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音樂特輯 製作:陳 郁 雯 老 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音樂特輯 製作:陳 郁 雯 老 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音樂特輯 製作:陳 郁 雯 老 師

2 福佬系---自然歌謠 歷史背景: 四百年前的台灣,仍是遍地草莽、麋鹿成群。明朝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顏思齊率領他的部屬從日本出發,渡海到臺灣。傳說中,他是率領漢人移民台灣的第一人。 他們在北港登陸後,就地取村,以當地的竹子、泥土、樹木等構築了九座城堡,開始了農耕生活,並定居下來。 明朝末年的中國,正處於一片災荒與戰亂中,無辜的人民,苦於戰爭、饑荒流離失所。 那時候,福建地區連年發生旱災,稻米無法收成。閩南一帶原本就地少人多,百姓餓到連樹皮、草根都吃光了,先民離然知道到外海的台灣,必須冒著生命的危險,橫越洶湧澎湃的台灣海峽。但是,那至少是一個新的希望,於是,許多福建沿海的居民,憑恃著一艘薄弱的竹筏或舢舨,冒死橫越急流、旋渦四佈的黑水溝。 狂風巨浪吞噬了多少船隻,而僥倖到達台灣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3 歌曲特色: 自然歌謠又稱傳統歌謠,由口傳方式流傳,作者已經不可考。
一首曲子已經不是一人、一時、一地之作了,因為它累積了不同世代人們的傳唱,是集體傳承的結晶。 曲子充滿豪邁、樸實並充滿希望的特色。

4 環島聽聽歌: 嘉南民謠 恆春民謠 宜蘭民謠

5 嘉南民謠: 嘉南平原,包括今日的彰化縣以南、高雄縣以北的西部平原。
移民來台的先民在嘉南平上與大自然搏鬥,日夜打拼,開墾荒地,建立家園,生活雖然艱苦,但精神卻是自由逍遙的,所以民謠的表現基本上比較樂觀,大部分以生活點滴做素材,藉多種體裁和形式表現。 在西部大平原所孕育及流傳的曲調,有些是先民日積月累形成的,有些溯源自大陸的民間歌謠小調,而有些則是模仿自當時盛行於閩南地區的俗謠。

6 大家一起唱: 一隻鳥仔哮救救 故事背景 中國的音階:五聲音階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說說看你的感覺是? 你還知道什麼?

7 恆春民謠: 恆春位在台灣的最南端。三面環海、一面臨山,由於地形上的隔絕,使得這個地區,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有漢人大規模移入。
恆春地區,陽光明朗、四季如春。恆春的孩子,性格純樸而開朗,他們愛唱歌,這裡保存了全台灣最獨特的民歌-「恆春調」。所謂「恆春調」,其實包含了四種不同的曲調: 1.台東調(又稱平埔調)2.思想起 3.四季春 牛尾擺 恆春調的特色: 1.旋律與節奏進行自由。根據基本 型曲調,任由演唱者自由發揮。 2.常用滑音與變化半音裝飾。

8 大家一起唱: 思想起 歷史背景 特色: 1. 一般認為是福佬歌謠融和西拉雅族歌謠而形民歌。
大家一起唱: 思想起 歷史背景 特色: 1. 一般認為是福佬歌謠融和西拉雅族歌謠而形民歌。 2. 每一段樂句都是一氣呵成,由強轉弱、由弱轉強;短促或綿長、快或慢的變化,都需要講究聲調的控制,才能表達此曲獨特的拙撲固定歌詞與風味。 3. 是一首隨興的曲調,沒有旋律,可由歌者隨意發揮。因此有多種不同唱法,但都以一個基本的曲調作為骨架,再自由變化某些音高。 陳達的故事 聽聽看 說說看你的感覺是? 你還知道什麼?

