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9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9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9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Word教程: Excel教程: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教案下载: 第9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

2 1 2 2 3 4 目 录 Contents 概述 地下连续墙挡土墙设计 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设计 地下连续墙接头设计 单击添加目录内容2
Page  2

3 9.1 概述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又称槽壁法(diaphragm wall 或slot wall)。
9.1 概述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又称槽壁法(diaphragm wall 或slot wall)。 自1950年意大利开始在水库大坝中修建地下连续墙这一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地下连续墙尺寸一般厚度不超过0.6m,深度不过20m。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设备的提高,该技术得到急速发展。墙厚超出1.2m,深度超出l00m的地下连续墙不断涌现。到了90年代,由于成功研制并使用了水平多轴铣槽机,出现了超厚(3.20m)和超深(170m)的地下连续墙结构。 已建成的日本东京湾跨海大桥的川崎人工岛(墙厚2.8m,直径108m)的地下连续墙基础,最大深度已达l40m。 Page  3

4 地下连续墙施工(1991.3—1992.10) 墙厚:2.8m, 深度:120m 人工岛内部开挖(1992.11—1993.10)
314,000m3,结构底板厚6m,V=44,000m3 , 侧壁厚4m, V=60,000m3 人工岛施工现场 Page  4

5 国内应用历史 地下连续墙技术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也是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
我国早在1958年就采用排桩式地下连续墙作为水坝防渗墙,并在1974年试用排桩式地下连续墙建造煤矿竖井获得成功。 近20多年来,地下连续墙技术无论在工程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就。 尤其是连续墙施工设备及工艺的发展使得连续墙施工的深度越来越大. 近年来国内施工的工程实例如长江润扬大桥、阳逻长江大桥等锚碇基础深基坑中连续墙最大深度达到60米甚至以上,为我国超深大基坑围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Page  5

6 地下连续墙 Diaphragm Wall: >10m
Page  6

7 9.1.1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在地面上用一种特殊的挖槽设备,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例如地下结构的边墙),依靠泥浆(又称稳定液)护壁的支护,开挖一定槽段长度的沟槽;再将钢筋笼放入沟槽内。采用导管在充满稳定液的沟槽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将稳定液置换出来。相互邻接的槽段,由特别接头(施工接头)进行连接。 Page  7

8 特征是始终充满着特殊液体作为沟槽的支护。这个液体最初使用的是膨润土和水的溶解物(该液体名称很多,如触变泥浆、泥浆、稳定液、安定液等)。
最近为了增加稳定液的机能和防止其机能的降低,不仅使用膨润土,而且还投入一些添加物组成混合液,这种混合物仍简称稳定液或泥浆。 Page  8

9 9.1.2 地下连续墙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地下连续墙的优点
1. 可减少工程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振动少,噪声低;能够紧邻相近建筑及地下管线施工,对沉降及变位较易控制; 2. 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因而结构和地基变形都较小,既可用于超深围护结构,也可用于主体结构; 3. 地下连续墙为整体连续结构,加上现浇墙壁厚度一般不少于60cm,钢筋保护层又较大,故耐久性好,抗渗性能亦较好; 4. 可逆作法施工,有利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 5、适用于多种地质情况。 Page  9

10 地下连续墙的缺点 1. 弃土及废泥浆的处理问题。除增加工程费用外,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1. 弃土及废泥浆的处理问题。除增加工程费用外,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2. 地质条件和施工的适应性问题。地下连续墙可适用于各种地层,但最适应的还是软塑、可塑的粘性土层。当地层条件复杂时,还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影响工程造价; 3. 槽壁坍塌问题。引起槽壁坍塌的原因,可能是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护壁泥浆液面急剧下降,有软弱疏松或砂性夹层,以及泥浆的性质不当或者已经变质,此外还有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槽壁坍塌轻则引起墙体混凝土超方和结构尺寸超出允许的界限,重则引起相邻地面沉降、坍塌,危害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Page  10

11 4. 现浇地下连续墙的墙面通常较粗糙,如果对墙面要求较髙,虽可使用喷浆或喷砂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或另作衬壁来改善,但也增加工作量;
5. 地下连续墙如单纯用作施工期间的临时挡土结构,不如采用钢板桩等一类可拔出重复使用的围护结构经济。 Page  11

12 地下连续墙适用条件 是一种比钻孔灌注桩和深层搅拌桩造价昂贵的结构形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实经济合理,因地制宜时,才采用。
1. 基坑深度大于10m; 2. 软土地基或砂土地基; 3. 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基坑,对周围地面沉降,建筑物的沉降要求需严格限制时,宜用地下连续墙; 4. 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用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且对抗渗有较严格要求时,宜用地下连续墙; 5. 采用逆作法施工,内衬与护壁形成复合结构的工程。 Page  12

