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河 南 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部分 培 训 资 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河 南 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部分 培 训 资 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河 南 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部分 培 训 资 料

2 目 录 前 言 一、 认定标准 二、 申报材料要求 三、 研发活动确认及费用归集 四、 常见问题 五、

3 会计的定义: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实现核算、监督职能,参与预测和决策,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一章、前 言 会计的定义: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实现核算、监督职能,参与预测和决策,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4 高新技术企业定义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5 高新技术企业定义 这里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企业所从事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技术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二是具有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三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与自身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密切相关。对没有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单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6 成为高新企业的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率由25%下降至15%;如2008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度约为350亿元。
国家和地方主要采取税收减免、股权激励、科技计划、项目用地、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多种优惠政策措施。 1、企业所得税率由25%下降至15%;如2008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度约为350亿元。 2、凡是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当年度由研发费用支出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时加计扣除50%; 3、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与科技部门建立联系,更容易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会是众多政策性资金扶持等的一个基本门槛;

7 成为高新企业的优惠政策 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将会是企业一个难得的国家级的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5、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极大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能增加对外宣传亮点,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 6、企业在申请过程中可以实现企业转型、人员素质提高、产品结构更新换代、财务规范化。

8 二、认定标准 高新技术认定和复审企业均须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六个方面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规定,“复审时应对照《认定办法》第十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第(四)款(研发投入比例要求)”。企业认定和复审条件如下: (一)总体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9 二、认定标准 (二)政策依据:高企认定和复审工作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开展。 (三)六个条件:六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1.在河南境内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0 二、认定标准 2. 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八大领域,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属于这个范围,否则不能认定为高企。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生物与新医药 □航空航天 □新材料 □高技术服务业 □新能源与节能 □资源与环境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必须明细到三级明细:如 系《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四大类——新材料技术——第二项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第五小项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替代传统材料,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无污染节能材料制造技术。

11 二、认定标准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1)企业科技人员: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直接科技人员及科技辅助人员。 (2)研究开发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1、研究人员----是指企业内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

12 二、认定标准 2、技术人员----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与下述工作的人员:
——关键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为实验、测试和分析准备材料和设备;——记录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编制图表;从事统计调查等。 3、辅助人员 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 (3)研发人数的统计:主要统计企业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来鉴别。对于兼职和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4)科技人员数、研发人员数和职工总数均为2013年统计数据。注意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职工人数相对应。

13 二、认定标准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14 二、认定标准 (1)研究开发活动:指企业为获得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按照以上定义,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学研究活动与技术开发活动两大部分构成。科学研究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技术开发活动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

15 二、认定标准 (2)研究开发费归集:企业应设置高企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范围包括: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和其他费用。 (3)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入要保持一定的强度,3%、4%、6%的比例均指的是三年研发费用总额所占的比例,不要求每年都达到这个目标。 (4)企业和中介机构应注意企业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企业三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各项数据的逻辑关系,特别是要注意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符合各项财务制度的规定。

16 二、认定标准 (5)销售收入的口径 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中的销售(营业)收入总额。企业在自我评价和申报时会忽略视同销售收入,应予注意。 案例:某企业为满足上市销售收入要求,将购进原材料直接销售给子公司(生产同类产品),高企申请时,为使研发费用比例达标,剔除了其他业务收入中的材料销售收入。能否认可?

17 二、认定标准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及其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1)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与企业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如一造纸企业,应用到先进的排污技术,符合《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的范围,但由于纸张不在领域内,因此不能认定。 (2)技术性收入主要包括:1、技术转让收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2、技术承包收入:技术项目设计、技术工程实施所获得的收入。3、技术服务收入: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4、接受委托科研收入: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

18 二、认定标准 (3)企业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入、补贴收益等。 总收入是全口径: 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19 二、认定标准 6.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20分)等四项指标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

20 三、申报材料要求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其中申报书中有关财务方面的数据须与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申请提供的审计报告相一致。
    (一)企业承诺书(附件2)中介机构承诺书(附件 )。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其中申报书中有关财务方面的数据须与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申请提供的审计报告相一致。 (三)企业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1)。

