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勞山道士 蒲松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勞山道士 蒲松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勞山道士 蒲松齡

2 課前引導 穿牆術   廣告也愛玩…

3   牛仔褲廣告 穿牆篇 圖片來源:

4   機車廣告 穿牆篇 圖片來源:

5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6 題 解

7 〈勞山道士〉 神仙之宅 靈異之府 地點 人物   本文題目雖為「勞山道士」,但真正的主角並非法術高強的勞山道士,而是上山求道的王生。王生慕道而求道,卻意志不堅,不能吃苦,以致於一事無成。即使求得穿牆小術,也因不聽從道士的囑咐而失靈,碰壁跌倒,撞得頭上隆起腫包,成為笑柄。

8 文末並借題發揮,諷諭喜歡被奉承、害怕被批評的在位者,只貪圖近功,肆行暴虐,其下場也會落得像王生一樣。
圖片來源: 8

9 出 處 選自《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在體製上是汲取魏晉志 怪和唐代傳奇之長的文言短篇小說 集;內容上,它是蒲松齡寄託其憤世 嫉俗的告白。
出 處 選自《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在體製上是汲取魏晉志 怪和唐代傳奇之長的文言短篇小說 集;內容上,它是蒲松齡寄託其憤世 嫉俗的告白。 全書近五百篇,題材多樣,舉凡花妖狐魅、神仙鬼怪、奇人 異行、天災人禍、世間 百態,無所不包,往往 寓有諷諭警世之意。 圖片來源:

10 寫作背景 旨趣: 記妖狐鬼怪故事以寄託懷抱。
時代背景: 值改朝換代,夷夏易主,有遺臣名士反清、民間團體抗清,朝廷則用文字獄箝制思想,以武力鎮壓百姓。

11 寄託孤憤 「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 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 足悲矣。」
寫作動機: 寄託孤憤 「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 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 足悲矣。」 個人喜好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 喜人談鬼。」 11

12 主 旨 體裁: 短篇文言志怪小說。 主旨: 諷刺不願苦心修持,只想投機取巧、急於求成以欺世盜名的人。
主 旨 體裁: 短篇文言志怪小說。 主旨: 諷刺不願苦心修持,只想投機取巧、急於求成以欺世盜名的人。 全文將富有教育意義的思想和引人 入勝的情節緊密結合,頗具有借鑑 作用。

13 作 者

14 生平介紹 蒲松齡 字留仙 別號柳泉 淄川人 (今山東省淄博市)
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三年 (AD. 1640) 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四年 (AD. 1715) 年七十六 圖片來源:

15 自幼聰穎勤奮,飽讀詩書,十九歲時 以第一名考上秀才。其後屢試不第, 直到七十二歲才補上歲貢生。一生窮 愁潦倒,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間擔任塾 師。由於科舉不得志,其精力全投注 在創作上,著述甚豐,除聊齋誌異 外,尚有詩集、文集、戲曲、俚曲等 傳世。 15

16 聊齋蒲――松齡書房 郭沫若題聯: 「寫鬼寫妖高人 一等,刺貪刺 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題聯: 「寫鬼寫妖高人  一等,刺貪刺  虐入木三分」 圖片來源:

17 魯迅: 「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  怪,誕而情,聊齋誌異獨於詳盡之  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  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  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17

18 聊齋城古寺 蒲松齡 圖片來源: 蒲松齡 故居

19 中國小說――簡介 名稱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道亦遠矣!」
而九流十家中之小說家,則屬街談巷 語、道聽塗說之辭。今天所謂的小 說,名稱源自於此,但內容、性質已 大不相同,過去的小說只是目錄學上 的名詞,而今天的小說則是一種文學 體式。

20 分類 清.四庫全書中將《世說新語》、 《搜神記》、《太平廣記》等書列入 「子部小說類」,而明清「章回小 說」則未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21 中國小說流變史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先秦 神話 傳說 有豐富想像與浪漫誇張,為小說之萌芽 《山海經》 (非一時一人所作)
《穆天子傳》 (佚名) 兩漢 具筆記小說之特點與規模 記軼聞史事或歷史人物又雜以神怪,或專寫怪異 東方朔《神異經》 班固《漢武故事》 劉向《說苑》

22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魏晉 六朝 筆記 小說 雖名為小說, 實皆零星記 事,並無完整 結構 志怪 小說 干寶 《搜神記》 張華 《博物志》 志人 小說 劉義慶 《世說新語》 邯鄲淳 《笑林》

23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唐代 傳奇 文言 短篇 小說 已有完整故事結構 愛情類 元稹《鶯鶯傳》 (西廂記底本) 白行簡《李娃傳》 蔣防《霍小玉傳》 豪俠類 杜光庭 《虬髯客傳》 神怪類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

