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贯彻“全会”精神 落实《中考指要》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方长明 邮箱:yzbyfcm@163.com 2015年3月1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贯彻“全会”精神 落实《中考指要》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方长明 邮箱:yzbyfcm@163.com 2015年3月12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贯彻“全会”精神 落实《中考指要》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方长明 2015年3月12日

2 一、“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3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一)“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4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一)“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5 1.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概况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6 任务三、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任务 任务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任务二、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任务三、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任务四、进行部分人事调整 任务五、发表公报,对外介绍全会情况

7 3.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 全会一个关键任务: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个《决定》约1.7万字,分三个板块七部分。 第一板块(导语与第一部分) 这一板块属于总论,主要解决思想认识、重大理论、重大关系问题: 这个板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板块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作了重要阐述。

8 这个板块主要按照法治建设的基本格局,阐释了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3.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 这个板块主要按照法治建设的基本格局,阐释了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讲宪法实施和立法; 第三部分讲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执法; 第四部分讲司法,主要是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公正司法; 第五部分讲全民守法。 第三板块(第六、七部分和结束语) 这个板块主要讲依法治国的保障要素 即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其中最强有力的保障是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9 3.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 《决定》中三个板块内容,带给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我用三个词概括:
“前所未有”。中国历史上有多次的变法,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具体落实,最终未能走向真正的法治。建国以来,我国也一直在推进法治建设,但像这么大的力度,这么全面、这么结合中国实际来推进,我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 “世所罕见”。在这么一个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这么坚定的推行一种法治的道路,而且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世所罕见。 “应时而生”。《决定》里有两个“前所未有”,一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二是我们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两个“前所未有”讲的非常到位,恰恰表明,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好时机。

10 4.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1)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我对这个“指导思想”的认识是: 指导思想“由五变六”,即过去表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后面加上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应该说,这不仅仅标志着最高领导人建构意识形态的战略意图,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指导思想上有一个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更反映了我们党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理论方面有了一个新提升。

11 4.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2)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对这个“总目标 ”的认识是: 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一、它向国内外鲜明宣示了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它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五个子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三、它是对整个国家进行全面改革的关键点,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12 4.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是有区别的:
法律体系:这是一个静态的制度体系,它重在“法”,更多的是讲制度。 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它重在“治”。《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五大体系,内容很具体,要求很明确。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扩展过程,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有了重大飞跃,在“治国理政”方式上有了新的重大转型。

13 4.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3)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这个十六字方针。(称它为“依法治国”的1.0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称它为升级版的2.0版,是一个扩充版) 我对新的“十六字方针”理解是: 这新的“十六字方针”,应该讲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

14 4.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社会各方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创造更多条件。 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公正司法,重点是透过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预防权力对司法审判的干预。 全民守法,主要是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15 5.全会《决定》的新举措 第一、关于“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我对它的理解是:“四中全会”设立的宪法日,实际上是唤醒全民族对宪法的高度认同和重视。虽说这是一个很小的举措,但它的影响很深远,这对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会有很大作用。 第二、关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我对它的理解是:对宪法的宣誓,体现了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原则精神,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宪法,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除此以外,对宪法的宣誓,意义至少还有以下这么几点:

16 5.全会《决定》的新举措 ①对宪法的宣誓,首先是向人民宣誓。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唯有人民授权,公职人员才具有可以行使的权力。向宪法宣誓,也就意味着向人民公开宣誓(要捍卫人民的利益,秉承人民的意志,忠诚为人民服务,竭力为人民工作)。这种宣誓不仅有助于公职人员与人民之间建立政治信任关系,同时也是公职人员依法行使人民托付的权力必须做出的庄严承诺。 ②对宪法的宣誓,也是对自己所担负政治法律责任的宣誓。 对公职人员来讲,依宪治国、依宪行政,是党交付的政治责任,是人民委托的公共使命,一旦做出相关宣誓,就不能以其他任何理由规避自己承担的责任,如果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就必须接受法律严惩。

