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2 孔子好學不倦(551~479BC) p.2 1.十五歲立志向學 2.學習態度 A.溫故知新,舉一反三 B.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C.學習過程要用心 【影片連結:孔子的一生】

3 孔子生平 補充 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他由母親顏徵在撫養成長 至十五歲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學習 十九歲時娶丌官氏(宋國人)為妻
孔子生平 補充 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他由母親顏徵在撫養成長 至十五歲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學習 十九歲時娶丌官氏(宋國人)為妻 三十歲前後就有學生求教並追隨他, 四十歲已可「不惑」 五十歲達到「知天命」,明白自己的神聖使命何在 五十一歲,開始正式從政,為魯國中都宰(縣長) 五十二歲,升任小司空(工程部門副長官),不久又升任司寇(司法部門長官),位列大夫,政績卓越 五十五歲時,齊國送給魯國能歌善舞的女子,使執政的季桓子與魯定公流連忘返;孔子決定周遊列國,遍歷衛、曹、宋、鄭、陳、蔡各國 六十歲耳順(順天命)的階段,以致兩次(在匡,在宋)面臨生命危險,都將自己的命運直接訴之於「天」 六十八回國,七十歲從心所欲七十三歲辭逝

4 孔子生平及其思想 補充 一、孔子的生平: 1.孔子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以好學知禮而聞名國內外
孔子生平及其思想 補充 一、孔子的生平: 1.孔子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以好學知禮而聞名國內外 2.任官:51歲時任中都宰,因政績卓越,升任司空、大司寇,掌理魯國刑法和治安 3.著述:即所謂「六經」,是儒學的文獻經典 (1) 刪修:《詩》、《書》、《易》、《禮》、《樂》等典籍 (2) 著作:《春秋》──以魯國史為主,用以彰顯其道 (3) 意義:孔子整理過的經典文獻博大宏富,迄今不衰,對古典 文獻整理與傳承的功勞,是儒家受到後世推崇,影響深 遠的主要因素之一,儒家也因此成為中國人文精神的代 表 4.病逝:因弟子顏淵、子路相繼去世,傷心過度而病倒,於魯哀 公十六年辭世,享年73歲 5.其弟子追述孔子一生的行事思想寫成《論語》一書

5 孔子講學圖

6 一、孔子的思想 p.2 (一)仁與個人修養 1.仁─內在德行(做人道理) A.內容:愛人(家庭→社會)
B.實行方法:a.忠─盡己 b.恕─推己及人 C.具體表現:對父母有孝、對兄弟有悌、 對朋友有信、對國家有忠、        對人有愛

7 論語書影內頁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主,在論語一書共499章中,有提及仁的內容共59章,而「仁」字一共出現109次

8 2. 個人修養 p. 3 A. 孝悌─尊崇祖先、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B. 德治─為政者: a. 應具備高尚的品德 b. 治理人民要行德政 c

9 (二)禮制與正名 p.3 1.時代背景:春秋之世,禮崩樂壞 A.違背倫理──臣弒君、子弒父……
B.不合禮制──諸侯僭越、大夫執政…… 2.譴責與匡正: A.作《春秋》 ──透過「褒貶」來撥亂反正 B.主張「正名」 ── a.維繫封建社會秩序 b.使人們有規範可循

10 (三)重視夷夏之防以捍衛文化 p.4~5 1.肯定管仲 A.曾言「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B.維護華夏中原文化
2.意義:自春秋以後,夷夏之防觀念逐漸 成為儒家思想體系一環

11 (四)教育觀 p.4 1.首開私人講學之風 2.教育理念 A.有教無類:一視同仁 B.因材施教 C.更重人格與道德培養:教人以「言、行 、忠、信」 3.後追尊稱:至聖先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2 二、孟子的思想(372~289BC) p.4 主張(戰國儒家代表) A.人性:性善說 B.政治:仁政愛民
繼承孔子 道統的人 B.宋元以後與孔子並稱孔孟 a.宋神宗:被追封為鄒國公 b.元朝:又加追封亞聖公

13 山東孟廟亞聖殿

14 (一)性善說 P.5 1.認為人性本善 A.人人生而具有四善端:惻隱、羞惡、
辭讓、是非 B.道德規範為「仁、義、禮、治」 C.提出人倫的「五常」(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仁義禮智信) 2.以仁義為待人處世準則(國家社會穩定進步) A.孝悌為仁義基礎 B.仁義為相處的準則(國家社會秩序井然) C. 重義輕利

15 (二)仁政與民本思想(政治) P.5 1.仁政、德治 A.德治愛民:仁者無敵 B.王道:以德服人反霸道
2.民本思想 A.強調「民貴君輕」 B.政治:重視民意 C.經濟:使人民溫飽

16 三、儒家的發展 P.6 (一)先秦、兩漢時期 1.先秦(春秋戰國) A.特色:a.重視人文精神 b.肯定人性本善 c.人可透過精神自覺成為君子 B.代表:a.春秋:孔子 b.戰國:孟子、荀子

17 孟子抨擊楊朱、墨翟 補充 抨擊楊朱、墨翟: (1)當時百家爭嗚,「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楊朱為我,墨子兼愛,近於「無父無君」,故孟子斥楊墨學說,以維護儒家的道統 (2)主張:人際之間應該重義輕利,志士仁人應不惜「殺身成仁」、「捨身救義」