13 9.2 地下连续墙挡土墙设计 设计一般包括:槽壁稳定及槽幅设计、槽段划分、导墙设计、连续墙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连续接头设计等内容。
9.2 地下连续墙挡土墙设计 设计一般包括:槽壁稳定及槽幅设计、槽段划分、导墙设计、连续墙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连续接头设计等内容。 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荷载,包括土压力、水压力等 2、确定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 3、槽壁稳定验算 根据已选定的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假定槽段长度,即可进行槽壁稳定的验算 4、地下连续墙静力计算 5、配筋计算,构件强度验算,裂缝开展验算,垂直接头计算 Page  13

14 9.2.1 荷载 施工阶段的荷载主要指基坑开挖阶段的水土压力,地面施工荷载、逆作法施工时的上部结构传递的垂直承重荷载等。
使用阶段的荷载,包括使用阶段的水土压力,主体结构使用阶段传递的恒载和活载等。 施工及使用阶段的水土压力大小是荷载确定的关键。 Page  14

15 地下连续墙的计算理论是从古典的假定土压力为已知,不考虑墙体变形,不考虑横撑变形;
逐渐发展到考虑墙体变形,考虑横撑变形; 直至考虑土体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土压力随墙体变化而变化。 Page  15

16 日本的《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法规》的弹塑性法, 有限单元法
地下连续墙计算方法综合 表9-1 分 类 假 设 条 件 方 法 名 称 较古典的理论 土压力已知 不考虑墙体变形 不考虑横撑变形 自由端法、弹性线法 等值梁法、1/2分割法 矩形荷载经验法、太沙基法等 横撑轴向力、墙体弯矩不变化的方法 考虑墙体变形 山肩邦男弹塑性法 张有龄法、m法 横撑轴向力、墙体弯矩可变化的方法 考虑横撑变形 日本的《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法规》的弹塑性法, 有限单元法 共同变形理论 土压力随墙体变位而变化 森重龙马法 有限单元法(包括土体介质) Page  16

17 土压力类别 相对位移 静止土压力 提高的主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降低的被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0< d/H≤2‰ 2‰< d/H≤4‰
Page  17

18 (a)开挖前 (b)开挖后,地下墙尚未有位移 (c)开挖后,地下墙产生了位移 地下墙的位移与土压力的分布图 Page  18

19 9.2.2 槽幅设计 槽幅是指地下连续墙一次开挖成槽的槽壁长度。槽幅设计的内容包括槽壁长度的确定及槽段划分。
槽幅设计 槽幅是指地下连续墙一次开挖成槽的槽壁长度。槽幅设计的内容包括槽壁长度的确定及槽段划分。 槽壁长度最好与施工所选用的连续墙成槽设备的尺寸(抓斗张开尺寸、钻挖设备的宽度等)成模数关系,最小不得小于一次抓挖(钻挖)的宽度,而最大尺寸则应根据槽壁稳定性确定。 常用的槽幅为3-6米。地层稳定性越好,槽幅可设计得越长,但考虑到施工工效及槽壁稳定的时效,一般不超过8米。 Page  19

20 槽壁稳定性验算 理论分析及经验公式法两种,理论计算一般采用楔形体破坏面假定,计算相对繁琐,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经验公式。
1、梅耶霍夫(G.G.Meyerhof)经验公式法 临界深度: Page  20

21 槽壁的塌坍安全系数 P0m、 P1m分别为开挖的外侧(土压力)和内侧(泥浆压力)槽底水平压力强度。 横向变形 Page  21

22 2、非粘性土的经验公式 对于无粘性的砂土(c=0),安全系数(与槽壁深度无关): Page  22

23 槽段划分 槽段划分应结合成槽施工顺序、连续墙接头形式、主体结构 布置及设缝要求等确定。
槽段划分应结合成槽施工顺序、连续墙接头形式、主体结构 布置及设缝要求等确定。 连续墙接头位置应避开预留钢筋或接驳器位置,并应尽量与结构缝位置吻合。 另外还应考虑地下连续墙分期施工的接头预留位置的影响等。在采用公母槽段前后连续相接的连续墙施工中,第一副槽段的确定较为重要。 Page  23

