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廖义刚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廖义刚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廖义刚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目录 总 则 1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4 评价和监督 5

3 1 总则

4 1.1 为什么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4

5 1.2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依据 会计法 预算法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预算法 5

6 1.3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依据 预算法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预算法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进行了规定,预算编制后要经过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也受法律的严格制约,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这就使得各单位的财务行为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被置于监督之下。 6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Company Logo

7 1.4 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主体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7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

8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1.5《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控制客体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但目前《单位内部控制》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8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Company Logo

9 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1.6 内部控制的概念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静态角度:是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要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动态角度: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9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Company Logo

10 1.7 内部控制的目标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10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

11 1.8 内部控制的原则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11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

12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负责。
1.9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职责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负责。 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体系的运行和监督管理方面应当发挥领导作用、承担总责任,但并不意味着要求单位负责人做到亲力亲为,而是可以透过建立工作机制和内部授权等不同方式具体由其他工作人员去落实。 12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Company Logo

13 单位其他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作用: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单位内控规范》的规定;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单位其他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作用: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单位内控规范》的规定;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作出的指示; 通过信息系统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 遵照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要求,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 13

14 1.10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步骤 14

15 2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16 2.1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2.1.1 风险和风险评估的定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 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风险
2.1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风险和风险评估的定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 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风险 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 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风险 发生舞弊或腐败现象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识别和分析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确定控制方法的前置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层面的组织、机制、制度、岗位、信息系统和业务层面的各种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风险,进而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17 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人员构成 机构设置 评估周期 评估结 果的应用

18 2.1.3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风险识别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单位领导亲自任组长,也可以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 风险分析
目标设定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单位领导亲自任组长,也可以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 风险应对

19 目标设定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目标总体与 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有效 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0 风险识别:单位层面风险识别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内部制衡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 内部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

21 风险识别:业务层面风险识别 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是否清晰合理,流程中的相关岗 位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
每个环节的授权审批是否科学完整,相关信息是否得到全面记录 各项管理要求是否在内部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 各项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 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22 风险分析举例:风险矩阵 - 后果 (严重程度)
分值 后果 法规 运营/体系 经济 (损失) 声誉 安全 环境 对目标/KPI结果的影响 4 非常 严重 起诉 广泛损害 业务中断多于2天 多于 100万 媒体持续关注, 与业务伙伴间的信任受损, 股东信任受损 死亡 反复的超标排放/溢出,高额修复成本,严重的环境破坏 没有完成的目标/KPI指标15% ≤20% 3 公开警告,罚款 严重损害, 业务中断少于2天 10万 - 100万 引起公众关注/评论, 社会形象受损 长期、永久损害 反复的次要的超标排放或溢出 没有完成的目标/KPI指标10% ≤15% 2 重要 公开警告,不罚款 轻微损害, 业务延误 1万- 10万 媒体负面报告 短期损害 没有产生永久的环境影响 没有完成的目标/KPI指标5% ≤10% 1 轻微 被政府机关构质疑/调查 没有或轻微损害, 对运营没有影响 少于1万元 没有影响,或 影响很小 没有影响,或 对健康影响很小 系统内危害 没有完成的目标/KPI指标≤5%

23 风险分析举例:风险矩阵 - 频率 分值 频率 定义 7 频繁 每周发生 6 很可能 每月发生 5 可能 每1个财政年度发生1次 4 很少
每3个财政年度发生1次(单位内),或每1年发生1次(系统内) 3 极少的 每10个财政年度发生1次(单位内),或每5年发生1次(系统内) 2 不太可能 超过10个财政年度发生1次(单位内),或每5年以上发生1次(系统内) 1 不可能 不会在单位内发生

24 风险分析举例: 风险矩阵 ⑵ 风险等级 高风险(红色区域):管理优先级为高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优先调配资源以进行管理,以把风险排序降低。
后 果 4 3 2 1 5 6 7 频 率 ⑵ 风险等级 高风险(红色区域):管理优先级为高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优先调配资源以进行管理,以把风险排序降低。 中风险(黄色区域):管理优先级为中的风险。 需关注风险趋势变化,适当地调整资源以进行管理,以有效的成本代价降低风险排序。 低风险(绿色区域):管理优先级为低的风险。 需维持现有管理水平,可适当地把资源调配,用以管理其它风险。

