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運動與健康促進 肌肉骨骼疾病
2
骨架:綜觀 骨骼系統由硬骨(成人有206塊)及關節,再加上軟骨及關節上的韌帶所共同組成
骨架可分成中軸骨架(顱骨、舌骨、脊柱及胸廓)及附肢骨架
4
骨架:功能 支撐身體及器官以對抗地心引力 保護身體的柔軟部份 有些硬骨,如顱骨、肋骨以及胸骨,可在成人及孩童時期形成血球細胞
硬骨是礦物質鹽類(特別是鈣鹽)的儲存處 四肢的骨骼提供肌肉的附著,供身體的柔軟活動
6
生長及發育 大部分的骨架在出生前的發育期為軟骨,由軟骨變為硬骨的過程稱軟骨內骨化,另一種稱膜內骨化
成人的硬骨內不斷持續著到分解及在造的過程,由蝕骨細胞(osteoclast)引起的破壞被骨母細胞(osteoblast)修復
8
骨折 骨折是骨骼斷裂,可分為: 單純(simple):斷骨沒有刺穿皮膚 複合(compound):斷骨有刺穿皮膚
複雜(complex):裂成兩部份 部分(partial):縱向斷裂,沒有斷成兩部份 旁彎(greenstick):骨骼外弧上斷裂不完全 嵌入(impacted):斷裂處彼此互相嵌入 粉碎(comminuted):斷裂處形成許多片段 螺旋(spiral):骨骼的扭曲,此種斷裂會凹凸不平
9
骨折的修復 血腫(hematoma) 纖維軟骨性骨痂(fibrocartilage callus) 硬骨性骨痂(bony callus)
重塑(remodeling)
10
維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害怕跌倒引發骨折? 不敢外出? 害怕活動≠避免受傷的途徑 不動=肌肉萎縮 骨骼衰弱 = ↑骨折風險
保持強健體格減少跌倒 預防潛在的衰弱導致的骨折
11
預防骨折 --- 活動 漫步、步行、游泳、打網球、階梯有氧健身法、走步車、水上運動療法 → 預防骨質流失,加強骨骼強度
太極拳→緩慢優雅的假想拳運動改進靈活度和平衡度,↓跌倒的風險,↓血壓 只需找到喜愛的運動,持之以恆的活動方式
12
預防骨折 --- 鈣的補充 鈣質→大部分儲存在骨骼中 若不能補充足夠的鈣質,身體從骨骼中吸去營養 身體每天平均需要的鈣質:
25-65歲→1000毫克. 停經後的婦女→1500毫克 > 65 歲 →1500毫克
13
鈣的補充 富含鈣的食物: 牛奶,牛奶製品如起士和優格,鮭魚,沙丁魚罐頭,深綠色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菜,高鈣橘子汁,麵包
建議每天補充鈣:尤其是那些對奶製品過敏者,服用的藥物會干擾鈣質吸收者 (皮質類固醇,某些抗癲癇藥物,和含鋁制酸劑)
14
鈣的補充方式 碳酸鈣---用餐時服用 檸檬酸鈣---無限制 葡萄酸鈣 乳酸鈣 磷酸鈣 測試生物藥物吸收:
一粒鈣片+4盎士白葡萄酒醋→30分鐘後未融解(X)
15
相關營養的補充 維生素D → 利於鈣的吸收 高鈣牛奶中加入穀、麥片 建議每天補充 IU 補充蛋白質:牛奶和乳製品,豆奶或豆製品
16
關節的分類 不動關節 少動關節 可動關節
17
關節 不動關節:如顱骨經由結締組織互相縫合 冠狀縫 人字縫 扁平縫 矢狀縫 少動關節:由軟骨相接,如椎骨、肋骨-胸 骨及恥骨聯合
18
關節-continue 可動關節:又稱滑液關節,兩塊骨骼由一空腔分開,藉由韌帶相接,行成一個囊而使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肌腱將肌肉連到骨骼
關節囊:內襯為滑液膜,可產生滑液潤滑關節
21
關節炎 關節炎照字面解釋就是關節的發炎引起不適的感覺,臨床上來說,關節炎可分為許多種,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等,每一種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及好發部位都不盡相同 骨關節炎(osteroarthtitis):骨頭及關節漸進性退化,與老化及「磨損」理論有關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
23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主要病徵為關節軟骨退化,導致骨骼之間相互摩擦,造成劇烈疼痛、僵硬與行動不便 常侵犯65歲以上的老人
發炎的情形並不多見,患者多年是以疼痛來表現,我們知道軟骨是構成關節的主要成分,它能吸收振動,減少關節運動的摩擦力,若軟骨被破壞了,就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引發骨關節炎 病人主要的症狀除了疼痛之外,還有僵硬、腫脹、變形等,如果症狀久了,患者可能發生行動困難,上下樓梯不便,甚至需要靠柺杖或輪椅協助
