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資訊系統開發概論 學習目標 一、導論 二、資訊系統開發之原則 三、資訊系統開發之構面 四、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與挑戰
第一章 資訊系統開發概論 學習目標 一、導論 二、資訊系統開發之原則 三、資訊系統開發之構面 四、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與挑戰 五、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六、結論
2
學習目標 系統開發、資訊系統開發和系統分析與設計的關係。 影響資訊系統開發的重要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資訊系統開發的人員與角色。
資訊系統之建置策略。 有那些系統開發模式。 系統分析與設計階段有那些技術可用。
3
一、導論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應用的普及經營環境之競爭,使得有效地掌控與應用資訊已成為企業成敗之重要關鍵。為了有效管理與應用資訊以支援組織的經營管理和決策需求,各種資訊系統乃應運而生: 交易處理系統(TPS),管理資訊系統(MIS)、決策支援系統(DSS)、專家系統(ES)、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IS)等。
4
系統開發之過程可歸納出一些基本而共同的步驟或階段。其中「系統分析與設計」是重要階段之一。
三階段 七階段 需求分析 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統實施 使用者 需求分析 軟硬體 需求分析 系統分析 系統設計 編碼 測試 操作與 維護
5
二、系統開發之原則 人類為滿足需求而建立了各種系統。例如,萬里長城是防禦系統、電影是娛樂產品,而企業之電腦軟體則是管理資訊系統。
系統開發可以定義為運用科技及方法來建構實體的或邏輯的系統,以達到特定的目標或功能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6
成功的系統開發必須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 系統的目標應該明確定義 系統的目標要實際而有用 明確的需求、功能、範圍、完成時間、評估準則…
有效解決實際的問題,並帶來效益 系統開發要充份運用科技 掌握最新科技的發展,可提升系統開發的 效率以及品質
7
成功的系統開發必須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Cont.)
系統開發要依循一定的方法 累積經驗以發展出更好的程序、步驟、 工具與標準 系統開發必須獲得足夠的資源及支持 人員、時間、金錢、設備、專業知識 系統開發必須符合限制條件 法規、期限、合約書的要求等 系統開發必須考慮環境因素
8
三、資訊系統開發的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要考慮人、方法、科技和企業經營等四個重要的構面,其關係有如鑽石結構,各構面需要均衡發展: 人 方法 科技
9
人的構面 方法構面 資訊系統開發是一項極度依賴人的工作 依循一套科學方法,使不同組織或地區開發的系統能互相溝通與整合
年輕、專業、獨立、自主、不願受拘束 自我目標設定和自我管理 小型專案團隊的高凝聚力、高彈性及生產力 以成就感、責任感來激勵人員 方法構面 依循一套科學方法,使不同組織或地區開發的系統能互相溝通與整合
10
科技構面 企業經營構面 不同科技各有其特性與適用性 選擇不成熟或落伍科技,風險將提高 科技尋找、選擇與管理
資訊系統目的在於支援企業經營與管理 失敗的系統:不符企業經營需求or無法有效解決使用者問題 系統分析與設計主要功能:表達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需求,並把需求有效轉換成可支援需求的資訊系統
11
四、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與挑戰 資訊系統開發的特性如下: 設計者對於電腦程式中的邏輯須完全了解 軟體開發者之專業門檻較高,且養成時間也較長
軟體開發是一種智力活動 人的智力潛能無窮、個人差異大,但也充滿著錯誤和偏誤。
12
資訊系統開發面臨之挑戰: 資訊科技進步快速、淘汰率高,系統可用壽命變短。 經營環境變遷快速,使用者需求經常變動。
系統開發時程延誤、成本超支、品質不良等問題普遍存在。 人們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不足,使得軟體的價值低。
13
五、資訊系統開發環境 資訊系統開發的環境所涉及的層面很廣,包括系統開發本身所涉及的環境及外在的大環境。
14
(一)資訊系統的種類 資訊系統是一種由資訊科技、企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與知識等元件有組織的結合,用以管理知識,並為某些活動提供知識或服務的系統。
15
資訊系統的種類 高階主管系統、 專家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
16
交易處理系統 交易處理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亦稱資料處理系統(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 POS (Point of Sale)系統之前檯系統 加油站之加油作業與收銀系統 金融機構之櫃檯系統等屬於交易處理系統。 主要目的:將大量的交易處理自動化。 兩種主要功能:交易記錄之保存與交易 表單之產生。
17
管理資訊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主要目的:提供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有關組織營運狀況不同摘述程度之報表 POS系統之後檯系統屬之 報表之格式事先設定,資料之處理與報表之產生也多是結構化的。 系統的兩種主要功能:交易資料之記錄保存與摘述性報表之產生。
18
決策支援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主要目的:支援決策者以提升其效率(Efficiency)與效能(Effectiveness) POS 系統之後檯系統,除了固定式分析與報表產生外,若還能與使用者互動,並依其需求分析與展示資訊,則屬之。 支援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之決策活動,其主要特徵: 能以突發、自訂性或標準化的方式分析資料與產生報表 能直接與決策者產生互動。
19
高階主管系統 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 EIS)是針對高階主管之資訊需求而設計
目的:希望高階主管能直接從電腦及時得到其所需之關鍵資訊,而不需透過中介使用者。 重要的特徵 可過濾、摘述關鍵資訊 與決策支援系統相同,但高階主管資訊系統比決策支援系統有更多的限制,故高階主管資訊系統可視為是決策支援系統的一種特例。
20
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 ES) 專家系統有三個主要元件
初期發展的目的在於取代人類專家,並希望專家系統所提供之解答或建議達人類專家之水準。 如今,專家系統不再強調取代專家,而是支援專家,因此也漸成為另一種決策支援系統。 專家系統有三個主要元件 使用者介面:專家系統與使用者交談之機制 推理機:專家系統依使用者之要求從知識庫中推論出結果或建議之機制 知識庫:系統儲存專家知識的地方。
21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系統
目標:to integrate all departments and functions across a company onto a single computer system that can serve all of the enterprise’s needs 實例:立即查詢存貨、產品資料、客戶信用歷史及前次訂單資料 ERP軟體:SAP R/3、Oracle...
