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元2006年「以黎軍事衝突」是以色列 國防軍和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的一場 軍事衝突事件,主要作戰地區是在以色 列北部和黎巴嫩南部地區。 這場軍事衝突是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少數 主動承認失敗的例子。為何戰力強大的 正規軍會敗給一支游擊武力,值得探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元2006年「以黎軍事衝突」是以色列 國防軍和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的一場 軍事衝突事件,主要作戰地區是在以色 列北部和黎巴嫩南部地區。 這場軍事衝突是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少數 主動承認失敗的例子。為何戰力強大的 正規軍會敗給一支游擊武力,值得探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西元2006年「以黎軍事衝突」是以色列 國防軍和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的一場 軍事衝突事件,主要作戰地區是在以色 列北部和黎巴嫩南部地區。 這場軍事衝突是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少數 主動承認失敗的例子。為何戰力強大的 正規軍會敗給一支游擊武力,值得探究。

3 以色列西鄰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東依敘利亞和 約旦、西南側為埃及。於1948年宣布建國,人口 超過7百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
以色列西鄰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東依敘利亞和 約旦、西南側為埃及。於1948年宣布建國,人口 超過7百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 的國家,首都和中央政府 所在地設於耶路撒冷。以 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自由 民主體制的國家,也是中 東地區經濟發展、商業自 由、新聞自由整體發展度 最完善的國家。   02:43 以色列

4 00:02:43

5 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1943年11月擺脫法
國統治宣布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75年4月, 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爆發內戰。敘利亞自1976 年10月起在黎巴嫩駐軍,並扶植 真主黨游擊隊;而以色列亦控制 黎南一段時期作為報復。1990年 黎巴嫩內戰結束。2005年4月26日 敘利亞遵照聯合國決議,自黎巴 嫩撤軍,但「基於安全理由」, 目前黎南仍由以色列控制。

6 黎巴嫩真主黨是什葉派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成立 於1982年,創始人是穆薩維。真主黨組織嚴密, 在年輕穆斯林教徒中頗具影響力。在中東和談問
黎巴嫩真主黨是什葉派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成立 於1982年,創始人是穆薩維。真主黨組織嚴密, 在年輕穆斯林教徒中頗具影響力。在中東和談問 題,真主黨抱持堅決反對立場,認為解決以阿問 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消滅以色列。1991年以阿和談 開始後,真主黨頻襲擊以色列在黎南設立的安全 區,因此以色列一直視真主黨 為恐怖組織。真主黨從1992年 起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並成 為最大的反對黨。 01:17 真主黨領袖遭暗殺

7 00:01:17

8

9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與鄰近阿拉伯國家一直紛爭
不斷,而根本衝突則是「歧視與偏見」。1978年 以軍首次攻擊黎巴嫩,占領南部部分地區,作為 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襲擊以色列的回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又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組 織為由,再度攻擊占領黎南地區,直到2000年5 月25日才從黎巴嫩撤離。這段期間以色列對真主 黨一直有零星的衝突與壓迫,只是未將其列為主 要攻擊目標,因此給予真主黨長期學習對抗以軍 的絕佳機會。

10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64年成立,在阿拉伯各國中
約有1萬5千多名游擊隊員,此外還有一支「巴勒斯 坦解放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74年獲得聯合國 觀察員地位。1988年聯合國決議,決定以「巴勒斯 坦」名稱取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數十年來, 巴勒斯坦人民一直為恢復合法權利和收復失地而努 力。儘管建國問題未解決,但巴勒斯坦已得到廣泛 承認,目前和百餘個國家建立各種形式的關係或聯 繫。

11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 後,黎國各派根據政府 決定,解除各自武裝, 但真主黨以「抗擊以色 列」為由,拒絕解除武 裝組織,並以「摧毀以 色列」為政治口號,吸 收成員,逐漸壯大組織 規模,因而為此次軍事 衝突種下惡因。

