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验三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验三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三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三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2 1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学习并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掌握保留时间初步定性和外标法的定量方法
学习使用Empower Pro中文版色谱工作站处理数据

3 2 实验原理和仪器结构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分配色谱法有反相或正相色谱法两种分离模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指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等)、极性溶剂(如甲醇等)作为流动相的一种分离模式。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相反,它是以极性固定相(如带有氨基和氰基的固定相),非极性溶剂(正己烷等)为流动相的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模式。极性较强或亲水的样品分子和反相柱中的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较弱,分配较少,因此随着流动相较快流出,反之,疏水性相对较强的分子和固定相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在柱内保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4 HPLC分离的机理

5 色谱柱分离示意图 本实验采用反相色谱分离模式

6 2.2 仪器流程

7

8 六通阀的工作原理 装样 进样 废液 样品 淋洗液 至分离柱 (LOAD) 进样阀 (INJECT) 淋洗液 废液 样品 至分离柱 样品环

9 3 实验仪器设备、试剂、溶液和实验用品 3.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600高压泵,WATERS 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Rheodyne 7725i六通阀进样器;Empower Pro中文版色谱工作站;BS210S型电子分析天平;100 µL微量进样器。 3.2 试剂与样品 甲醇(99.9 %):色谱纯;水:二级水;苯(99.5 %)、甲苯(99.5 %)、二甲苯(99.0 %)均为分析纯;试样。

10 3.3 溶液 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约30 g/mL);试样溶液。 3.4 实验用品 每小组按4人计,容量瓶:100 mL 1只(共用);具塞刻度试管:10 mL 5支;移液管:0.1 mL 3支(共用)、1 mL 1支(共用)。

11 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条件 流动相:甲醇水=7525; 流动相流速:0.8 mL/min;氦气鼓泡脱气;
色谱柱:Waters C8 (150 mm4.6 mm5 µm)不锈钢柱; 定量管:20 L; 柱温:25 ℃; 检测波长范围:195 nm ~ 400 nm; 提取波长:254 nm; 采样速率:1.0; 分辨率:1.2 nm; 仪器控制:自动曝光; 3D数据采集; 保留时间:苯:约3.0 min;甲苯:约3.8 min;二甲苯:约4.7 min。

12 5 实验步骤 5.1 标准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先取少许流动相置于100 mL容量瓶中,放入天平中去皮归零,用移液管分别量取0.1 mL苯、甲苯、二甲苯于容量瓶中并依次称重,精确至 g,然后用流动相定容制备成标准溶液母液。取标准溶液母液0.3 mL用流动相稀释定容至10 mL即配制成约30 g/mL的苯、甲苯、二甲苯标准混合工作溶液。 试样溶液由实验课教师配制编码并分发给各实验小组。

13 5.2 开机测定样品 5.2.1 使用HPLC级流动相,必要时自行制备;水为二次蒸馏水。用前均需过0.22 µm滤膜。 5.2.2 流动相脱气:打开氦气( %)高压钢瓶,调节减压阀输出压力0.5 MPa。确认流动相管线和相对应的脱气管线。开始洗脱前,以100 mL/min的速率脱气至少15 min,然后以20 ~ 50 mL/min速率维持脱气,直至分析工作完成。 5.2.3 开机:顺序接通WATERS 2996、600。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WINDOWS XP,启动Empower Pro中文版色谱工作站。

14 5.2.4 排除泵室气泡:当正常工作流速时显示无压力或压力波动时,此时一般要排气。方法是打开排液阀,设置流速10 mL/min,待排出气泡后恢复原有设置。
5.2.5 双击配置系统,建立分析项目。双击运行样品,创建方法组。根据实际分析的样品和要求,设置WATERS 600泵和检测器的工作参数。顺序点击设置、进样按钮,准备开始分析。