24 Page  24

25 9.2.3 导墙设计 指地下连续墙开槽施工前,沿连续墙轴线方向全长周边设置的导向槽。
导墙设计 指地下连续墙开槽施工前,沿连续墙轴线方向全长周边设置的导向槽。 导墙一般采用“┓┏“形现浇钢筋砼,导墙厚度一般为 mm,混凝土一般采用C20。 导墙深度以墙脚进入原状土不小于300mm为宜,导墙顶面高出地面100~200mm,防止周围的散水流入槽段内。 导墙宽度要求大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宽度50mm。 Page  25

26 9.2.4 连续墙深度及厚度的初选 连续墙深度的确定 连续墙深度由入土深度决定。
连续墙深度及厚度的初选 连续墙深度的确定 连续墙深度由入土深度决定。 连续墙入土深度(基坑底以下深度)与基坑开挖深度的比值称为入土比。 由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验算方法确定,一般取为0.7~1.0; 可先由以下两种古典的稳定判别方法直接计算得到一个初值, 然后通过基坑稳定性验算最终确定合理的入土比。 Page  26

27 板柱底端为自由的稳定状态 Page  27

28 板桩底端为嵌固的稳定状态 悬臂式板桩 有撑或锚的板桩 弹性曲线法 假想梁法 Page  28

29 连续墙厚度的确定 连续墙厚度应根据连续墙不同阶段的受力大小、变形及裂缝 控制要求等确定。
几种常用尺寸:600mm,800mm,1000mm, 1200mm等。 连续墙结构设计计算前可以根据工程经验预先设定,一般为 基坑开挖深度的3~5%。最终应由结构计算、复核结果决定。 Page  29

30 9.2.5 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方法 弹性法 支护内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计算方法 共同变形理论 有限单元法 Page  30

31 弹性法 墙体作为无限长的弹性体,用微分方程求解,主动侧的土压力为已知,但入土面(开挖底面)以下只有被动侧的土抗力,土抗力数值与墙体变位成正比。 计算简图 Page  31

32 同济大学曾将上法局部修改。 基本假定是: 1)墙体作无限长的弹性体 2)已知水、土压力,假定为三角形分布;
3)开挖面以下作用在墙体上的土抗力,假定与墙体的变位成正比例; 4)横撑(楼扳)设置后,即把横撑支点作为不动支点; 5)下道横撑设置以后,认为上道横撑的轴向压力值保持不变,其上部的墙体也保持以前的变位。 Page  32

33 Page  33

34 支护内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计算方法 该法基本点是: 1.考虑支撑的弹性变位,图中弹簧表示支撑;
2.主动侧的土压力可用实测资料,并假设为坐标的二次函数; 3.入土部分为已达到朗金被动土压力的塑性区及土抗力与墙体变位成正比的弹性区; 4.墙体作为有限长,前端支承可以是自由、铰结、固定。 Page  34

35 共同变形理论 日本的森重龙马提出了墙体变位对土压力产生增减的计算方法。 被动侧 Pa=P0十khδ≤Pp (被动土压力)
主动侧 Pβ=P0—khδ≧Pa (主动土压力) Page  35

36 Page  36

37 有限单元法 1、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单元法 一般将基坑底面以上的墙体理想化为单位墙宽的梁单元,将入土部分墙体作为文克勒弹性地基梁,其水平向基床系数沿深度的变化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常数值或其它假想的图形。 将水平支撑,各种斜度的锚杆,墙顶的水平框架梁、帽梁等作为弹性支承的杆件,其单元截面可换算成单位长度的截面面积。 预位移法、施工开挖步增量法 悬臂式、单锚式、多层横撑式、多锚式、格形的挡土结构,都可简化为平面结构。 Page  37

38 Page  38

39 Page  39

40 Page  40

41 2、弹性地基薄板有限单元法 一般将基坑底面以上的墙体理想化为薄板弯曲单元,将入土部分墙体作为文克勒弹性地基上的薄板单元。薄板单元可为各向同性,也可为各向异性;支撑或锚杆可作为附加直杆单元。 该法可适用于地下连续墙与梁、板、柱等组合结构分析。 3、 弹性地基薄壳有限单元法 将地下连续墙及上部结构作为由三角形薄板单元组成的平面或空间壳体,将文克勒弹性地基(被动侧土体)和其它杆件理想化为与壳体单元节点相连的附加“弹簧”单元。 Page  41

42 4、二维有限单元法 Page  42 施工步1:地下连续墙施作 施工步2:开挖至地表以下5.6米 施工步3:放坡开挖至地表以下12.8米
施工步4:坡面土钉及挂网加固 Page  42