25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可大致分為兩種: 原發性骨關節炎:病因尚未明嘹,不過,醫學界認為可能和遺傳、基因及體重有關係。患者通常大於50歲,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次發性骨關節炎:多半是由一個已知的原因所造成。如外傷後引起的關節破壞、痛風、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重覆性的衝擊(像棒球選手)。患者年齡多半小於40歲
27
骨關節炎 主要侵犯常活動及負重的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手指指間關節、腰椎及頸椎等
在X光片下,骨關節炎的特徵包括關節面狹窄、變形、骨刺形成、軟骨下方硬化及退化性囊腫形成
30
骨關節炎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式,起初都是採取保守療法,也就是非手術性的治療。若保守療法無效,病人症狀加劇,才使用手術當作最佳的手段
保守療法包括: 藥物治療: 類固醇:類固醇的止痛效果快速顯著,副作用相當大,如骨質疏鬆症、傷口不易癒合、皮膚變薄、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會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目前大多都已停止使用,但對於某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或脊椎外傷患者仍需使用類固醇以緩解病情
32
骨關節炎 非類固醇抗炎藥:相當普遍,止痛效果也都 不錯,但長期使用如有副作用,如消化性潰瘍、下肢水腫、腎臟功能的損傷等,故使用也需相當注意
葡萄糖胺(Glucosamine):研究上發現葡萄 糖胺可刺激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而且也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是卻沒有非類固醇抗炎藥的副作用,大部分的患者也都反應良好
33
骨關節炎 復健治療: 適度的有氧運動 增加肌肉的強度、耐力及應變能力 訓練關節活動度和柔軟度 減少引發疼痛的活動 減重 輔具
34
骨關節炎 注射針劑 :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可以當作一種潤滑劑幫助關節活動,同時也可抑制一些發炎反應,對於關節炎的患者有減輕疼痛及改善功能的效果,而且也沒有副作用,一個療程是3-5週,一週打一針
35
骨關節炎 手術治療包括: 關節鏡手術:好處是傷口小,術後恢復快,疼痛也較輕微。關節鏡手術除了可以消除關節腔內異物之外,也可對受損的軟骨做修補手術,利用基因工程軟骨再生手術,但對於已經相當嚴重的患者效果有限 切骨矯正手術:將變形的骨頭作矯正,讓已經被破壞的軟骨部分能休息 關節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將已經遭到破壞的關節部分切除, 植入含金做成的人工關節
36
骨關節炎 鼓勵病人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增加關節滑液的流動,加強肌肉、肌腱等支持的結構,和骨節囊的韌性,增加體能,同時情緒也會變好,睡眠自然充足且良好,減輕人的緊張度,強化骨骼等 骨關節炎的患者的運動以適度為原則,必須依照自己的體能和年紀作調整,一般而言,步行、游泳及騎自行車等都是輕鬆而且能達到運動目的的活動 適當的控制體重,體重過重會造成關節多餘的負擔,引發不適。除此之外健康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少吃油炸類不消化的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尿酸高的患者,不妨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才能吃的好,吃的健康
37
下背痛
38
下背痛 下背痛已經成為流行病,80%的成年人有過背痛經驗,男女比例相當。中央健保局統計,台灣每年花30億元治療背痛,10%的民眾曾因下背痛尋求醫療協助 下背痛指的是背部肋骨最下緣以下的疼痛,常常會放射到臀部和腿部。有的人痛得舉步維艱,大腿痙攣;有的人隱隱作痛,坐立難安。舉凡脊椎、關節、肌肉、韌帶、內臟器官等出問題都可能帶來下背痛
40
下背痛 腰椎隨時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加上人類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用力不當、脊椎病態、老化等等…因素
腰椎所受的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外力主要分為垂直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切力與扭力。垂直壓力主要落在椎間板上,而抗切力方面,效果不佳,主要靠背椎四周韌帶肌肉負責抗衡