25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 风险承受 风险回避 风险降低 风险分担

26 2.1.4 风险评估的范围 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风险评估的范围 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其他情况

27 2.1.4 风险评估的范围 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预算管理情况 收支管理情况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资产管理情况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风险评估的范围 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预算管理情况 收支管理情况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资产管理情况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合同管理情况 其他情况

28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归口管理 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会计控制 单据控制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2017/9/10www.themegallery.com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归口管理 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会计控制 单据控制 信息内部公开 28 版权所有 恕不复制Company Logo

29 3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30 3.1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研究提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或规划; 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
3.1.1.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 研究提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或规划; 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 研究提出单位内部跨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工作; 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风险的日常监控; 组织协调单位内部跨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 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的其他有关工作。 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或岗位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31 3.1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1.2 积极发挥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
配合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对本部门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 加强对本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日常监控。 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认真执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 做好内部控制执行的其他相关工作

32 3.1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1.3 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研究制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组织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及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做好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的相关工作 3.1.3 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33 中央某部 部本级 x x x x x 7个局 二级预算单位 秘书处 x x x 值班室 7个处室 计财中心 审计室 中央某部组织结构图

34 权力机构 监督 决策机构 监督机构 执行机构 组织架构模型1

35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监督 外部监督机构 办 公 室 业 务 处 室 财 务 处 监 督 机 构 监督 指导 办 公 室 业 务 处 室 业
组织架构模型 2

36 既要服从单位“三定”规定的要求,在现有编制内按照要求设计工作机制,又可以从经济活动的特点出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3.2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单位经济活动 的决策、执行和 监督应当相互 分离 决策、执行和监 督相互分析的机制 建设应当适应单 位的实际情况 决策、执行和监 督相互分离 机制的侧重点 既要服从单位“三定”规定的要求,在现有编制内按照要求设计工作机制,又可以从经济活动的特点出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过程的分离 岗位的分离

37 3.2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建立健全议事 决策机制 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追踪问效 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 技术咨询相结合
3.2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 技术咨询相结合 建立健全议事 决策机制 做好决策纪要的记录、 流转和保存工作 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追踪问效

38 3.2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内控 关键岗位责任制 实行轮 岗制度 内部控制关 键岗位的构成 落实岗位责任制

39 授权审批 业务经办 审核监督 财产保管 会计记录 岗位分享与制约示意图

40 3.3 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 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把好人员入口关

41 财会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4 编报财务信息的要求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机构建立和人员配备 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按照法定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信息 建立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财会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2 3.5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3.5.1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43 3.5.1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的优越性 固化了经济活动业务流程,自动记录和跟踪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并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嵌入到信息系统中,使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实现自动流转和主动提示,自动实现了内部控制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约束,任何违背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都能够得到制止,减少了认为因素对管理制度执行的影响。 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日常工作出错的概率,而且可以使得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应对重要的或者突发性事项,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信息系统能够及时生成日常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在各自权限内,通过可视化界面得到有关预算执行的各类指标,并动态掌握管理职责范围内的预算安排、可用财力、指标执行等信息。 为单位创造了信息交互与共享的平台,实现内控信息的程序化、标准化,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并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

44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控制分为:一般计算机控制与具体应用控制
3.5.2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 一般控制包括:数据中心运行、 系统软件控制、访问安全、 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 具体控制旨在控制数据处理并有助于确 保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授权 性和有效性,也包括不同应用程序之间 的交互接口以及数据交换的方式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控制分为:一般计算机控制与具体应用控制

45 3.5.2 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 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 控制应用 软件开发商 借助外力 实现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专业咨询机构 高校
专家 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 控制应用 软件开发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专业咨询机构

