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课题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疾病预防控制区域 绩效考核指标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课题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2
汇报提纲 一、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区域与机构绩效考核指标的关系 三、基本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 四、绩效考核指标解释
五、指标使用流程、渠道
3
绩效和绩效考核界定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现有的条件下,疾控机构和组织 履行职能过程/工作的成绩和效果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表达 职能履行过程/成绩/效果/影响因素 3
4
体现基本职责履行状况 能力提升情况 基本职责 机构绩效考核 区域绩效考核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 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体现基本职责履行状况 能力提升情况 基本职责 机构绩效考核 区域绩效考核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技术管理与应用指导研究 疾病预防与控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信息管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实验室检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综合指标 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能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运行保障能力
5
体现基本职责履行状况 1.疾病预防控制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基本职责 绩效考核项目指标 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工 作 任 务 项 目 绩效考核项目指标 1.疾病预防控制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1.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1.1.6 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地县) 1.1.8网络直报覆盖率100%(县) 1.1.2传染病传播因素监测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1.1.3传染病监测与分析 1.1.4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1.1.5暴发疫情调查率100%(地县) 1.1.5传染病疫情处理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地县) 1.1.6传染病免费治疗管理 1.1.7免疫规划实施 1.1.8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1.1.9预防控制措施评估 5
6
一、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一) 要“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
7
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考核指标 序号 类 别 评 价 指 标 1 1.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2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3
类 别 评 价 指 标 1 1.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2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3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能力 2.1居民健康档案建挡覆盖率 4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5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6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7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能力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8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9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10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11 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12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13 6.运行保障能力 6.1地方财政对疾控经费投入 14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率 15 6.3人力综合素质评价 16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率 17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8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序号 类 别 评 价 指 标 省级 含区市级 县级 1 疾病预防与控制 26 54 52 2
类 别 评 价 指 标 省级 含区市级 县级 1 疾病预防与控制 26 54 52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6 5 3 信息管理 4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13 11 实验室检测检验 健康教育与促进 7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8 综合指标 77 104 101
9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地县:1.1.5暴发疫情调查率100% 1.1.6 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
县: 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 1.1.8网络直报覆盖率100%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控制 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与上年持平或有下降;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1)横向与纵向比较; (2)无漏报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100%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0.8 1.2免疫规划 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 1.2.2疫苗接种率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 ≥90% 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 地县:1.2.5适龄儿童建证率≥95% 1.2.6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 1.2.7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100% 1.2.8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100% 1.2.9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 地: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完成率100% 县: 流动儿童接种率≥90%
1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地县:1.3.3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90% 1.3.4为感染者、病人及家庭提供关爱比例100%