22
整合系統的演進 1960 + 1970 + 1980 + 1990 + 2000 + Inventory Purchasing
Production scheduling MRP 1960 Production Management + MRP Finance, labor MRP II 1970 Major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 MRP II All internal resources ERP 1980 Coordinated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Transactions + ERP Internal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Internal SCM 1990 ERP/SCM + Internal ERP/SCM External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Extended SCM 2000 Extreme/ Integration +
23
資訊系統之種類及其特性
24
(二)資訊系統開發相關人員角色 資訊系統開發之相關人員包括 終端使用者(End User) 終端使用者之高層主管
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 系統分析師(System Analyst) 資訊系統經理(IS Manager) 資料庫管理者(Database Administrator) 其他技師(Technician)等。
25
終端使用者 為問題領域之專家,但可能並非資訊科技方面之專家 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過程主要扮演提供使用者需求與企業知識之角色。
終端使用者有企業領域之專業知識,不過他們通常沒有資訊系統開發上之技術、時間與責任。因此,分析師要與終端使用者一起工作並將企業上的知識轉換成可支持其工作的資訊系統。
26
企業經理 企業經理們是終端使用者之高層主管 具有決策權與企業的專業知識,能對資訊系統專案發展設定一般性的需求與限制。
沒有很多時間參與系統的開發,但他們對系統開發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承諾對系統開發之財力、人力、時間等資源之投入及提出組織之政策與限制等。 具有決策權與企業的專業知識,能對資訊系統專案發展設定一般性的需求與限制。 系統分析師必須要這些人保持良好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期望和優先順序,從他們口中瞭解組織內的限制和資源。
27
系統分析師 系統分析師扮演的角色有 程式設計師 使用者需求之擷取 進一步將需求轉換成資訊技術、企業處理與知識等元件,並且有組織的結合起來。
依分析與設計之藍圖設計出程式、建立資料庫、測試與安裝系統等。
28
資料庫管理者及其他技師 資訊系統經理 負責資料庫、網路、作業系統等相關軟/硬體之建置、管理與維護 資訊系統之專案管理 人員規劃(招募、訓練)
軟硬體規劃 政策之訂定與推展
29
(三)資訊系統建置策略 資訊系統建置策略乃指資訊系統之建立、修改、擴充或更新等所採取之方式 資訊系統之建置策略可分成參種:
由公司內部獨立完成:終端使用者or資訊部門 由公司外部取得 其他方式 若取自於公司外部,則可: 委外開發(Outsourcing) 購買現成之套裝軟體(Application Package) 引進同業之系統
30
(四)資訊系統開發模式 系統開發模式主要考量開發過程應分成哪些階段?每階段應如何進行?要做什麼? 常用的資訊系統開發方法有五種: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 漸增模式(Incremental Model) 雛型模式(Prototyping Model)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 同步模式(Concurrent Model )
31
(五)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 常用的分析與設計技術可分為:結構化技術與物件導向技術。 結構化技術
主要用於系統開發過程之分析與設計階段,以幫助系統分析師進行資訊系統之描述與驗證。結構化技術將流程與資料分開處理。
32
物件導向之分析與設計 將流程與資料合併處理,並將之封裝成物件。
另一特徵是繼承的概念,也就是當物件類別之層級結構被建立後,低層物件可繼承上層物件之性質,以減少因需求改變而造成相關程式之修改等。
33
六、結論 資訊系統之開發是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活動,過程中需要考量系統開發之環境背景,例如需瞭解資訊系統之種類、系統開發之相關人員、系統建置策略、系統開發模式及分析與設計之技術等,並做最適當的選擇。 選擇時應考量組織之限制、政策、人力之資訊科技能力、資金、規模、對系統需求之迫切性、組織對資訊倚賴之程度與重要性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