42
下背痛的成因 脊柱的異常彎曲:脊柱過度前彎、後彎及脊柱側彎
44
下背痛的成因 骨的傷害:骨折、脊椎崩解症、脊椎滑脫 症、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骨刺) 椎間盤突出症:
在中壯年人引起下背痛甚至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中佔很大比例。因椎間盤周邊的纖維環破裂,致髓核向後突出,產生局部的下背痛,若壓迫到神經根,則引起坐骨神經痛。開始時多半是抬重物或每一特定動作突然發生背部劇痛,之後姿勢不對就反覆發生,疼痛由下背部慢慢擴散到臀部,大腿外或後側,甚至延伸到下腿或足背或足底部
45
椎間盤突出症
46
下背痛的成因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年齡的增長,椎間盤會失去水分及彈性,使得關節本身不穩定,因而導致椎骨邊緣產生骨質化及關節韌帶的多餘增生(形成所謂“骨刺”)。有可能壓迫到脊髓或脊神經根出口,而造成病症。 姿勢不良(如:背負重物、長時間彎腰)及過度劇烈的運動(使關節面磨損,軟骨受傷),更易加重退化性變化 先天性的脊椎管狹窄也是原因之一,不過較為少見。
48
下背痛 藥物治療: 復健治療: 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肌肉鬆弛劑、固醇類藥物、抗癲癇藥、鴉片類止痛藥物、抗憂鬱劑等
熱療:熱敷、熱水浴、紅內線等淺部熱療以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肌肉放鬆。短波、微 波、超音波、磁場熱療屬於深部熱療,可以促進受傷的肌肉、韌帶癒合,減輕疼痛。
49
下背痛 腰部牽引:腰椎長骨刺(腰椎骨性關節炎)、 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的患者,可用腰椎牽引來改善;背部肌肉緊繃的患者,也可用腰牽引來讓肌肉放鬆。 電療:如經皮神經電刺激,向量干擾及銀錐點電刺激等。解除疼痛,進而放鬆肌肉 肌力強化運動、伸展、放鬆訓練、姿勢矯正等,強化腰背部肌肉和柔軟度,維持脊椎正確弧度和穩定
53
下背痛的預防 預防背部傷害的方法 *使用硬床墊,避免捬睡 *避免穿高跟鞋,會經常讓骨盆往前傾 *控制體重 *用腿的力量來提物,不要用背
*使用舒服的椅子,最好能支撐腰部 *座車椅子往前挪,讓膝蓋可以輕微抬高 *運動前要熱身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55
預防背痛 運動 →預防背痛 彎腰 →彎膝蓋,不是彎背 攜帶物品示緊靠著身體 前傾,伸胳膊,或扭腰時不要舉東西 睡硬床墊 躺靠在椅子上不要睡著
坐姿要挺,勿穿高跟鞋
57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呢?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疾病,會使骨骼逐漸變得脆弱, 最後很容易就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容易發生骨折 的部位是髖部、手臂──通常在腕部上方,以及脊椎。發 生在脊椎部位的骨折,稱為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的病人身高會變矮,背部會嚴重彎曲,造成駝背。 每年有許多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只是跌個跤就發生髖部或手臂骨折,或只是咳嗽,或彎腰就發生背部骨折
58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經過多年的累積,使骨骼變得愈來愈單薄、愈來愈脆弱
我們必須在骨骼還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以及骨折發生前,確認患者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若有,必需趕緊進行治療,使病情不再繼續惡化。 遺憾的是 ,骨質疏鬆症是個隱形殺手,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疼痛,所以患者往往要等到發生骨折之後,才曉得骨質疏鬆症已不知不覺地侵蝕了自己的身體。
59
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人體的骨骼會隨著我們的發育而變得愈來愈強韌,通常 在十八、九歲或二十多歲時骨質強度會達到最高峰
醫生可以透過一項類似X光的簡單檢驗,替患者作骨質密度 測量,以了解患者的骨質強度 雖然骨質流失是屬於正常老化過程中的一部份,但如果骨質變得太脆弱,連日常生活的壓力都承受不住的話,那就是不能忽視的大問題了 一個人如果得了骨質疏鬆,那麼就可能因為骨骼的強度太低,導致一點小外傷就會發生骨折
