野中雷击:在房檐下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
46
单相触电:人体接触一根电线,或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或者同时接触到一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最常见。
二相触电 : 人体同时接触到两根带电导线,电流通过人体从一根导线流到另一根导线形成回路。 跨步电压触电 : 高压电断落在地,接地点周围形成电磁场,离接地点越近电压越高,越远越低。人前脚跨出着地,后脚尚未离地,两脚之间存在电位差(人跨步0.8m,牛马1m),可发生触电。人体距离接地体20m以外,跨步电压等于零。
47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人体线路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凡电流流经心脏、脑干和脊髓者,均可导致严重后果
48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伤(触电)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49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电击伤程度 电流强度 电压 电阻 接触时间 2MA以下电流,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干燥)情况下,36V是安全电; 220V电流,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1000V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也直接影响后果(V=IR,I=V/R); 潮湿条件下:接触12V电流也有危险,20-40V电流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 冬季及皮肤干燥时,皮肤电阻可达 欧姆;皮肤裂开或破损时,电阻可降至 欧姆; 人体组织电阻依次递增的顺序为: 神经、血管、肌肉、内脏、皮肤、肌腱、脂肪和骨骼 延时0.03”的1000MA电流和延时3”的100MA电流均可引起室颤; 人体不引起室颤的最大电流116/t½MA(t=电击持续时间); 若t=1”,则安全电流是116MA; 若t=4”,则安全电流为58MA; 通电<0.025”,不致造成电击伤;
50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低压电损伤: 创面小,圆形或椭圆形,焦黄、灰白色,创面干燥,一般不损伤内脏。 高压电损伤:
创口深。黑色碳化区;灰白或黄白凝固坏死区;潮红带。 1、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凝固或断裂,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坏死、感染、出血等。 2、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有继发组织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51
临床表现—全身表现 轻型:精神紧张、脸色苍白、表情呆滞、呼吸、心跳加速;敏感者可出现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重型: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1、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惊慌和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 2、由低电压电流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数分钟后呼吸即停止,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时,病人呼吸停止,但心搏仍存在,如不施行人工呼吸,可于10分钟左右死亡。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即死亡。 3、由于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
52
现场判断把握要点 一看现场:是否安全? 二看伤者:严重程序? 6.7 3.7 3.3 0.1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流途径
低压勿摸,高压勿近! 二看伤者:严重程序? 触电途径,“左手到双足”最危险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流途径 左手至双脚 右手至双脚 右手至左手 左脚至右脚 通过心电流百分数% 6.7 3.7 3.3 0.1
53
现场急救把握要点 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触电后抢救开始时间与成活率关系 <1分钟,90%可能救活
1-4分钟,60%可能有效; >10分钟,获救机率甚小。 要求: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措施规范、坚持不懈。 据统计,从触电后1min开始救治者90%的可复苏;从触电后6min开始救治者复苏率下降到10% 挽救生命重于保全肢体 维持功能重于恢复结构
54
急救流程图 电击伤 脱离电源 外伤 烧伤 骨折 检查伤情 心跳、呼吸停止 心肺脑复苏 生命体征稳定 进一步生命支持 复苏成功 消毒 清创
包扎 固定等 生命体征不稳定 留观察室治疗 EICU监护治疗 出现并发症 对症处理
55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低压电: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56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高压电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或使用适合该电压的绝缘物急救 注意事项: 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它伤害 抢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57
现场急救—禁忌 !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开电线。 !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
58
现场急救—简单诊断后处理 意识 心跳 呼吸 处理 清醒 存在 静卧、保暖、严密观察 昏迷 停止 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 CPR
紧急呼救,启动EMSS系统
59
触电的预防 —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修。
60
触电的预防 —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1、 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要超负荷用电;
触电的预防 —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1、 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要超负荷用电; 2、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私自改装。 3、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4、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私自改装。 5、晒衣架要与电力线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将晒衣竿搁在电线上。 7、电加热设备上不能烘烤衣物;发现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8、要爱护电力设施,不要在架空电线和配电变压器附近放风筝。