46 4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47 4.1 预算业务控制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加强单位决算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48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预算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 、时间要求、审批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在二上二下的基础上,增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的管理机构 和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位分离) 预算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 、时间要求、审批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在二上二下的基础上,增 加内部预算编制管理的环节)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49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 预算业务 管理机构 和岗位 预算业务管理岗位 4.1.2 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非常设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日常管理:财会部门——财会部门负责人组织领导,政采、资产管理、基建、人事等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 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各业务部门 预算业务 管理机构 和岗位 归口管理部门:跨部门的经济业务及支出的汇总审核 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分析评价 预算业务管理岗位

50 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 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确定预算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要求 审定年度预算编制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
研究审定预算草案,特别是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使用计划 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听取预决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督促执行预算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审批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审定单位决算和绩效评价报告 其他相关决策事项 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

51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职能 草拟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督促各部门和岗位落实
拟定年度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组织和指导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汇总审核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提交的预算建议书进行综合平衡,形成预算草案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组织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根据职能分工和工作计划对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指标分解、细化调整 将单位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分解细化后的预算指标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至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职能

52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职能 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汇总审核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提交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编制单位决算报告和相关绩效评价报告,开展决算分析工作,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职能

53 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预算及相关规定执行预算
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的主要职责 提供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根据本部门 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 按照工作机构的要求及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对 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并落实 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预算及相关规定执行预算 根据内外环境、工作计划调整及预算业务 内部管理制度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配合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 和执行监控,及时按要求解决本部门或本岗位 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执行其他相关任务

54 预算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 负责归口审核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执行申请 和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开展其他相关工作
负责汇总审核其归口管理业务事项的预算基础 资料、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书和细化调整数 负责归口审核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执行申请 和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对归口管理业务事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开展其他相关工作

55 4.1.3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 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 其财力支持相脱节

56 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措施 4.1.3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
对预算编制的控制 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措施 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 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 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 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 内部审批下达预算

57 4.1.4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 未按照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 预算执行环 节的主要风险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 未按照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 产生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 预算执行环 节的主要风险

58 4.1.4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明确预算执行方式 加强对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 严格预算执行审批控制 强化资金收付业务控制 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直接执行 依申请执行 政府采购执行 明确预算执行方式 业务部门的执行申请是否与其预算指标、工作计划一一对应 是否按照规定提交相应的文件和单据 是否按照规定的支出标准和支出厢房提出申请,是否符合内部管理制度的饿要求 加强对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 审批过后,业务部门才能根据审批结果办理业务事项以及后续的报销等事宜 严格预算执行审批控制 见收支业务控制部分 强化资金收付业务控制 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 明确预算调整申报程序 严格预算调整审核审批 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归口管理部门 财会部门 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 财会部门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审议预算执行阶段性报告 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59 4.1. 5 加强单位决算管理 决算管理 预算编制制约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的结果通过决算反映;决算为以后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 最主要风险:
未按照规定编报决算报表;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单位预算和决算相互脱节

60 主要风险:未按照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运用
4.1.6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单位总体发展目标 预算编制有目标 预算执行有监控 预算完成有评价 评价结果有反馈 反馈结果有应用 具体目标 主要风险:未按照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运用 “目标—效果导向”

61 绩效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年度计划绩效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 与以往年度绩效目标的说明及补救措施 对未实现的绩效目标的说明及补救措施
对年度绩效计划的评价 对不可行的绩效目标的调整建议 说明报告中提供的绩效信息的质量及其他 需要说明的问题

62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基础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关键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核心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落脚点 预算绩效监督是保障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63 4.2 收支业务控制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对支出业务的控制 对债务业务的控制

64 4.2. 1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纳入内部控制管理的收入的范围 根据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认定的收入 不作为单位的收入但应当上缴国库或财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根据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认定的收入 不作为单位的收入但应当上缴国库或财 政专户的资金 纳入内部控制管理的收入的范围

65 4.2. 1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
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 收入收取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收入金额不实、应收未收或者私设小金库的情形时有发生 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

66 4.2. 1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收入业务岗位 对收入为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
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控 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

67 4.2. 1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1 2 3 4 5 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应当主要明确的问题 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应当主要明确的问题 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1 收入业务的管理岗位及其职责权限 2 各类收入业务的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和责任划分 3 票据、印章的保管责任、领用程序 4 与收入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5