60
一個人是否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要視其骨質高峰期的最高骨質總量,以及之後骨質流失的數量而定。
由於骨質會隨著人年紀變大而漸流失,因此老人得到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不過年紀也不是唯一的決定 因素。還有一些重大因素也會影響骨質流失的速度。
61
骨質疏鬆症的分類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屬退化性骨質疏鬆症: 續發性骨質疏鬆症(Secondary osteoporosis)- 10%
Type I-由於停經後所引起,稱之為停經後骨質疏鬆 Type II-由於年紀老邁引起,稱之為老年型骨質疏鬆症(Senile osteoporosis) 幼年型骨質疏症 (juvenile osteoporosis) 特異性骨質疏鬆症 (idiopathic osteoporosis) 續發性骨質疏鬆症(Secondary osteoporosis)- 10% 為由於某種原因造成,如內分泌症病(包括副甲狀腺,甲狀腺,性腺,以及腎上腺等功能異常)營養不良、血液疾病、藥物以及其他疾病等等原因引起之骨質疏鬆症。
62
骨質疏鬆症有何症狀? 臨床上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無聲無息地進行,毫無預警,但骨質卻日夜不斷地流失。
病人大多是因為突發性的骨折,引起行動不便或劇烈疼痛而求醫,但是到了這個時期,都己經太遲了。 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症狀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引起的腰酸背痛、行動不便及關節變形。 較嚴重的情況是脊椎骨 會被壓扁而產生駝背、變矮、下背疼痛等情形,如果脊椎極度彎曲、還會引起呼吸困難。
63
容易骨折也是常見的現象。脊椎骨、肱骨、橈骨、股頭含有較多的海棉骨,是骨質疏鬆症最常發生的部位。
據統計國內每年因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折高達13萬人次,其中有3000~5000人因股骨骨折引起併發症而死亡。 美國醫學會指出:「老人股骨骨折後,大約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患者在一年內死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會造成行動不便,需要終身依賴別人照顧,這相當震懾人心。
64
哪些人比較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呢? 1.營養異常:鈣質或維生素D、B、B12、K、乳酸等缺乏、 吸收不良等會造成骨質疏鬆症。 因此飲食不均衡、腸胃道 疾患者均應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 2.體質差異:種族(白種人、高加索人、東方人)、早期 停經婦女,有家族病史者易得骨質疏鬆症。 3.罹患其他疾病者:原發性或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雙側卵巢切除致女性荷爾蒙減少、腎臟病、肝臟病。
65
4.生活習慣方面: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如文書工作、長 期臥床)、高蛋白、高鹽飲食、酗酒、抽菸、喝大量咖啡 易得骨質疏鬆症因此宜多運動、多曬太陽、杜絕不良生活 習慣。
5.使用藥物:長期服用抗痙攣(Dilantin)、抗凝血、含鋁制酸劑、類固醇、甲狀腺劑、利尿劑以及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均會影響鈣吸收與代謝,造成骨質疏鬆症。
66
要如何預防呢? 應該要注意運動,現在許多公園或者是學校校園的早上很 多人在作有氧運動,土風舞打球,游泳,這些都是很好的運動。
停經後如果常保持運動,就比較不會發生骨質疏鬆,也比較不會變矮變駝背。 食物方面應該多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肉、豆類、豆腐和一些綠色蔬菜等。
67
是不是需要補充維他命D? 維生素D對於鈣質的吸收,以及骨骼的修補,都具有增強的作用。 因此飲食中適當的維生素D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是有幫助。
68
運動對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婦女有幫助嗎?