12 真主黨成立於1982年6月,初期一直處於祕密 狀態,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名稱,1985 年發表聲明宣告正式成立,是在伊朗資助下成 立的什葉派伊斯蘭政治和軍事組織。黎巴嫩目 前政黨林立,人口300餘萬,卻有80餘個黨派, 30餘個不受政府控制的武裝 力量,真主黨是其中最大政 黨,擁有許多現代化武器, 有類似正規軍的編制,主要 戰術是游擊戰。

13

14 2000年5月,以軍從 黎巴嫩南部地區撤軍 後,該地區實際上由 真主黨控制。由於以 軍未從黎巴嫩、敘利 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
頗有爭議的薩巴阿農 場撤軍,真主黨軍隊 對以色列境內的襲擊 從未中斷。 薩巴阿農場位於黎、以、敘三國交界山區,1967年中東戰爭 時被以色列占領。儘管以色列於2000年從黎南撤軍,但至今 仍占領薩巴阿農場。 00:18 以色列地理位置

15 00:00:18

16 薩巴阿農場位於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交界處,土地
肥美,水源充沛。薩巴阿農場具有極高戰略價值,地勢 高可守護處於低地的以色列村莊,同時監視敘黎兩國。 以色列在2000年5月結束對黎南18年的占領,但並未撤出 薩巴阿農場,以國認為該區是戈蘭高地的一部分,屬敘 利亞。黎巴嫩和敘利亞則聲 稱該區屬於黎巴嫩,但聯合 國認同以色列說法。

17 由於對薩巴阿農場的主 權有爭議,2000年10月 真主黨所屬軍隊俘虜3名 以色列國防軍士兵,並 企圖藉此要求以色列交 換14名黎巴嫩俘虜及巴 勒斯坦人俘虜。 2004年1月29日,交換俘 虜行動在黎巴嫩南部進 行,目前仍有3名黎巴嫩 人被監禁在以色列。

18 美國和以色列一直認為 真主黨是恐怖組織,並 接受來自伊朗和敘利亞 的財政、政治援助。荷 蘭則認為真主黨是由軍 人(恐怖組織)和平民
(非恐怖組織)所組 成。故以軍面對的是一 個武裝政治實體,而非 一個國家軍隊,正因為 如此,戰爭的型態與面 貌迥異於過往戰例。 以色列地面部隊正在加強游擊戰的訓練

19 亡後,納斯魯拉接替,擔任真主黨總書記至今。納 斯魯拉威望頗高,具演說才能,且十分幽默。敵視 者把他視為「黎巴嫩恐怖組織的頭子」,但對廣大
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軍空襲中身 亡後,納斯魯拉接替,擔任真主黨總書記至今。納 斯魯拉威望頗高,具演說才能,且十分幽默。敵視 者把他視為「黎巴嫩恐怖組織的頭子」,但對廣大 穆斯林而言,則是反抗以色列的「民族英雄」。納 斯魯拉一直拒絕承認以色列,主張運用 武裝鬥爭結束以色列的占領行為。他運 用真主黨的資金建立學校、診所、醫院 及各類公司和農場,深得民心,也使真 主黨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00:56 真主黨掀戰端

20 00:00:56

21

22 諾行動」的軍事行動,攻擊正在巡邏的以軍。 此項行動引起以色列高度不滿,隨即展開代號 「正義報酬行動」(稍後改稱「變向行動」)
2006年7月12日,真主黨軍隊進行一項「誠實許 諾行動」的軍事行動,攻擊正在巡邏的以軍。 此項行動引起以色列高度不滿,隨即展開代號 「正義報酬行動」(稍後改稱「變向行動」) 進行反擊。雙方交戰多日,死傷多人,造成中 東地區情勢不安,且導 致國際油價上漲,使國 際對此軍事衝突相當注 目。 01:36 以黎衝突進程

23 00:01:36

24 2006年7月13日,以軍開始轟炸黎巴嫩貝魯特國際機場,真主黨則以火箭彈轟炸以色列的納哈里亞、薩法德作為報復,此次攻擊行動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過29人受傷,以色列的
海法居民被要求前 往空襲掩體躲避。 00:37 以軍轟炸黎巴嫩

