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库存现金核算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件 姚润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库存现金核算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件 姚润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库存现金核算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件 姚润启
库存现金核算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件 姚润启

2 课程内容 任务 一、现金的收支范围 (理论复习) 任务二、现金业务的分析(理论分录) 任务三、现金记账凭证的编制(实操)
库存现金的核算 任务 一、现金的收支范围 (理论复习) 任务二、现金业务的分析(理论分录) 任务三、现金记账凭证的编制(实操) 任务四、登记现金日记账 (实操)

3 二、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以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任务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一、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二、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以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三、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

4 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
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 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5 出纳的现金使用范围及管理八不准现金的使用范围 凡是不属于国家现金结算范围的支出, 一律不允许用现金支付。而是必须用转账结算.

6 任务二、现金业务的分析 案例1 职工王元交回差旅借款余款50元 分析: 预借时计入其他应收款借方,收到退回款应冲销其他应收款 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50 贷:其他应收款 50

7

8 案例二 总务科李建 购买文具支出185元,来财务报账。 分析: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9

10

11

12

13 案例三、企业购买原材料20000元,业务员要求用库存现金支付
经济业务分析: 分析

14 案例四、支付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款2500元。 经济业务分析:属于第四条,计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2500 贷:库存现金

15 生活补助发放表 职工姓名 金额 签名 李荣清 1000 张强 500 白雪 赵鹏 合计 2500 人民币大写:两千五百元整

16 任务三、现金凭证的编制

17 什么是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简单说就是会计分录的格式化。

18 4、填制记账凭证应选择钢笔兰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记账凭证填写要求 1、要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2、正确填制会计科目、子目和编制会计分录 3、确认记账凭证的种类 4、填制记账凭证应选择钢笔兰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5、填写记账凭证的日期

19 8、记账凭证应按行次逐笔填写,不得跳行或留有空行,金额栏最后留有的空行,用直线或“S”线注销。
6、摘要要真实准确又要简明扼要。 7、记账凭证的金额必须与原始凭证的金额相符;数字应书写规范,并填至分位;合计行填写金额时,应在金额最高位值数前填写人民币“¥”字符号,以示金额封顶,防止窜改。 8、记账凭证应按行次逐笔填写,不得跳行或留有空行,金额栏最后留有的空行,用直线或“S”线注销。 9、计算和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10、签名或盖章

20

21 任务四 登记现金日记账 1. 日期 “日期”栏中为编制该记账凭证的日期。不能填写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发生也不是实际登记该账簿的日期。 2
任务四 登记现金日记账 1.日期   “日期”栏中为编制该记账凭证的日期。不能填写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发生也不是实际登记该账簿的日期。 2.凭证编号 3.摘要栏:简要说明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力求简明扼要。 余额 5.借方、贷方

22 出纳工作流程 第一步 业务员持原始凭证前来报账 第二步 出纳员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性及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手续,如不符合则拒绝报销 第三步 编制记账凭证 第四步 登记现金日记账

23 小结

24

25

26

27

28

29 临终关怀护理 1.以照料为中心 1.以照料为中心 2.维护人的尊严 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4.共同面对死亡

30 二、单位预算管理 2.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核实各项基本数字:主要包括事业单位机构数、人员编制数、在职实有人数、离退休人数、房屋建筑面积、机动车辆数、设备台数等基本数据资料。

31 二、单位预算管理 2.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分析整理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统计上年已发生月份的累积实行执行数,预计全年收支数;分析上年度事业计划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分析各项资金来源及变化发展情况;分析物价、收支标准及定员定额变化情况;分析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上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对预算期收支影响程度;等等。

32 二、单位预算管理 2.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分析研究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因素:预算期内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变化情况;预算期内各类人员实有数或定员比例的变动情况;预算期内需要购置和维修的设备设施基本情况;预算期内市场物价、收支标准变动情况;预算期内新出台的政策对收支影响情况;等等。

33 二、单位预算管理 2.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正确领会财政和主管部门对单位预算编制的要求:学习编制预算有关规定;熟悉预算收支科目和预算表格;熟练使用预算编制软件;等等。

