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2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共28层)火灾死亡58人, 百余人受伤, 几十人失踪。

3 2008年5·12确认: 69227人遇难, 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4624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4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二十万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即每三位死亡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教育和学习,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5 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1、不惊慌,要镇静。 2、不进食,不先搬。 4、急呼救,不留员。 5、大灾难,多报告。 6、边分类,边抢救。
7、先救命,原地施。 8、伤情稳,就近送。 9、统一令,不自行。 1、不惊慌,要镇静,维现场。 2、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9、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6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呼吸梗阻常见于婴糼儿,但近年来资料发现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明显多于儿童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呼吸梗阻常见于婴糼儿,但近年来资料发现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明显多于儿童 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 美国每年约有4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占猝死病因第六位。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误诊为“餐馆冠心病”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常因进食时说话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纽扣等。  

7 气道梗塞表现 突然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特殊表现:“V”字手势,苦不堪言;
气道不完全阻塞:剧咳,咳嗽间隙有哮鸣音;喘气,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气道完全阻塞:面色灰暗,不能说话、咳嗽、呼吸,失去知觉,窒息。  

8 气道梗塞的现场急救 (一)现场诊断 一个意识清楚的人,尤其在进食时,突然强力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说话和咳嗽,出现痛苦的表情和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 亲眼目睹异物被吸入者。 凡昏迷患者在呼吸道被打开后,仍无法将空气吹入肺内时。 病人突然面色发绀,意识不清,呼吸停止,易误认为心脏病发作。

9 (二)现场急救—自救法 咳嗽: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 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腹部脐上两横指、剑突下处,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 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异物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发音、说话、有呼吸和咳嗽时,应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和尽力呼吸,不应干扰患者自己力急排出异物的任何动作。

10 (二)现场急救--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在患者背部肩胛区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2)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11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氏急救法) Hemilich maneuver
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 也称“余气冲击法”

12

13

14 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救护者双臂环抱腰部令患者弯腰,头底张口; 一手握空心拳以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剑突下;
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有节奏、有力地重复操作; 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

15 立位胸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不宜用腹部冲击法者: 如:肥胖者或妊娠后期 救护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经患者腋下环抱其胸部
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患者胸骨中部,避肋骨缘与剑突; 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内、向上冲击5次; 重复操作,检查异物排出。

16 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用一手的掌根置于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不触及剑突,另一手置其上; 两手合力向上、向内冲击5次; 检查口腔,若异物冲出,速用手取出; 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即CPR。

17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定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两手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次,冲击均匀,间隔清楚;
重复至异物排出; CPR

18 儿童气道梗塞救治法

19 婴幼儿气道梗塞急救 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 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开始急救!

20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法 救护者将婴儿身体骑跨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掌固定头颈,头低脚高; 用右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头后仰打开气道;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手掌根叩击背部肩胛区4次;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两指冲击性按压两乳连线下一横指4次; 查口腔,若异物咯出,小手指取出; 若异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21 婴儿气道梗塞急救法(背部叩击+胸部冲击)

22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 定义: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或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 分为溺死(心脏不跳了)(drowning)和近乎溺死(near drowning )(心脏还在跳啊跳)。 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害及全身中毒。 近乎淹溺(near drowning) 暂时性窒息 有大动脉搏动 溺死(drown) 窒息 心脏停搏

23 溺水致死的原因 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24 淹溺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 根据发生水域 10% 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0%

25 流行病学 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溺水而亡者近9000人,是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在学龄前的1~4岁。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2000~2005年,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平均死亡率为20.1/10万人,占0~14儿童总死亡的19%。平均每年近50,000名儿童,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 上海市1991~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淹溺以7、8、9发生率最高。 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23%、13.25%和12.50%。

26 临床表现 溺死 ---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近乎淹溺 ---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头痛 视觉障碍
近乎淹溺 ---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头痛 视觉障碍 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痛、呼吸困难 口渴、寒战、发热(海水淹溺)

27 临床表现 体征: 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 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上腹部膨隆 皮肤、粘膜苍白、发绀;四肢厥冷 口鼻气管内充满血腥泡沫或污泥等
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肺部闻及湿罗音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 合并伤