68 财会部门对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职能 4.2. 1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制定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做好收费
对收入业务的控制 财会部门对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职能 制定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要求各部门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即使提交材料给财会 部门,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严禁设立账外账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收入业务进行会计 合算,及时完整地记录、反应单位的收入业务 全面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做好收费 许可证的年检,确保各项收费相符合国家政策 加强对收入业务的分析和对账工作,根据掌握的 各种信息分析收入的合理性定期与业务部门对账 加强对收入业务的检查,包括定期检查收入款项是 否及时、足额缴存到规定的银行账户,收入金额 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

69 对支出业务的控制 支出业务的主要内容 支出事前申请 借款或报销 资金支付 会计核算

70 4.2. 2 对支出业务的控制 支出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来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支出事项未经过适当的事前申请、审核和审批,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甚至发生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 报销时单据审核不严格,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 资金支付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能导致违规风险

71 4.2. 2 对支出业务的控制 支出业务 的控制措施 加强支付控制 合理设置支出岗位 加强支出的事前申请控制 加强支出审批控制
加强对支出的归档控制 加强对支出的核算控制 加强支出审核控制 加强对支出业务的分析控制 建立健全支出的内部管理制度

72 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应明确的几个方面 各类支出业务事项的归口管理部门 支出业务事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业务事项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
支出事前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支出借款和报销业务流程 与支出相关的内部审核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应明确的几个方面

73 4.2.3 对债务业务的控制 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 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 可能导致本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对债务业务的控制 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 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 可能导致本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未经充分论证或未经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债大额债务,可能导致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单位利益受损 债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的规定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形成 帐外债务,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债务业务 的主要风险

74 4.2.3 对债务业务的控制 债务业务 的控制措施 对举借债 建立健全债务 务进行充 内部管理制度 分论证 加强债务业务 合理设置债
对债务业务的控制 对债务融资和偿还方案进行战略性评估 建立健全债务 内部管理制度 对举借债 务进行充 分论证 经济型评估 风险评估 债务业务 的控制措施 合理设置债 务业务岗位 加强债务业务 的日常管理 加强对债务业 务的审批控制

75 债务内部管理制度应当明确的内容 债务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债务业务的管理岗位及其职责权限 债务业务的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和责任划分
债务合同协议的订立、履行、登记等程序 大额债务的认定标准 与债务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76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债务资金 应当走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子都的规定进行会计核; 债务资金的日常管理内容 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应当按照债务融资和偿还方案安排还本付息资金、做好偿债准备,按时足额还本付息,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应当及时评价债务业务活动,发现问题的,应当确定整改措施,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

77 4.3 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的内涵 合同业务的主要风险 合同业务的控制措施

78 合同控制的内涵 合同业 务的特点 合同当事人是平等的法律主体 合同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79 针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以及纠纷处理等环节的风险点,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以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地展开
合同控制的内涵 Q: 什么是合同控制? A: 针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以及纠纷处理等环节的风险点,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以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地展开

80 4.3.2 合同业务的主要风险 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履行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登记归档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纠纷处理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业务的主要风险 合同纠纷处理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登记归档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履行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业务 的主要风险

81 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风险 未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应当订立合同的经济业务未订立,或者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
故意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分拆成标的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导致经济活动违规违法。 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风险 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格,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和资质,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 对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为组织熟悉技术、法律和财会知识的人员参与谈判等相关工作,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核不严格,可能使单位面临诉讼的风险或造成经济利益损失。 未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合同专用章保管不善,可能发生未经授权或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情形。

82 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
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 合同履行环节的主要风险 对合同履行缺乏有效的监控,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损失 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等。

83 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流转和保管不善,导致合同及相关资料丢失,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纠纷的有效处理
合同登记归档 环节的主要风险 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流转和保管不善,导致合同及相关资料丢失,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纠纷的有效处理 未建立合同信息安全保密机制,致使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的泄露,导致单位或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84 合同纠纷处理环节的主要风险 1 2 3 未建立有效的合同纠纷助理机制,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单位利益、信誉和形象
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本单位在纠纷处置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3 未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导致单位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85 建立健全合同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合同业务岗位 对合同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控制 对合同登记归档的控制
合同业务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合同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合同业务岗位 对合同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控制 对合同登记归档的控制 对合同纠纷的控制