1.3.5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或中医治疗80% 1.3.7特定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纵向比较有控制 地: 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率90% 1.3.8特定人群注射针具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80% 1.3.9高危人群检测知晓率≥60%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3艾滋病预防控制 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 100% 1.3.2通过实验室质控考核合格率 1.4结核病预防控制 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 ≥70% 1.4.2 DOTS覆盖率 1.4.3病人系统管理率 ≥95% 1.5乙肝预防控制 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东部≥90%;中部≥80%;西部≥75% 1.5.2 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 <1% 1.6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 达全国防控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 年)目标 1.6.2钉螺感染率 地县:1.4.4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 1.4.5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95% 1.4.6病人转诊率≥95% 1.4.7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85% 1.4.8病人家属筛查率≥85% 1.4.9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100% 地县:1.6.3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1.6.4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规范治疗率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县: 1.7.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率达国家监测方案要求,方案无要求的≥85%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 1.7.1 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 100% 1.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 ≥0.80 1.8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1.8.1寄生虫人群感染率 达到辖区控制规划标准 1.8.2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 达《 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要求 1.9地方病预防控制 1.9.1碘盐监测覆盖率 1.9.4氟、砷中毒病区改水、改灶监测覆盖率 ≥95% 1.1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1.10.1死因报告率 (1)报告规范达标率≥10% (2)机构报告覆盖率达100% 1.10.2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 ≥60% 地: 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完成率100% 县: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率达国家监测方案要求,方案无要求的≥85% 地县:1.9.3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改炉改灶 监测覆盖率≥95% 1.9.4消除碘缺乏病达标率100% 地县:1.11.1年发热病人血检率2010年:80%乡开展,每乡血检率≥60%;2015年:95%乡开展,每乡血检率≥70% 1.11.2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2010年≥80%;2015年≥90% 1.11.3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根治率2010年≥85%;2015年≥90%
1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地:2.3.2事件原因查明率≥70% 县;2.3.3事件报告及时率100%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2.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1应急预案 2.1.1预案体系完整率 100% 2.2应急准备 2.2.1模拟演练指数 ≥0.9 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 2.3应急处置 2.3.1规范处置指数 ≥0.85 2.3.2事件原因查明率 ≥80% 3.信息管理 3.1 硬件基础建设 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 3.2信息收集 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 ≥0.95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 3.3信息分析 3.3.1数据分析 3.4信息利用 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 3.4.2信息利用率 ≥90% 地:2.3.2事件原因查明率≥70% 县;2.3.3事件报告及时率100% 2.3.4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率100%
1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 ≥90% 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 100% 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 ≥0.9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 ≥80% 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 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 4.3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 4.3.1食品污染监测率 ≥95% 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 4.4环境危害因素控制 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 4.4.2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率 4.4.3公共场所监测率* 4.5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 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 4.6消毒 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5.实验室检验 5.1实验室检验能力 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
≥85% 5.1.2检验设备达标率 ≥90% 5.1.3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率 ≥95% 5.2实验室安全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 无实验室安全事故 5.3实验室管理 5.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1社会公众健康教育 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 ≥10次 6.2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75% 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 ≥0.7
1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7.1技能培训 7.1.1岗位技能培训率 100% 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7.1技能培训 7.1.1岗位技能培训率 100% 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 7.2继续医学教育 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 ≥90% 7.3科研能力 7.3.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 ≥20 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 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 ≥0.5 7.4技术指导 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 省级≥20、市级≥30、县级60 7.4.2专业人员指导社区覆盖率 ≥85%
16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8.综合指标 8.1满意度调查 8.1.1单位职工满意度 ≥90%
8.1.2社会公众满意度 8.1.3相关部门满意度 ≥85% 8.2机构综合保障能力 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省级≥6.83、市级≥6.05、县级≥4.99 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 省级≥20%、市级≥30%、县级≥40% 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 省级≥10、市级≥4、县级≥2 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 100% 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 100% 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 较上年增加 8.2.7项目预算完成率 8.2.8基本建设达标率 达国家建设标准
