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体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体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体会
中共昆山 市委党校 张晓彤 1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
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3 宣讲提纲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起草过程、重大意义和框架结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4 一、全会《决定》重大意义和起草过程、框架结构
(一)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大是研究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是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是研究法治。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动力,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总书记讲的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是姊妹篇,是两个轮子。 《决定》意义非常重大,是我们党做的第一次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发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是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它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法学教科书,同时又是一个路线图、施工图。

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总书记在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说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驰,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7 2:实现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概括为从神治、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过程。最早阶段神治可以表述为依教治国,宗教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的依据,宗教反映了神的意愿,用神的意愿、神的意志作为治理的根据。比较典型的就是中世纪罗马的宗教法庭或者叫宗教裁判所,把《圣经》作为罪与非罪、罚与非罚的基本依据,因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和《圣经》中“地心说”这样一个理念是相反的,所以要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处罚。 人治可以表述为依权治国,就是君王、帝王的意志成为国家治理的最高的原则和最高的意志,人的偏好、人的个性、人的这种价值观可以成为治理的基本因素,甚至君王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影响大臣或者百姓的生死存亡,朕即法律。这是人治阶段。 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法治,依法治国,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过,为什么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就是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为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所以我们要强调法治。

8 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核心的问题,即政治解放问题;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经济解放的问题;现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真正的社会解放。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富起来之后资源怎么分配?怎么平衡?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跟财富的增加、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相关性,最后概括起来就是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张有关。 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9 3: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必然举措
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

10 (二)《决定》起草过程 今年1月份中央政治局决定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由总书记亲自担任起草组组长,起草组先后赴14个省市调研,地方虽然充分肯定了我们依法治国的成绩,但是也指出了立法上、执法上、司法上、守法上面临的大量问题。《决定》的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党内外三千多人的意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三次研究,政治局两次审议,最后提交了这次四中全会决议。所以说这个《决定》是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形成的这样一个《决定》。

11 《决定》起草主要突出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是体现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一体两翼。
第二个就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时围绕治党治国治军,是全面围绕我们整个党的事业布局来谈法治。 第三个是反映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要科学立法,要严格执法,要公正司法,要全民守法,主要是围绕这四个方面来作出工作部署。 第四个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就是面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去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直面问题,回应期待。总书记在第二次会上讲的如果搞得不疼不痒,不解决问题,那还不如不搞这个《决定》,搞就是要破解体制机制难题,要切实解决问题。 第五个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外国模式。

12 (三)框架结构 共分七个部分,1万多字,部署了重大法治举措和改革举措180多项,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导语和第一部分,属于总论,是《决定》的总纲,这一块特别重要,也写得非常精彩,它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阐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这些重大问题。 第二板块主要是二、三、四、五,四个部分,就是分别讲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着重讲的是保障,是六、七两部分,讲的是队伍建设的保障和党的领导的保障,加上结束语,号召全党全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13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4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这是贯穿《决定》的一条红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这么鲜明地提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总结中国近代以来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世界各国法治发展道路所做出的唯一正确抉择。 我们近代以来,纷纷变法图强,探索法治道路其中有进步的探索有两次,一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走君主立宪的法治道路,但他即使是君主立宪也被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很快封杀了;第二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几个月就失败了,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以后,就废除了临时约法,推翻了共和,复辟了帝制。 国民党把走向法治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但蒋介石政治独裁,民怨沸腾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党中央毛主席对法治高度重视,1954年宪法毛主席亲自起草,在杭州几个月,亲自起草。1954年前后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建立,那是我们法治发展的一个黄金期。

15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鉴于文革时期践踏民主和法治的深刻教训,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健全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不然不可能搞市场经济。所以1992年以后,搞市场经济以后,1997年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写定了《宪法》,2004年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当中,又明确的把依法执政写进了党政文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直至2010年我们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两个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这样一个高度的政治共识、行动自觉和工作布局。 充分证明中国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代价最小,速度最快,成功最快的一条道路,旧中国那些君主立宪,议会民主,三权分立都是行不通的,所谓西方宪政都是行不通的。

16 法治案例(一) 从西方国家的法治道路来看,它普遍地是把法治的一般理念与各国的国情结合,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总书记也讲,没有一个国家走法治以外的道路能实现繁荣,但是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照搬别国的法治道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法治的国家是英国,英国是1688年所谓的光荣革命,不流血实现法治,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相妥协实现法治,英国为什么能做到?它的国情决定的,王权从来没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世纪就有司法独立的传统,就有议会,收税权在议会。而在它之后101年,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暴力革命实现的法治,为什么法国不能走英国的道路?它走不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登峰造极,就像我们的清王朝妥协不了一样,路易十六不愿意妥协,最后被送上断头台。