25 00:00:37

26 貝魯特為黎巴嫩首都,位於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
海岬上,面向地中海,以獨特建築風格與氣候環境 並美而聞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黎巴嫩獨立 後,貝魯特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成為中東金融、旅 遊和新聞中心,並以轉口貿易 馳名於世,有「東方巴黎」美 譽。貝魯特港口是地中海東岸 最大港口,貝魯特國際機場則 是國際著名航空港。

27 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是一個海港。海法北
部為該市的工業地區,有煉油廠及其他與煉油相 關的工業;南部則有Matam科技及工業中心,是 以色列最大的商業城。很多本國及國際的生產、 研究及技術公司如英特爾、 微軟等均在此地設分公司。 海法是以色列最繁忙的客運 港口,亦是最大的貨運港口 之ㄧ。

28 此時以軍也開始以海空方式對黎巴嫩進行封鎖,並轟炸貝魯特與大馬士革間的高速公路與電廠等基礎設施。7月15日,3枚愛國者飛彈部署在海法以攔截飛彈,然而卻無法抵擋來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彈。

29 這種火箭砲正式型號為BM-13。該砲射擊火力猛
烈,殺傷範圍大,為大面積消滅敵人密集部隊、 壓制敵火力配置和摧毀敵防禦工事的有效武器。 這種火箭砲的發射架上標示字母「K」,也是俄文 「共產國際」的第一個字母。紅軍戰士即根據字 母「K」,把大砲命名為 「喀秋莎」,後來士兵 們就將82公釐BM-8型火 箭砲也稱為「喀秋莎」。

30 2006年7月24日,以軍經歷開戰後傷亡最慘重的一天。為奪下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第二大據點比特貝爾鎮,以軍單日就有
9名士兵戰死沙場,繼之派 出的2輛坦克車本欲載回受 傷的士兵,但尚未援救成 功,其中一輛坦克就在真 主黨的襲擊下被炸毀,另 一輛坦克則遭到路邊的爆 炸裝置埋伏,坦克翻覆, 指揮官遇難。

31 簡易爆炸裝置大多是由砲彈彈殼和TNT炸藥組裝
而成,常偽裝成磚頭石塊,或放置路旁、橋梁、 車體中,因為有別於正規地雷而不易察覺,一 般多運用手機、車庫自動開門裝置、震動或遙 控引爆。種類繁多,大者能炸毀重5噸餘軍車, 小的精密炸彈則可在厚裝甲車外殼炸出如手球 大小的洞。目前已造成以色列國防軍 極大困擾,也是美軍在伊拉克境內傷 亡的主因之一。

32 00:40 戰後統計數字 2006年8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701號決議,促使交戰雙方停火。從這場軍事衝突可以看出,在「不對稱戰爭」中,以軍實力本來遠高於真主黨,但面對敵人神出鬼沒的游擊戰術,以軍打得卻很勉強。 8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 各成員國就結束以黎衝突有關決議進行投票,最終一致通過此項決議,呼籲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結束長達1個月的武裝衝突。

33 00:00:40

34 一般認為「以小搏大、避實擊虛、以弱擊強」的軍 事概念,就是要盡量避免與敵人的強點對抗,並在 衡量敵對雙方實力後針對敵人弱點予以打擊的作戰
00:55 不戰稱戰爭 一般認為「以小搏大、避實擊虛、以弱擊強」的軍 事概念,就是要盡量避免與敵人的強點對抗,並在 衡量敵對雙方實力後針對敵人弱點予以打擊的作戰 方式。就現代觀點而言,「不對稱作戰」更強調運 用非傳統或非正規方式來對抗軍力強大的正規軍隊。 不對稱作戰概念涵蓋領域包括科技、戰略、戰術、 戰技、文化與心理等層面,而各種不同形式的「不 對稱作戰」,其主要目的並非只在戰場上擊敗或擊 潰敵人,而在於瓦解敵人作戰意志。  

35 00:00:55

36

37 以黎衝突結束後,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宣稱:為了打擊真主黨,以軍不會停止追捕真主黨領導人;同時也承認以軍在戰爭中戰術失誤,而未能獲致決定性戰果。