9 宜蘭民謠: 背景: 從歷史發展的座標上看,宜蘭地區的開發,比西部遲了一百五十年。移民必須艱難的翻越山嶺,才能到達宜蘭。蘭陽俗語:「爬過三貂嶺,沒想厝內某子」,正說明了開發宜蘭的辛酸。1776年,吳沙率領一千多位移民,翻山越嶺來到宜蘭開墾,他們不畏天災、克服環境。 宜蘭多雨、蘭雨霏霏,從高處下眺宜蘭,總是霧濛一片。蘭雨點點滴滴打進宜蘭人的感性中,雨的孩子、雨的情懷、拓荒者的後裔‥‥在宜蘭,產生了這樣的歌謠‥‥‥

10 大家一起唱: 丟丟銅仔 歷史背景 歌曲的特色 關於丟丟銅仔的傳說 我門來聽一聽吧… 大夥兒來分部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誰是『小火車』?
大家一起唱: 丟丟銅仔 歷史背景 歌曲的特色 關於丟丟銅仔的傳說 我門來聽一聽吧… 大夥兒來分部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誰是『小火車』? 有什麼感覺呢?

11 大家一起唱: 宜蘭酒令 特色: 此曲旋律可套用於許多五言絕句或五言律詩的歌詞,因此台灣民間文人常將它當作吟詩調使用。所謂「酒令」,是飲酒時引以助興的詩詞。 我門來聽聽看… 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12 福佬系---創作歌謠 歷史背景與特色: 1895年,台灣變成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統治階級改變了,人民連日常使用的語言、文字,也必須已變,台灣民眾又開始重新學習、適應。然而,台灣各地的抗日義勇軍們,仍然前仆後繼、奮勇不屈的抵抗著……台灣的人民,在這一場歷史的變局裡,生存奮鬥的意志終究沒有消沉,但精神上的挫傷,卻是斑斑可考。相對於傳統自然民謠,我們稱為創作歌謠。其詞、曲創作者皆是信而有徵的。根據文獻記載,台語創作歌謠發軔於1920年代,正值台灣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澎湃時期。

13 大家一起唱: 桃花泣血記 起源:1932年,一部名為「桃花泣血記」的影片來臺上映,電影公司以製作宣傳歌的方法招徠觀眾,台灣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就在詹天馬先生填詞王雲峰先生譜曲的合作誕生了。 時代背景 故事內容 我們來唸唸歌詞… 說說你的感覺…

14 大家一起唱: 望春風 創作背景:《望春風》創作於1933年,是李臨秋與鄧雨賢先生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李臨秋寫出《望春風》時才二十五歲。他的靈感來自古典小說「西廂記」裡的一首詩:「隔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描寫少女們情竇初開,心動又羞澀的情懷,再加上「月娘笑阮憨大呆,乎風騙不知」的俚俗語辭,更是畫龍點睛的表達出少女對思慕的對象,含蓄而溫柔的期待。鄧雨賢先生以傳統五聲音階旋律譜成此曲,旋律優美典雅、柔情款款。使得這首歌成為臺灣歌謠的代表作,將臺灣流行歌曲,帶入了嶄新的境界。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吹吹直笛

15 大家一起唱: 四季紅 創作背景:「四季紅」是鄧雨賢與李臨秋兩人,繼「望春風」後再度合作的作品。李臨秋以兩人攜手在郊外遊賞的意境來襯托相愛的感覺,隨著春夏秋冬的時序推進,加以色彩的烘托,呈現「心頭震動」到「相愛不驚凍」的濃情密意;而鄧雨賢的曲更是表達出戀愛的歡樂。戰後,國民政府「聞『紅』色變」,因此有意查禁這首歌,作曲者李臨秋先生以「換歌名」為這首歌換回生機,一度改為「四季謠」,在解嚴後才恢復原有歌名。 聽聽看,是什麼感覺呢?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吹吹直笛

16 大家一起唱: 雨夜花 創作背景 有關雨夜花的真實故事 我們來聽聽看… 唱唱歌譜 唸唸歌詞 吹吹直笛 說說你的感覺是…

17 大家一起唱: 菅芒花 菅芒花式什麼樣子? 關於間芒花:
大家一起唱: 菅芒花 菅芒花式什麼樣子? 關於間芒花: 1934年由鄧雨賢譜曲、陳君玉填詞的「南風謠」,是這首歌曲的前身。1944鄧雨賢辭世,這首歌謠並沒有因此而失傳。因為旋律進行溫和而柔暢,但卻是一首情感表達含蓄保守,饒富人生意境的悽婉曲韻。 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我們一起來直笛二重奏吧…