28 急救原则 救离水域 畅通呼吸道、实施心肺复苏 维持体液平衡 积极处理并发症

29 急救流程图 淹溺 清除口腔淤泥杂物 支纤镜清除气道吸入异物 心肺脑复苏术 (CPCR) 判断呼吸、心搏 复温 观察生命体征 对症处理 复苏后处理 维持体液平衡 吸氧 呼衰、肺水肿 (机械通气) 淡水 海水 保护心功能 3%Nacl 全血或成分输血 5%葡萄糖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保护脑功能

30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自救) 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采用仰面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小腿腓肠肌痉挛自救法。 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用仰面位,以双足游泳。

31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急救者不会水时应立即用绳索,竹杆、木板或救生圈,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来。
现场无任何救生材料,应即时高声呼叫他人。

32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可从头部靠近 对神志清晰的淹溺者应从背后接近 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
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水者脱离,然后再救 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33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 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 救护者需从背后接近。

34 很多淹溺者被发现时脸朝下浮起,必须翻转背部。
1.用手臂夹住病人的头和颈部 2.把病人翻转过来

35 头及脊柱损伤淹溺者的抢救 3.打开气道和人工吹气 4.提供可靠的颈部固定 5.采用木板或浮力担架移送病人

36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异物、取出义齿; 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胸罩和腰带;
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7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控水(倒水): 方法: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头胸部下垂。
膝顶法: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后压其背部,使胃及肺内水倒出。 肩顶法: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抱腹法: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38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CPR 转运途中保暖 迅速转送医院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经短期抢救,呼吸、心跳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至少应坚持3-4小时,转院途中也应继续进行抢救。 2、溺水者在现场很快抢救成功,也要送往医院,以防肺部感染和其它并发症。 3、抢救同时注意保暖,减少并发症发生

39 溺水预防—健康教育 不要乘严重超载的船只; 不要在恶劣天气乘船出海; 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完善急救措施 儿童游泳时加强保护
不去非游泳区域游泳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一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过度疲劳、饱食、饥饿、血糖过低、患病虚弱者不宜下水, 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游泳过程中小腿痉挛的处理

40 第三节 触电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第三节 触电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触电对人致命的伤害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因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1 一电工触电空中燃烧20分钟

42 川师南大门对面男子爬高压线触电身亡 衣服烧得千疮百孔 2003.5.17
川师南大门对面男子爬高压线触电身亡 衣服烧得千疮百孔

43 男青年盗割10千伏高压线触电身亡 2005年5月19日凌晨,江苏省沭阳县高苴镇青年池某,因盗割东海县平明镇小街电灌站的10千伏高压线而触电身亡。

44 发生情况 1980年 触电伤亡事故统计 分类 触电人数 死亡人数 百分比% 180 62 70 14 8 5 64 23 25 258 93
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超过1000人,6-9月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年的75%. 1980年 触电伤亡事故统计 分类 触电人数 死亡人数 百分比% 人类不安全用电 180 62 70 设备不安全用电 14 8 5 以上组合 64 23 25 合计 258 93 100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上海市每年院前救治电击伤450余例,以7、8月最多。

45 触电的原因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开关、灯头等;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
身处高压电或超高压电场中: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在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 旷野中雷击:在房檐下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

46 单相触电:人体接触一根电线,或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或者同时接触到一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最常见。
二相触电 : 人体同时接触到两根带电导线,电流通过人体从一根导线流到另一根导线形成回路。 跨步电压触电 : 高压电断落在地,接地点周围形成电磁场,离接地点越近电压越高,越远越低。人前脚跨出着地,后脚尚未离地,两脚之间存在电位差(人跨步0.8m,牛马1m),可发生触电。人体距离接地体20m以外,跨步电压等于零。

47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人体线路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凡电流流经心脏、脑干和脊髓者,均可导致严重后果

48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伤(触电)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49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电击伤程度 电流强度 电压 电阻 接触时间 2MA以下电流,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干燥)情况下,36V是安全电; 220V电流,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1000V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也直接影响后果(V=IR,I=V/R); 潮湿条件下:接触12V电流也有危险,20-40V电流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 冬季及皮肤干燥时,皮肤电阻可达 欧姆;皮肤裂开或破损时,电阻可降至 欧姆; 人体组织电阻依次递增的顺序为: 神经、血管、肌肉、内脏、皮肤、肌腱、脂肪和骨骼 延时0.03”的1000MA电流和延时3”的100MA电流均可引起室颤; 人体不引起室颤的最大电流116/t½MA(t=电击持续时间); 若t=1”,则安全电流是116MA; 若t=4”,则安全电流为58MA; 通电<0.025”,不致造成电击伤;