17
二、区域与机构绩效考核 指标关系 (一) 要“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18
区域与机构绩效考核指标相辅相成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能力 1.疾病预防与控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1.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能力 3.信息管理 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 6.运行保障能力 5.实验室检验 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8.综合指标
19
区域与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比较 区域绩效评估侧重于社会环境和工作基础,同时兼顾各类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过程和结果指标。
适应不同层次区域 机构绩效评估侧重于机构本身的工作过程、数量质量、能力水平和工作效果,同时兼顾辖区为机构履行职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资源投入等。 省、地、县级
20
区域与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比较 过程 结果 结构 工作基础 系统结果 健康结果 区域:1 机构:5 区域:6 机构:27 区域:4 机构:9
区域:5 机构:31 健康结果 区域:1 机构:5 区域:1 机构:5
21
区域与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比较
22
表3-1 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框架、类别及其指标体系
传染病预防控制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工作过程 1.2 传染病总发病率 健康结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系统结果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运行保障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 社会环境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工作基础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23
三、基本职责与绩效考核
24
(三)疫情与健康信息管理 基本职责 绩效考核 3.1.1基础建设 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 3.2.1信息收集、交换统筹管理
3.1.建设疾控信息平台 3.1.1基础建设 3.1 硬件基础建设 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 3.2信息系统管理 3.2.1信息收集、交换统筹管理 3.2信息收集 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 3.2.2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 3.3信息分析 3.3.1数据分析 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 3.2.3信息质量管理和控制 3.3信息利用服务 3.3.1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4信息利用 3.4.2信息利用率 3.3.2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5
第四部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工 作 任 务 基本职责工作项目 绩效考核指标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4.1.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第四部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工 作 任 务 基本职责工作项目 绩效考核指标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4.1.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 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 4.1.2职业病危害因素卫生学评价 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 4.1.3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1放射卫生监测 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 4.2.2放射卫生学评价 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 4.2.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 4.2.4放射事故调查处置 4.3环境危害因素控制 4.3.1环境危害因素监测 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 4.4.3公共场所监测率 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 4.3.2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 4.3.3环境健康影响因素控制 4.3.4农村改水改厕指导 4.4.2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率
26
第五部分 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工作 任 务 项 目 绩效考核指标 5.1实验室管理 5.1.1网络建设 5.1.2实验室建设
第五部分 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工作 任 务 项 目 绩效考核指标 5.1实验室管理 5.1.1网络建设 5.1.2实验室建设 5.1.2检验设备达标率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 5.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 5.2微生物与寄生虫病学检验 5.2.1病原学快速检验 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 5.1.3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率 5.2.2病原学分离鉴定 5.2.3卫生学微生物检验 5.2.4寄生虫病学检验 5.3理化检验 5.3.1有毒有害因素检测 5.3.2健康相关物品有毒有害因素检测 5.3.3中毒事件毒物检测 5.4毒理检测与评价 5.4.1毒性测定 5.4.2功能评价
27
第六部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工 作 任 务 项 目 绩效考核指标 6.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 6.1.1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
第六部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工 作 任 务 项 目 绩效考核指标 6.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 6.1.1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 6.1.2健康教育方案制定 6.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6.2.1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6.2.2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 6.2.3宣传资料制作 6.2.4宣传方式与技巧开发研究 6.2.5公众日常宣传 6.2.6公众专题宣传 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 6.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评估 6.3.1过程评价 6.3.2效果评估
28
第七部分: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工 作 任 务 项 目 7.1管理指导 7.1.1拟订规划、预案、方案 7.1.2业务指导
项 目 7.1管理指导 7.1.1拟订规划、预案、方案 7.1.2业务指导 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 7.4.2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 7.1.3技术培训 7.1.1岗位技能培训率 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 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 7.1.4工作考核 7.2技术支持 7.2.1提供决策技术支持 7.2.2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7.3开发与应用研究 7.3.1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 7.3.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 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 7.3.2技术开发 7.3.3应用研究
