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讲:“反乌托邦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以电影 V for Vendetta 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讲:“反乌托邦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以电影 V for Vendetta 为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讲:“反乌托邦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以电影 V for Vendetta 为例
电影中的 20世纪世界文学 第八讲:“反乌托邦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以电影 V for Vendetta 为例

2 嘛叫“反乌托邦小说”? Dystopia An imaginary place or state in which the condition of life is extremely bad, as from deprivation, oppression, or terror. A work describing such a place or state(也有区分anti-utopia和dystopia的) “反乌托邦”也被译成“敌乌托邦”,至少在英语中,它是一个1868年以后才出现的现代词汇,人们创造它来称呼乌托邦的对立面,用于描述任何一种极度令人不快、极度令人发指的想像世界,这类世界通常是被一些组织、政党、群体、个人精心设计出来的。 “反乌托邦小说”是20世纪上半叶诞生的一种文学类型,它通常隐藏在科幻小说或者现代讽刺小说的外表下,但其主题深度往往大于简单的未来畅想或时局讽刺。“反乌托邦小说”旨在反思某种或者某几种现代性社会形态可能出现的恶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极度充裕的可预见的未来,人们依然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重重压榨,极权主义、独裁、等级制度或许会和科学至上的唯工具主义结合起来,全面剥夺个体作为“人”的自由,最后甚至连人工智能都有可能成为人类的主宰。 在战争、政治谎言、各种面目的极权主义、科技崇拜、有组织的欺骗和单向度的盲从此起彼伏的20世纪乃至今天,“反乌托邦小说”已经不仅仅是虚构,有的“反乌托邦小说”甚至具有惊人的预言性。

3 几部不可不看的反乌托邦小说 扎米亚京《我们》(前苏联,1920年写成,1924年出版) 阿道斯·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英国,1932年)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牛作。《我们》讲述了在未来某个大一统国度里,科学高度发达,写诗都采用了科学手段。人们毫无个性可言,全都被简化为数字编号,连作息都按“大恩主”的《作息时间戒律表》来进行,性生活完全凭票进行。直到编号503的“我”读到了“古人”的禁书…… 阿道斯·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英国,1932年) 《天演论》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在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40年的社会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完全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顺理成章地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人们以高强度的工作为乐,过于快乐了国家就给它实施催眠术,稍有不快国家就给它吃麻醉药……如果企图思考,会被流放冰岛…… 乔治·奥威尔《1984》(英国,1949年) 在1984年的“大洋国”,以“老大哥”为领袖的“内党”实施者全面的极权统治,四大部门“真理部”、“仁爱部”、“和平部”、“富裕部”,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无处不在的“老大哥”形象和无孔不入的电子监视屏。思想改造。“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部曲》、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等等

4 《V字仇杀队》 在《V字仇杀队》之前,已经有很多受反乌托邦小说影响的电影,《罗根逃亡》、《银翼杀手》、《巴西》,包括《1984》的电影版等等。 《V字仇杀队》改编自1981年开始连载的经典科幻漫画,原作者为艾伦·摩尔和大卫·劳埃德 ,受到当时英国极权保守的政治氛围所影响,寓言政府若跨越界线,随时会变成极权国家,会被人民所遗弃。 电影《V字仇杀队》的导演James McTeigue原来木有独立执导过电影,只是Matrix系列的助理导演。《V字仇杀队》的制片和编剧是Matrix系列的编剧安迪·龌龊斯基和拉里·龌龊斯基兄弟(姐弟?Lana Wachowski )缔造者。这部影片因此而具有了奥威尔的1984与骇客甚至蝙蝠侠相杂糅的气息。 在《1984》中主角Winston Smith的扮演者John Hurt居然在《V》中扮演了相当于1984中老大哥的独裁者

5 观影时思考的问题 《V字仇杀队》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乔治·奥威尔《1984》的影响?又有哪些方面和Matrix相似?它算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电影么? 影片中的V对1605年英国火药阴谋案的“翻案”及其具有暴力意味的复仇方式使得该片在西方乃至在中国的知识界引起了争议,认为此片混淆了革命和恐怖主义的界限,你认为呢? 联系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你觉得这样一部具有反乌托邦气质的电影是过时的、不和谐的吗?为什么?


Download ppt "第八讲:“反乌托邦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以电影 V for Vendetta 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