21 三、申报材料要求 (四) 2011、2012、2013年度企业获得知识产权明细表(见附件4)、自主知识产权审核情况表(见附件7)、企业近三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材料(包括自主知识产权证书、备案证明、独占许可协议及其它有效性证明材料等)。 (五)2011、2012、2013年度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见附件5)、企业近三年成果转化证明材料(包括国内外申请的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技术诀窍等科技成果证明材料,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销售合同等成果转化证明材料等)。 (六)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

22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七)2012年度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汇总表(附件6)。
(七)2012年度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汇总表(附件6)。    (八)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鉴证且符合要求的企业2011、2012、2013三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2013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原件。 (九)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且符合要求的企业2011、2012、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原件或彩色扫描打印件(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中介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彩色扫面打印件。

23 三、申报材料要求 (十) 企业2011、2012、2013年度经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彩色扫描打印件(包括主表和收入、成本费用、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四张附表,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 (十一)用于反映企业研发费用发生及会计核算流程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研发费用明细账复印件。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选择额度较大且不同类的费用复印,每年不少于3笔。研发费用明细账账页分年度提供,至少应包括每年度的项目初始页(即年初第一页或新发生页次)和结束页(即年末结束时的最后一页),以及所提供会计凭证所在的页次(用√或划横线的方式标注,便于查找核对)。

24 三、申报材料要求 (十二)体现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的证明材料(包括研发投入核算规章制度、产学研合作协议、设立研发机构文件、研发机构设施设备清单、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发项目立项报告重点章节等)。 (十三)研发活动证明材料(包括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

25 第四章 研究开发活动确认及费用归集

26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定义 定义: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通常是指“三新开发”,即新产品(服务)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新工艺研究开发。 按照以上定义,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学研究活动与技术开发活动两大部分构成。科学研究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技术开发活动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一般证明材料包括省级以上科技立项文件或者两院院士级别的专家鉴定证书)。 定义是判断研发项目的关键。

27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定义 1、不包括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 2、不包括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不包括企业已经掌握的技术方案或已经产业化的产品; 4、不包括简单改变尺寸、参数、排列而实现的产品改型、工艺变更以及配方调整; 5、不包括一般设备维修、改装、常规的设计变更; 6、不包括⑷已有技术直接应用于产品生产; 7、不包括⑸一般检验、测试、鉴定、仿制和应用活动等。

28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 ——判断依据和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 ——判断依据和方法 1.行业标准判断法:优先按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世界)性行业协会等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了测定科技“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具有实质改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技术参数(标准)判断。 2.专家判断法:如果企业所在行业中没有发布公认的研发活动测度标准,则通过专家进行判断。原则是:专所在技术(行业)领域内可被公认的、有价值的进步。 3.目标或结果判定法(辅助标准):检查研发活动(项目)的立项及预算报告,重点了解进行研发活动的目的(创新性)、计划投入资源(预算);研发活动是否形成了最终成果或中间性成果,如知识产权等形式的科技成果。

29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 ——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开发活动 ——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 企业为支持其在高新技术服务业领域内开发新产品(服务)、采用新工艺等,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的活动;或从事国家级科技计划列入的服务业关键技术项目的开发活动。判断标准与上款相同。

30 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应按照各研发项目(RD01)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
第二节 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 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 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应按照各研发项目(RD01)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 项目管理--通常包含有项目提出、项目论证、项目实施、项目鉴定验收的管理。

31 第二节 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包括:⑴对实施的项目进行内部编号,项目名称与编号在科技管理部门、技术研发部门、财务部、人力部备案,对于发生的每一项可以列入范围的研发费用,都要在初始入账的时候注明是属于哪一个项目(可以在二级或三级科目体现);⑵严格管理项目材料,对于每个项目的起始、实施和终结都有据可查,尤其是研发项目的结束,需要企业总工签字,或权威专家鉴定等来确认项目的终止,在此之前的可列入研发费用,在此之后则进入生产体系;⑶对于委托开发以及合作开发,应与受托方和合作方研发人员进行沟通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对方财务人员的沟通协调,使对方的财务管理体系符合该政策的需求;⑷对于集团公司协调多个子公司实施重大研发项目的,前期合同、决算分摊方法等材料必须齐全;⑸加强项目的申报,对于内部立项的项目,要抓紧提报到科技、经贸、发改等部门进行科技立项。