18 大家一起唱: 河邊春夢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描寫失戀的歌曲。為情所困、為愛所苦,是無論哪個時代的青年,共同的感嘆!周添旺先生寫下這些,融合流水潺潺的嗚因,令人唏噓不已。 有關河邊春夢的故事 我們一起來唸唸歌詞 分成二部吹吹直笛吧…

19 大家一起唱: 白牡丹 關於白牡丹: 這首歌曲是陳達儒與陳秋霖的成名作。陳達儒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只有十九歲,但他卻能將少女天真爛漫、期待愛情的心境,表達的如此含蓄貼切。 一起聽聽看… 說說你的感覺…

20 大家一起唱: 心酸酸 關於作曲家「姚讚福」… 創作背景:
大家一起唱: 心酸酸 關於作曲家「姚讚福」… 創作背景: 1935年蘇桐和姚讚福從「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跳槽到「勝利」。當過牧師的姚讚福,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時並不得志,所作的歌曲曾被譏諷為「聖詩」。換了工作環境後,發表「心酸酸」和「悲戀的酒杯」才令人刮目相看。這兩首歌,讓聽者為之鼻酸,所以曾被稱為「新式哭調仔」。 一起聽聽看… 說說你的感覺…

21 大家一起唱: 農村曲 創作背景: 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一旦天災來襲,所有的必血盡付流水;在克服大自然的挑戰後、台灣的農民,還須得面對地主的層層壓迫、剝削;大多數在長期債務下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對於這些在大環境下,沒有力量、有口難訴、有筆難書,勤勞一生,卻只能求一身、一時溫飽的人們,陳達儒寫下這首農村曲,深切地道出勞苦一生的農民,為生活所迫的心酸。 說說你對農村生活的認識 一起聽聽看… 說說你的感覺…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農村生活或是農民辛苦工作的歌曲呢?

22 大家一起唱: 港邊惜別 創作背景: 這首歌發表於1938年,那個時代的兒女,他們的婚姻,必須屈從父母之命;他們的愛情,因為時勢而身不由已。陳達儒的詞,緊扣著象徵「離別」的港口,而吳成家的曲,更是以類似歌仔戲中的「哭調」來詮釋,表達出時代兒女對青春、對未來希望的渺茫。 經驗分享…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離別」的歌曲呢? 我們來聽聽不一樣的離別歌曲,說說有什麼不同?

23 大家一起唱: 搖嬰仔歌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已民族特性的搖籃曲,而這首「搖嬰仔歌」,正代表著台灣父母的心聲。
大家一起唱: 搖嬰仔歌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已民族特性的搖籃曲,而這首「搖嬰仔歌」,正代表著台灣父母的心聲。 創作背景:這首歌是以詞為主,再隨著歌詞的韻律,譜出音符。在岳父蕭安居先生作詞之後,呂泉生想起幼時常聽家鄉婦女們邊抱著嬰孩邊唸著:「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於是他把這段詞加在最前面。 一起來聽聽看… 再來聽聽孟德爾頌的搖籃曲,你覺得有什麼不同? 你還聽過哪些搖籃曲呢?