86 合同业务的授权审批、签署权限和责任划分,
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合同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合同业务的管理岗位及其职责权限 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严谨 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借贷合同 合同拟定、审批、履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 合同业务的授权审批、签署权限和责任划分, 严禁超越权限批准订立合同或未经授权 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责任,要求相 关工作人员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

87 合理设置合同业务岗位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同的拟定与审核 合同的审核与审批 合同的审 批与订立 合同的执行与监督

88 对合同业务 实行归口管理 对合同业务实施归口管理。可以根据是实际情况指定办公室为归口管理部门(如有法律部门则为法律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财会部门与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89 加强对合同订立环节的管理 合同调查环节 合同谈判环节 合同文本拟定环节 合同审核环节 合同签署环节

90 合同调查环节 审查合同对方的身份证件、法人等级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原件,必要时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
获取合同对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履约过程中关注其资信变化。 合同调查环节 对合同对方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和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 与合同对方的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91 合同谈判环节 组建素质结果合理的谈判团队,除了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外,应有法律、技术、财会等人员
收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产业政策等于谈判内容相关的信息 合同谈判环节 关注合同核心内容和关键细节,如标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标准、价格、履约期限和方式 对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请外部专家参与,当然对砖家的资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要充分了解。 在谈判过程中加强保密工作。 对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该记录并保管好,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92 合同文本拟定环节 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文本一般由单位业务承办部门起草,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审核;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有法律专业人士起草。 合同文本拟定环节 国家或行业有合同范本的,优先选用,到那时对有关权利和义务条款应认真审查并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 单位有合同标准文本的必须使用标准文本,没有标准文本的一定要清晰的载明合同的各种内容和条款,不可模棱两可。 由签约方起草的合同,单位应当认真审查,确保内容准确反映单位诉求和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特别留意“其他约定事项”,不能留白! 单位合同文本须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93 审核人员应当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型、可行性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关注其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单位经济利益,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建立会审制度,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归口部门组织业务部门、财会部门等进行审核。财会部门经济审查、业务部门技术审查、归口部门审查违约责任、争议管辖权等等内容。 合同审核环节 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审核意见,对审核意见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必要时对合同挑几款做出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 每位审查人员应当对做出的审查结果负责,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审查的结果负全面责任。

94 合同签署环节 严格划分各类合同的签署权限,对外正式合同由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名并加盖印章;授权签署必须签署授权委托书;严禁越权签署合同。
严格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制度。编号、审批、大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署后才能盖章;合同章专人保管,使用情况必须登记;如遗失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采取措施。 合同签署环节 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等等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之后方可生效的合同,单位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95 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 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加强对合同价款结算的控制 加强对合同 履行的控制

96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明 确相关责任人、落实合同执行责任 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 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 分析和验收,全面适当执行本单位 义务,敦促对方积极执行合同,确保合 同全面有效履行 合同履行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 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约的, 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97 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或解除事宜。严禁在原合同
对于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内容, 通过双方协商一致对原合同进行补充, 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这交易习惯确定 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 对于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存在欺诈行为的 合同以及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原 因已经或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的合同, 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过协商一致。 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或解除事宜。严禁在原合同 文本上涂改、添加! 对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解除合同的, 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 向对方提出索赔

98 加强对合同价款结算的控制 归口管理部门可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跟踪合同履行情况,临近结算期的合理 时间内向财会部门进行资金结算提示
合同承办人员应当及时收集凭证资料, 经过适当审批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财 会部门办理结算 加强对合同价款结算的控制 财会部门应当对合同条款和经审批的结 算申请资料进行审核,之后办理结算业 务,按照合同规定付款及时催收到期欠 款。未按履约或签合同未签的,财会部 门应在付款前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财会部门应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 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并定期与合同归 口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核对