運動對於骨骼的效用是可以增加骨質量,但是若從事像突發性或過度的運動,對骨骼會形成巨大的負擔,所以應儘量避免 。 吃高鈣奶粉是否有效呢? 高鈣奶粉確實有較高的鈣含量,但是與一般奶粉的相差量並不很多,差異量較大的是在脂肪上含量的差異,也就是說所攝取的熱量會因全脂、低脂、脫脂而有所異。
69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 <1>缺乏運動,運動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2>抽煙 <3>飲酒過量
<4>飲食缺乏鈣質 <5>家族病史 即家族中有人得到骨質疏鬆症時,要多加格外小心。 <6>體重不足或體型瘦小時,也要注意。 <7>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會使骨骼更脆更疏鬆。 <8>日曬不足 <9>停經期過早 <10>其他疾病 影響骨骼健康的有,如肝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庫欣氏 症....等疾病。
70
如果已經有骨質疏鬆症該怎麼辦? <1>改變生活方式----必須立刻行動,防止病情繼續惡化,並且 避免發生骨折。
<2>預防失足跌倒----由於骨質疏鬆症的關係會比別人更容易發 生骨折,而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常見的骨折原因,就是失足跌 倒。所以,你必須盡量失足跌倒的機率。 ☆首先清除家中可能讓你跌倒的障礙物。 ☆接著,改善視力,避免因視力不良而看不清 楚而跌倒。 ☆找一些可以支撐身體的東西,以保持身體平衡。 ☆若有服用鎮靜安眠藥物時,夜半如廁時要特別小心謹 慎。
71
如果已經有骨質疏鬆症該怎麼辦? <3>加入地方性或全國性的骨質疏鬆症病友團體。
<4>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藥物治療方式。 臨床上常見的藥物治療有: ☆鈣製劑。 ☆維他命D。能在小腸部份促進對鈣質的吸收。 ☆抑鈣素(calcitonin)。 抑制破骨細胞,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減緩。 ☆雌性素(estrogen)。 ☆氟化物。 氟化物具刺激造骨細胞,可促進骨骼之造骨作用。 ☆二磷酸酐類藥物(bisphonate)。 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成熟,有抗破骨之作用。
72
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呢? 目前骨質密度檢查以相當普遍了,不但可反覆進行,並且也較為精密準確,節省時間。 較為普遍的檢查有: ※超音波檢查。
※普遍所見的X光檢查及其測量。 ※單光子骨質密度測定。 ※雙光子骨質密度測定。 ※雙能量式X光骨質密度檢查。 ※定量式電腦斷層掃描。
73
男人怎麼也會骨鬆? 【劉惠敏)】骨鬆造成的骨折多發生於腕關節、脊椎以及髖骨關節,女性、尤其更年期的女性容易罹患骨鬆,台北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說,門診就看到因骨鬆而骨折的媽媽們,受了傷還是必須料理家事,「看得很心疼」。 不過,以為骨質疏鬆症是女性的專利,可就大錯特錯了,男性也多難逃骨質流失。以上面的陳爺爺為例,由X光看來,可見陳爺爺的脊椎骨,一節壓著一節擠在一起,因此也愈來愈彎曲。醫師告訴他,原來他變矮的真正禍首是骨質疏鬆,幾次不經意的摔跤、挫撞,造成一些大小骨折,嚴重影響行動能力、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骨科教授侯勝茂也遇到不少男性患者,不少人聽到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時還感到不解,「這是男人也會生的病喔?」台大醫院骨科教授侯勝茂說,一般人輕忽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侯勝茂提醒,雖然女性罹患骨鬆比率高於男性,而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男性約為22%,高於女性的15%。
74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