38 奧爾默特一直被認為是沙龍在利庫德集團內最親密 的盟友及支持者。由於利庫德集團分歧嚴重,2005
01:08 以、黎交換戰俘 奧爾默特一直被認為是沙龍在利庫德集團內最親密 的盟友及支持者。由於利庫德集團分歧嚴重,2005 年11月,沙龍組前進黨,奧爾默特隨即加入。2006 年1月,沙龍因腦溢血昏迷,奧爾默特代行總理;3 月率前進黨在大選中獲勝,5月出任總理。奧爾默特 以言論大膽著稱,但政治主張溫和。在 以巴問題上,經常婉轉表達一些鴿派觀 點,避免激化雙方矛盾。在接任前進黨 領導人後,他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繼續實 施撤離行動,並在4年內單方面畫定以 巴永久性邊界線。

39 00:01:08

40 敵軍行動,但真主黨武裝份子慣常隱身平民住 宅區中,在以軍空襲真主黨基地時往往造成大 批黎巴嫩平民傷亡,引發國際譴責。
以軍戰術運用如下: 空中精準攻擊:以色列擁有高 科技的衛星偵察設備,可鎖定 敵軍行動,但真主黨武裝份子慣常隱身平民住 宅區中,在以軍空襲真主黨基地時往往造成大 批黎巴嫩平民傷亡,引發國際譴責。 地面裝甲運用:以色列希望借助空襲方式消滅 真主黨,卻無法如願,於是 增加地面進攻部隊,以裝甲 武力節節進逼。 00:33 空中精準攻擊

41 00:00:33

42 真主黨是一個擁有先進武器裝備且紀律嚴明 的阿拉伯武裝游擊隊,反擊能力頗高。戰術如下: 掌握主場優勢的戰術作為:真主黨固守什葉派村 落與祕密地下碉堡多年,使得以軍空襲與坦克攻 勢難以全面掌控以黎邊界地帶,遑論將真主黨趕 盡殺絕。真主黨迄今能屹立不搖,全賴典型「主 場優勢」戰術,即藏匿於本身地盤與親友掩護。 此外,戰士們無懼死亡的愛國熱誠,在短兵相接 的肉搏戰中占盡優勢。

43 遜尼派約占全穆斯林人口的90%,什葉派約占 10%,兩派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可蘭經的解釋。 遜尼派認為先知藉可蘭經啟示真主的律法,指 導人民走向真主,這種先知的角色伴隨其去世 後即告終。什葉派則認為真主不曾離開,所以 不必留下指導,其領袖具有詮釋可蘭經的權力。 遜尼派認為可蘭經應照字義詮釋,什葉派則主 張可蘭經具隱含的意義。

44 漫畫揭示了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圖中鉛筆代表伊拉克,試圖把什葉派和遜尼派兩點連接起 來,但畫出來的結果卻如同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

45 深入研究以軍戰術,尋求積極反制作為:真主黨長年觀察以軍行動的弱點,如以軍巡邏時間、路線及方式。而真主黨的特點是謹慎、耐心、互相交換分享情報,在游擊戰中不需要攻城掠地,只要能繼續
運作且造成敵方傷 亡,就是勝利。

46 正規武力實施游擊戰法: 真主黨雖不是正規軍隊, 卻有類似正規部隊的武器 與編裝或軍事訓練,這點 是以軍未與真主黨交戰前
所不明瞭的;因此當雙方 交戰時,真主黨戰力強 大,戰術靈活,令以軍震 驚,這是正規的以軍難以 適應的戰術,也是戰場失 利的主因。 01:53 以軍對抗非正規軍

47 00:01:53

48 誘敵深入,截斷 補給線:真主黨軍 隊具有類似北越式 的防禦作為,即不 斷迫誘以軍深入黎 南地區,拉長以軍 地面補給線,再以 伏擊方式削弱以軍 機動裝甲部隊戰 力,設法截斷地面 部隊的補給線。

49 越戰初期,越共以正規軍與美軍進行叢林戰,
但因戰力相差懸殊而吃足苦頭,故改採游擊戰 術。美軍長驅直入,到了要控制各處鄉鎮時, 才發現越共的防禦作為-游擊戰術的靈活。越 共的游擊戰術取法中共,每村每鄉都是戰鬥堡 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各有戰鬥崗位, 建有大量地道及陷阱,又稱為坑道戰,不定時 向美軍突襲,令美軍防不勝防。  