50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低压电损伤: 创面小,圆形或椭圆形,焦黄、灰白色,创面干燥,一般不损伤内脏。 高压电损伤:
创口深。黑色碳化区;灰白或黄白凝固坏死区;潮红带。 1、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凝固或断裂,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坏死、感染、出血等。 2、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有继发组织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51 临床表现—全身表现 轻型:精神紧张、脸色苍白、表情呆滞、呼吸、心跳加速;敏感者可出现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重型: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1、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惊慌和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 2、由低电压电流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数分钟后呼吸即停止,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时,病人呼吸停止,但心搏仍存在,如不施行人工呼吸,可于10分钟左右死亡。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即死亡。 3、由于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

52 现场判断把握要点 一看现场:是否安全? 二看伤者:严重程序? 6.7 3.7 3.3 0.1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流途径
低压勿摸,高压勿近! 二看伤者:严重程序? 触电途径,“左手到双足”最危险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电流途径 左手至双脚 右手至双脚 右手至左手 左脚至右脚 通过心电流百分数% 6.7 3.7 3.3 0.1

53 现场急救把握要点 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触电后抢救开始时间与成活率关系 <1分钟,90%可能救活
1-4分钟,60%可能有效; >10分钟,获救机率甚小。 要求: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措施规范、坚持不懈。 据统计,从触电后1min开始救治者90%的可复苏;从触电后6min开始救治者复苏率下降到10% 挽救生命重于保全肢体 维持功能重于恢复结构

54 急救流程图 电击伤 脱离电源 外伤 烧伤 骨折 检查伤情 心跳、呼吸停止 心肺脑复苏 生命体征稳定 进一步生命支持 复苏成功 消毒 清创
包扎 固定等 生命体征不稳定 留观察室治疗 EICU监护治疗 出现并发症 对症处理

55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低压电: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56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高压电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或使用适合该电压的绝缘物急救 注意事项: 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它伤害 抢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57 现场急救—禁忌 !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开电线。 !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

58 现场急救—简单诊断后处理 意识 心跳 呼吸 处理 清醒 存在 静卧、保暖、严密观察 昏迷 停止 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 CPR
紧急呼救,启动EMSS系统

59 触电的预防 —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修。

60 触电的预防 —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1、 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要超负荷用电;
触电的预防 —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1、 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要超负荷用电; 2、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私自改装。 3、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4、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私自改装。 5、晒衣架要与电力线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将晒衣竿搁在电线上。 7、电加热设备上不能烘烤衣物;发现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8、要爱护电力设施,不要在架空电线和配电变压器附近放风筝。

61 触电的预防 —雷雨天不站在树下/电杆旁/天线附近
触电的预防 —雷雨天不站在树下/电杆旁/天线附近 不拣拾地上的电线, 不走到距电线10米内的地方 不到高压电线的地方玩耍

62 第四节 车祸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第四节 车祸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美国每年死于车祸一项,即超过整个侵朝战争死亡人数。最近统计1000次汽车车祸,有1678名伤员,15~24岁者为最多 目前我国车祸逐年增多,死亡、致残率在直线上升

63 一、我国交通伤现状 截止2006年,全球万车死亡率平均2.0/年,当年日本:0.77;英国:1.1;加拿大:1.2;法国:1.59;美国:1.77;中国:6.2 中国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4-8倍; 中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是世界前三; 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达20.7%,是日本的25倍。 201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人,受伤:275125人。 2008年上海高校交通事故10起,致死12人。

