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爱因斯坦(1879—195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爱因斯坦(1879—195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爱因斯坦(1879—1955)

2 爱因斯坦与牛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

3 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4 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2、1895年到瑞士,1896年考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00年毕业。
3、19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创立狭义相对论。加入瑞士国籍。 4、191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5、1933年10月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1955年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5 大学时代 1896年,爱因斯坦正式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联邦工业大学。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赫兹等人的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

6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火化时按照他的书面遗嘱: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礼。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遗嘱执行者用歌德悼念席勒的诗结束了那朴素的葬礼:    

7 “一个人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年 现代物理学开创者和奠基人

8 怀念伟人 我们全部都获益不浅, 及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于他个人的东西, 早已传遍广大人群。 他像行将陨灭的慧星,
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 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9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E是少说废话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10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内容 意义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光量子假说 宇宙学、统一场论

11 小结 量子理论 德布朗克 创立 德爱因斯坦 发展(光电效应) 法德布罗意 新发展(物质波)

12 小结 物理学的三次革命

13 精准的激光 当你到超市购物,你手里的每一件商品条形码也得益于爱因斯坦的激光理论,只有激光才能准确读出条形码中的编码。

14 (即能量=质量乘光速平方) 据此理论人们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同时,也治好了你的胸腺瘤。
控制X射线的能量 你长了一个肿瘤,幸亏是良性的,但因长在胸腺上,手术后需要放射治疗。医生在为你实施放射治疗前,需要估计X射线可能对你细胞造成的伤害,根据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 (即能量=质量乘光速平方) 据此理论人们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同时,也治好了你的胸腺瘤。

15 全球定位系统 万一你彩票中了大奖,得意忘形的你不幸成为寻人启事中主角,那也没有关系,你身上携带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帮助你与搜索人员取得联系。

16 数码相机 假期你和家人轻松郊游。当你打开数码相机,准备摄下家人温馨的笑容时,要先感谢爱因斯坦。从镜头飞进来的光子会把半导体里的电子挤走,这同样利用了宝贵的光电效应。

17 电脑显示器 在短促的瞬间,电子显像在显示屏上———这正好符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电脑显示器 在短促的瞬间,电子显像在显示屏上———这正好符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发明电脑显示器的工程师必须使显示器符合“相对论效应”,否则控制电子飞驰的磁铁就会在显示屏上产生模糊图像,使你无法工作,当然,精彩的电脑游戏也玩不起来了。

18 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事业工作

19 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事业工作 一战时 在仅有4人的反战宣言书上签字,反对德国参加战争 一战后
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并为此奔走呼号。遭到了反犹太主义者的捕杀。 20世纪30年代 当二战的阴影笼罩德国时候,他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为此他遭到纳粹分子的捕杀,来到美国。 二战前后 为了遏制德国,上书美国总统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但是当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他为此而遗憾终身;

20 关注和平 爱因斯坦向电视观众介绍核武器对人类的巨大危害

21 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和日本曾两次途经上海,目睹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爱因斯坦深感同情和不平,认为“这是一个勤劳的,在奴役下呻吟的,但却是顽强的民族”。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爱因斯坦一再向全世界各国呼吁,对日本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 1937年,为声援主张抗日的“七君子”,爱因斯坦曾联合罗素等英美知识文化界知名人士表示声援 关注中国命运 --许良英回忆

22 课堂小结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所以人类要合理利用,扬长避短。

23 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从这些科学家 们的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共同品质?对于今天 的你感触最大的是什么?

24 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 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而牛顿之前许多科学家如胡克、哈雷、惠更斯等人的科学研究已经很接近万有引力规律,但是,他们由于囿于传统观念,离真正的科学发现仍隔着一层关键的“窗户纸”,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做出了辉煌的科学发现,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

25 2、正确的科研方法: ①独立思考是科学创见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思维的必备品质。 ②重视实践调查,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调查,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家基本的方法。 ③坚持不懈勤奋探索。

26 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杰出科学家无一例外的生活简朴,看轻物质享受,淡泊名利,有自知之明,对自身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有关注国家民族、全人类生存,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以工作为快乐,以成功为享受,如爱因斯坦的快乐主张就很有代表性。 4、艰苦奋斗的精神。牛顿则终身未婚,把生命完全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Download ppt "爱因斯坦(1879—195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