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2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毛泽东: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毛泽东: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上海人民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上海工商界 庆祝公私合营

4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革命性质不同 A.性质不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D.目的不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5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的错误倾向
王明 主要观点:主张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把两个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错误:只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区别。

7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的错误倾向
主要观点:坚持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等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错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绝对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陈独秀

8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的错误倾向
主要观点: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已经必然要超越民权主义的范围,必然要彻底解决民权主义任务,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道路。        错误:脱离了中国国情,否定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9 中国革命前途问题的总结 毛泽东:“两步走”—先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王明:“一步走”—民主主义革命
陈独秀:“三步走”—民主革命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 瞿秋白:“一步走”—社会主义革命

10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贡献 第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第二,明确肯定了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第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和最可靠的同盟军。 第四,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第五,阐明了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第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在七大的报告《论联合政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2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3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14 措施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内容。 原因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5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一方面,反官僚资本 就是反买办、反封 建,具有民主革命 的性质。
(2)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一方面,反官僚资本 就是反买办、反封 建,具有民主革命 的性质。 另一方面,剥夺大 资产阶级,反对垄断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16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为什么 要保护民族工商业而不消灭? 民族资本主义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对于发展现代技术社会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所决定的。 (革命性质) (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1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 (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18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 新民主主义文化: 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9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20 民族的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气派、中国作风) 科学的文化(反对封建,反对迷信) 大众的文化(被人民所接受,所理解)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民族的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气派、中国作风) 科学的文化(反对封建,反对迷信) 大众的文化(被人民所接受,所理解)

2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这条新道路就是: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2 1.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1)建党初期和革命初期,我党照搬“城市中心论”。
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至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走巴黎公社的道路,按十月革命具体模式即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21年毛泽东去安源

23 1.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2)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
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24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提出“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思想

25 2.新道路理论的依据和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 ①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第一,中国革 命必须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 命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 路。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反动派严密地控制着城市,而农村相对控制薄弱。

26 2.新道路理论的依据和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 ②可能性
“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7 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客观条件)。
经济不平衡: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政治不平衡:国内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状态。 “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8 新老军阀割据示意图

29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客观条件)

30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客观条件)

31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主观条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 1930年1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新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2 2.新道路理论的依据和内容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内容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战略阵地 主要形式和有力保证
中心内容

33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以后,方志敏等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和朱德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成中央革命根据地;鼓湃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滕代远等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洪湖和湘鄂边根据地;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0年,红军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是这一是时期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34  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红军时期的 周恩来  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 周恩来 周恩来

35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

36 3.对新道路理论的评价 (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2)该理论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该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7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38 1.统一战线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 ①必要性 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 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 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 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 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 阶级。” ——毛泽东 ①必要性 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 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 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的。

39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 ②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 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
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②可能性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一样深受压迫, 革命要求强烈。 (左翼集团) 敌人内部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激 烈的斗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可与其某一部分、某一派别结 成暂时的统一战线。(右翼集团)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 持中立。(中间集团)

40 1.统一战线 (2)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相互关系 两个联盟 关系 工人阶级同农 工人阶级同非劳 民及其他劳动 动人民主要是民 人民的联盟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第二个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 关系

41 (3)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方针和 基本经验 根本原则 策略方针
独立自主原则,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发展进步势力、争 取中间势力、孤立 顽固势力 基本经验 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 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42 总结:党在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容:工、农、小资、民资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内容:工、农、小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工、农、小资、民资、地主、大资产阶级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容:工、农、小资、民资、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 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3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2.武装斗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 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 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 的反革命。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

44 (2)军队建设思想 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绝对领导枪 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

45 (3)战略战术思想 战略思想:根据地战略;游击战争战略;持久胜敌战略;积极防御战略;武力威慑战略。 战术思想:
土地战争期间: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作战原则。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实行“高度的运动战” 和敌后战场实行“基本的游击战” 解放战争期间:提出了以打运动战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

4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3.党的建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共产党人〉发刊词》

47 (1)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不长,缺乏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加上苏联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党内长期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原因之二: 长期恶劣的战争环境,使党的干部和党员普遍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原因之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落后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党员队伍构成成分的特殊性。

48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主要内容
1929年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正确思想。 思想建设——重点和核心,放在首位 组织建设——用人唯贤 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 主要经验——党建设同政治路线结合

49 三大法宝关系 统一战线 中心支柱 基本武器 ----------------------- 武装斗争 核心 英勇战士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中心支柱 基本武器 三大法宝关系 武装斗争 核心 英勇战士 党的建设

50 四、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部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一条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二步走: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52 再见


Download ppt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