29
第八部分综合指标 工作 项目 标准 8.1满意度调查 8.1.1单位职工满意度 ≥90% 8.1.2社会公众满意度 8.1.3相关部门满意度
≥85% 8.2机构综合保障能力 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省级≥6.83,市级≥6.05,县级≥4.99 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 省级≥20%,市级≥30%,县级≥40% 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 省级≥10,市级≥4,县级≥2 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 100% 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 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 较上年增加 8.2.7项目预算完成率 8.2.8基本建设达标率 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3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综合指标 投入 直接 间接 8.1.1单位职工对机构工作的满意度 8.2.1人力综合素质 8.2.2流调人员比例
8.1.2社会公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评价 8.1.3相关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评价 8.2.3能力资质 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 8.2.7项目预算完成率 8.2.5财政拨款占 机构支出% 8.2.6疾控机构职工 人均拨款 投入 8.2.8基本建设达标 直接 间接
31
四、绩效考核指标解释
32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1)指标界定:评价辖区内国家免疫规划规定使用疫苗的接种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免疫规划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计算方法: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全程接种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4)收集方法:原则上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准;没有信息化管理地区查看接种率年报表或近年接种率调查资料;根据地方统计年鉴年龄别儿童数资料核算报告接种率,验证一致性,相差±5%为一致,认可报告接种率。 或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方法,估算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率=[实际管理的儿童数+1/2未管理儿童数]/目标儿童数×100%。其中,未管理儿童数=目标管理儿童数-实际管理儿童数。相差±5%为一致,认可报告接种率。 如果考核年度有本级抽样调查接种结果,以该调查接种率为准。 (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划免疫、医疗机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等相关职能部门。教育系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核查登记有关单位。
33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儿童疫苗接种率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105 参数:接种人次 年度 辖区儿童数 疫苗种类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儿童数 疫苗种类 应接种人数 实接种人数 全程接种人数 接种率 参数 接种调查人数 调查接种人数 调查全程接种人数 调查接种率 资料质量 参数:接种人次
34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1)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相关疾病控制规划或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病例数,通过传染病漏报率校正年总发病率。 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当年统计人口数×100000 (4)收集方法:传染病漏报率来源于各市、县、区上报的漏报调查情况或者采用专题调查资料。其中,居民漏报率来源于疾病监测点的数据,医疗机构漏报率来源于医疗机构疫情漏报调查。 该指标应结合每年对辖区内零缺报县或单位进行督导情况进行评估。省级零缺报县督导覆盖率占所辖零缺报县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县的全部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
35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传染病总发病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掌握传染病报告率。被告率指被调查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城乡被调查居民),在某一时期内传染病(死亡)报告病例数占调查出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报告率=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数/查出传染病(死亡) 病例数×100% (2)计算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率(%) (3)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 =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当年统计人口数×100000, 。
36
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传染病总发病率 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 47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医疗机构总数 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数 网络直报覆盖率 零缺报医疗机构数 县以上医疗机构零缺报单位数 省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 市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 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 本级漏报率 校正总发病率
37
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1)指标界定:评价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方案和规定。 (3)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覆盖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县(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 县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国家、省级制定的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计算覆盖率。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关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38
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100%;60% 57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辖区人数 实建档人数 健康档案覆盖率 参数 电子档案覆盖人数 资料质量 督导次数 实际督导机构数 参数=建档人数×每档案需填写的数据数
39
2.1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1)指标界定:根据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规范管理的项目。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 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至少1年更新1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按目前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视为规范管理。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省级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 (3)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县(区)覆盖率=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 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相关方案、报表、干预等归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或从专题调查资料获得。省、市级应掌握各县开展社区综合防治的情况,有对社区的督导和指导记录和反馈意见,核实规范管理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各级根据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等要求,评估目标实现情况。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40