64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死亡人数车祸总多于地震; 发生频率车祸无高于地震; 2008年车祸致死73484人,
汶川地震遇难69227人(截止2008年10月8日,新华社) 据报载:我国“十一五”期间车祸致死37.8万人,7.5成/年。 发生频率车祸无高于地震; 中国交通伤害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亡(WHO驻华代表贝汉卫2007年4月讲话) 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近百年历史上发生过大于五级地震33次(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车祸对人类的危害: 当今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为25-30万人,受伤3000万人,永久性伤残者300万人。 车祸主要危害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车祸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从全世界来看,车祸平均耗费国民总产值的1%。 车祸所致的过早死亡、劳动时间损失和劳动能力丧失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 车祸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65 二、车祸已猛于地震 人员影响车祸更大于地震; 经济损失车祸不亚于地震。
交通伤致死60%为青壮年,男性占75%,直接影响家庭、社会、未来,成为现代的“无形战争”。(WHO预防交通伤世界报告) 地震伤亡:各年龄段皆有,老年人偏多;性别也无特异 经济损失车祸不亚于地震。 汶川地震经济损失为845亿人民币(新华社) 全球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每年总共5000亿美元和开支=?元人民币《联合国与道路安全》

66 三、车祸危险因素 超速; 超载; 酒驾; 不安全车辆; 道路缺陷; 未有效执法; 缺乏安全法规:安全带让死亡率减低18-41%

67 超速: “十祸九快” 切记:车速与事故概率的平方,重伤概率的立方,致死概率的4次方成正比。
超速伤己:每超过限速5公里,交通事故危险性上升200%; 超速伤人:车速为60km/h,碰撞行人相当于从14.17m(约等于5层楼)高度失足掉下来,死亡可能性很大。 据专业人士公认:无论什么车,如果时速>160km/h,发生爆胎事故,不管你是否系安全带,司乘人员的死亡率100%!

68 超重

69 超人

70

71 酒驾:致死性车祸50%与酒驾有关 酒司机撞死人后回家睡大觉 ;醉越野撞出租致的哥身亡 莱西150余名民警设卡布控查酒驾

72 道路缺陷

73 四、交通伤的特点与事故分类 特点 分类 发生率高:常见、多发,群死群伤; 伤情复杂:多发伤、复合伤; 病情易变:受伤很突然,病情变化快;
致伤较多:车祸是致伤残主要类型之一。 特点 分类 特大事故:死亡≧ 10人,或重伤>50人 重大事故:死亡≧ 3人,或重伤>20人; 或者死亡1-2人,重伤>3人 一般事故:1次重伤1-2人,轻伤>3人

74 五、现场救护基本原则 安全原则:熄火灭火:关掉发动机,明火即灭; 人道原则:全力抢救,积极呼救; 快速原则:快抢、快救、快送;
制动刹车:垫轮胎障碍物; 安全警告:设置障碍物标志,150m外; 及时撤离: 道路交通事故后,“设警示、转移人、及报警”缺一不可。 人道原则:全力抢救,积极呼救; 快速原则:快抢、快救、快送; 有序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上报原则:120,内容(时、地、人数、伤情、措施); 自救原则:急时呼救,就地取材,止血救命,争取撤离。 呼救同时,现场人员 1、查看伤病人的病情,伤病人从车内救出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脊柱损伤病人不能拖、拽、抱,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受损或损伤加重导致截瘫 2、迅速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沙、呕吐物、假牙、血块等,患部向上,以免受压;若伤者昏迷一定要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询问其伤在何处(疼痛、出血、何处活动受限),立刻检查患处,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再进行搬运 4、呼吸心跳停止:及时对伤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进行简单的心脏按摩;出血:可以把身上的衣服撕成布片,对出血的伤口进行局部加压止血;骨折:现场可以找块小夹板、树枝等物,对患肢进行包扎固定 5、头部创伤:把伤者的头偏向一边,不要仰着,这样会引起呕吐,使胃内容物引起呼吸道堵塞,造成伤者窒息 6、腹部创伤:应把内脏尽量在原来的部位拿一个容器扣在腹壁上,不要把内脏放入腹腔内,以免造成腹腔感染 7、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对现场进行保护,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证据,并采用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 8、恶性交通事故时,当大量外援到达后在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员等工作 9、简单包扎伤口、固定肢体骨折以及做好其他有关处理后,应用车平稳快速地运送伤员至最近的医院及时进行抢救 10、在运送伤员时,应尽量让伤员保持平卧姿势;伤员的头位应朝向车尾,足向车头,以免车辆行驶时因受加速度影响而脑血流灌注

