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十二五” 我国外贸政策走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十二五” 我国外贸政策走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十二五” 我国外贸政策走向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 健研究员 2011年5月26日

2 内容要点: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2. 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3. 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4. “十二五” 政策走向:转变发展方式

3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1 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第一出口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长15.6%。“入世”后更连上几个台阶。占世界贸易比重由0.8%提高到10%,位次由第32位上升至第2位。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 亿美元

4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2 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
出口商品结构: 80年代,实现了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90年代,实现了出口轻纺产品为主向出口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 2000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和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贸易主体结构: 80年代,国有外贸企业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和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成为新军 90年代,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三足鼎立 2000年以来,民营进出口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已经超过国企

5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3 市场的多元化-2010年中国前10大进出口市场
前10大出口市场 前10大进口市场

6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4 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重要作用
外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强: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曾长期快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一度超过58% 加工贸易方式发展较快: 加工贸易特点是“大进大出” ,享受进口保税(不征税)待遇,能够吸纳大量就业,因此一直发展较快,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一度超过55%

7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5 外贸持续增长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国际:经济全球化,两级格局解体,国际产业转移 国内:改革开放,实行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利用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人口红利) 意义: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获得了国内紧缺的资源 有力带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推动了城镇化

8 1. 中国已成为“坐二望一”的贸易大国 1.6 外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突破地方的资金、技术、市场等限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通过出口产业扩张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乘数效应),推进了城镇化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产品升级,增强竞争力 扩大了地方税源,促进了农民工当地就业 促进了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

9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1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基础不牢固,北低南高 发达国家需要解决债务过高和经济“虚拟化”问题,正倡导储蓄,鼓励出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力求改善贸易失衡状况,需求受到抑制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基础投资、消费需求强劲,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强,但是面临着通货膨胀、热钱涌入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全球供给和需求正经历再平衡,既存在供不应求(资源和能源),也存在生产过剩(工业品),造成大宗资源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引发输入国的通胀

10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1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危机前后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情况(IMF数据)
2001~ 2008年均(%) 2009年(%) 2010年(%) 预测值(%) 2011年 2012年 2009~ 世界实际GDP 4.0 -0.5 5.0 4.4 4.5 3.3 发达国家 2.1 -3.4 3.0 2.4 2.6 1.1 发展中国家 6.6 2.7 7.3 6.5 5.7 世界贸易量 5.8 -10.9 12.4 7.4 6.9 3.8 发达国家进口 -12.6 11.2 5.5 发展中国家进口 10.0 -8.3 13.5 10.2 9.4

11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2 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新趋势
国际分工将继续深化,产业进步和转移速度将加快-各主要经济体均出台了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措施。技术进步将推动新一轮产业转移 新兴经济体承接中高层次产业转移机遇增多-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仍居主导地位,将保持在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控制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家在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占据优势 跨国投资是转移的主要形式,生产和服务外包成为转移的新形式- 承接转移的竞争更趋激烈,区域内分工与协作将加强

12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3 国际市场空间变化和大国关系的调整
发达国家市场空间变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市场空间变大-增长较快的将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市场 传统低端工业品市场变小,中高端工业品和服务贸易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在低端工业品市场,随着我国所占份额增大,遭遇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东移,新兴经济体合作将增强-美国等都将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转向东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建立 大国关系正发生演变,给加强合作带来新的机遇-G7已被G20取代,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国际经济关系和治理体系面临新变革。中国将发挥更大影响力,但是也被要求承担更多“大国责任”

13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4 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约束、挑战和机遇
世界资源能源供求日益趋紧,价格将持续上涨-资源能源不可再生决定其供给稀缺性长期存在,而需求增长则呈刚性 主要发达国家已将新能源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奥巴马政府在能源和环保政策上转向,各国激烈博弈。新能源和环保可能成为全球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力 全球达成碳排放数量限制协议只是时间问题,发达国家可能采取单边限制高炭贸易措施 -炭排放今后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我国面临强大的减排压力

14 2.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5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美元的走势
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改革-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发行不受约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 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在制约与抗衡中发展-要求以国际货币多元化来制约美元的呼声提高。主要货币发行国之间的抗衡决定货币体系的未来 美元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但近中期将持续下行-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经济仍存在着发展的潜力。美元汇率在一段时间下行,有利于美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出口产业竞争力,同时削弱和打压竞争对手。全球性通胀和美元贬值还会使美国大量债务被稀释

15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1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000年以来人均GDP变化和GDP增速
美元

16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1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000年以来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1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年以来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 人口数量(万人) 人口年均增长率(%) 年龄结构(%)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城镇人口(%) 0-14岁人口 15-59岁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 2000年普查 126583 1.07 22.9 66.8 10.3 11.1 36.2 2010年普查 137054 0.57 16.6 70.1 13.3 14.0 49.7 2010比2000年增加/减少 7390 -0.5个百分点 -6.3 3.4 2.9 13.5

17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1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000年以来三大需求占GDP比重(%)
年 份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2000 62.3 46.4 15.9 35.3 2.4 2005 52.9 38.8 14.1 41.6 5.5 2006 50.7 36.9 13.8 41.8 7.5 2007 49.5 36.0 13.5 41.7 8.8 2008 48.4 35.1 13.3 43.9 7.7 2009 48.6 35.6 13.0 47.5 3.9