17 5.全会《决定》的新举措 ③对宪法宣誓,也是一个仪式与实质、做出承诺与履行承诺的严肃活动。
向宪法宣誓,不仅是一项象征性的程序行为,更有着实质性意义和作用。现代国家几乎都重视向宪法宣誓的仪式,其宗旨都是为了依宪治国。一旦宣誓,也就意味着对人民做出了极其庄严的政治承诺,并要受到一整套履职制度与机制的制约。

18 5.全会《决定》的新举措 第三、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我认识是:
(1)这是给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下达的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法治教育的宣传和灌输是必要的,但不应是片面的“恫吓式”教育。推进法治教育,首先要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学生不仅能守法,而且还要具备分析、批判性的思维,具有公民意识。 通过法治教育,来指引学生正确的思想方向,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的形成。 (3)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比开展法制教育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在学校,老师是法治教育的主体。学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需要学校和老师自己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尤其是我们政治老师更要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榜样。

19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0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1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习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

22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1.“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在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和形成的。我个人认为,“四个全面”的产生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一个全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但在原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2012年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23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提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与“建成”虽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①建成是建设过程中的收官阶段; ②建成是在建设道路上即将到达预期目标的冲刺阶段; ③建成是在全面衡量建设过程和当前状况后对按计划实现目标的科学判断。

24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1.“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在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和形成的。我个人认为,“四个全面”的产生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一个全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但在原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2012年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25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1.“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 第二个阶段:由“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26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1.“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 第三个阶段:由“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

27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更为具体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8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我认为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覆盖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二、覆盖领域之全面。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领域,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 第三、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之全面。即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第四、人的发展之全面。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

29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2)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我认为,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指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同时还提出同这个总目标紧密相连的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第二、指覆盖领域之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

30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3)全面依法治国。 其“全面”之内涵,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体现在“总目标”之全面。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其次,是体现在“工作布局”之全面。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执政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所以,全社会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第三,还体现在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方针之全面。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 第四,还体现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之全面。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31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4)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我们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一贯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十八大以来,中央在从严治党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32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2.“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4)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我认为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内容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 二是主体全覆盖。就是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同时还强化了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要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带好、管好。 三是劲头不松懈。就是从严治党要常态化、制度化,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没有休止符,对于腐败问题的查处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 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党同志必须坚定执行,严格执行。

33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3.“四个全面”的基本定位
习总书记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尤其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把“四个全面”首次定位为党的工作战略布局,一而再、再而三,先后11次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约2000字的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四个全面”背后的可谓“简约不简单”。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战略布局正确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挫折。

34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3.“四个全面”的基本定位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35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4.“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因此,“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36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5.“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重大战略意义主要在于“四个体现”: 第一,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 第二,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 第三,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 第四,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37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5.“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2)全面深化改革。 其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关系到”:
第一,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第二,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8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5.“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3)全面依法治国。 其重大战略意义主要在于三点:
第一,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第二,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第三,这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到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39 (二)“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5.“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4)全面从严治党。 其重大战略意义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它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它体现了我们党在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面临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的高度清醒和自觉,是增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为的是要让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强调:“四个全面”这一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布局,不但要管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日,即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日,而且对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将是长期管用的。

40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41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中考复习,必须遵循“十八届四中全会”涌现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必须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新的《课程标准》与2015年《中考指要》为依据,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今年中考复习的时政热点,也是中考命题考查的内容范畴。如何有效落实中考复习与“全会”精神的融合,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

42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一)注重研读,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43 (一)注重研读,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教师自身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把握,直接影响到中考复习的效果。教师只有率先研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全面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才能为在中考复习中有效落实“全会”的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的“10个建议内容”: 1.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3.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重要任务。 4.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新的15字方针。

44 (一)注重研读,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5.深刻领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6.深刻领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7.深刻领会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8.深刻领会“四个全面”基本内涵、 9.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定位、逻辑关系 10.深刻领会“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45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二)认真梳理,有效落实“全会”精神与中考考点的链接