18 荀子(313~238BC) P.6 人性論:性惡說 A.主張人性本惡 B.以禮及教育來導正 政治主張 A.尊君 B.隆禮:強調禮刑並用

19 2. 漢朝 P. 6 A. 漢初:黃老治術(道家無為而治) B. 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主流 a. 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董仲舒) b
2.漢朝 P.6 A.漢初:黃老治術(道家無為而治) B.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主流 a.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董仲舒) b.造成經學發達(以對儒家經典的嫻熟度 作為任官依據) c.雜糅陰陽家思想:董仲舒 C.東漢:鄭玄集經學之大成

20 董仲舒 著作:《春秋繁露》 A.以「天人相應」 、 「陰陽災異」警示 漢武帝要仁義施政 B.以儒家的三綱五常為解釋《春秋》的 微言大義(精微的言論,公正的義理),闡揚「天人 感應」的觀念 C. 將政治教育結合,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文化重心

21 天人相應、陰陽災異 補充 天人相應:有關天人關係的一種觀點,認為天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最高主宰,天像人一樣有意志、情感,所以人類的活動可以感動天,而使天有所反應 陰陽災異:當統治者做得不好時,天就會以天災表示對統治者之譴責,使之導正

22 鄭玄 P.7 以「整百家之不齊為職志」 用古文經為本,兼採今文經之說(補給站11.12) 不分學派異說,全部收納 遍注群經(漢經學集大成)

23 東漢四川德陽畫像磚─學者講經圖 畫像磚流行於東漢時 期,特色是構圖簡略 ,線條剛勁,鑲嵌於 壁上以作裝飾。此圖 生動地描繪當時講學 的情形

24 (二)魏晉隋唐時期 p.7 1.魏晉隋唐:儒學衰微 A.魏晉崇尚清談,玄學盛行 B.中國化佛教、道教發展茁壯
2.中唐:儒學有復興之象 1.對玄學及佛教提出的形而上問題進行回應 2.評擊佛教解脫思想及流行所造成社會問題 A.韓愈:a.強調「文以載道」(※補給站13) b.建立儒家「道統」(堯、舜、禹、湯、文、武 周公、孔、孟文化傳統)(強調倫理道統) c.推崇孟子(心性)與佛學對抗 B.李翱:a.著《復性書》論中庸之道 b.援佛入儒──開宋明理學先聲

25 (三)宋元明清時期 P.8 1.宋朝:理學(新儒學)(義理之學)(※補給站) 2.元朝:程朱理學
3.明朝:A.初──程朱學 B.中──陽明心學(王守仁) C.末──經世致用思想(顧、黃、王) 4.清朝:A.初──經世致用思想 B.中──考據學 C.末──經世思想

26 顧炎武 原名絳,明亡後改名炎武,主張「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為學之道,反對空談「心、理、性、命」提倡「經世致用」之實學(指明清時代崇實黜虛的學術思想)重考據訓詁開樸學之風為清朝漢學開山祖師

27 黃宗羲 明學者,其學自天官、地志、算術、樂律經史、九流百家及佛道之書,無不精研。主張躬行實踐、學貴踐履,著有「宋元學案」「黃梨洲文集」

28 王夫之 明學者,學多聞見稱,能詩文、工詞曲,著述宏富,學者稱船山先生對天文、曆算、輿地均有研究,精於經學、史學、文學對西學亦有評述。提出「均平專一」和君權「可禪、可繼、可革」的設想

29 北宋五子 補充 北宋五子: 1.周敦頤:重宇宙本源強調心性→2.程頤(致知)→南宋朱熹(重致知,讀書窮理四書集著) →程朱學派→明中葉止(外在) 周敦頤:重宇宙本源強調心性→3.程顥(誠敬)→南宋陸九淵(心即裡) →明中葉後王陽明(致良知)→陸王學派→明末清初經世致用(內在) 4.張載、5.邵雍:變化氣質歸於本真

30 (四)現代儒學的發展 p.8~9 1.時代背景 A.列強入侵,知識分子救亡圖存 B.傳統文化受到強烈質疑與攻擊
B.兩岸分治後: a.香港新儒學堅持儒家思想價值,強調儒家的現代化 意義 b.臺灣錢穆捍衛傳統儒家文化及民間亦有人推動讀 經運動,宏揚傳統文化及儒家司想

31 香港新儒學 p.9 代表人物:張君勱、徐復觀、唐君毅、 牟宗三 共同發表:1958年〈為中國文化敬告世 界人士宣言〉
代表人物:張君勱、徐復觀、唐君毅、 牟宗三 共同發表:1958年〈為中國文化敬告世 界人士宣言〉 強調:結合西方哲學理論來研究中國傳 統的儒家思想

32 張君勱 張君勱學貫中西, 主張以傳統中華文 明為根基,吸納西 方先進文化,推動 儒家思想的復興

33 讀經班 臺灣民間近年來盛行讀經班,許多家長逐漸 重新重視儒家文化對於孩子的影響

34 問題與討論 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念,與現代民主政治的觀念有何不同?
答:孟子主張「以民為本」,強調君主於施政時,必須將人民的利益視為第一優先;而現代民主政治,強調的則是「民主法治」,主張政府是經由人民同意後所成立的組織,因此當政府不符合人民期望時,人民有權力推翻政府,此即「天賦人權」的觀念。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民本」思想仍是在君主制度的架構下,以人民利益為最大前提,而「民主」思想則是具備法治觀念的民主制度。

35 問題與討論 請比較孔子所說的「士」、「君子」和現代的知識分子之異同。
答:大體上孔子所說之「士」、「君子」是極富自我道德要求之士人,而現代知識分子強調的是專業能力,其實可比較中國與西方對知識分子期待的不同處,例如,是否能接受知識分子有道德上的瑕疵?道德上的瑕疵與專業能力是否相關等等?


Download ppt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