34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规则》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35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二上二下”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1.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36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
《规则》第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事业单位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37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与原《规则》相比: 一是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更加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二是根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提法,将原“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改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三是进一步明确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调整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而不能仅由主管部门审批。

38 二、单位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 合理分解预算,落实管理责任 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 加强支出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及时分析收支,保证完成预算

39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五)事业单位决算的管理
增加决算管理要求,体现单位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事业单位决算是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倾向,决算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与预算不衔接。增加“决算管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决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决算管理。

40 三、收入管理 (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 《规则》第十四条规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而取得的。 2.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依法取得的。 3.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取得的。 4.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非偿还性资金。

41 三、收入管理 (二)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 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 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

42 三、收入管理 (三)主要修订内容 1.按照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将财政补助收入为“各类事业经费”改为“各类财政拨款”。
2.将财政补助收入“从财政部门取得”改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 3.在对事业收入的规定中,将原规定修改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43 三、收入管理 (四)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 1.依法取得收入。 2.科学分类管理。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5.加强对应缴资金的管理。

44 四、支出管理 (一)事业单位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规则》第十八条规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规则》规定,事业单位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与原《规则》相比,增加了一类支出,即其他支出。

45 四、支出管理 (一)事业单位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与原《规则》相比,把事业单位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部分。 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活动发生的支出”。 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4.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5.其他支出。是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支出”。

46 四、支出管理 (二)事业单位支出管理要求 1.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科学管理。
2.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3.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4.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原则。 5.事业单位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6.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 7.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加强票据管理。

47 四、支出管理 (三)关于事业单位经济核算问题
《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经济核算,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1.借鉴企业经济核算的目的和作用。 2.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问题。

48 五、结转结余及专用基金管理 (一)《规则》对结转结余的主要修订 1.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2.将原“结余”区分为“结转”和“结余”两个不同的概念。 3.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实行分类管理。 ——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管理 ——非财政拨款结余的管理 4.增加了加强事业基金使用管理的要求。

49 五、结转结余及专用基金管理 (二)《规则》对专用基金的主要修订
1.在专用基金中取消了医疗基金。《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2.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3.增加专用基金管理要求。《规则》规定:“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50 五、结转结余及专用基金管理 (三)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的规定
《规则》第三十四条规定:“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1.1998年,财政部出台了《关于中央级文教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文字[1998]15号)。 年财政部、原国家科委出台的《关于执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文字[1997]256号) 。 3.近期,财政部拟出台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的规定。

51 六、资产和负债管理 (一)完善了资产的分类
为了全面反映资产总量信息,完整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在资产分类中增加“在建工程”,并明确了在建工程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流动资产分类中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按照2011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规则》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将原“房屋和建筑物”修改为“房屋及构筑物”;二是将原“一般设备”修改为“通用设备”;三是将原“图书”修改为“图书、档案”;四是将原“其他固定资产”修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52 六、资产和负债管理 (二)修改了固定资产的定义,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 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改革实践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修改了固定资产的定义,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状况,《规则》中的固定资产标准比原制度规定的标准有所提高,即:通用设备(原一般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

53 六、资产和负债管理 (三)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 增加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并分别规定了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要求,同时,根据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有关要求,删除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的规定。

54 六、资产和负债管理 (四)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按照从严从紧管理的原则,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也明确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5 六、资产和负债管理 (五)加强事业单位负债管理
《规则》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要求重点加强对借入款管理,同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降低债务规模;建立建设项目规划、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单位债务情况动态监控机制等。不得违规举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助,支出主要是消耗性支出。确有需要举债的,《规则》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提供担保。

56 七、其他内容 (一)在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方面 与原《规则》相比,主要对以下部分内容作了修改:一是对财务报告的概念作了调整;二是在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两张主表;三是在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上增加了“结转”、“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等情况;四是对财务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取消了“经费自给率”指标,增加了“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均基本支出”两个指标。

57 七、其他内容 (二)在财务监督方面 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建立健全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要求对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机制。实行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并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58 如果没有天上的云水哟,海棠花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到来。
谢谢! 如果没有天上的云水哟,海棠花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到来。


Download ppt "库存现金核算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件 姚润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