32 第二节 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 研发项目立项书的内容: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RD…、技术领域 、 一、立项依据
第二节 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 研发项目立项书的内容: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RD…、技术领域 、 一、立项依据 (一)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二)项目研发对本企业、行业的推动作用(三)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 二、研究开发内容和目标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二)技术创新点 (三)主要技术指标 三、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现有研究开发基础 五、研究开发项目组人员名单(本项目研发人员数)(隶属本项目主要 研究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在本项目中承担工作) 六、计划工作进度(起止时间) 七、费用预算情况

33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填写“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研发人员人工、研究开发直接费用、研究开发设施折旧、研究开发设计费、研究开发设备调整费、研发活动无形资产摊销、其他研究开发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等。---8项范围 企业应完善财务制度,建立研究开发费用支出辅助帐,认真对每个研究开发项目进行费用登记,并以此为基础归集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情况。

34 (二)科目设置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1)、旧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二)科目设置 (1)、旧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专设“研究开发费用”二级科目,在该科目下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归集核算。 (2)、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下,对发生的研发费用采取的是费用化或和有条件资本化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核算时,专设“研发支出”科目,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二级科目,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归集核算。

35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只有同时满足无形资产准则第九条规定的各项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6 (三)研究开发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三)研究开发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1. 人员人工----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 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如根据参与项目人员的出勤记录确定。 2. 直接投入----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如根据项目直接投入汇总表确定。

37 4.设计费用----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第三 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如根据资产工作量记录确定。 4.设计费用----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但是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38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6.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独立交易原则是指完全独立的无关联关系的企业或个人,依据市场条件下所采用的计价标准或价格来处理其相互之间的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原则。独立交易原则目前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纳,成为税务当局处理关联企业间收入和费用分配的指导原则。

39 第三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8.其他费用---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研发人员差旅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合并计算。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根据项目负责人签署的费用支出凭证确定。 9.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与委托境内的企业、大学、转制院所、研究机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等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之和,不包括委托境外机构完成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40 (一)帐簿设置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1)、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和分项目研发费用多兰式明细账(账簿式样见附表)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一)帐簿设置 (1)、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和分项目研发费用多兰式明细账(账簿式样见附表) (2)、高新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账(应能准确识别属于高新产品收入)。进行二级明细核算,便于归集和外部门核查。 (3)按照《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的规定,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中应对企业研发费用的核算方式是否符合规定进行鉴定并明确描述。

41 (二)实际工作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1)、研究开发费用规范会计核算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二)实际工作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研究开发费用规范会计核算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1.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按企业章程规定程序立项并报税务机关备案。 2.企业应事先制定研究开发项目归集核算的具体会计政策。 3.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做好提供研究开发费用会计核算所需各项原始依据的基础工作。

42 2.按研究开发费用常规支出口径(范围)设置明细账归集核算; 3.切实做到能从入账原始凭证上就能认定归属某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 ;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2)、归集核算研究开发费用应遵守的规则 1.单独建账核算---按项目设明细; 2.按研究开发费用常规支出口径(范围)设置明细账归集核算; 3.切实做到能从入账原始凭证上就能认定归属某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 ; 4.合理界定研究开发项目支出资本化或费用化。

43 (3)、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共担费用分摊标准--------工时、使用时间、贡献度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3)、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共担费用分摊标准 工时、使用时间、贡献度 (4)、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建账时间与依据-----应以企业内部按程序立项时间与立项文件为准;

44 (5)、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有效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经费支出核算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信息化水平 。
第四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 (5)、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有效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经费支出核算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信息化水平 。 (6)、不同政府部门对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范围归集口径不一致,企业应合理应对。

45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国税发〔2008〕116号)
第五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国税发〔2008〕116号) 豫科(2009)101号 豫国税发(2009)141号

46 第五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 所得税附表5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口径要远小于高新认定的口径,如差距较小,需延伸审查规定的准确性;如附表五加计扣除数据为0,应审查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体系是否健全,确因企业自动放弃,应要求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并作为附报资料。

47 五、常见问题 (一)企业申报性质问题 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申报性质不是独立法人,财务报告提供了合并报表;企业近三年内为核定征收。
重点注意:1. 申请认定企业必须是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申报的各项指标和资料均不应包含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其他企业,也不包含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的其他成员企业。 2.若企业近三年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核定征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48 五、常见问题 (二)企业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例问题
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将行政办公人员归集至研发人员;部分企业申报职工总人数同纳税申报表中职工人数有较大出入;部分企业研发人员申报数同财务报表中研发人员工资不匹配。 重点注意:1.企业归集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时应按照《申报通知》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汇总表”进行归集并将表内各信息填写完整,要严格按照前面对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定义进行归集。 2.企业人员统计年度均按照2013年度人员进行统计。统计时要注意同纳税申报表中企业人员数、人员工资等数据的逻辑关系。不能虚假凑数,地市初审时要进行审查。