99 对合同登记归档的控制 2 3 4 1 建立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规范合同控制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借阅、流转和归还的职责权限与审批程序
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统计和分类。全过程IT系统管理! 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工作机密和商业秘密

100 对合同纠纷的控制 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和相关的审批 权限和处理责任,纠纷处理中,未经 授权批准,经办人不得向对方作出 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 在规定是校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协商一致 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协商 无效,应当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 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对合同纠纷的控制

101 4.4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业务的内涵 政府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措施

102 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政府采购活动与业务活动相脱节,出现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等问题。
政府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 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格,需求参数不公允,验收不严格,导致采购的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 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未按照规定选择采购方式、发布采购信息,甚至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导致单位被提起诉讼或受到处罚,影响单位正常业务活动开展 政府采购业务档案管理不善,信息缺乏,影响政府采购信息或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等。

103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 加强对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
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 加强对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 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 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 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

104 政采业务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设置及其职责权限
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的内容 政采业务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设置及其职责权限 政府采购业务的工作流程 与政采业务相 关的审核责 任和审批权限 与政采业务相关的检查责任

105 政府采购业 务决策机构 政府采购业 务管理机构 政府采购 管理组织 体系 政府采购业 务实施机构 政府采购业 务监督机构 政府采购领导小组
(单位领导、归口部门、财会部门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非常设机构 政府采购业 务管理机构 内部相关业务部门 政府采购 管理组织 体系 政府采购业 务实施机构 归口管理部门 (通常是办公室) (依据业务的多少成立专门部门或政采工作小组) 财会部门 政府采购业 务监督机构 指定专门的监督机构 通常为内审部(纪检监察)

106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核 采购计划的编制 采购计划的审核 采购计划的审批 政采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

107 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 合理设置政采业务岗位 效率原则与牵制原则 付款审批 与付款执行 采购执行 与监督检查 验收与保管 政采预算的
编制与审定 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 合同签订 与验收 招标文件 准备与复核 政采需求制 定与内部审批

108 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 政府采购的申请与复核 归口管理 ,多部门 协调制约 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的审核 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
提出政采申请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复核,才能提交政采部门审批 政府采购的申请与复核 归口管理 ,多部门 协调制约 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的审核 公开招标公告、邀请招标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 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 应对政采信息公开流程进行规范

109 组建验收小组 出具验收证明 确定验收方式 政采项目 的验收管理

110 4.5 资产控制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111 4.5.1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的工作流程 明确对外投资的管理要求 明确对资产动态管理要求
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 明确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的工作流程 明确对外投资的管理要求 明确对资产动态管理要求 明确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的检查责任等

112 4.5.2 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收支账目的会计核算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收支账目的会计核算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无形资产的研发与管理 资产配置和资产使用 资产使用与资产处置 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的决策、执行和监督

113 4.5.3 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安全风险 货币资 金风险 短缺风险 使用效率风险 资金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的设计存在缺陷
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不相容岗位没有得到相互分离 安全风险 货币资 金风险 内部监督不力,对出纳等关键岗位缺乏有效监督 短缺风险 加强预算业务管理 使用效率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

114 货币资金管控措施之一: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职责,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加强对出纳人员的管理(不能由临时工担任) 加强印章管理(财务章、个人名章、人走柜锁) 加强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控制

115 货币资金管控措施之二:加强对银行账户管理
严格银行账户开立程序 对已开立未使用或长期不使用的账户及时销户,销户按照规定操作,经过适当授权并正确反映在会计记录中;已销户的账户,销户一个月后再由经办人员以外的会计人员向银行核实。 财会部门应做好银行账户开户、销户情况的记录,定期与银行核对,确保所有记录的银行账户与实际相符 加强银行预留印签管理。应分来由于不同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所有支付预留印签,防范网银支付风险。

116 盘点和清查库存现金。出纳应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单位应当建立现金清查制度,制定不办理该业务的人员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
货币资金管控措施之三: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 措施 盘点和清查库存现金。出纳应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单位应当建立现金清查制度,制定不办理该业务的人员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 加强与银行的对账工作。制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对账单、银行存款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

