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鳥類介紹 製作人︰謝佩容、郝婉婷 網址:http://tbc.yam.org.tw/97_endang.ht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鳥類介紹 製作人︰謝佩容、郝婉婷 網址:http://tbc.yam.org.tw/97_endang.ht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鳥類介紹 製作人︰謝佩容、郝婉婷 網址:

2 洋燕 【觀察特徵】 背部黑色,額部為褐紅色,腹面灰褐色,尾羽下面有白斑。大多於空中飛行,飛行速度甚快,技巧亦佳。 【食性】
【學名】:Hirundo tahitica 【分類】:雀形目,燕科 (Passeriformes / Hirundinidae) 【體長】:13 公分 【觀察特徵】 背部黑色,額部為褐紅色,腹面灰褐色,尾羽下面有白斑。大多於空中飛行,飛行速度甚快,技巧亦佳。 【食性】 以捕捉飛行中的昆蟲為主食。 【觀鳥點】 通常出現於平地的空中或電線桿上,並可以在水塘與田間、河床邊發現其蹤。

3 英名:Black-Faced Spoon-bill
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 [極危] 俗名:獵飛 英名:Black-Faced Spoon-bill 學名:Platalea minor 繁殖於亞洲東部,每年冬天由北朝鮮南經中國遷至東南亞、台灣、菲律賓、香港等處越冬。在台灣約於十月可見其蹤,四、五月亦有時可見。在台灣的七股、曾文溪口、宜蘭、關渡、大肚溪口,都可以看見。目前全世界約有2∕3族群數的黑面琵鷺以台灣作為遷徙中繼站。群體覓食,以河口淺灘、溼地、廢棄魚塭中的魚類為食。

4 白眉燕鷗 白眉燕鷗 [危] 俗名:白眉 英名:Bridled Tem 學名:Sterna anaetheta
白眉燕鷗 [危] 俗名:白眉 英名:Bridled Tem 學名:Sterna anaetheta 由於眼上方有一明顯白色橫條,故有白眉之稱。白眉燕鷗通常以熱帶或亞熱帶的島嶼為棲息地,以海中的魚類及軟體動物為主食。二十世紀初,在台灣北部的棉花嶼及澎湖諸島皆可見其蹤,但在近四十年以來,由於人為開發所致,台灣目前唯一可見白眉燕鷗的地方,只剩下澎湖的無人島貓嶼。但是漁民經常趁捕魚之便,上島去撿拾鳥蛋,且國軍一度以此地為射擊靶場,這些活動都成為白眉燕鷗生存的極大壓力。這個玄武岩構成的小島~貓嶼,已在 1991 年被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希望能使白眉燕鷗及其他在島上棲息的鳥類,能有不受干擾的空間,在此地繁衍不息。

5 小白鷺 台名:白翎鷥 Egretta garzetta 鸛形目(CONIFORMETES)/鷺科(Ardeidae) 體長:61 公分 展翼長:98 公分 全身雪白,嘴、腳黑色,腳及頭部很長。在繁殖季到來之時,頭部的後方有2~3根長飾羽。在歐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島到印度、東亞(包括台灣),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蹤。會與黃頭鷺、夜鷺集體築巢在竹林、相思林及木麻黃中。

6 帝雉 帝雉 [極危] 俗名:黑長尾雉、帝雞 英名:Mikado Pheasent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帝雉 [極危] 俗名:黑長尾雉、帝雞 英名:Mikado Pheasent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帝雉棲息於高山,海拔約 1000~3000 公尺之間的原始林或針葉林的底層,以植物果實、幼芽及昆蟲為主食。由於棲息地遭人為開發與破壞,並加上人類與自然天敵的捕獵,造成生存壓力。目前帝雉已被列為「紅皮書」中的世界稀有種,如能選擇適當的地區設立保護區,並盡快恢復其原有生態環境,相信以其強盛的繁殖力,應該可以讓帝雉重現於山林之中。 

7 紅鳩 【別名】: 火鳩 【學名】: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分類】: 鳩鴿科 【體型】: 23 公分
【嘴喙】: 【足型】:

8 黃鶺鴒 【冬候鳥】 Yellow Wagtail 【別名】: 牛屎鳥 【學名】: Motacilla flava 【分類】: 鶺鴒科
【體型】: 17 公分 【嘴喙】: 【足型】: 【簡介】 嘴尖細,尾與外側為白色且略長,夏天時頭上、背至腰、小覆羽都呈橄欖綠色,冬天則變成暗灰褐色。在台灣,黃鶺鴒又可藉其眉斑分為兩類,黃色眉斑者為黃眉黃鶺鴒,白色眉斑者為白色黃鶺鴒,不過黃眉黃鶺鴒較為常見。 【特徵】 停悽時會上下擺尾,飛行時呈大波浪狀,並伴隨著「唧、唧」或「唧唧…」的叫聲。 【食性】 以昆蟲為主食 【觀鳥點】 常見於空曠草原,樹林及水域地帶等低海拔區域或是農田、池畔處。

9 藍磯鶇 【別名】: 厝角鳥 【學名】: Monticola solitarius 【分類】: 鶲科/鶇亞科 【體型】: 21 公分
藍磯鶇   【別名】: 厝角鳥 【學名】: Monticola solitarius 【分類】: 鶲科/鶇亞科 【體型】: 21 公分 【嘴喙】: 【足型】: 【簡介】 雄鳥的翼面及尾羽為黑色且帶有藍色細邊,胸部下方及腹部為咖啡色,其餘部分為深藍色。而雌鳥為灰褐色,腹面有鱗狀斑紋。 【特徵】 停棲時會身體挺直,常上下擺動尾羽。性喜停棲於屋頂、木樁、樹頂及其他突出物上。 【食性】 以昆蟲、植物種子及果實為主食。 【觀鳥點】 常見於空曠平地、樹林及水域等中海拔區域。

10 家燕 【別名】: 鷾鴯 【學名】: Hirundo rustica 【分類】: 燕科 【體型】: 17 公分 【嘴喙】: 【足型】:
【簡介】 北半球最普遍的留鳥,除了極地與海洋性島嶼外,分布世界各地,嘴小、頭大,雙翼尖長,尾羽分岔甚深,下方有半月形白斑,身體背面黑色而有藍色光澤,額紅褐色,喉亦紅褐色,上胸有黑色橫帶。腳足皆短而無力主要棲息於空中、岩石、峭壁、電線、建築物上。 【特徵】 生性好群居,飛行力甚強,能巧妙地反轉而非。通常於空中邊非邊捕食,築巢於砂質峭壁、石壁或屋簷、橋樑下。 【食性】         以飛行中的昆蟲為主食。 【觀鳥點】 通常在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電線上可見其蹤,特別是在春秋兩季的黃昏時分大量出現。

11 黃頭鷺 【學名】:Bubulcus ibis 【分類】:鸛形目,鷺科(Ciconiformes / Aredeidae) 【體長】:50 公分                              【觀察特徵】 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夏季時頭、胸、背等處有橙黃色羽毛出現,冬季則變回白色,只有頭部略有黃色。生殖季時頭部會有飾羽出現。 【食性】 以昆蟲為主食,亦食魚、蛙等動物。 【觀鳥點】 可於農村田間、草原、沼澤等地發現,因常棲息於牛背上,所以民間俗稱為「牛背鷺」。在繁殖季時常與小白鷺、夜鷺等其他鷺科鳥類,共同築巢於竹林、木麻黃林之中。


Download ppt "鳥類介紹 製作人︰謝佩容、郝婉婷 網址:http://tbc.yam.org.tw/97_endang.ht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