24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宋代 話本 白話體 小說 (短篇) 京本通俗小說 講史 (長篇) 《大宋宣和遺事》 (水滸傳底本) 《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底本)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西遊記底本)

25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元代 章回 小說 多為 歷史小說 施耐庵《水滸傳》 羅貫中《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明代 長篇小說由集體創作走向個人創作 吳承恩《西遊記》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許仲琳《封神演義》

26 馮夢龍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明代 短篇 白話小說 (擬話本) 口語文學日臻洗鍊,說教意味逐漸 濃厚 馮夢龍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凌濛初 二拍 (初刻、 二刻拍 案驚奇)

27 時代 性質 特色 代表 清代 章回 小說 包羅萬象,諷刺、言情齊備 曹雪芹 《紅樓夢》 吳敬梓 《儒林外史》 劉鶚 《老殘遊記》 短篇 文言小說 再創志怪傳奇體高峰 蒲松齡 《聊齋誌異》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

28 歷代著名小說 朝代 書名 作者 內容 性質 篇章 南朝 劉宋 世說 新語 劉義慶 編 東漢至東晉間高士軼聞瑣事 志人筆記小說 36篇 元
水滸 傳 施耐庵 梁山好漢因 「官逼民反」 而起義 俠義章回小說 120回 元末 明初 三國 演義 羅貫中 黃巾之亂至西晉滅吳的三國故事 歷史章回小說

29 朝代 書名 作者 內容 性質 篇章 清 聊齋 誌異 蒲松齡 記仙狐鬼魅故事 神怪短篇文言小說 431篇 紅樓夢 曹霑
寫名門豪族內眷的奢華生活 言情章回小說 120回 儒林 外史 吳敬梓 揭露舊禮教與科舉制度的弊害 諷刺章回小說 56回 晚清 老殘 遊記 劉鶚 自身遊歷之見聞 譴責章回小說 20篇 29

30 課文賞析

31 段落大意 第一段 寫王生慕道,前往勞山拜師學道。 第二段 王生在勞山月餘,便不 耐勞苦。 第三段 山道士剪紙為月,王生奇之。
第四段 王生忻慕勞山道士化箸為娥、移席入月之法,歸念遂息。 圖片來源:

32 第五段 王生不耐勞苦,臨別懇求道士傳教穿牆術。
第六段 王生返家之後,表演穿 牆術失敗,遭妻揶揄。 第七段 文末「異史氏」之言,諷諭世人好逸惡勞、不切實際,將會自食惡果。 圖片來源:

33 課文賞析 本文可分為「敘」和「論」兩個部分。 敘:第一至五段敘述王生求道的故 事。依序為:求師學法、看師演 法、師父教法、演法失靈。
敘:第一至五段敘述王生求道的故 事。依序為:求師學法、看師演 法、師父教法、演法失靈。 論:末段以「異史氏曰」抒發議論, 效法史書的論贊體,提出作者自 身的看法。

34 深究鑑賞 奇思設幻,別出心裁 蒲松齡寫道士宴飲的精彩場面: 剪紙為月,月明輝室; 壺酒竟飲,終不稍減; 箸化嫦娥,起舞翩翩; 移席月宮,與友同樂。 把道士的法術描繪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

35 欲擒故縱,跌宕起伏 所謂「欲擒故縱法」是作者故意安排道士與其道友飲酒作樂的奇幻情景,使王生覺得道士的法術確實高妙,想留下來向道士學習。「陰有歸志」是「縱」;「歸念遂息」是「擒」,即為「欲擒故縱」。 由於使用「欲擒故縱法」,使得情節 曲折婉轉,跌宕起伏,寓意也更為 深刻。

36 文末垂戒,意含雙關 作者以史傳的筆法,取法史記「太史公曰」,篇末以「異史氏」名義發表議論,表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王生這樣的人;並諷諭喜歡被奉承、害怕被批評的在位者,如王生一般,不肯下工夫用心學習治國之術,只貪圖近功,徒逞威勢,最終必將落得和王生一樣的下場。

37 語文萬花筒

38 字義比較 字形 字義 例句 而 還是 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 如果 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
人「而」不仁,如樂何。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39 字形 字義 例句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 而且 任重「而」道遠。 隆起「而」粟。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40 字形 字義 例句 前去 道士呼王「去」。 距離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以緩。 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 平生故人,「去」我萬里。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離開 「去」國懷鄉。 孟子「去」齊,宿於晝。

