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想到和没想到的 ---陈钢父子与梁祝 手动翻页 201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想到和没想到的 ---陈钢父子与梁祝 手动翻页 201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想到和没想到的 ---陈钢父子与梁祝 手动翻页

2  一个是解放前上海滩有名的流行歌曲之王,一个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音乐大师。陈歌辛与陈钢作为中国乐坛的一对父子,走过了两个时代的路径,却遭遇了似曾相识的人生经历。对爱的追求和对恶势力的反抗是他们音乐中永恒的主题. 陈歌辛 学生时代的陈钢

3 老上海的歌仙---陈歌辛 陈钢的举世才华与他的父亲陈歌辛密不可分。陈歌辛在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人人皆知,是著名的音乐人,“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永远的微笑”、“恭喜恭喜”、“梦中人”等等优美的歌曲,都出自于陈歌辛之手,被誉为“歌仙”。在老上海时期,陈歌辛声名显赫,红歌星周璇所演唱的电影插曲,至少有三分之一由陈歌辛谱曲,姚莉、龚秋霞、李丽华、李香兰、陈娟娟、白光等著名影视歌星,也都演唱过陈歌辛的许多作品。而且他作品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邓丽君、蔡琴、梅艳芳、张惠妹、罗大佑等人,也都在演唱会上唱过陈歌辛的作品,每每唱起都深情款款。陈歌辛一生共写了二百多首歌曲,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还被翻唱成英文歌曲“Rose,Rose,I love you”,流行于世界各地。 陈歌辛和夫人金娇丽

4 陈歌辛和夫人金娇丽 陈歌辛 全家 左上为 陈钢

5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影响力不容置疑,被誉为中国民族交响乐之魂。“梁祝”于1959年首演,陈钢是曲作者之一,而他的父亲陈歌辛当时正被劳改,陈钢是家中的长子,承受着极大的痛苦。1957年,陈歌辛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安徽山沟里的白茅岭劳改农场,没什么东西吃,瘦得皮包骨头,从肉体到精神饱受折磨,而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大儿子陈钢被冠以“右派孝子贤孙”的骂名,二儿子陈铿是数学奇才,原来在复旦大学,竟被送到江西去喂猪。幼子陈东年龄尚小,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女儿陈小丽则终日一语不发,夫人金娇丽扛起了全部的生活重担,过著艰辛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就是在这种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钢却被学院党委安排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创作音乐作品。难以想像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不朽的名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或许正因为遭受了如此的彻骨之痛才得以创作出震撼心灵的声音,如泣如诉的旋律里,揉进了陈钢多少难言的心声与抗争。 远在安徽农场的陈歌辛从广播里听到了“梁祝”,激动万分,他让陈钢尽快将谱子寄给他,陈钢多么想将作品送到自己的启蒙老师——父亲的手里,可是,在那个年代是不能实现的。不仅如此,陈钢的爱情也在风雨中飘摇,陈钢与心上人纯真的爱情无法冲破世俗的屏障,姑娘的家人一致反对和一个右派的儿子交往,尽管姑娘情深似水,她的家人却始终不同意。陈钢忘不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北海公园里一片寂静,心碎的陈钢不得不与他心爱的姑娘诀别。就在这时,公园的广播喇叭里竟然飘出了“梁祝”的旋律,此情此景,竟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诀别,“梁祝”竟成了他初恋的绝响。

6 陈钢妹妹和妹夫在父辈墓前 1957年,陈歌辛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安徽山沟里的白茅岭劳改农场,1961年,陈歌辛连饿带病死在了劳改农场。可怜的他,仅仅回国十馀年的时间,一位老上海的“歌仙”就这样悲惨的长逝于他曾向往的“新中国”的土地上。1962年,金娇丽来到白茅岭,她带去了一只小小的木箱,捡回了陈歌辛206根遗骨。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伴随她的只有丈夫留给她的那些歌曲以及儿子陈钢的“梁祝”,凝聚着陈氏父子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寻,终化为美丽的蝴蝶翩翩飞去......

7 俞丽拿、陈钢和何占豪(从左至右)

8 ” 陈钢清楚地记得,1959年5月27日下午3点钟,在兰心大戏院,《梁祝》首次公演。那一天,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四年级学生樊承武指挥。“那天我们都很紧张。何占豪坐在乐队里拉琴,我躲在侧幕后面,揣测着这首乐曲将会遭到怎样的命运。俞丽拿的演奏非常动人,简直就是祝英台再世。可是当指挥画出最后一个圆弧后,全场居然没一点动静。”   陈钢回忆当时的感受,“钟好像突然停了,我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大概过了十几秒钟,全场掌声乍起。那时候的掌声不像我们现在,大声叫好或者热烈得很,那时候的掌声是不重不轻,不快不慢,但经久不息,我看到许多观众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陈钢说,,“这只蝴蝶”其实是逆风而起,创作于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那时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音乐学院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决定搞一个小提琴协奏曲。报选题时,《梁祝》排在《大炼钢铁》、《女民兵》之后,是第三备选方案,没想到学院党委书记恰恰在这个爱情主题旁边画了个钩,如果没有他这一画,《梁祝》很可能就被《大炼钢铁》给“炼”掉了。   如果说送给《梁祝》的第一次掌声让陈钢初尝喜悦,那么“文革”开始后《梁祝》遭遇的“喝倒彩”则让他吃尽苦头。“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写着《梁祝》是大毒草,说工人听了《梁祝》,机器开不动了;农民听了《梁祝》,锄头举不起来了;解放军听了《梁祝》,枪杆子打歪掉了。”

9 让陈钢难忘的是在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碗形露天剧场,好莱坞交响乐团为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伴奏,曲目就是《梁祝》。“这是剧场建成七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吕思清的小提琴还没有夹到下巴,前奏刚刚响起,全场就掌声雷动,那声音从山谷里排山倒海而来,此景此情,让我感到这个作品已经超越音乐的意义,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感情符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ownload ppt "想到和没想到的 ---陈钢父子与梁祝 手动翻页 2011.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