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一章 Rosetta Net標準 RosettaNet 概觀 RosettaNet 之標準內涵 RosettaNet 標準發展流程
2
RosettaNet 概觀 緣 起 在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之際,各企業無不力求轉型或革新以順利渡過二十一世紀而不被淘汰。在眾多產業類型之中,若說資訊產業是革新最快、競爭最 激烈的產業亦不為過。資訊產業這幾年的擴充及成長速度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這急速擴張的產業下,該產業的供應鏈也變的相當複雜。而在資訊產業的供應鏈裡卻始終缺乏著一套產業級的企業流程標準,使得供應鏈(製造商、批 發商、經銷商、使用者)裡的每一成員都為此付出許多額外的成本。
3
製造廠商(Manufacturers)方面
現今的製造廠商(Manufacturers)大多是利用到一些複雜的程序,並且使用預測的方式來估算庫存地點及數量。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目前的資訊工業 供應鏈中,並沒有一個能夠透過標準界面來交換資料的共識,簡單者如Part Number的定義或甚至存貨清單查詢。而這個問題將會嚴重的衝擊生產計畫、運送管道配置甚至產值。
4
批發商(Distributors)方面 在批發商(Distributors)方面,必須提供銷售之前與銷售之後,經銷商(Resellers)所會面臨的任何相關技術問題,以及支援解決來自上百家不同類型 的製造廠商和廠商間所有不同形式的產品資訊問題。而目前這樣的情況,缺乏處理這些不同產品資訊問題的統一規格,會使得在訂單銷售上變成了昂貴而且是沒有效率的交易問題。
5
經銷商(Resellers)方面 經銷商(Resellers)必須對與他們交易的每一個批發商和製造商,去學習與維護不同訂單(退貨)的程序與各個上下游間的系統界面問題。這樣的學習與維 護會造成他們在回到辦公室工作時,花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與資源(大約是佔50%)在各個系統界面上。而這些時間資源,可以讓他們利用其他的方式來開發新的銷售管道與給予他們的客戶更好的服務品質。
6
末端的使用者(End-users)方面 末端的使用者(End-users)無法經由上下連結的一致性途徑去做有效率的採購。因為沒有這樣的一個共通的標準界面與交易流程,時常會導致一些長時間 且無意義的採購時間。不僅如此,所採購的物品雖仍都是相同舊有的樣式,但是採購所花費的時間週期,並不會因為是相同形式而有所降低。這樣的情況,勢必浪費了許多成本效益。
7
RosettaNet 目標 為因應供應鏈流程標準的問題,一些資訊界的大廠紛紛加入RosettaNet的非營利性組織,並且共同為制訂供應鏈上的標準而努力。而RosettaNet的首要目標 則是制訂企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es)的標準,次要目標則是訊息語法(message syntax)的標準。
8
RosettaNet 簡介 1998年國際資訊大廠為了解決供應鏈作業協調聯繫的問題,共同組成了 RosettaNet 組織,以制訂 IT 及 EC 產業供應鏈標準為主。 成功首要條件是獲得資訊大廠的參與和支持。因此 RosettaNet 標準的相關計劃便是由資訊產業裡各個層級的廠商來參與執行。
9
RosettaNet Focus
10
RosettaNet 組織 RosettaNet的標準建立主要是 由各個管理委員會(Managing Boards)所推動執行的,成立之初只有資訊技術管理委員會(IT Managing Board),後來又成立了電子元件管理委員會(EC Managing Board)。而IT Managing Board主要推動的標準是著重在PC產業的零 件及半成品之相關標準;而EC Managing Board則著重在電子元件的相關標準。而這些標準都是著重在產品交易時所需的標準,而不是技術上的標準。
11
IT Managing Board
12
EC Managing Board
13
RosettaNet 之標準內涵 RosettaNet 標準包含三種 :
PIP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 - 交易夥伴間作業程序標準。 Dictionary - 交易夥伴與產品描述字典。 RNIF (RosettaNe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 跨平台的執行架構標準 其中 PIP 是核心,而 RNIF 和 Dictionary 是為了 PIP 能順利運行所發展出來的。
14
PIP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