43 9.3 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设计 必须验算如下两种应力:
9.3 地下连续墙兼作外墙时的设计 必须验算如下两种应力: 在结构物完成之后,作用在墙体上的土压力、水压力以及作用在主体结构物上的垂直、水平荷载等产生的应力; 在施工阶段,由作用在临时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水压力产生的应力。 Page  43

44 9.3.1 单一墙的设计 由于横撑的支撑方式与主体结构和地下墙的结合状态不同,施工时地下墙应力与主体结构物完成之后的地下墙应力不同。
刚竣工时地下墙应力是施工期间地下墙应力与竣工之后由作用在主体结构(包括地下墙在内)上的外力产生的应力之和。 竣工之后作用在主体结构物上的外力有:作用在横撑上的荷载、回填土的土压力、回填土及板的自重、地面活荷载等。 长期不考虑因墙体位移而产生的土压力的变化。 有时还需要对地下墙与主体结构物因温差和干燥收缩引起的应力或蠕变的影响等进行验算。 Page  44

45 图9-13 作用在单一墙上的荷载与弯矩 Page  45

46 9.3.2 重合墙的设计 重合墙是把主体结构的垂直边墙重合在地下墙的内侧,在内外墙之间填充隔绝材料使之不传达剪力的结构形式。
可随着地下结构物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内墙的厚度。 刚竣工时,按地下墙(作为连续梁)与主体结构相接触状态进行结构计算。 先计算地下墙与地下主体结构边墙的截面面积及其截面惯矩,然后按刚度比例分配截面内力。 长期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 Page  46

47 Page  47 图9-14 作用在重合墙上的荷载与弯矩
图9-14 作用在重合墙上的荷载与弯矩 注:(2)中考虑与地基的K值,把主体结构的外侧看作是由许多锟轴支承起来的板结构,并且作用着框架上的荷载与去除支撑后的反作用力 Page  47

48 9.3.3 复合墙的设计 复合墙是把地下墙与主体结构的垂直边墙做成一个整体,即把地下墙的内侧凿毛并用剪力块将地下墙与主体结构物连接起来。
竣工后,施工期间的应力已达到某一程度,必须增加内墙的厚度,提高内墙对外墙的刚度比。但必须注意到新旧混凝土之间干燥收缩不同而产生的应变差会使复合墙产生较大的应力。 会由于横撑位置和水平构件的位置不同而引起应力的变化或发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应力等。 Page  48

49 图9-15 作用在复合墙上的荷载与弯矩 Page  49

50 图9-16 复合墙上的应力 Page  50

51 9.3.4 分离墙的设计 分离墙是在主体结构物的水平构件上设置支点(根据情况,也有时设在垂直边墙的中间),把地下墙作为该支点上的连续梁,用以抵抗外来压力。 产生在分离式地下墙上的应力也与其他形式的地下墙一样, 在施工期间、刚竣工时以及经过长时间之后都是不相同的。 分离式地下墙是以把支点设置在主体结构水平构件的位置上为原则, 但是, 外墙的强度不足时, 要适当选择内墙的刚度及强度, 并在水平构件位置之间设几个中间支点, 即可补充外墙的强度。 Page  51

52 图9-17 作用在分离墙上的荷载与弯矩 Page  52

53 9.3.5 地下连续墙承重墙设计 根据上部传下荷载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计算;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无桩的地下连续墙与有桩的地铁车站底板的变形协调和基本的同步沉降。 现今采用的设计方法之一是根据群桩设计理论,把地下连续墙模拟折算成工程桩的方法。 即把地下连续墙的垂直承载能力,通过等量代换计算方法;将地下连续墙模拟折算成若干根工程桩,布置在基础底板的周边上; 将桩、土、底板三位一体视为共同结构的复合基础,利用有关的计算机程序,来计算底板的内力、桩端轴力以及总体沉降。 Page  53

54 地下连续墙的壁侧摩阻力与上层性质和端阻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端阻力的大小会影响到壁侧摩阻力的发挥和分布。
加荷初期,荷载大部分由壁侧摩阻力承担,传递到墙底的荷载很小,当壁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后,墙顶荷载再增加则主要由端阻力承担。当壁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时,端阻力约占荷载的20%~40%。 壁侧摩阻力全部发挥需要的位移较小;端阻力全部发挥,则需要较大的位移。 Page  54

55 9.4 地下连续墙接头设计 施工接头是浇筑地下连续墙时连接两相邻单元墙间的接头。
9.4 地下连续墙接头设计 施工接头是浇筑地下连续墙时连接两相邻单元墙间的接头。 施工接头应满足受力和防渗的要求,并要求施⼯简便、质量可靠。但目前尚缺少既能清足结构要求且方便施工的最佳万法,对各种接头的评价也少定论。 结构接头是已竣工的地下连续墙墙体与地下结构物其它构件(梁、柱、楼板等)相连接的接头。 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Page  55