41 字形 字義 例句 年少 「少」慕道。 「少」之時,血氣未定。 稍微 往復挹注,竟不「少」減。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或勸以「少」休。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 「少」從眾。 不久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42 字形 字義 例句 全部 薄暮「畢」集。 鬚眉「畢」見。 結束 今日事,今日「畢」。

43 重要修辭 【轉品】 名詞轉動詞 請「師」之。 (原指老師;此指拜師學習) 月明「輝」室,光鑑毫芒。 (原指光輝,此指照亮)
請「師」之。 (原指老師;此指拜師學習) 月明「輝」室,光鑑毫芒。 (原指光輝,此指照亮) 額上「墳」起如巨卵焉。 (原指小土丘;此指隆起)

44 俄頃月明輝室,光「鑑」毫芒。 (原指鏡子;此指照見)
形容詞轉動詞 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 (原指奇怪;此指覺得奇怪)

45 【譬喻】 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 烈如簫管 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 及牆,虛若無物 額上墳起如巨卵焉 喜疢毒而畏藥石(「疢毒」比喻阿諛讒言,「藥石」比喻直言忠告)――借喻

46 【倒裝】 道士笑而允之。 「乃傳以訣」,令自咒畢。 (原句:以訣傳之) 「授以斧」。 (原句:以斧授之) 道士問:「何術之求?」 (原句:求何術)

47 史書「贊論體」 司馬遷著史記首創「論贊」體例。
在史記的各篇中,都有一段「太史 公曰」的內容,這是仿效左傳的「君 子曰」的形式。這是司馬遷對該篇所 記的史事與人物,發表自己的觀點、 看法,或用以補充史料,記敘傳聞 軼事。

48 左傳 君子曰 後漢書 論曰,贊曰 楚辭 亂曰 五代 史記 嗚呼 史記 太史公曰 聊齋 誌異 異史氏曰 漢書 贊曰 傷仲永 王子曰 (王安石) 三國志 評曰 秦士錄 史官曰 (宋濂)

49 古典小說略窺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紅樓夢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紅樓夢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老殘遊記

50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侯火燒草料場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罷怪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紅樓夢 水滸傳 西遊記 儒林外史

51 語文應用 鏤( )朱紘 腹( )甚窘 濫( )充數 及( )之年 斗( )之人 鞭( )之刑 恭執朝( ) 得魚忘( ) 夜夜( )歌
鏤(   )朱紘 腹(   )甚窘 濫(   )充數 及(   )之年 斗(   )之人 鞭(   )之刑 恭執朝(   ) 得魚忘(   ) 夜夜(   )歌 負(   )從師 簋ㄍㄨㄟˇ 笥厶ˋ

52 結構分析表

53

54 問題與討論

55 一、本文透過哪些情節的安排,顯現王生的個性?
參考答案: 本文描述王生嚮慕道術,向道士學習法術,因眼見道士施行法術,與友人共同飲宴作樂的奇幻景象,而羨慕不已。但終究因為受不了辛苦而求歸,在臨走之前乞求道士授以穿牆的法術,回家之後竟急於向妻子炫耀,結果碰壁跌倒,額頭還碰出個腫包。文中主要是透過道士施法與友共飲、王生習得穿牆法術急於向妻子炫耀兩個生動的情節安排,將王生好逸惡勞,急於求成,以及習得法術的動機只在向人炫耀,而非真正喜好法術的個性充分顯現出來。

56 二、當王生求歸時,道士 笑曰:「我固謂不能 作苦,今果然」;在 王生請求傳授穿牆術 後,道士又「笑而允 之」。這兩次的 「笑」,有何耐人尋 味之處?
參考答案: 小說開頭寫王生初見道士時,聽道士說他「恐嬌惰不能作苦」,曾忙答言:「能之」,而來辭行時卻說自己吃不了這苦,道士聽後不覺笑了。這笑,是笑王生明明不能吃苦,卻非要打腫了臉充胖子說「能之」,這笑,是看到自己的預料應驗之後的會心微笑,也包含對王生好逸惡勞的嬌惰性格的嘲諷。而當王生提出請道士略授小技的要求時,道士笑而應允,則是諷刺王生妄想不勞而獲的不良居心的冷笑,也是對他想輕易學得仙術的嘲笑。道士允許傳授穿牆術的目的,是要好好教訓一下王生,從這令人回味的一笑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道士的心理層面,而且不禁要對王生的骯髒慾念嗤之以鼻。這兩處寫笑,透過道士的思想感情,間接地對王生醜惡的想法作了含蓄的揭露與鞭撻。