61
触电的预防 —雷雨天不站在树下/电杆旁/天线附近
触电的预防 —雷雨天不站在树下/电杆旁/天线附近 不拣拾地上的电线, 不走到距电线10米内的地方 不到高压电线的地方玩耍
62
第四节 车祸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第四节 车祸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美国每年死于车祸一项,即超过整个侵朝战争死亡人数。最近统计1000次汽车车祸,有1678名伤员,15~24岁者为最多 目前我国车祸逐年增多,死亡、致残率在直线上升
63
一、我国交通伤现状 截止2006年,全球万车死亡率平均2.0/年,当年日本:0.77;英国:1.1;加拿大:1.2;法国:1.59;美国:1.77;中国:6.2 中国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4-8倍; 中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是世界前三; 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达20.7%,是日本的25倍。 201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人,受伤:275125人。 2008年上海高校交通事故10起,致死12人。
64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死亡人数车祸总多于地震; 发生频率车祸无高于地震; 2008年车祸致死73484人,
汶川地震遇难69227人(截止2008年10月8日,新华社) 据报载:我国“十一五”期间车祸致死37.8万人,7.5成/年。 发生频率车祸无高于地震; 中国交通伤害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亡(WHO驻华代表贝汉卫2007年4月讲话) 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近百年历史上发生过大于五级地震33次(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车祸对人类的危害: 当今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为25-30万人,受伤3000万人,永久性伤残者300万人。 车祸主要危害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车祸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从全世界来看,车祸平均耗费国民总产值的1%。 车祸所致的过早死亡、劳动时间损失和劳动能力丧失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 车祸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65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人员影响车祸更大于地震; 经济损失车祸不亚于地震。
交通伤致死60%为青壮年,男性占75%,直接影响家庭、社会、未来,成为现代的“无形战争”。(WHO预防交通伤世界报告) 地震伤亡:各年龄段皆有,老年人偏多;性别也无特异 经济损失车祸不亚于地震。 汶川地震经济损失为845亿人民币(新华社) 全球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每年总共5000亿美元和开支=?元人民币《联合国与道路安全》
66
三、车祸危险因素 超速; 超载; 酒驾; 不安全车辆; 道路缺陷; 未有效执法; 缺乏安全法规:安全带让死亡率减低18-41%
67
超速: “十祸九快” 切记:车速与事故概率的平方,重伤概率的立方,致死概率的4次方成正比。
超速伤己:每超过限速5公里,交通事故危险性上升200%; 超速伤人:车速为60km/h,碰撞行人相当于从14.17m(约等于5层楼)高度失足掉下来,死亡可能性很大。 据专业人士公认:无论什么车,如果时速>160km/h,发生爆胎事故,不管你是否系安全带,司乘人员的死亡率100%!
68
超重
69
超人
71
酒驾:致死性车祸50%与酒驾有关 酒司机撞死人后回家睡大觉 ;醉越野撞出租致的哥身亡 莱西150余名民警设卡布控查酒驾
72
道路缺陷
73
四、交通伤的特点与事故分类 特点 分类 发生率高:常见、多发,群死群伤; 伤情复杂:多发伤、复合伤; 病情易变:受伤很突然,病情变化快;
致伤较多:车祸是致伤残主要类型之一。 特点 分类 特大事故:死亡≧ 10人,或重伤>50人 重大事故:死亡≧ 3人,或重伤>20人; 或者死亡1-2人,重伤>3人 一般事故:1次重伤1-2人,轻伤>3人
74
五、现场救护基本原则 安全原则:熄火灭火:关掉发动机,明火即灭; 人道原则:全力抢救,积极呼救; 快速原则:快抢、快救、快送;
制动刹车:垫轮胎障碍物; 安全警告:设置障碍物标志,150m外; 及时撤离: 道路交通事故后,“设警示、转移人、及报警”缺一不可。 人道原则:全力抢救,积极呼救; 快速原则:快抢、快救、快送; 有序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上报原则:120,内容(时、地、人数、伤情、措施); 自救原则:急时呼救,就地取材,止血救命,争取撤离。 呼救同时,现场人员 1、查看伤病人的病情,伤病人从车内救出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脊柱损伤病人不能拖、拽、抱,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受损或损伤加重导致截瘫 2、迅速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沙、呕吐物、假牙、血块等,患部向上,以免受压;若伤者昏迷一定要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疼痛、出血、何处活动受限),立刻检查患处,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再进行搬运 4、呼吸心跳停止:及时对伤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进行简单的心脏按摩;出血:可以把身上的衣服撕成布片,对出血的伤口进行局部加压止血;骨折:现场可以找块小夹板、树枝等物,对患肢进行包扎固定 5、头部创伤:把伤者的头偏向一边,不要仰着,这样会引起呕吐,使胃内容物引起呼吸道堵塞,造成伤者窒息 6、腹部创伤:应把内脏尽量在原来的部位拿一个容器扣在腹壁上,不要把内脏放入腹腔内,以免造成腹腔感染 7、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对现场进行保护,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证据,并采用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 8、恶性交通事故时,当大量外援到达后在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员等工作 9、简单包扎伤口、固定肢体骨折以及做好其他有关处理后,应用车平稳快速地运送伤员至最近的医院及时进行抢救 10、在运送伤员时,应尽量让伤员保持平卧姿势;伤员的头位应朝向车尾,足向车头,以免车辆行驶时因受加速度影响而脑血流灌注
75
路遇车祸 救人一命
76
自 救 斜坐; 发生险情的瞬间:双手紧紧握住前面的扶手或椅背,同时双腿微弯,双足向前蹬地,这时,即使身体有被碰撞的可能,亦能缓解前冲速度,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度; 车祸意外发生,来不及做缓冲动作时,亦应迅速抱住头部、胸部,以免受到致命的撞击。