18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2 “十五”末以来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张,但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出口企业招工难、原料价格上涨、低成本优势弱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外贸顺差急剧增大,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上升,但遭遇到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外贸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越来越大 总之,外贸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19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3 外贸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客观背景
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供给不足,因此更为重视生产,实行了许多鼓励投资和出口的政策,这有利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客观上压低了农民工的市场定价——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币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为保持低成本优势,没有及时改变资源、能源定价长期偏低的状况 因此,纠正不协调状况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一蹴而就

20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4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努力
改革汇率形成机制:2005年7月,人民币由盯住美元改为浮动汇率,对美元名义汇率累积升值了约25%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扩大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的范围,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 鼓励扩大进口:降低了部分商品进口环节税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2008年1月起,将33%、24%和15%等不同税率统一为25%的税率

21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金融危机后外贸较快恢复,进出口趋于平衡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金融危机后外贸较快恢复,进出口趋于平衡

22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一般贸易增速超过了加工贸易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一般贸易增速超过了加工贸易 年份 Year 贸易方式 2009 出口 export 2010 2011.1~3. 增长 (%) 占比重 一般贸易 -20.1 44.1 36.0 45.7 31.7 46.6 加工贸易 -13.1 48.8 26.2 46.9 21.7 46.2 其他方式 -7.9 7.1 37.7 7.4 24.2 7.2 出口总额 -16.0 100.0 31.3 26.5

23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 年份 企业性质 2009 出口 export 2010 2011.1~3. 增长 (%) 占比重 (%) 增长 国有企业 -25.8 15.9 22.7 14.9 16.4 14.4 外资企业 -15.0 55.9 28.3 54.6 24.6 54.4 其他企业 -11.6 28.2 42.2 30.5 35.4 31.2 出口总额 -16.0 100.0 31.3 26.5

24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发展中市场增长快于发达市场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发展中市场增长快于发达市场 2010年 出口(亿美元) 增长(%) 进口 (亿美元) 差额 (亿美元) 总 值 Total 31.3% 38.7% 1831.0 欧盟 EU 3112.4 31.8% 1684.8 31.9% 1427.6 美国 US 2833.0 28.3% 1020.4 31.7% 1812.6 日本 Japan 1210.6 23.7% 1767.1 35.0% -556.5 东盟 ASEAN 1382.1 30.1% 1545.7 40.8% -163.6 香港 HK 2183.2 122.6 40.9% 2060.6 韩国 Korea 687.7 28.1% 1384.0 -696.3 台湾 Taiwan 296.8 44.8% 1156.9 -860.1 澳大利亚 272.3 608.7 54.1% -336.4 印度 India 409.2 38.0% 208.4 51.8% 200.8 巴西 Brazil 244.6 73.3% 380.9 34.7% -136.3

25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中西部地区外贸显现增长潜力
3.国内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情况 3.5 “十一五”以来调结构、转方式、促平衡的成效 中西部地区外贸显现增长潜力 2005年 出口占 比(%) “十五” 出口年均 增速(%) 2010年 出口总额 (亿美元) “十一五” 全国 100.0 25.1 15779 15.7 东部 92.3 25.4 14216 90.1 15.1 中部 4.3 21.6 842 5.3 20.6 西部 3.4 21.0 720 4.6 22.8

26 4. “十二五”政策走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1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
外贸在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基本转变为依靠综合竞争优势、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发展。 一般贸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由目前10.4%提高至18%,具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占比由目前10%提高至15%;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由目前12%提高至18%左右;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比重将保持稳定,但加工贸易层次和加工深度将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目前48.3 %提高至52%左右。 主要产业国际分工的地位达到中等工业化国家水平,主要工业制成品及服务贸易出口质量、档次和效益上升至世界前列。 在企业国际化水平、外贸科技支撑力、经济开放度和抗风险力、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大幅度缩小。

27 4. “十二五”政策走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2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坚持六个协调发展
一是出口与进口的协调发展。在保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形成内外需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进出口企业由只关注国外市场转变为兼顾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 二是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加对外援助和与受援国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实现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共同发展。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28 4. “十二五政策走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2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坚持六个协调发展
三是传统出口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外贸的转型升级要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循序渐进。努力保持和增强我国在传统出口产业中的竞争力。同时,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新兴出口产业和服务贸易,培育和壮大外贸新优势。 四是各种进出口经营主体协调发展。进一步统一有关政策,营造各类进出口企业发挥所长、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支持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鼓励外贸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着力培育和壮大行业龙头企业。

29 4. “十二五”政策走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2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坚持六个协调发展
五是东部与中西部外贸协调发展。巩固和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外贸发展主体地位。推动中部有优势地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出口产业的梯度转移。进一步扩大西部和沿边开放,提高边境贸易发展水平。 六是与主要经贸伙伴关系的协调发展。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扩大和深化与各主要贸易伙伴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推动国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少各种贸易摩擦。

30 4. “十二五”政策走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3 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1.承接东部地区出口产业转移,2.吸引优质要素,提升人力资本,培育综合优势,3.招商“选”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4.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挑战:1.低价竞争、外延扩张型增长受限,2.能耗物耗污染高的重化工业发展受限,3.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4.改革开放和创新亟待新的突破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十二五” 我国外贸政策走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