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2.1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60% 70 量化数据 年度 辖有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 建档慢病人数 制定干预计划人数 实行干预人数 干预项目数 规范管理人数 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 参数 资料质量 参数=规范管理人数×规范管理项目记录数据个数
41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1)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有关规定。 (3)指标计算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是指按照各类途径接报后,经核实符合预案报告标准的数量。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为及时,计算及时率。 报告及时率=Ⅰ、Ⅱ、Ⅲ、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Ⅰ、Ⅱ、Ⅲ、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评估年度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查报告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间隔。自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 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到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格。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42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100% 78 量化数据 年度 接报事件 及时报告事件
总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43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1)指标界定:评价辖区掌握主要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危害因素情况。 (2)指标的依据: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下发的相关规范和方案等。 (3)计算方法:监测单位为计划开展监测任务的监测点数。 ①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应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的种类总数×100% ②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监测项目数/应开展监测项目总数×100% ③食品污染监测率=已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100% ④生活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完成监测任务的单位数/辖区应开展监测单位总数×100% ⑤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覆盖率=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的学校数/辖区内学校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看国家、省级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核实其中至少两种方案的实施记录、报表、总结报告和反馈资料,以及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生常见病防制等相关部门、有关监测哨点的记录、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44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100% 25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人口数
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 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 作业场所监测覆盖率 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 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 放射监测项目开展率 食品监测覆盖人口 数 食品监测人口覆盖率 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 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 饮用水监测完成率 辖区学校总数 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 学生常见病监测覆盖率 资料 质量
45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1)指标界定:新建改(扩)建项目即建设部门或发改部门立项的新建改(扩)建项目。
(2)指标依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3)计算方法: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新建改(扩)建项目评价数/同期新建改(扩)建项目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建设或发改等部门立项的建设项目书、考核年度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5)资料来源:辖区建设或发改等有关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有关资料、档案、报表等。
46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100% 32 年度 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数
省级评价项目数 市级评价项目数 县级评价项目数 涉及人口数 收集参数总数 评价可行项目数 开展监测项目数 监测项目参数 出具报告项目数
47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1)指标界定:评价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群覆盖情况。农村安全饮用水是指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划等。 (3)计算方法: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同期辖区农业人口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评估年度有关部门统计报告、监测资料或当地统计年鉴、年报表,内容包括农村供水方式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改进情况。 5)资料来源:辖区有关安全饮用水管理、卫生行政、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部门,有关监测哨点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48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90% 29 总参数=监测样本数×监测项目数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人口总数 受益人口数 应监测样本数 实监测样本数 应监测项目总数 实监测项目总数 应监测总参数 实监测总参数 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资料质量 总参数=监测样本数×监测项目数
49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1)指标界定:评价农村地区无害化厕所普及情况。农村无害化厕所是指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农村居民户厕;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是指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意见》规定的农村学校厕所。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省疾病预防控制规划、相关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要求。 (3)计算方法: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农户数/同期辖区农村总户数×100%; 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农村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数/同期辖区农村学校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辖区内农村、学校厕所无害化处理工作计划、方案和实施办法、督导、指导意见,有关部门统计报告、监测资料或当地统计年鉴及月、年报表、简报、年终考核计划、总结报告等,核实资料统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5)资料来源:辖区农业、畜牧、改水改厕等管理、卫生统计、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等。