57 三、何謂「異史氏」?其於本文中所言有何深意?
參考答案: (1)聊齋誌異中有一百九十多篇於篇末都有「異史氏曰」的型式,異史氏為蒲松齡的自稱,此乃仿照史記「太史公曰」的史傳筆法。這是蒲松齡有意識地要把聊齋誌異當成歷史,藉此發揮議論和抒發感慨,以寄託其孤憤。 (2)本文中作者藉異史氏之言,感嘆世之像王生者不少,進而諷諭喜歡被奉承,害怕被批評的在位者,不肯下苦工,用心學習治國之術,只貪圖近功,徒逞威勢,肆行暴虐,最後一定會遭致失敗的下場。

58 牛刀小試

59 第一題 關於〈勞山道士〉一文,下列說解何者有 誤? (A)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諷刺小說 (B)本文的主角係以法術高強的勞山道士為 主角
答案:B 關於〈勞山道士〉一文,下列說解何者有 誤? (A)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諷刺小說 (B)本文的主角係以法術高強的勞山道士為 主角 (C)文中王生其求道未成的主因乃是由於道 心未能堅定,以致於求道不成 (D)文末以史傳的方式,借題發揮,諷喻在 位者不能貪圖近利,肆行暴虐

60 第二題 「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句中「王俱與稽首」意謂 (A)王生一一向眾弟子行禮 (B)眾弟子們一一向王生行禮
答案:A 「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句中「王俱與稽首」意謂 (A)王生一一向眾弟子行禮 (B)眾弟子們一一向王生行禮 (C)王生與眾弟子們一起向道士行禮 (D)王生與眾弟子們彼此行禮問好

61 第三題 關於勞山道士一文的文意說明,下列說明 何者正確? (A)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舊友的 子弟
答案:D 關於勞山道士一文的文意說明,下列說明 何者正確? (A)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舊友的 子弟 (B)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大 家彼此感受都相同 (C)頭觸硬壁,「驀然而踣」:突然之間, 頭隆起如小山 (D)其聲清越,「烈如簫管」:美如管樂之 聲

62 第四題 下列各組引號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授以「斧」/遂助資「斧」 (B)而「幽」我於廣寒乎/有觀宇,甚 「幽」
答案:CD 下列各組引號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授以「斧」/遂助資「斧」 (B)而「幽」我於廣寒乎/有觀宇,甚 「幽」 (C)我「固」謂不能作苦/夫臺灣「固」 海上之荒島爾 (D)王傚其所為,「去」牆數尺,奔而入 /「去」國懷鄉,感極而悲者矣 (E)驚「顧」之間,已復為箸/眷「顧」 前途,若涉深淵 詳解:(A)資斧為旅費 (B)幽禁/幽靜 (C)本來 (D)離開 (E)看,注視/顧念,顧惜

63 第五題 下列有關小說源始與流變之敘述,何者正 確? (A)「小說」一詞始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出於稗官。」
答案:BD 下列有關小說源始與流變之敘述,何者正 確? (A)「小說」一詞始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出於稗官。」 (B)漢、魏、六朝,以筆記小說為主,內容 多為神怪之事 (C)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小說代表,屬於 篇幅短小的志怪小說 (D)唐代的「傳奇」,情節、技巧、結構皆 已近完全成熟之境 (E)元代開始發展章回小說,其中通行最早 的白話章回小說是三國演義

64 補充資料 志怪小說的發展

65 志怪小說的發展   「志怪小說」的興起淵源應起於先秦 時代的神話故事(   ),此書學者原 以地理方志視之,及自西方的神話概念傳 入,人們才將之視為上古的神話著述。魏 晉南北朝以後開始產生篇章短小的小說, 稱之為(    ),分為「志人」和 「志怪」兩類,其中志怪一類最高的成就 作品為干寶的(   ),此書和記地理 博物的小說不同,它以記錄鬼怪神仙的故 事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野文雜記。 山海經 筆記小說 搜神記

66 而唐傳奇中亦有志怪一類,如沈既濟的任氏傳、王度的古鏡記等。 元明之後章回小說盛行,其中亦 有一與志怪頗為相關的類型,魯迅稱 之為( ),最具代表性的就 是吳承恩的( ),此一小說演 繹自唐代的大唐西域記及宋代話本 ( )。清代成書的 ( ),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言 短篇的筆記小說,作者為( )。 神魔小說 西遊記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聊齋誌異 蒲松齡

67 此書直接繼承了(    )和 (   )的傳統,雖有一些題材 改寫自前人的作品,但能另闢蹊徑, 寫出別樣的風情。近代學者稱其為 「文言小說回歸的高峰」或「中國傳 奇小說史上的高峰之作」。
魏晉志怪 唐傳奇 67

68 好站連結   《聊齋誌異》全文檢索   中國文化研究院――   蒲松齡與《聊齋誌異》


Download ppt "勞山道士 蒲松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