17 法治案例(二) 美国它走的又是一条道路,它是英国的这些清教徒,把法治传统带到了美国,先是移民,移民社区有法治,社区又组成一个一个州,组成13个州,有法治有宪法,最后是1786年,13个州签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它的法治是从社区到州到国家倒着走的,我们讲其他已经实现法治和正在走向法治的国家,走的道路也都是结合本国国情走的,如果像埃及,像乌克兰,像菲律宾,甚至包括印度,印度完全照搬英国议会民主,大概已经是六七十年了,很长了,再说它原来是殖民地,菲律宾这些照搬三权分立,都是失败的。菲律宾60年代人均已经1000美元了,但是这么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是很缓慢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我们国家的法治发展历程看,从世界的法治发展道路看得出的唯一正确结论。

18 (二)总目标 总目标非常重要,它是《决定》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非常重要,它是《决定》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19 第一个层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概念。十八大讲要有道路自信,要有理论自信,要有制度自信,那么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有法治道路的自信,要有法治理论的自信,要有法律制度的自信。 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五大体系:一是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是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一次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推进依法治国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重大创新。 第三个层次是两个坚持。一个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另一个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四个层次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方向。

20 (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决定》回答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党和法的关系问题,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原因就是这个问题关系国本,关系到我们法治的根本。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社会上有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国外有各种谣言,故意来混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其中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很有迷惑性,就是党大还是法大?这是一个伪命题,这是试图把党和法对立起来,两句话可以把党大和法大说清楚,一个就是我们的法是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它是统一的,不存在谁大的问题。第二句话叫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也不存在是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它的意志,它的主张是一致的 。

21 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会决定围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提出“三统一”、“四善于”,并作出了系统部署。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22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23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了法学界的一个观点,叫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到2014年9月,有242部法律(全国人大制定),737部行政法规,这是国务院制定的,8500多部地方性法规(省、市、自治区人大),大量的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和设区的市人大制定)但是我们讲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是毛坯房,要不断地装修、完善。所以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们比较一下法国、德国、日本,他们都是大陆法系国家,跟我们有可比性,这三个大陆法系的国家已经是世界上被认为是建成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国家,那么它的国会制定的法律总量是多少?大致是在200件到220件之间,最多的没有超过220件,最少的也过了200件。

24 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这次《决定》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是总书记在宪法实施30周年讲话明确讲的。 同时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12月4号是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确定为宪法日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 。 第三个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世界上有140多个主权国家有已成文宪法,有90多个国家有宪法宣誓制度。美国总统要就任,总统必须把手放到美国宪法上,为什么要对宪法宣誓,就是你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我们对宪法宣誓,就是对人民宣誓,你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你必须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凡是人大及其常务会选举或者任命决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宣誓,增加他的荣誉感、神圣感和责任感。

25 2.完善立法体制。 现在都反映部门立法的痕迹太重,部门利益太重,现在立法最大的难度是协调部门利益。这次完善立法体制就讲了,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治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草案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治机构负责组织起草,就是为了克服部门利益,为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明确地方立法权限,设区的市,地级市逐步都要赋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权。 现有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只有省、直辖市所在的地的省府所在地的那个市,比如说江苏省它只有南京市市人大和常委会有地方立法权,当然还有南京市的人民政府有地方政务法规制定权,规章制定权。这样意味着现在享有地方立法权从40几个扩大到280个,这就要增加230多个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

26 3.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宋朝王安石有句名言,总书记也引用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然而法不一定都是善法,不一定都是良法,更不一定都是管用的法,所以我们就要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醉酒驾驶入刑法就是符合民意的立法案例)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我们现在民法有《民法通则》,有《侵权责任法》,有《合同法》、《担保法》,分散在各个法律当中。民法典很重要。 拿坡仑曾经有一句名言,后人将记住我的不是我的赫赫战功,而是我发布的《拿坡仑法典》

27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比如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法规)

28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明朝张居正有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政府首先得要守法。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法无禁止皆可为。李克强总理不断强调负面清单。

29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 今后做决策拍脑袋、执行时拍胸脯、执行后拍屁股的“三拍型”领导干部将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追究。