50 長期經營仇敵意志:雖然以色列和美國政 府將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但在黎巴嫩境 內他們的表現卻備受肯定,不僅2005年成 功從武裝組織轉型為在黎國國會占有14席 的政黨,且平時致力於社會工作,開設醫 院、學校等,和往昔不可同日而語。

51 針對威脅型態,編組 訓練所需戰力:1992 年,哈桑‧納斯魯拉 執掌真主黨,將真主 黨武裝畫分為三個地 區司令部,各個司令
部間獨立且自治。真 主黨在民間設立許多 獨立的自治作戰單 位,當地的預備部隊 負責提供補給和後勤 物資。 以色列戰機發射的飛彈在黎巴嫩南部爆炸

52 完整的地下化設施:真主黨的軍火庫是用混凝 土依地形建築,其中有樓梯、緊急出口及逃生 路線。此外,在黎南開掘發達的地道系統,和
以軍進行神出鬼沒的地道戰。真主黨的經典戰 術是從地道鑽出來,發射一枚肩射式反坦克導 彈,並在以軍尚未發現前消失。真主黨在黎巴 嫩起伏的地表下挖掘的地 道,配備先進通訊網絡, 甚至還有許多陷阱,使以 軍防不勝防。 00:47 真主黨神出鬼沒

53 00:00:47

54 正規軍執行游擊戰法,是彈性用兵的作 為,並非示弱或逃避,更非不遵守國際 相關規定,而是在敵方戰力明顯優於我 方時所採取的彈性作 戰方式之一。真主黨 的游擊戰術雖不是學 習的圭臬,但面對科 技優勢的以軍,表現 令人刮目相看。

55 就目前國內情勢而言,欲建構整體國防 戰力是最困難的一環,堅強的抗敵意志 必須建立在一個共同基礎,那就是「全 民國防,人人有責」,這些都不該只是 口號,應付諸行動,軍人必須嚴守行政 中立,建立軍隊國家化的政策,不受政 黨操弄。因此超越黨派之爭,宣揚 愛國教育,是我國當務之急。

56 防禦的一方若無法獲得民心支持,防禦作為 終將失敗。軍民本是一家,平時的軍愛民、 民敬軍活動須持續,更應該運用各種方式將 軍民活動擴大與深化,救災只是一部分,地 方政府及民間團體 的勞軍、敬軍活動 應受到鼓勵,才能 真正為軍民合作奠 基。

57 不對稱作戰精髓在於「創造局部優勢,殲敵於不意處」,眾人皆知「以小搏大,以弱擊強」具有相當的困難,因此「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我方應主動尋求之處。

58 正規軍要消滅一個受歡迎的反抗組織相 當困難,傳統軍力無論多麼強大,在不 規則戰爭中免不了陷入惡戰。以軍雖然
戰力堅強,但面對游擊的武裝組織時, 暴露許多限制因素。在臺海防衛作戰中 居地利的我國也應善用地形的熟悉度, 增強「不對稱作戰」優勢作為,方能有 效制敵。 01:15 以色列的損失

59 00:01:15

60 00:50 中東烽火 止息無期

61 貝魯特以南的一座發電廠,遭以 軍空襲

62 黎巴嫩公車通過一條破損的橋梁, 以轉移人員

63 一名黎巴嫩人在以色列轟炸後,爬 上殘破的廢墟

64 以色列戰機對貝魯特北部橋梁發 動空襲

65 00:00:50

66 一、試分析以色列與真主黨游擊隊的 勝負因素為何。 二、讀完本章之後,請簡述以黎軍事 衝突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67 參考答案一: (一)以色列空中精準攻擊造成黎巴嫩平民傷亡,引發國際譴責;又因為無法以空襲方式消滅真主黨,故加強地面裝甲的運用。由於以軍在戰爭中存在「戰術失誤」,而未能獲致決定性戰果。 (二)真主黨是擁有先進武器裝備和紀律嚴明的阿拉伯武裝游擊隊,反擊能力頗高,主要戰術包括:掌握主場優勢的戰術作為、深入研究以軍戰術,尋求積極反制作為、正規武力實施游擊戰法、誘敵深入,截斷補給線、長期經營仇敵意志、針對威脅型態,編組訓練所需戰力、完整的地下化設施。