PIP 是一種達到企業電子化作業的對談(E-Business Dialog)規範。 B 2 B 電子商務的交易(Business Process)是由非常多的對話所組成,此對話模式就是 PIPs 。 Business Process 分成六個 Cluster ,每個 Cluster 下又分成數個 Segment ,每個 Segment 又由數個 PIPs 所組成。
15
企業間的對話
16
Business process與PIPs的關係
17
Dictionary Business Dictionary: Technical Dictionary:
描述相關垂直產業(IT 及 EC)產品之特性描述。
18
RosettaNet Dictionary
19
Business Dictionary Business Properties Business Data Entities
Fundamental Business Data Entities
20
Business Properties Business Properties 是解釋各夥伴所扮演的角色。
21
Business Data Entities
22
Fundamental Business Data Entities
這一部份是實際放入資料的地方,亦就是說,前兩個部份所用到的資料,真正放入於這一部份。
23
GTIN 全球的產品識別碼 GTIN共有14個欄位,是為全球的產品識別碼: 第一個欄位為包裝碼 第二至第八欄位為公司識別碼
第九到第十三欄為一組循序碼,可作為公司產品識別之用 最後一碼為檢查碼
24
UN/SPSC 產品分類碼
25
UN/SPSC 五個區段 UN/SPSC 編碼方式共分為五個區段: Segment:以分析為目的,作為數個家族邏輯性之整合
Family:將數個個別家族加以區分成為單一的家族 Class:針對此單一家族作特性上的區別 Commodity:針對此特性作產品的細分 Business Function:強調產品的服務狀態
26
DUNS DUNS 前八碼為公司識別碼,第九碼是檢查碼,是全球為一隻伙伴識別碼,在每個 Rosettanet PIPs 中皆有使用
27
DUNS + 4 DUNS + 4 為一連續產生之九位數的編碼 + 4 個附加欄位,前九碼由 D&B 指派及維護,後四碼由 User 指派及維護,允許 User 針對部門、裝卸貨碼頭、產品等來編碼
28
Technical Dictionary Technical Dictionary 係描述相關垂直產業(IT及EC)產品之特性,如下所示:
29
RNIF RNIF 是一種可以讓 PIPs 順利運作的執行架構,就 RosettaNet 的 RNIF 而言,則包含了下列五個部分:
前文(Preamble):用來指出此份文件為 RosettaNet 之 Document 標題(Header):作為標題用來解釋本文的目的之用 Action:文件的本文部分 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透過此機制建立起流程上的簽核動作 底層傳輸(Transport):文件的傳輸模式
30
RNIF 基本架構
31
RNIF 基本概念
32
RosettaNet 之發展流程 RosettaNet 之發展主要是以PIP的發展為主軸,並以XML的規格文件和模組為輸出。然而沒有一些必要的基礎,是無法建立可行的PIP。這些基礎包括 Dictionary 和 Implement Framework 。Dictionary 主要是用來作為 PIP 屬性定義標準的用語。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則定義一些共同的架構,其輸出是 XML protocol DTDs。
33
RosettaNet開發程序
34
RosettaNet 計畫里程
35
PIPs 開發程序 就程序面而言,RosettaNet 則透過 Cluster 及 Segment 之 Workshop 使用方法論 (Methodogy)而產生了 PIPs 的藍圖 (Blueprint),交由產業試用後 (Feedback),再經由會員討論及投票後製作出 PIPs 的訊息指導手冊 ( Message Guideline),最後經由設計的 Review 後,才是正是公布的 PIPs 的規格
36
PIPs 開發程序 PIPs 的開發程序如下圖所示:
37
XML-Based 相關標準
38
RosettaNet 執行架構 Implement Framework: RosettaNet Business Model
39
RosettaNet Business Model
採用 Frameworks 來制定出PIP執行方針,定義電腦系統如何在供應鏈中實行電子化企業流程 提供給想要以Rosettanet 規格說明來經營電子化企業作參考 建立交換和相互支援的工具,來管理各公司內部系統 允許公司依照本身需求,擴充及應用此架構 公司間使用擴充的實行方針來作資訊的交換是有效的
40