24 大家一起唱: 收酒矸 時代背景: 台灣在1930年代末期,還屬於典型農業經濟。二次大戰結束初期,因戰火破壞多數硬體措施、灌溉設施以致於生產量大幅萎縮。後來因局勢丕變,數以百萬計的軍民自大陸湧向台灣,不但人民失業率嚴重,巨額民生必需品的需要量,也加重了通貨膨脹的速度,物價逐年逐月甚至逐日上漲,自1945年至1949年,短短四年間,物價上漲了十倍之多,發表於1949年的「收酒矸」,就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誕生了。 我們一起來聽聽… 說說你的感覺是…

25 大家一起唱: 燒肉粽 創作源起 創作背景: 詞曲完全由張邱東松一手創作的「燒肉粽」完成於1949年,正是台灣人民面對通貨膨脹壓力及高失業率的時期,張邱東松在同一時期創作的「收酒矸」及「燒肉粽」充份反映了市井小民生活的艱困。在歌詞中反映民眾生活雖然艱難,但仍堅持做人的原則,不會為了求取溫飽而去作奸犯科,還是對未來充滿樂觀的希望。在這道歌的首尾都以「燒肉粽」的叫賣聲來襯托,成功的展現「來自民間底層的聲音」。 說說你所知道的「燒肉粽」… 一起來唱唱歌譜 一起來唸唸歌詞 誰要賣「燒肉粽」呢?

26 大家一起唱: 補破網 創作背景: 1945年,戰敗的日軍陸續遣返,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接收臺灣,政情丕變、局勢不定,加上經濟紊亂、農工萎縮、糧食不足,造成社會極度不安。懷抱熱情、理想的民眾,面對大環境的變化,無不感到憂心忡忡;彼時動盪、混亂的臺灣,就像一張「破網」,需要細心修補。這首歌發表於一九四八年,原是一首情歌,卻因適值時代的變局,所以又有了另一種詮釋。無論是情歌、還是反映時局的歌曲,歌中的精神在於:遇到困難時,還是需要耐心及毅力去解決的,你們說是不是呢? 一起來聽聽看吧… 說說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27 大家一起唱: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 創作背景: 1950年起,臺灣紡織業迅速發展,許多農村青年湧向都市工廠,他們付出了青春與勞力,灌溉了臺灣的紡織工業。為了分擔家計,許多年輕人放棄學業、離開心愛的父母、朋友,遠離故鄉到城市打拼。異鄉的生活是寂寞且孤單的,父母家人都不在身邊,無人可照顧。充滿人道關懷的呂泉生,希望帶給這些離鄉背井的年輕人一些鼓勵與安慰,於是央請剛從日本返台的王昶雄為他填寫這首歌詞。「阮若打開心內門窗」,總會看到美好的未來,打開心內門窗吧!讓陽光照進來;只要不悲觀、懷抱著希望,未來就會是美好的。 一起來唱唱看… 說說看你還知道哪些希望之歌呢?

28 大家一起唱: 孤女的願望 時代背景: 國民政府在台灣厲行國語政策,「臺語」彷彿就被劃上了一個低俗的符號:說臺語、唱臺語歌的就表示沒水準。這是我們父叔輩童年時共同的經歷。在這樣的背景下,臺語歌曲減少了… 特色: 歌曲中一以個初入社會的少女為主角,訴說她對繁華都市的憧憬與未來的期待,全曲以探戈節奏唱出,旋律明朗而輕快。 一起來聽聽看… 說說看你的感覺是…

29 客家歌謠 歷史背景與: 「客家人」各稱的由來,是因為宋朝在製作戶藉時,將原居者稱為「主」,而較晚移入者稱作「客」,直到現在這個名稱仍被沿用。根據統計,客家人約佔了宜蘭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宜蘭境內的三山國王廟(客家人的守護神),是全省最多的。 【宜蘭的客家人】    一七九六年由吳沙率領入墾蘭陽平原的移民中,有兩百多名粵籍客家人,他們多定居在礁溪、員山及冬山等近山區域。在漳、泉兩籍移民密集的拓墾下,數年後為躲避災荒而翻越草嶺古道遷徒至宜蘭的客家人,已無落腳之處。由於「晚到」,所以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是些較為貧瘠的丘陵或山地,生活環境的艱難,使客家人養成了刻苦耐勞與勤儉進取的美德。