15 5.2.6 进样:将六通阀手柄置于LOAD状态。用微量进样器装样,注入5倍于定量管体积的试样溶液;装样后将手柄顺时针置于INJECT状态开始进样,同时会听到蜂鸣声及屏幕提示,这时工作站开始记录。待进样后2 ~ 3 min,将手柄转回LOAD位置,这时才能取下进样器,装样准备开始下次分析。注意必须使用液相色谱仪专用进样器,避免损坏阀片,造成漏液。在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连续注入数针标准混和工作溶液,直至相邻两针的峰面积变化小于1.5 %时,按照进样规则的顺序(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溶液、标样溶液)进样分析。本实验先对苯、甲苯、二甲苯单标溶液逐一进样分析,确定苯、甲苯、二甲苯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接下来用苯、甲苯、二甲苯标准混和工作溶液进样建标后,获得相应的色谱图和典型光谱图,并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试样溶液进行测定,确证组分,计算结果。

16 苯、甲苯、二甲苯混标工作溶液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图
1 2 A / AU 3 t / min 1 苯;2 甲苯;3 二甲苯 苯、甲苯、二甲苯混标工作溶液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图

17 A / AU λ/nm t / min 苯、甲苯、二甲苯混标工作溶液的3 D图

18 A / AU λ/nm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19 5.2.7 关机:测试完毕,先用100 %水冲洗至压力平衡,持续10 min,改为90 %甲醇水溶液洗脱至柱压平衡,持续5 min。将流速设置为0 mL/min后顺序关闭WATERS 600、2996电源开关。关闭氦气钢瓶气阀。处理数据打印报告后,关闭计算机和总电源开关。

20 6 实验数据处理 6.1 试样溶液中组分的定性 根据标准样品溶液中组分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对试样溶液中的组分进行对比定性确认。
6.2 试样溶液中组分含量的计算 6.2.1 外标法手动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浓度含量 定量分析就是要测定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准确含量。常用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内标法和外标法。本实验采用定量管外标法。

21 外标法又可分为标准曲线法或单点或双点校正曲线法。本实验采用单点校正曲线法。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以及其前后两针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相应组分的峰面积,分别进行平均。
以浓度表示的各组分含量X(g/mL),按下式(3)计算: ……………………………(3) 式中: C1 — 标样溶液中,相应组分的浓度(g/mL); A1 — 标样溶液中,相应组分峰面积的平均值; A2 — 试样溶液中,相应组分峰面积的平均值。

22 6.2.2 用Empower Pro中文版色谱工作站自动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选择标准工作溶液文件,双击进入主窗口,提取色谱图。点击处理方法指南→新建处理方法→处理类型:PDA→下一步→下一步→用鼠标拖放选择积分范围→下一步→最小面积:10000→下一步→下一步→输入色谱峰名称→下一步→输入标样中各组分的名称、含量及单位→下一步→外标校正→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输入方法名称→完成。 返回主窗口界面。点击方法组,选择采集分析数据时用的仪器方法,点击文件保存到方法组,关闭。在项目窗口点击修改样品快捷键,将样品类型由未知改为标准样,点击量快捷键,输入量值和单位。点击从方法组复制快捷键,打开,确定,存盘退出。点击项目窗口中更新,原来未知变为标准样。此时,标准样品建立完毕。将标准样品和试样文件选上,右键查看,从文件中打开方法组,按结果快捷键,即可显示标准样品结果。按浏览中下一个3D通道,可显示出试样的计算结果。

23 7 注意事项 7.1 首先打开检测器,避免其他组件的干扰,避免检测器的自检不通过。
7.2 用微量进器吸取样品溶液时,不要将气泡注入色谱系统中,以免引起系统压力不稳。 7.3 分析样品前,首先吸取一定量的溶剂,注入色谱仪,记录溶剂色谱峰。 7.4 及时添加流动相,工作状态时切不可使液面低于泵头。

24 8 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及说明 8.1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结果。 8.2 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综合分析。
8.3 对本实验设计的评价和建议。 8.4 每小组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苯、甲苯、二甲苯标准混和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的色谱图和数据。

25 9 思考题 9.1 从仪器构造、分离原理和应用范围三方面比较HPLC和GC的异同点。
9.2 为获得对混和物较好的分离度,总结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调整的分析条件。 9.3 试分析苯的保留时间为什么比甲苯的短?


Download ppt "实验三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