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牡丹江医学院 临床检验诊断教研室 主讲人:黄永存 消化道寄生虫 蠕形住肠线虫 钩口线虫板口线虫 粪类圆线虫

2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形态生活史 致病与诊断 流行与防治

3 蠕形住肠线虫形态 成虫和虫卵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雄虫较雌虫为小;雌虫长8-13mm,宽0.3-0.5mm,虫体中部较膨大,略呈长纺锤形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虫卵呈不对称椭圆形,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色透明,大小为50-60um ×20-30um

4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于肛周
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感染期卵) 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

5 蠕形住肠线虫致病与诊断 致病 诊断 一般无症状 儿童可有肛门搔痒 成虫异位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炎症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
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6 蠕形住肠线虫流行与防治 流行特点 防治原则 呈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 儿童高于成人 国内感染率40%-70% 防重于治,防止自身重复感染
治疗病人与带虫者 驱虫治疗和预防反复感染相结合

7 蛲虫成虫

8

9 蛲虫头端

10 蛲虫头部(扫描电镜观察)

11 蛲虫卵

12 发育成熟需4周雌虫寿命2~4周 蛲 虫 生 活 史 蜕皮1次后为感染期卵 6小时卵内发育为幼虫 途中蜕皮2次

13 蛲虫感染(肛周瘙痒)

14 在肛周的蛲虫

15 蛲虫卵检查

16 钩 虫 hookworm 分 类 形 态 生活史 致 病 诊 断 流行与防治

17 人体常见寄生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d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eylanicum) 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caninus) 巴西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18 钩 虫 形 态 成虫 虫卵 体长约1cm,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 雄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
钩 虫 形 态 成虫 体长约1cm,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 雄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 虫卵 56-76μm×36-40μm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卵内胚细胞4-8个,卵壳与胚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19 钩 虫 生 活 史 外界发育期 基本过程:   外界发育期     人体发育期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适宜条件下发育所需时间:1周)

20 钩 虫 生 活 史 人体内发育期 感染阶段与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 幼虫移行 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感染期幼虫(经皮)幼虫成虫(小肠)
(5-7周) (皮下心肺气管咽小肠) 感染阶段与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 幼虫移行 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寄生状态(口囊咬着肠粘膜、不断更换叮咬位置) 成虫食性、寿命

21 钩 虫 生 活 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要营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经皮肤感染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22 钩 虫 致 病 钩虫病人求医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23 钩 虫 致 病 幼虫致病 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 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 临床表现 钩蚴性皮炎(粪毒) 钩蚴性肺炎

24 钩 虫 致 病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钩 虫 致 病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 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25 婴儿钩虫病的感染途径 ①母亲将婴儿放在染有钩蚴土壤上或将尿布晾在被钩迹污染的地面 ②婴儿常可通过用沙袋代替尿布或睡沙袋、麦秸而受感染;
③经胎盘感染; ④经母乳传递感染。

26 钩虫感染的诊断 土壤接触史 病原学检查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 钩蚴培养法 粪便掏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鉴别

27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 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 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 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的机会
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防治原则 驱虫治疗、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28

29

30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 口囊和颈乳突

31

32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 雄虫交合伞

33 钩虫卵及相似虫卵鉴别

34 幼虫发育所需条件 温度: ℃ 湿度:60%-80% 隐蔽、疏松、肥沃的土壤(菜地、高杆阔叶植物地)

35

36 钩虫杆状蚴 钩虫丝状蚴

37 钩虫丝状蚴

38 丝状蚴特点 1. 口腔封闭,活动力强 2. 存活时间3-4周,2周内感染力最强 3. 集中在土壤表层(90%在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
4. 有向温、向湿、向触性 5. 生存温度15-30℃, 适宜温度25-30℃, 15℃以下对生存不利

39 钩虫幼虫在肺组织内移行

40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41 口囊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口囊咬着肠粘膜) 咽管腺 咽管

42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43 两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 钩虫的生活史过程 杆状蚴 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44 钩 蚴 性 皮 炎

45 钩 蚴 性 皮 炎

46 钩 蚴 性 皮 炎

47 钩 蚴 性 皮 炎

48 钩 蚴 性 皮 炎

49 钩 蚴 性 肺 炎

50 缺铁性贫血 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钩虫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钩虫吸血 创面渗血 膳食中的铁含量 体内铁储备
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

51

52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53 钩 虫 性 舌 炎

54

55

56

57 钩虫感染(农民赤脚下地劳动)

58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大小(mm) 体形 口囊 交合伞 背辐肋 交合刺 雌虫:10-13×0.6
雄虫:8-11×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腹面前缘有两对钩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远端分两支,每支再分3小支 有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雌虫:9-11×0.4 雄虫:7-9×0.3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体弯曲,体呈“∫”形 腹面前缘有一对板齿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基部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 仅一刺,末端呈钩状

59 粪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寄生特性 形态 生活史 致病与诊断 流行与防治

60 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
寄 生 特 性 兼性寄生虫 寄生世代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狗、猫小肠 -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 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

61 形态与生活史 成虫 自生世代雌虫和雄虫均较短小 寄生世代成虫仅见雌虫2.2mm×0.03-0.074mm 虫卵 -虫卵与钩虫卵相似,但较小
-口腔短、咽管细长,生殖器官为双管型 -尾尖细具微型小叉、末端略呈锥形 虫卵 -虫卵与钩虫卵相似,但较小

62 形态与生活史 雌虫 丝状蚴 丝状蚴 丝状蚴 杆状蚴 虫卵 虫卵 杆状蚴 成虫 小肠粘膜 寄生世代 (在宿主体内) 自生世代 (在土壤中)
17天 2次蜕皮 虫卵 虫卵 杆状蚴 成虫

63 致 病 与 诊 断 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2.肺部损害: 小出血点、丘疹、水肿充血
刺痛和痒感,移行可出现线状等麻疹 2.肺部损害: -可引起点状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可有刺激性干咳、气促、咯血

64 致 病 与 诊 断 3.肠壁损害 -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 4.自身感染与机会致病 -丝状蚴可移行到脑、肝、 肺、肾及泌尿系统

65 致 病 与 诊 断 诊断方法 检获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 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也可检出虫卵 -直接涂片法 -沉淀法 -贝氏分离法
胃和十二指肠液引流查病原体 免疫诊断

66 流 行 与 防 治 流行 粪类圆线虫多呈散发感染 与土壤中的丝状蚴接触 防治原则 驱虫治疗、粪便管理 加强个人防护

67 自生世代与寄生世代虫体形态特点

68 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形态


Download ppt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