117 4.5.4 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保管和使用环节的风险 资产处置环节的风险 领用环节的风险 实物与无形 资产管理 的主要风险

118 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控制措施 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 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4.5.4 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7个) 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资产实施归口管理中要重点关注的事项(2个) 要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下财务规则的规定; 控制措施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资产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 重大资产处置应当建立集体议事决策机制,有规定的还应聘请中介机构评估 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台账;定期清查盘点资产;每年至少与财会、使用部门的核对一次; 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运用IT技术;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力争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政采业务管理系统的对接 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119 4.5.5 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 对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2 3 4 1 对投资业务缺乏有效的追踪管理,未能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投资策略或收回投资,造成投资损失和资产流失 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未经集体决策,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投资失败 与对外投资相关的不相容岗位未实现有效分离,导致舞弊或腐败的风险 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外投资

120 加强对投资决策的控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 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
4.5.5 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 合理设置岗位 加强对投资决策的控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 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 控制措施

121 4.6 建设项目控制 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 建设项目的控制措施

122 4.6.1 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 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 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 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
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 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 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 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 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混乱 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 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 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 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

123 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岗位 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 建立建设项目审核机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标的控制
建设项目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岗位 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 建立建设项目审核机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标的控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控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 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和工程变更的控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控制

124 5 评价与监督

125 5.1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制 度的内容 内控监督工作人员组成 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和报送要求 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 信息沟通方式
5.1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制 度的内容 监督范围和频率 内控监督工作人员组成 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和报送要求 信息沟通方式 相关权限 监督方法 监督程序和要求 岗位职责 岗位设置

126 5.2 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5.2.1 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价的主体 纪检监察部门 监督评 价主体 内部审计部门 侧重管人 侧重管事
5.2 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5.2.1 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价的主体 纪检监察部门 侧重管人 监督评 价主体 侧重管事 内控自我评价的牵头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 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监察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以及内控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

127 内部监督的内容 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定而且一贯地执行。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 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办理事项的倾向;是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批。 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是否建立或采取了替代措施,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与资格。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情况等。

128 内部监督的内容 预算业务 收支业务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 政府采购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建设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129 还应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和人员设置情况
内部监督的范围和频率 范围和频率 定期与不定期 全面性原则 下,涵盖所有 业务和所有环节 定期:建设初期,相对密集,3-6月一次;建立与逐步稳定后,每年至少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外环境等变化要及时监督与评价。不定期:专项检查、抽查 还应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和人员设置情况

130 内部监督的方法 内部监督的方法 重新 执行法 证据检查法 个别访 谈法 穿行 测试法 实地观 察法

131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实施监督检查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内部监督的程序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实施监督检查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132 应当获取与内部控制建立 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根据了解的经济活动业务 主要内容 流程,确定监督检查的重 点和范围 运用内部监督方法分析查
实 施 监 督 检 查 应当获取与内部控制建立 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主要内容 根据了解的经济活动业务 流程,确定监督检查的重 点和范围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上的问题 运用内部监督方法分析查 找内部控制缺陷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上的问题

133 内控建立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各个业务控制在监督检查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建立的合法性
建立的全面性 建立的重要性 建立的适应性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各个业务控制在监督检查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各个业务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 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134 对内控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可以从总体评价、效果评价和缺陷评价三方面进行。
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范围 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以前期间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或建议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或建议 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内控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可以从总体评价、效果评价和缺陷评价三方面进行。

135 将经单位负责人批准的自我评价报告提交外部监察者
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将经单位负责人批准的自我评价报告提交外部监察者 内审部门 完成自我评 价报告 征求内部纪 检监察部门 意见 提交经单位负责人, 对拟采取的整改计划和措施作出决定

136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的应用 1 2 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应当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和考核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据
对于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表扬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2 对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应当根据单位负责人的要求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责任部门或岗位整改并追踪整改情况 3 已经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137 5.3 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外部监督的主体 财政部门实施的外部监督 审计机关实施的外部监督
5.3 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外部监督的主体 财政部门实施的外部监督 审计机关实施的外部监督 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的外部监督 主管部门实施的外部监督

138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廖义刚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