50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80% 29 量化数据 年度 辖有农民总户数 建有无害化厕所户数
辖区学校数 建无害化厕所学校数 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资料质量
51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1)指标界定:评价农村和城市居民对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程度。
(2)指标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 (3)计算方法: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国家或有关部门健康教育行动纲要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和总结。 (5)资料来源:辖区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卫生统计、爱国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档案、报表、视频音频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52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53 量化数据 年度 计划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
地区 东 中 西部 农村 ≥80% ≥70% ≥60%; 城市 ≥85% ≥75% ≥65%; 53 量化数据 年度 计划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 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种类数 计划宣教各类目标人群总人数 开展宣教的目标人群总人数 抽查目标人群种类数 抽查各类目标人群人数 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 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 目标人群基本防病知识知晓率 资料质量
53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1)指标界定:评价农村和城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的形成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 (3)计算方法: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被调查居民正确行为项数/被调查居民行为总项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国家或有关部门健康教育行动纲要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和总结。 (5)资料来源:辖区精神文明和健康城市创建、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相关资料、报表等。
54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74 量化数据 年度 计划目标人群种类数
地区 东 中 西部 农村 ≥70% ≥60% ≥50%; 城市 ≥75% ≥65% ≥55%; 74 量化数据 年度 计划目标人群种类数 开展宣教目标人群种类数 计划各类目标人群人数 开展宣教目标人群人数 抽查目标人群种类数 抽查各类目标人群数 开展行为干预人群种类数 被调居民行为总项数 被调查居民正确行为总项数 目标人群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资料质量
55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
(1)指标界定:评价本级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计算方法: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本级财政年度划 拨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经费总额/同期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总额×100% (4)收集方法:查阅近三年卫生统计年鉴、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决算等有关资料。 (5)资料来源:辖区财政和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相关财务凭证、报表等。
56
2002~2005政府对疾控机构各项经费增长情况 人员经费增长速度 最为缓慢!
57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 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 161 量化数据 年度 当地年财政支出总额 本级财政年拨给疾控机构各类经费总额 疾控机构各类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较上年度递增率
58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1)指标界定: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装备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卫办疾病预防控制发[2004]108号)《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3)计算方法: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90%)/达标单位比例=装备达标的单位数/同期辖区应装备的单位总数×100% 实验仪器设备达标率=已达到国家标准的A类种数同期辖区国家标准A类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数据和机构的设备档案、固定资产登记台帐、计量认证/认可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仪器设备检定、运行、维护记录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所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后勤、设备装备、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有关档案、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59
疾控中心设备资产总值状况 地区 级别 设备资产总值(万元/地区) 2005年与2002年比较 2002年 2005年 增加量 (万元/地区)
增长率 (%) 东部 省级 3925.0 8247.2 4322.2 110.1 市级 916.2 1731.7 815.5 89.0 县级 142.7 250.5 107.8 75.6 中部 1992.5 2498.1 505.6 25.4 325.8 536.3 210.5 64.6 51.0 74.8 23.8 46.6 西部 915.8 1526.7 610.9 66.7 142.9 239.5 96.6 67.6 29.0 45.5 16.5 56.8 全国 2050.5 3517.4 1466.9 71.5 370.7 656.6 285.9 77.1 59.8 96.8 37.0 61.9
60
设备配置比例状况 地区 省级机构配置比例 (%) 市级机构配置比例 县级机构配置比例 A类 B类 C类 东部 :2002年 67.7
59.9 24.5 49.2 42.6 14.1 39.2 35.5 14.2 2005年 75.7 70.8 37.3 61.8 55.1 22.6 51.5 47.0 21.4 中部 :2002年 53.9 47.4 13.6 31.9 9.6 27.3 24.2 8.3 62.1 56.5 19.9 42.9 37.8 13.1 37.0 33.1 11.2 西部 :2002年 51.1 44.3 8.8 28.8 24.0 7.4 21.5 18.8 7.9 56.7 50.1 36.0 30.8 10.5 32.3 28.3 10.6 全国 :2002年 56.4 49.4 14.6 36.1 9.7 28.1 24.9 9.8 63.6 57.8 22.2 43.7 38.2 14.0 38.6 34.5 注:配置比例(%)=样本机构配置的设备种类数/推荐标准规定应配置的种类数*100%
61
疾控机构仪器设备标准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A类设备:完成常规工作所需 B类设备: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含A类)
C类设备: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 各级机构设备配置 推荐标准(种) 级别 A类 B类 C类 省级 97 118 73 市级 57 72 58 县级 40 48 27
62
工作用房面积状况 地区 级别 建筑面积(平方米/地区) 2005年与2002年比较 2002年 2005年 增加量 (平方米/地区) 增长率(%) 东部 省级 8126.5 21.3 市级 3232.0 31.5 县级 3328.9 4033.5 704.6 21.2 中部 -118.0 -0.4 7401.5 3139.6 42.4 2182.0 3055.5 873.5 40.0 西部 3776.8 17.7 4842.5 5201.5 359.0 7.4 1274.8 1902.6 627.8 49.2 全国 3334.1 11.9 6950.4 8979.2 2028.8 29.2 2033.6 2766.9 733.3 36.1
63