68 參考答案二: (一)正規軍游擊戰法的學習:真主黨的游擊戰術雖然不是我們學習的圭臬,但面對科技優勢的以軍,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正規作戰固然是主要軍事作為,但在其他方面的作戰行動,更需要結合民力、物力來支持戰場,作為軍事力量的後盾。游擊戰法應列入軍事課程教育及部隊訓練,建立一股可以彈性運用的戰力。   (二)堅強抗敵意志的建立:就目前國內情勢而言,欲建構整體國防戰力是最困難的一環,堅強的抗敵意志必須建立在一個共同基礎上,那就是

69  「全民國防,人人有責」、「沒有國哪有家」,這些都不該只是口號,應付諸行動,軍人必須嚴守行政中立,建立軍隊國家化的政策,不受任何政黨操弄。因此,超越黨派之爭,不斷宣揚愛國教育,是我國國防安全當務之急。  
(三)軍民合作的體認與落實:翻開古今中外戰史,防禦的一方若無法獲得民心支持,防禦作為終將失敗。軍民本是一家,平時的軍愛民、民敬軍活動必須持續,更應該運用各種方式將軍民活動擴大化,救災只是一部分,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勞軍、敬軍活動應該受到鼓勵與表揚,如此

70  才能真正為軍民合作奠基。   (四)掌握不對稱作戰的精髓:不對稱作戰的精髓在於「創造局部優勢,殲敵於不意處」,眾人皆知「以小搏大,以弱擊強」具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因此「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我方應該主動尋求之處。戰場規畫不只從大方向著手,亦可從小處經營,戰時才能發揮真正的不對稱優勢。   (五)善用地利,克敵制勝:正規軍要消滅一個受歡迎的反抗組織相當困難,傳統軍力無論多麼強大,在不規則戰爭中免不了陷入惡戰,1960~

71  1975年的越戰即是如此。以軍雖然戰力堅強,但在面對游擊的武裝組織時,暴露許多限制因素。在臺海防衛作戰中居地利的我國也應善用地形的熟悉度,增強「不對稱作戰」優勢作為,方能有效克制敵軍。

72 當代論戰略、戰術造詣之深,首推拿破崙,拿破崙征戰歐陸20年,贏得無數勝利,但最後仍不免國破身囚。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與二次大戰時的日軍,無論在軍隊訓練、兵器、戰志都是首屈一指,於大戰期間也贏得多次勝利,但最後卻「無條件投降」。 美國軍力為全球之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收復科威特後即撤軍,贏得世人尊敬並引領全球軍事事務革命,但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占領伊拉克後,不但「維和行動」死傷人數超過戰爭的10倍以上,動機更受到質疑。 以黎軍事衝突中,為何戰力強大的以色列正規軍敗給真主黨游擊隊?

73 以往戰爭只看重軍事行動 的指導與作戰構想,而無 戰爭指導,所以雖曾贏得 作戰勝利,最後卻失去戰 爭勝利,原因在於「兵凶 戰危」,戰爭僅是國家選 擇處理危機的選項之一, 絕非目的。至今中東、朝鮮半島與臺灣海峽等,仍存有戰爭陰影,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共同的責任是避戰止戰。

74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上得到的唯一教訓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上得到教訓。」因此,國家應尊重並培養專業軍人,令其無後顧之憂。約米尼說:「假使在一個國家裡,犧牲生命、健康、幸福來保家衛國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不如有錢人,則此國家的敗亡也就一點都不冤枉。」 讀完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故事後,你得到什麼啟示?


Download ppt "西元2006年「以黎軍事衝突」是以色列 國防軍和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的一場 軍事衝突事件,主要作戰地區是在以色 列北部和黎巴嫩南部地區。 這場軍事衝突是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少數 主動承認失敗的例子。為何戰力強大的 正規軍會敗給一支游擊武力,值得探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