56 接头分类 Page  56

57 施工接头 1.直接连接构成接头:单元槽段挖成后,随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混凝土与末开挖土体直接接触。在开挖下一单元槽段时,用冲击锤等将与土体相接触的混凝土改造成凹凸不平的连接面,再浇灌混凝土形成所谓“直接接头”。 Page  57

58 2.使用接头管(也称锁口管)建成接头;一期单元槽段挖成后,于槽段的端头吊放入接头管,槽内吊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再拔出接头管,使端部形成半圆形表面。继续施工就能形成两相邻单元槽段的接头。
Page  58

59 接头管大多为圆形,此外还有缺口圆形的、带翼的、带凸榫的等。
接头管的外径应不小于设计混凝土墙厚的93%以上。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用带翼的接头管,因为使用这种接头管泥浆容易淤积在翼的旁边影响工程质量。带凸榫的接头管也很少使用。 Page  59

60 3.使用接头箱建成的接头 施工方法与接头管法相仿。 一期单元槽段挖成后即放下接头箱,再吊放下钢筋笼。 由于接头箱在浇灌混凝土的一侧是敞开的,故可将钢筋笼端头的水平钢筋插入接头箱内。 浇灌混凝土时,由于接头箱的敞开口被焊在钢筋笼上的钢板所遮蔽,因而阻挡混凝土进入接头箱内。接头箱拨出后再开挖二期单元槽段,吊放二期墙段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形成接头,采用这种接头方法,可使两相邻单元墙段的水平钢筋交错搭接(虽然不及钢筋间直接绑扎或焊接),但也能使墙体结构连成整体。 Page  60

61 图9-21 使用接头箱建成的接头 Page  61

62 按隔板的形状可分作:平隔板、V形隔板和榫形隔板。按水平钢筋的关系可分成:搭接接头和不搭接接头。
4.用隔板建成的接头 按隔板的形状可分作:平隔板、V形隔板和榫形隔板。按水平钢筋的关系可分成:搭接接头和不搭接接头。 搭接接头和不搭接接头 Page  62

63 5.用预制构件建成的接头 用预制构件作为接头的连接件,按所用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接头(图9-23a);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组合而成的接头(图9-23b),或全部用钢材制成的接头(图9-23c)。 Page  63

64 图9-25是英国首创的接头方法。这种接头是借助钢板桩防水并承受拉力。
图9-24是日本大阪某工程所用的波形接头。日本认为这种接头适用于较深地下连续墙,而且对于受力和防渗都相当有效。 Page  64

65 结构接头 1.直连接成的接头 在地下连续墙体内预埋钢筋(即加热并弯起原设计的连接钢筋)。
待地下墙竣工后,开挖土体出露墙体时,再凿去预埋钢筋处的墙面,将预埋筋再弯成原状与地下结构物其它构件的钢筋相连接。 Page  65

66 2.间接连接成的接头 即通过焊接将地下连续墙的钢筋与地下结构物其它构件的钢筋相连接。又有钢板媒介连接与剪刀块连接(a、b)两种。 Page  66

67 3.钢筋接驳器连接接头 利用在连续墙中预埋的锥螺纹或直螺纹钢筋(又称钢筋接驳器),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方便、快速、可靠,是目前应用较多较广的一种方式。 接驳器预留精度受到施工工艺及地层条件等影响,不易控制。 4.植筋法接头 采取在现场施工完的连续墙上直接钻孔埋设化学螺栓来代替预埋钢筋,称为植筋法。 为了保证结构连接质量,沿地下连续墙四周将连接构件(楼板、梁等)进行加强处理,加配一些钢筋,同时在楼板、梁与地下连续墙接触面处设止水条,增强防水能力。有时可在连接处设剪力键增强抗剪能力。 Page  67

68 Page  68

69 Page  69

70 Page  70

71 思 考 题 试述地下连续墙结构的优点及适用条件。 地下连续墙结构包括哪些设计内容? 导墙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导墙的深度与宽度?
地下连续墙结构作为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一部分的设计计算有何不同之处? 地下连续墙槽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槽段长度对槽壁稳定性有何影响? 地下连续墙结构槽段间接头形式有那几种?其适用条件如何? 作为主体结构一部分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有哪些方式?其各自特点及适用条件如何? Page  71


Download ppt "第9章 地下连续墙结构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