46 (二)认真梳理,有效落实“全会”精神与中考考点的链接
(除与“法”有直接关系的外,重点有以下40个考点) 1.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目的、核心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与各自地位(以新“16字”方针为准) 5.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意义 6.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重要性与要求 7.实行民主监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正确方法 9.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0.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基本要求 1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与历史结论 1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47 (二)认真梳理,有效落实“全会”精神与中考考点的链接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6.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7.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18.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 19.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2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22.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3.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2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要求 25.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 2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8 (二)认真梳理,有效落实“全会”精神与中考考点的链接
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两个一百年”目标) 2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中的地位 2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所存在主要问题 3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要求、目标要求与根本途径 3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个新要求所体现发展观 3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 3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主要战略与基本国策 3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及其包含的内容 3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36.民族精神、创新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7.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8.关注民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9.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4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系

49 二、中考复习与“四中全会”精神的融合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50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能否充分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直接影响着对中考复习正确方向的把握和课堂复习效率提高。充分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要强化内容选用的“适切性” 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是中考思品命题的一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全会”精神的重大问题、重点内容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找出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所谓“适切性”,是指“全会”精神内容选用的贴切程度,合适程度,适应程度等。 因此,要提高“全会”内容选用的适切程度,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一要以《中考指要》为依据。《中考指要》不仅是中考命题依据,也是我们中考复习依据和方向。凡是与《中考指要》要求无关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内容,都不宜选入。 二要把具有长效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点内容作为首选。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这一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对这个“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要充分挖掘与重视。

52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三要把握好重大问题、重点内容所涉及考点能及要求的定位。“全会”当中一个重大问题或重点内容,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考点,其定位必须要符合《中考指要》的要求,涉及的内容必须与考点能级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随意能降低考点的标准,也不能盲目对考点的标准予以拔高。 四要坚持“大材小用”的原则。所谓“大材”,就是涉及“全会”当中的热点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所谓“小用”,就是要把这些“大材”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 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个问题,它是“全会”当中的一个新举措,可它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一个,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具体的小问题:

53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①“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现了我国一个怎样的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现了宪法什么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③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种“大”(或“根本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略) ④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高的法律效力。这种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略)

54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⑤结合教材,请你说说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这一制度,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 体现了宪法至上、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体现了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体现了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高的法律效力; 体现了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 ⑥国家实施“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这项举措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宪法,更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 ……

55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再如:“聚焦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这个话题,可创设以下情境,提出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小问题来思考。 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后,某网站做了一个专版。 宪法(节选) 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2条: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14条: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会议决定 会议研究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誓词 阅读网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56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1)“宪法条文”反映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什么特点?宪法与“会议决定”提到的依法治国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CCTV4的“深度观察”中“打虎灭蝇无禁区”反映了依法治国的哪一个基本要求?结合“宪法条文”的内容剖析“打虎灭蝇无禁区”的原因。 【答案】违法必究。贪官的行为是违反了宪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在我国,“全会决定”中关于“反腐败国家立法”主要由哪个国家机关完成?该国家机关对现行宪法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或监督宪法的实施。 (4)12月4日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的活动纪念日。请你写出该纪念日的名称,并结合该纪念日写一句恰当的话作为誓词。 【答案】国家宪法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57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2.要突出训练立意的“思想性” 课堂复习离不开作业的训练,作业训练是检验并强化课堂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就必须要注重作业训练立意的思想性,通过训练充分发挥本学科德育功能。 如:“建设法治社会”这个话题,它是当前一个热点话题。我们在复习的时,可设计以下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8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四中全会决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1)你认为实施这项举措的用意是什么? 早知道这么严重,我就不干了! (2)右侧漫画揭示当前青少年 违法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给 我们有哪些启示? (3)请你就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59 (三)强化设计,发挥“全会”精神在课堂复习中的引领价值
第(1)问以“全会”精神为背景,训练学生对“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第(2)问通过生动形象和具有讽刺意味漫画的呈现,力求创设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情境,从道德、法治与价值观等方面启发学生的深思,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中揭示法治观念淡薄的危害,引导学生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治意识筑起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努力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 老师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有效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我们中考复习需要,更是我们思品课教学的责任所在。唯有我们用智慧去构想,用激情去点燃,我们的课堂才会燃放出知识的火焰和思想的火花。

60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贯彻“全会”精神 落实《中考指要》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方长明 邮箱:yzbyfcm@163.com 2015年3月1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