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财 政 导 论 科学出版社 财政与金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财 政 导 论 科学出版社 财政与金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财 政 导 论 科学出版社 财政与金融

2 1.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2.掌握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理解公共财政的概念及必要性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2.掌握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理解公共财政的概念及必要性 3.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分析和理解财政三大职能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

3 课前导读 人民银行昨日公布了《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在分析去年的金融机构贷款情况时,指出个人消费类贷款增速减缓。
据央行数据,2005年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233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少248亿元。 财政与金融

4 课前导读 央行认为,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减缓,既是多年高速增长后的正常调整,也反映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在发挥作用。但考虑到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其进一步变化趋势予以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个人消费类贷款持续减少,会与国家提出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相悖,因此央行可能会在此类贷款的宏观调控上“有一些适度放松动作出现”。 (资料来源: 羊城晚报) 财政与金融

5 内容提要 1 财 政 概 述 2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 3 财政的职能 财政与金融

6 内容提要 财 政 概 述 1 2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 3 财政的职能 财政与金融

7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 国家 财政与金融

8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产生后,为维护其存在和履行其职能,就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就要有一批脱离生产的专职人员参加管理,就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生产资料,就要从社会产品分配中强制地、无偿地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国家的需要。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财政。 财政与金融

9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收入 王室土地、军事、捐税收入 赋税、官产、公债、专卖收入
1.私有制国家财政的特点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收入 王室土地、军事、捐税收入 赋税、官产、公债、专卖收入 税收、公债收入、财政性货币发行 支出 祭祀、王室费用及官吏俸禄、军事支出 军事、官府经费、宗教 行政性支出、军事、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 形式 实物、力役 实物、货币 货币 管理 混乱 日趋完善 规范、有计划 财政与金融

10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特点
1)社会主义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分配,保持了财政分配强制、无偿的共性。财政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参与分配,则指财政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国有企业取得的经营利润。因此,在财政分配中,经济建设的比重一般高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与金融

11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和劳动成果的占有上享受着平等的权利,财政分配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基础,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为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合理分配。 3)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决定了我国财政至少应由两部分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任务。 财政与金融

12 二、财政的概念 概括而言,所谓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社会产品分配中所形成的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是国家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财政与金融

13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因为财政分配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是由国家来组织的,国家在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目的、方向、范围、结构、数量和时间等,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这使得财政分配与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为主体的分配相区别,这是财政区别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与金融

14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社会产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生产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C);二是劳动力再生产价值(V);三是剩余产品价值(M)。其中,C是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财政一般不参与分配;V(实际为工资)是维持劳动者生存的部分,财政能否参与V的分配取决于工资水平能否在劳动者在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还有剩余。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财政参与V的分配比例正在逐步上升。但从总体上看,财政分配的主要部分还是M。 财政与金融

15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它不同于私人的个别需要,是社会全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所提出来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公共需要只能通过公共财政来提供,即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至于为什么社会公共需要必须由公共财政来提供,这和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财政的特点有关,这将在下一节内容中进行阐述。 财政与金融

16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四)财政分配的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
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分配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当国家产生以后,对社会产品占有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的占有,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例如,国家税收就是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依法强制征收的,任何形式的抗税都是一种违法行为。财政分配的强制性,源于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对资金的需求和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这是一种由法律强制表现的经济强制。 财政与金融

17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例如,国家征税之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当然,从财政收支的整体过程来看,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但是,对于每一个纳税义务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到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也就是说,对具体某个纳税人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这是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无直接偿还性。 财政与金融

18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五)财政是一种集中性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财政分配是宏观经济问题。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财政支出又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国家在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时,都应以社会整体的发展为目标,不仅要考虑政府部门的自身利益,而且要考虑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这也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的主要标志之一。其他分配如价格分配、财务分配、工资分配等,都是在一个企业、单位或个人之间进行的分配。 财政与金融

19 内容提要 1 财 政 概 述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 2 3 财政的职能 财政与金融

20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1.公共产品的概念:具有社会共同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2.公共产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排他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公共产品只能或者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财政与金融

21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一)市场失灵 市场是一种把买者和卖者汇集到一起交换物品的机制,它通过价格无意识地协调着生产者、消费者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又是一个资源配置系统,借助市场的引导,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自发地进行配置,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低效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与金融

22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垄断 4.信息不充分 5.收入分配不公 6.经济波动与失衡 财政与金融

23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二)公共财政 1.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是与私人财政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 公共财政行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性,是公共财政与私人财务的区别所在。 从行为特征上看,公共财政是一种收入和支出活动,这构成公共财政与其他公共行为的本质区别。 财政与金融

24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2.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它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目标是满足公共需要,而通过政府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满足公共需要这个最终目标的手段。 2)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公共财政的存在是以市场失灵为前提 的,其活动范围不能超出市场失灵的范围,否则会影响到市场效率的发挥。同时,这也意味着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政府就需要运用公共财政来进行弥补。这在我国就是财政的退出“越位”与弥补“缺位”的问题。 财政与金融

