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一) 气态样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一) 气态样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一) 气态样品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一) 气态样品 气态样品一般灌入气体槽内进行测定。槽体一般由带有进口管和出口管的玻璃筒组成如图:它的两端粘有透红外光的窗片,窗片的材质一般是NaCl或KBr。再用金属池架将其固定。气槽的厚度常为100 mm。分析前,先抽真空,然后通入经过干燥的气体样品。 红外气体槽

2 (二) 液体样品 1.液体吸收池法:液体样品可注入液体吸收池内测定。吸收池的两侧是用NaCI或KBr等品片作成的窗片。常用的液体吸收池有两种:固定式吸收池和可拆式吸收池。 2.液膜法:液膜法是定性分析中常用的简便方法。尤其对沸点较高,不易清洗的液体样品采用此法更为方便。在可拆池两窗之间,滴上1~2滴液体样品,形成一薄膜。液膜厚度可借助于池架上的固紧螺丝作微小调节。低沸点易挥发的样品不宜采用此法。

3 2) 石蜡糊法:试样—磨细—与液体石蜡混合—夹于盐片间;石蜡为高碳数饱和烷烃,因此该法不适于研究饱和烷烃。
(三)固体试样 1) 压片法:0.5~2 mg样+100~200 mg KBr—干燥处理—研细:粒度<2 m (散射小) —混合压成透明薄片—直接测定; 2) 石蜡糊法:试样—磨细—与液体石蜡混合—夹于盐片间;石蜡为高碳数饱和烷烃,因此该法不适于研究饱和烷烃。 3) 薄膜法: 高分子试样—加热熔融—涂制或压制成膜; 高分子试样—溶于低沸点溶剂—涂渍于盐片

4 三、制备样品时应注意: 挥发除溶剂 样品量少时,采用光束聚光器并配微量池。 (1)样品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
(2)样品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否则各组分 光谱互相重叠,会使图谱无法解析。 (3)样品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5 二、红外光谱分析 (一)红外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1. 试样的纯化;
2.了解试样的来源、性质及它实验资料:来源、元素分析结果、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溶解度、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 3. 用适当的方法制样,记录红外光谱图。 4. 图谱解析原则:先特征,后指纹;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初查,后细查;先否定,后肯定。 5. 和标准图谱进行对照:聚集态、制样方法一致;详细对照指纹区。

6 (二) 未知物结构推断 如果化合物不是新物质,可将其红外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查对);如果化合物为新物质,则须进行光谱解析。其步骤为:
1、该化合物的信息收集:试样来源、熔点、沸点、折光率、旋光率等; 2、不饱和度的计算: 通过元素分析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求出其不饱和度。

7 4、查找红外指纹区,进一步验证基团的相关峰; 5、能过其它定性方法进一步确证:UV-Vis、MS、NMR、Raman等。
=0时,分子是饱和的,分子为链状烷烃或其不含双键的衍生物; =1时,分子可能有一个双键或脂环; =2时,分子可能有三键; =3时,分子可能有两个双键或脂环; =4时,分子可能有一个苯环。 一些杂原子如S、O不参加计算。 3、查找基团频率,推测分子可能的基团; 4、查找红外指纹区,进一步验证基团的相关峰; 5、能过其它定性方法进一步确证:UV-Vis、MS、NMR、Raman等。

8 例 1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12H24 ,测得其红外光谱图如图,试推测其结构式。

9 解(1)计算不饱和度  =1+12+(0-24)/2=1  说明该化合物分子具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2)图谱解析 3075 cm-1处有吸收峰,说明存在与不饱和碳相连的氢,因此,该化合物肯定为烯。在1640 cm-1还有C=C伸缩振动吸收,更进一步证实了烯基的存在。 3000~2800 cm-1的吸收峰组说明有大量饱和碳的存在。在2920、2850 cm-1的强吸收说明CH2的数目远大于CH3的数目,由此可推测该化合物为一长链烃。715 cm-1处C—H变形振动吸收也进一步说明长碳链的存在。

10 980、915 cm-1的C—H变形振动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端乙烯基。综上所述,该未知物结构可能为:
CH2=CH—(CH2)9—CH3 其余的峰可指认为:1460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 CH2(其中也有CH3的贡献),2960、2870、1375等属于CH3。

11 例2 化合物C8H8O2的红外光谱图如图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12 1)计算不饱和度  =1+8+(0-8)/2=5 (2) 图谱解析 在红外图谱上,3000 cm-1左右有吸收,说明有—C—H和=C—H基团存在。靠近 1700 cm-1的强吸收,表明有C=O基团。1600 cm-1左右的两个峰以及1520和1430 cm-1的吸收峰,说明有苯环存在。根据820 cm-1吸收带的出现,指出苯上为对位取代。1430和1363 cm-1的两个峰是—CH3基的特征吸收。根据以上的解析及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确定该化合物为:


Download ppt "第四节 红外光谱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一) 气态样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