75 路遇车祸 救人一命

76 自 救 斜坐; 发生险情的瞬间:双手紧紧握住前面的扶手或椅背,同时双腿微弯,双足向前蹬地,这时,即使身体有被碰撞的可能,亦能缓解前冲速度,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度; 车祸意外发生,来不及做缓冲动作时,亦应迅速抱住头部、胸部,以免受到致命的撞击。

77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一)制定和执行交通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县,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要求儿童和成人骑车时必须戴头盔。 30个国家禁止开车打手机。

78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二)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在学校健康教育课中,需设置一定量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
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重视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以利于减少伤亡事故。 车辆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标准,处良好状态。

79 六、车祸的预防对策 (三)加强交通管理,改善交通条件 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增设交通管理设施,标记、信号、监控等均应逐步走向自动化、现代化。
设置护栏、修建自行车专用道,或采取其他设施将骑车人与机动车和行人分隔开来。 道路符合工程技术标准,保持路面坚实、路面平整和设施完好。 交警严格执法:对违章者,进行惩罚。 9日晚10时50分,高晓松在北京东城区驾车追尾,造成4车连撞,4人轻伤。目击者称,“他(高晓松)一下车,走路都直打晃,估计是喝多了。 ” 同桌的你之酒桌的你新鲜出炉 高晓松酒驾追尾刑拘6个月

80 第五节 食物中毒 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 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不包括:已知传染病、食物过敏 、 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胃肠炎;也不包括食品污染引起的慢性的、潜在性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然而在监督实践中遇到的误食造成的食物中毒,一直是一个争议要点,法律界认为误食的物质不是食品,就不应包括在食物中毒的概念中。

81 全国学校食物中毒情况(卫生部) 年份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2007 117 3773 6 2008 146 3843 4 2010
2086 1 2010年37起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70.3%),中毒1542人,无死亡。

82 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中毒原因 报告人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微生物性 17 972 化学性 2 78 有毒动植物及毒茹 10 604
化学性 2 78 有毒动植物及毒茹 10 604 不明原因 8 432 1 合计 37 2086 2010年全国统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统计,中毒常见四类原因,微生物类:46.6%,有毒动植物:28.9%,不明原因:20.7%,化学类:3.7%。

83 食物中毒的特征 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 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 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⑤有明显的季节性。 1、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84 食物中毒的分类 ● 细菌性: 细菌感染(沙门氏菌中毒) ● 非细菌性: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 细菌性: 细菌感染(沙门氏菌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 非细菌性: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食品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

85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①原料选择不严格,食品本身有毒或被污染,变质;
②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不注意卫生、生熟不分,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处理; ③食品保藏不当,致使马铃薯发芽、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粮食霉变等都可造成食物中毒; ④加工烹调不当,如肉块太大,细菌未被杀死; ⑤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个人卫生不好; ⑥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中并达到中毒剂量。

86 两种致病原因食物中毒的比较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1、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特点 微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 1、潜伏期 较长(几小时) 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 ( 细菌需繁殖) (毒素进入血液) 2、原料识别 感官上易识别 较难识别 (色香味变质 ) (感官一般无异常) 3、症状特征 肠胃道紊乱为主,症状 神经、精神、呼吸 较轻微,发热较多(除肉 系统 毒外)很少有NS症状 4、煮熟煮透 一般可防止 未能防止 5、 防治 抗菌素、输液 催吐、输液(有特效药者) 6、季节性 夏秋季为主 季节性不明显 7、死亡率   较低         较高 8、中毒食品  多为动物性食品  有毒动植物、化学物污食品

87 食物中毒现场救护要求 二物收集:可疑食物、排泄物 三同特征:时间、地点、食物相同,急性胃肠炎症状 四快原则:尽快清除毒物 尽快明确中毒人数
按病情轻重分类管理 尽快上报 具体措施:排除毒物(催吐、洗胃) 解毒处置 对症治疗 快速转院

88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对食品生产人员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工作要求12个字:分工负责+人人负责+互相监督
(例如:采购—保管—烹调—分餐-上桌等环节) 技术要求12个字:原料鲜活+煮熟煮透+趁热食用 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严禁食用病死畜禽; 肉类食物要煮熟、煮透;剩余食物吃前应加热; 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不随意采捕食用;

89 复习思考题 气道异物如何排出? 如何对溺水者实施急救? 触电现场急救和预防? 车祸的预防对策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特征有哪些?


Download ppt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