30 客家山歌 「客家歌謠」,係指在台灣曾經出現過,以客家話所演唱的歌曲,包含傳統與創作的歌謠、童謠,但不包括戲曲音樂。
一般人都會以「九腔十八調」來泛稱傳統客家歌謠。雖然學者對「九腔十八調」的意涵有不同的解釋,但都同意「九腔十八調」除了指客家話因地域而產生的不同腔調,如海陸腔、四縣腔等,而衍生出海豐山歌、陸豐山歌、四縣山歌等不同口音的歌謠;另一方面則因客家傳統歌謠有許多不同的調式,而以「十八」泛指其數量之多

31 客家山歌的起源與特色: 由於早期客家人多居住在台灣的山坡地,歌謠多是在山間工作時產生,因此傳統客家歌謠便被稱為「山歌」。雖然我們稱之為「山歌」,只不過是因客家人與山坡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以「山歌」來代稱所有的傳統客家歌謠或民謠,卻不表示它一定是從山野間創作產生,或只能在山野間吟唱,事實上一般人在農閒時也會吟唱山歌。 北部客家山歌與南部客家山歌雖有共同的源流,但由於地理上的區隔,卻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例如「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三種是南北山歌所共有的曲牌,但是「美濃調」卻是南部美濃地區特有的。

32 客家創作歌曲 1970年代,也出現許多客語創作歌謠。
這些創作歌謠曲調活潑,歌詞內容又能因應客家人的心聲,再經過唱片的發行,引起許多客家人的共鳴,同時也激勵更多人投入客家歌謠的研究、創作,或是教唱工作。 隨著客家歌謠日趨多樣化,在台灣的非客語族群,也逐漸接受客語歌曲,或是在口語裡面偶而夾雜一句「承蒙你」、「細妹按靚」等等。但除了這些蜻蜓點水式的認識之外,讓大家對客家歌謠有更深入的認識。

33 客家民謠的種類﹝依曲調分﹞ 老山歌 山歌子 平板 其他
曲牌名。老山歌又稱大山歌,為客家民謠中最古老者,只要是同一類型的歌詞,無論內容如何都可用這種曲牌唱出,曲調悠揚豪放,節奏流暢自由。 山歌子 曲牌名。山歌子又稱山歌指,由老山歌變化而來。 平板 其他 除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以外的其他唱腔,歌詞大多是固定的。

34 大家一起唱: 盼望親人來團圓 關於「盼望親人來團圓」: 1.客家民謠的演唱方式,常用的有獨唱與對唱 二種,而此曲即屬對唱方式。
大家一起唱: 盼望親人來團圓 關於「盼望親人來團圓」: 1.客家民謠的演唱方式,常用的有獨唱與對唱 二種,而此曲即屬對唱方式。 2.能對話的內容都能用對唱方式溝通,他們這 種即興演唱的能力,令人欽佩不已。 3.本曲即是一首「撐船歌」改編的對唱曲,其 實就是船夫與女乘客閒聊心事的對唱曲。可 惜此種即興對唱方式在田野山間已不復存在 了,僅存流於形式的表演。 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說說看你的感覺是…

35 大家一起唱: 平板調 關於平板調: 「平板」又稱「改良調」是由「老山歌」與「山歌子」演變而來。也是山歌由荒山原野,慢慢走進茶園、家庭、採茶戲中的產物,但也指一種曲調,而不是指固定的旋律,像「老山歌」與「山歌子」一樣,皆依字音的高低而行腔轉韻。 「平板」顧名思義,平平的,不用太高的音,也不用太長的音,所以,它也是客族人最常用、最大眾化的一種曲調。 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首 「喊捱唱歌就唱歌」… 說說看你的感覺是…

36 大家一起唱: 山歌子 山歌子的曲調: 客家民謠中最富特色的老山歌、山歌子等歌曲,從歌譜視之皆是三或四聲音階,但它利用滑音、振音、連音、倚音、迴音等裝飾音,甚已打破半音的界線而使用比半音還小的音,這亦是許多人說客家歌曲難唱的原因。 大家一起來聽聽吧… 試著說說你的感覺… 說說看你還聽過哪些客家民謠?


Download ppt "台灣音樂特輯 製作:陳 郁 雯 老 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