30 柳州造价7000万柳宗元铜像未建成即遭拆除 《瞭望》新闻周刊发布的一篇关于《地方举债建奢华形象工程》的文章,“在华南一个地级市,前期为纪念一位古人在市区建设的特大型人物铜像,2012年动工,去年年中悄然停工,而巨大的雕像底座和核心筒部分已矗立在穿城而过的一条大江边。按照设计规划,这座60多米高的巨型雕像可以360°匀速旋转,内设观光电梯。雕像由属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概算投资7000万元建设。对于项目停工,当地对外的说法是资金不到位。” 9月8月开始,广西柳州开始拆除尚未完工的位于该市风情港旁边的柳宗元铜像底座。

31 云南河口耗2.7亿建文化长廊 3年后花3亿拆除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以下简称“文化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河口县新闻发言人称。在2013年,河口县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

32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关心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要加大执法力度,有句名言叫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现在有一些就要这样,把他罚得倾家荡产。成本太低,代价太低,食品药品有很多的完全没有底线,这个要完善执法程序,现在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33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讲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定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个定律,一个铁律。 《决定》着重强化对政府内部的权力制约,将对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设权,不同的事分别行使权力,不同的岗位设定不同的权力,分级授权,科长是科长的权,处长处长的权,司长司长的权,部长部长的权,有一些中央机关处长专政,一个处长能够受贿一两个亿,放在一个房子里面从来也不敢用,骑个自行车上班,为什么送他,权力太大了,他那里一批,司长、部长就画圈了,他一管管一个领域,一个华北、一个东北,一个处长管的权太大,价格涉及到一厘钱,一个企业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所以要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4 (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书记多次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我们国家2006年发生一件事,有个南京的叫彭宇,把老人碰撞倒了,骨折了,然后法院判决让他赔偿,他自己说做好事儿,社会舆论都认为这是做好事被判赔偿,这就导致以后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就这一个判例,最后带来的消极影响非常大。实际上真实情况,是他俩碰撞了一下,但是彭宇当时下车也不知道,最后双方为了怕舆论炒作,想保密,但是舆论就变成了他做好事扶老人被讹诈了,这两年没少了,就是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就是一个判决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非常大。

35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3.推进严格司法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36 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来法官被开除了,他当律师赚大钱,现在不行,终身禁业,律师也终身禁业。

37 (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38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3.第三个是法治人才队伍,我们法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培养的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占领高校和研究机构,

39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1.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40 法治思维就是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维方式。
三中全会强调淡化GDP考核,不以GDP来硬性规定,但是把法治考核写进了三中全会《决定》,四中全会进一步强化,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法治非常重要,但是非常薄弱,很多领导干部把法治形式化、口号化、使用化,总书记讲的搞花架子,并没有真抓,并没有抓出实效,所以就要考核,要在用人上充分体现。

41 法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需要法治。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有,法治真正抓到位了,考核到位了,七大考核都可以取消了,都可以大大缩减了。现在我们法治之外又搞一套考核标准,那样既不利于法治权威也不利于工作的落实。 这次把港澳台也纳入了依法治国总体框架,我们是一国四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国下面,大陆社会主义法治,香港总体上它实际上是英国的普通法,澳门是葡萄牙的大陆法,台湾的法,都纳入了,加强涉外法律工作,我们还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权益、海外公民法人在中国的权益,就是国际法的问题,我们也纳入进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2 践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几点思考 第一,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 第四,要带头遵守法治、带头依法办事,成为全民守法的模范践行者和模范带头人。

43 昆山推进平安法治,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深化“平安昆山”和“法治昆山”创新工作,完 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社情民意等快速反应机 制,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的要求,强化社会治安治理,群众满意率提高到 95%以上。 昆山连续六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44 推行综治、警务、调解、治保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治安管理模式
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安全系数不断提高。 2011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45 昆山国税打造“勤廉并蒂”廉政品牌 该品牌LOGO为灵感勾勒图形,外框方正与“国”字部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以象形写意的方式描绘出汉字“税”,“国”、“税”合一,巧妙地点出主旨的同时,也点出昆山国税履行税收职责的坚实信诺。图形内部以昆山三宝之一的“并蒂莲”贯穿上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分别象征“勤”和“廉”,同时,流转灵动的线条写意性地刻画出两个人物形象,隐喻昆山国税坚持以人为本。整个标识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点睛昆山国税高举勤廉之花,凝聚前行力量,深入开展“税勤廉”一体化建设,始终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

46 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小结 一个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条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个理论: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种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 一个核心问题: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两个坚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三项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领导干部有关) 依法治国的四项内容: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项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7 《决定》是我们整个法治的一个顶层设计,是一个路线图以及施工图,意义非常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国家没有永远强盛,没有永远衰弱,我们奉行法律的人强则国家强,奉行法律的人弱则国家弱。

48 四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49 谢 谢! 49


Download ppt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学习体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