49 五、常见问题 (三)研发费用归集问题 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存在虚假列支研发费的现象;部分企业未能正确归集研发费,导致研发费和审计报告中管理费用逻辑关系不匹配。 重点注意:1.根据财政部财企〔2007〕194号,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企业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研发费用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分开核算,不能混淆。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研发费用归集在管理费用中,按新会计准则规定,费用化的研发费归集在管理费用中,资本化的研发费通过研发支出核算。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中应对企业研发费用的核算方式是否符合规定进行鉴定并明确描述。 2.申报企业应注意专项报告中研发费和财务审计报告中管理费(研发费)之间应符合正确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研发费用小于管理费用且研发费占管理费的比例不应过大。

50 五、常见问题 3.对于确实因归集错误出现研发费大于管理费或研发费占比例过高情况,须在研发费专项审计报告中作出专项说明,说明要真实、详细、充分,有具体数据支撑。

51 五、常见问题 (四)各类报表数据的逻辑关系问题
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各项经济数据逻辑关系不符;部分企业申报书中填写相关数据与所附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内容不符。 重点注意:1.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以及各类附件、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中的数据必须符合正确的逻辑关系。根据《申报通知》中有关要求,对于部分数据存在不一致情况的,应由企业出具佐证材料进行说明。

52 五、常见问题 2. 中介机构应谨慎执业,在出具研究开发费专项报告、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报告时,应充分考虑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相关内容,企业编制的研究开发费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相关内容不一致的,中介机构应在专项报告作强调事项说明。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与企业账载不实的,按《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8条处罚。 3. 申报企业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相关数据应保持一致。申报企业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补贴收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等项目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不一致的,企业须提供佐证材料说明相关情况。

53 五、常见问题 (五)中介机构问题 1、出具的审计报告不符合规范。包括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签字和签章不符、缺少注册会计师签字、缺少中介机构公章、同一审计报告报备验证码前后不一致、不同审计报告用同一验证码报备、审计报告内容与网上报备内容不一致,专审报告格式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等。 2、审计报告存在逻辑性错误。包括研发费专审报告中数据前后矛盾、同一中介机构出具的专审和年审报告数据不匹配等。 3、审计报告与企业申报材料内容不相符。包括研发费专审报告与企业提供的研发费明细账、企业研发项目情况表内容不对应等。

54 五、常见问题 (六)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问题
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申报材料不完整、不合规,个别企业申报材料不真实。重点体现在审计报告不完整(缺主表或者附注),缺少注册会计师签字和盖章,2009年7月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防伪码,审计报告限制用途,纳税申报表缺少主管税务机关公章,纳税申报表填报时间出现逻辑性错误,企业网上申报材料不完整等。 重点注意:1.近三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原则上不应提供合并财务审计报告,特别是复审企业;(1)报告须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2)审计范围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应翔实、完整。(3)年度审计报告不能被限制用途(如仅限工商年检使用等)。(4)审计报告要有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以及中介机构公章,缺一不可。(5)2009年7月后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有防伪码。(6)材料须提供原件或彩色扫描打印件。

55 五、常见问题 2. 研究开发费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1)报告须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会协[2008]83号)的要求(研发费专项报告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报告分开出具),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通过地方初审。近三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需出具一个审计报告,但应附每个年度的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2)研发费用归集表中项目须与《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书》中所列项目一一对应;高新技术(服务)收入明细表中产品(服务)须与《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书》中所列产品一一对应。(3)出具审计报告的中介机构必须具备规定资质 ;审计报告要有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以及中介机构公章,缺一不可。(4)2009年7月后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有防伪码。(5)材料须提供原件或彩色扫描打印件。

56 五、常见问题 3.纳税申报表: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须提供近三年度的彩色扫描打印件,包括主表和附表,不能只有主表; 。(2)纳税申报表必须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征收专用章;(3)申报表中主表和附表须符合正确的逻辑关系,包括填报内容和填报时间。

57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河 南 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部分 培 训 资 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