人均建筑面积达标状况 63.4 62.5 51.1 地区 级别 人均建筑面积 (㎡/人) 2005年与2002年比较 2002年 2005年
增加量 增长率(%) 东部 省级 70.1 81.6 11.5 16.5 市级 50.3 57.8 7.5 15.0 县级 52.1 59.0 6.9 13.2 中部 50.6 55.8 5.2 10.3 38.1 61.2 23.1 60.7 28.4 44.9 58.1 西部 52.3 58.9 6.6 12.8 46.7 66.2 19.5 41.7 33.9 53.5 19.6 57.7 全国 56.1 63.4 7.3 13.0 44.0 62.5 18.5 42.0 35.2 51.1 15.9 45.2 1983年标准 省级:36-39m2/人 市级:38-41m2/人 县级:40-42m2/人
64
各级CDC工作用房构成比例参考标准 级别 1983年卫生防疫站标准构成 (%) 2003年研究建议标准构成 业务 用房 实验 保障 行政
省级 20~21 60~62 15~16 3 24~34 41~50 20~24 3~6 市级 20~23 60~65 15~20 3~5 24~28 40~48 21~28 4~6 县级 16~18 23~25 35~42 25~32 6~10
65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80% 33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疾控机构数
A类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率≥90%单位数 达标单位比例 人均建筑面积达标单位数 实验室面积达标单位数 人均建筑面积达标单位比例 实验室面积达标单位比例 资料质量
66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1)指标界定:评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综合素质。
(2)指标依据: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计算方法:该指标为学历(E)、职称(T)和年龄(Y)三指标的综合表达,由基本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4)收集方法:查阅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数据,现场查阅人事、技术档案等有关资料进行核实。 (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执业资格等相关资料、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67
总体人员素质状况 高素质人员流入 低素质人员流出
68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省级≥6.70,市级≥5.97,县级≥4.93地区 56 量化数据 年度
得分 现场核实 人数 资料符合 符合率 资料质量
69
6.4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1)指标界定: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情况。
(2)指标依据: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A类要求开展的工作项目。 (3)计算方法: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A类检验项目达标(85%)的单位数/辖区应达标的单位总数×100%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率=机构实际能开展A类项目数/机构必须开展的A类项目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阅近二年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数据。 (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所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质量管理或计量管理、设备装备等相关职能部门档案、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70
有能力开展项目数普遍增加 75.5 78.0 46.7 58.3 45.3 52.6 地区 级别 全部检验项目开展比例(%)
A类检验项目开展比例(%) 2002年 2005年 增加比例 东部 省级 82.4 86.2 4.5 83.8 87.3 4.3 市级 51.7 56.8 10.0 62.6 67.3 7.5 县级 56.4 60.8 7.7 64.1 67.8 5.8 中部 70.8 74.7 5.5 73.9 77.4 4.7 45.8 50.8 10.9 59.4 64.4 8.5 45.1 47.6 53.4 55.6 4.2 西部 66.0 68.9 4.4 69.6 72.2 3.8 36.2 37.7 46.3 47.9 3.6 33.6 35.7 6.2 40.4 42.4 5.0 全国 72.0 75.5 4.9 74.8 78.0 43.1 46.7 8.4 54.7 58.3 6.6 42.6 45.3 6.3 50.2 52.6 注:开展比例(%)=样本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检验项目数/推荐标准规定应开展的项目数*100%
71
检验项目分类标准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A类检验项目:必须设置和开展的项目
B类检验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置和开展的项目 各级机构A、B类检验项目推荐标准(项) 级别 A类 B类 合计 省级 387 46 433 市级 226 133 359 县级 118 61 179
72
6.4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95% 31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疾控 机构数
A类检验项目 ≥85%单位数 达标单位 比例 资料 质量
73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1)指标界定:评价辖区内信息网络直报用户的网络运行情况。能够按规定报告数据的,视为正常运行。
(2)指标依据: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 (3)计算方法: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辖区内正常运行的信息网络直报用户数/辖区信息网络直报用户总数×100% (4)收集方法:查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统计等相关资料,评价正常运行情况。 (5)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所辖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设备装备等相关部门档案、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74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1)辖区网络直报用户≥80%;
(2)乡镇级≥80%,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 35 量化数据 年度 辖区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 正常运行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 辖区乡镇卫生机构数 正常运行乡镇卫生机构数 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率 乡镇卫生机构正常运行率 资料质量
75
五、指标使用流程、渠道
76
指标使用流程 目的 依据 内容 公式 途径 标准 文字 视频 音频 了解过去 把握现在 规划未来 分子/分母 数据表 参数 重点观察访谈
核实: 一致 真实 准确 整理: 录入 分析 评分 掌握定义方法 收集: 计划方案 总结报表 评价: 纵向 横向 目的 依据 内容 公式 途径 标准 文字 视频 音频 了解过去 把握现在 规划未来 分子/分母 数据表 参数 重点观察访谈
77
规范收集有效、真实的信息 渠道统一,按定义、要点核查收集信息。 A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的方法 B现场观测的方法 C公众意见调查方法
D利用评估对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 E其他收集方法
78
方法类别 指标序号 区域 省级机构 A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的方法 1.1,3.1,4.3,4.4,6.1,6.2,6.3,6.4, 1.1.1,1.5.1,1.6.1,1.6.2,2.1.1, 8.2.1 B现场观测的方法 3.1.1, D利用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 3.2,4.1, 4.2, 1.1.2,1.1.4,1.2.4,1.7.1,1.7.2,1.10.3,2.2.1,2.3.1,3.2.1,3.2.2,3.3.1,3.4.1,3.4.2,4.1.1,4.1.2,4.1.3,4.3.1,4.2.2,4.2.3,4.3.1,4.3.2,4.4.2,4.5.1,4.6.1,7.1.1,7.1.2,7.3.1,7.3.2,7.3.3,7.4.1,7.4.2,8.2.3, A+D 1.2,2.1,2.2,5.1,5.2,6.5, 1.1.3,1.2.2,1.3.1,1.3.2,1.4.1,1.4.2,1.4.3,1.5.2,1.8.1,1.8.2,1.9.1,1.9.2,1.10.1,1.10.2,2.3.2,4.4.1,4.4.3,5.1.1,5.1.2,5.3.1,6.2.1,6.2.2,8.2.1,8.2.4,8.2.5,8.2.6,8.2.7, B+D 1.2.3,2.2.2,5.1.3,5.2.1, C+D 8.1.1, A+C 8.1.2,8.1.3, A+B+D 8.2.2,
79
谢 谢 ! 79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