77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一)制定和执行交通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县,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要求儿童和成人骑车时必须戴头盔。 30个国家禁止开车打手机。
78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二)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在学校健康教育课中,需设置一定量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
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重视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以利于减少伤亡事故。 车辆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标准,处良好状态。
79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三)加强交通管理,改善交通条件 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增设交通管理设施,标记、信号、监控等均应逐步走向自动化、现代化。
设置护栏、修建自行车专用道,或采取其他设施将骑车人与机动车和行人分隔开来。 道路符合工程技术标准,保持路面坚实、路面平整和设施完好。 交警严格执法:对违章者,进行惩罚。 9日晚10时50分,高晓松在北京东城区驾车追尾,造成4车连撞,4人轻伤。目击者称,“他(高晓松)一下车,走路都直打晃,估计是喝多了。 ” 同桌的你之酒桌的你新鲜出炉 高晓松酒驾追尾刑拘6个月
80
第五节 食物中毒 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 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不包括:已知传染病、食物过敏 、 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胃肠炎;也不包括食品污染引起的慢性的、潜在性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然而在监督实践中遇到的误食造成的食物中毒,一直是一个争议要点,法律界认为误食的物质不是食品,就不应包括在食物中毒的概念中。
81
全国学校食物中毒情况(卫生部) 年份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2007 117 3773 6 2008 146 3843 4 2010
2086 1 2010年37起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70.3%),中毒1542人,无死亡。
82
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中毒原因 报告人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微生物性 17 972 化学性 2 78 有毒动植物及毒茹 10 604
化学性 2 78 有毒动植物及毒茹 10 604 不明原因 8 432 1 合计 37 2086 2010年全国统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统计,中毒常见四类原因,微生物类:46.6%,有毒动植物:28.9%,不明原因:20.7%,化学类:3.7%。
83
食物中毒的特征 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 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 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⑤有明显的季节性。 1、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84
食物中毒的分类 ● 细菌性: 细菌感染(沙门氏菌中毒) ● 非细菌性: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 细菌性: 细菌感染(沙门氏菌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 非细菌性: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品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
85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①原料选择不严格,食品本身有毒或被污染,变质;
②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不注意卫生、生熟不分,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处理; ③食品保藏不当,致使马铃薯发芽、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粮食霉变等都可造成食物中毒; ④加工烹调不当,如肉块太大,细菌未被杀死; ⑤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个人卫生不好; ⑥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中并达到中毒剂量。
86
两种致病原因食物中毒的比较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1、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1、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 细菌需繁殖) (毒素进入血液) 2、原料识别 感官上易识别 较难识别 (色香味变质 ) (感官一般无异常) 3、症状特征 肠胃道紊乱为主,症状 神经、精神、呼吸 较轻微,发热较多(除肉 系统 毒外)很少有NS症状 4、煮熟煮透 一般可防止 未能防止 5、 防治 抗菌素、输液 催吐、输液(有特效药者) 6、季节性 夏秋季为主 季节性不明显 7、死亡率 较低 较高 8、中毒食品 多为动物性食品 有毒动植物、化学物污食品
87
食物中毒现场救护要求 二物收集:可疑食物、排泄物 三同特征:时间、地点、食物相同,急性胃肠炎症状 四快原则:尽快清除毒物 尽快明确中毒人数
按病情轻重分类管理 尽快上报 具体措施:排除毒物(催吐、洗胃) 解毒处置 对症治疗 快速转院
88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对食品生产人员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工作要求12个字:分工负责+人人负责+互相监督
(例如:采购—保管—烹调—分餐-上桌等环节) 技术要求12个字:原料鲜活+煮熟煮透+趁热食用 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严禁食用病死畜禽; 肉类食物要煮熟、煮透;剩余食物吃前应加热; 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不随意采捕食用;
89
复习思考题 气道异物如何排出? 如何对溺水者实施急救? 触电现场急救和预防? 车祸的预防对策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特征有哪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