25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3)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由市场来决定,过大的财政规模会引起市场发展规模和速度不应有的压缩,而过小的财政规模则难以提供市场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服务和条件。这些都会对市场产生危害,因而财政分配的规模应保持在市场所要求的适度的规模上。 财政与金融

26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4)公共财政要求处理好政府(或财政)与市场的关系。首先,从总的方面来说,政府(或财政)与市场的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如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是两者共同的基本职能,只是由于两者运行的机制不同,从而实现同一职能的适用领域、作用方式以及经济效益上是不同的。其次,由于市场失灵才有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同样政府干预也存在着失灵或缺陷。财政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可能产生正效应(即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无助于市场弥补市场失灵,甚至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 财政与金融

27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5)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所以政府不能是盈利性的市场运营主体,不能参与市场的盈利竞争。借鉴这一点,我国财政就有必要逐步从经营性、盈利性的领域退出来,还市场一个自由竞争的空间。 财政与金融

28 内容提要 1 财 政 概 述 2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 财政的职能 3 财政与金融

29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国家职能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财政职能的前提;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国家或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财政与金融

30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的含义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的含义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财政与金融

31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财政配置资源的途径 1)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财政配置资源的途径 1)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3)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财政与金融

32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含义和目标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含义和目标 在收入分配中调节各物质利益主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使各物质利益主体之间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就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我国现阶段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要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财政与金融

33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这主要是通过征税剔除或减少客观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财政与金融

34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这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调节,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主要有两方面的手段:一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二是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低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财政与金融

35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3.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 (1)税收 (2)转移性支付 (3)购买支出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3.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 (1)税收 (2)转移性支付 (3)购买支出 (4)各种收入政策、制度,主要是工资制度 (5)间接再分配 财政与金融

36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1.经济稳定的含义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1.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它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这里的“就业”即工作或劳动,是泛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这就是说,在各种所有制、各行各业的劳动,均属就业范畴。从理论上说,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越好。但在实践中,100%的就业率(或零失业率)是不可能的。因为摩擦性失业和转换性失业是经常存在的。因此,通常将失业率控制在4%~5%就可视为充分就业。 财政与金融

37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并非物价固定不变,而是指平均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带动价格水平的上涨,只要年物价总水平上涨不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即可。通常,年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3%~5%(视各国居民承受能力而定)都可认为物价稳定。 财政与金融

38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3)国际收支平衡。它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就是要在经济运行中出现失业、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采取适当的政策,以增加就业水平、平稳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都实现了,财政就保持原有的收支格局(即中性政策),以保证经济的稳定。 财政与金融

39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经济稳定的主要内容 3.执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 1)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经济稳定的主要内容 1)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3.执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 (1)预算收支政策 (2)内在稳定器 (3)政策的选择 财政与金融

40 阅读资料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27日发布消息,决定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上调。专家预计,在央行率先推出调控政策之后,其他有关部门也会跟进推出一系列紧缩政策。 “我们没有预测到央行会提高贷款利率。”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师王志浩有些吃惊。他表示,渣打本以为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渐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以控制流动性过剩。 财政与金融

41 阅读资料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增速强劲。贷款更是迅猛增长,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占到了全年2.5万亿信贷目标的一半。对于央行出台紧缩政策,市场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政策的选择上,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紧缩。 央行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

42 阅读资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解释说,当前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流动性的泛滥。流动性的泛滥可能导致资产泡沫、投资过热等问题。在银行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融资渠道的背景下,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目标,客观上要求银行向企业提供的贷款在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水平。 吃惊之后,王志浩表示理解央行的调整。他认为,目前的贷款利率是偏低的,而且在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出现了泡沫,上调贷款利率有助于挤出泡沫。“央行提高贷款利率是给市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上调0.27%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动作。”王志浩说。 财政与金融

43 阅读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央行此次调息很可能拉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序幕。“一旦二季度的数据不能落实在调整范围内,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那轮宏观调控相似的调控手段将会陆续出台。” (资料来源: 经济参考报) 财政与金融

44 小 结 财政的产生与国家的出现密切相关,所以它既属于分配的范畴又属于历史的范畴。和要素分配形式相比较,财政分配除了具备分配的一般特征以外,在分配主体、分配对象以及分配目的方面有它的独特性,国家主体性在判断一项分配是否属于财政分配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是社会公共产品,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手段对市场运行的结果进行调节,最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 财政与金融

45 复习思考题 1.财政是怎样产生的? 2.为什么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3.财政是怎样发挥稳定经济职能的作用的? 4.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征?
5.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财政与金融

46 Thank You ! 财政与金融


Download ppt "第一章 财 政 导 论 科学出版社 财政与金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