RosettaNet 電子化企業模型
41
RosettaNet 網路應用架構 活動層(Action layer) 交易層(Transaction layer)
服務層(Service layer) 仲介層(Agent layer) 訊息管理層(Message handling layer) 轉換層(Transfer layer) 安全層(Security layer)
42
通訊比較圖 Rosettanet 和 ISO/OSI 通訊比較如下圖:
43
RosettaNet 網路應用協定
44
擴展Internet 和 WWW 上協定的對應圖
45
PIP 架構 PIP架構涵蓋了兩個部分: 企業流程模型(Business Process Model) 分散式系統設計
46
Business Process Model
目的:在取得一致性,以應用於有共同性質的企業裡的分散式資訊系統 觀點:在企業流程的指導方針,可被採用於合夥公司的資訊技術介面上 內文:在範圍廣闊的企業流程活動,是必須由合作夥伴一起完成的
47
Rosettanet PIP 之策略 PIP 是以XML為基礎架構的 PIP 是使用WWW基礎作為實行策略
標準的組織團體已經部分選擇指定了各種層級的實行技術
48
RosettaNet 四項資料交換 企業交易為導向的資料交換 訊息為導向的資料交換
互動式 (Interactive query-response) 的資料交換 工作流程 (Workflow) 為導向的資料交換
49
RosettaNet 電子化企業應用架構
50
協定的架構
51
RosettaNet PIP 的發展方法 PIPs 內包含了藍圖(Blueprint) 、協定與訊息(Message) 兩項方針,如下圖所示:
52
PIP 建立發展 PIP規格說明的建立發展可分為四個步驟: 既有(As-is) 的企業模式是被建立在已知合作夥伴類型的介面上
未來(To-be) 的企業是一個著重在重複設計的模式 在未來的流程中,PIP藍圖將訂定出企業夥伴的角色 PIP的協定是根據PIP藍圖所建立出來的
53
交易協定層級圖
54
RosettaNet 發展現況 RosettaNet成立到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陸陸續續有許多廠商加入,由此可見供應鏈上流程及資料的標準化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而RosettaNet裡的各 計畫也都緊鑼密鼓的執行,無不希望在兩千年來臨時能有成果發表。在2000年中,就會有出現一些可行的結果出來,而這些結果適不適合台灣的產業生態,能不能讓台灣的PC產業更具 競爭力或甚至是必須採用才能生存呢!?這些都是我們值得研究深思的。
55
RosettaNet Taiwan的歷史沿革
由於RN會員迅速增加,為能提升組織運作效能,有必要因應地區歧異之特色與不同之需求分別籌組RN地區性分支機構,因此我國、日本、韓國、星加坡 與歐洲等資訊、電子、半導體產業輻輳區域均規劃由RN授權,組織地區性RN組織,此即籌組RosettaNet Taiwan(RNT)之由來。而我國高科技資訊長(CIO)協進會會員正是以資訊、電子、半導體等產業廠家為主,且其成立宗旨之一即是推 動產業供應鏈標準之制定與企業間電子商務之實施。因此將RNT組織整合於高科技資訊長協進會之下,勿寧是現階段最佳之選擇。
56
RNT 任務 RNT任務如下: 規劃RNT短、中、長期之工作方向。 企劃及舉辦RNT活動。 參與RN之活動。
引進RN產業標準制定技術,並配合各產業發展RNT供應鏈標準,及推廣應用。 推動將RNT標準送RN審查,以通過成為RN標準。 除前列各項活動,並配合CIO辦理各項活動。 其他協調配合事項。
57
RNT 會員 目前 RNT 會員已有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宏碁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等約八十餘家有規模的大公司加入,相信這是未來必定的趨勢。
58
RNT 權利 RNT具有下列權利: 參與RN 標準的發展及推動。 參與各地區 RN 標準的發展及推動。 可獲得RN相關文件及資訊。
59
未來RNT之工作 未來RNT之工作將以下列三項工作為主: 協助我國產業界引進RN產業標準及相關標準制定與應用技術,提供技術支援與諮詢服務。
60
結 論 最近RosettaNet也積極想要制訂 IC產業的相關標準,有關此項產業標準的制訂,台灣將可以發揮世界級的重要影響力。日前以台積電、聯電為首的IC廠商 資訊專家,已籌組成立了“Ad Hoc IC產業供應鏈標準評估工作組“,未來該小組將先針對IC產業供應鏈資料交換標準制定的範圍,及運用方向作可行性評估,希能透過產業資訊應用標準之開發,與產業供應鏈及需求鏈體系做整合應用 。相信此舉必能對提昇我國IC產業整體競爭力有實質上的裨益。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