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回归课本 科学备考 浅议历史课本中易混淆的知识点 主讲人:市四中 吴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回归课本 科学备考 浅议历史课本中易混淆的知识点 主讲人:市四中 吴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回归课本 科学备考 浅议历史课本中易混淆的知识点 主讲人:市四中 吴静

2 第一部分:历史中考常见的错别字 第二部分:中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 第三部分:历史开卷考试技巧之回归课本

3 第一部分:历史中考 常见的错别字

4 【部分中国古代史中考易错字】 1.人文初祖____帝(黄,皇),尧舜禹_____制(禅,弹),商___变法(鞅, 央) 2. ____相(丞,拯),太____(尉,蔚),____大夫(御史,卸使) 3. ____县制(郡,群),小____(篆,传),____形方孔铜钱(圆,园) 4.临_____(洮,兆),张_____(骞,赛),西_____都护(域,浴) 5.开元___世(盛,胜),吐___(蕃,番),文___公主(成,城,诚)金__公主(城,诚) 6.玄____(奘,藏),天____(竺,竹),成吉思____(汗,汉) 7.忽必____(烈,列),达____(赖,懒),康____帝(熙,西),班___(禅,弹), 8.(雍)正帝,驻___大臣(藏,臧),(乾隆)帝 9.平定大小_____(和卓,河桌),伊____将军(伊犁,伊利), 郑___功(成,诚,城,)闭关____国(锁,琐)

5 【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易错字】 1、林则徐虎门——烟(销,消)半——(殖)民地半封建,——明——(圆,园)
2、左宗——(棠,常),邓——昌(世,士),——海卫(威,为),伊——(藤,勝)博文,北洋——(舰,航)队,戊——(戌,戍)变法 3、康——(有,友)为,梁——(启,起)超,——(辛,幸)亥革命。 4、黄——(埔,浦)军校,北伐战争,井——(冈,岗)山 5、——(遵义,尊议)会议,——(卢,芦)沟桥,平——(型,形)关大捷, 6、张——(謇,赛),詹天——(佑,右) 7、——(冼,洗)星海,邓——(稼,嫁)先 8、开国大——(典,点),民族自——(治,制) 9、王进——(喜,禧),焦——(裕,偏旁)禄,安——(徽,微),——(凤,风)阳小——(岗,冈)村,家庭——(联产承,连产成)包制 10.、深——(圳,珍),——(珠,朱)海,——(汕,仙)头,——(澳,奥)门

6 第二部分:中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

7 【古代史部分】 1、促进中华民族各民族间友好交往历史事件易于促进中外文化友好交往的史实相混
2、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 3、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农业科学的著作,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记载手工业的历史成就。

8 【近代史部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
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的政治开始受到外来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已是不完整的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

9 2、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区别: 3、评价洋务运动:
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3、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0 4、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 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也就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那段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49年。即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11 5、洋务派,维新派 (1)、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变法高潮是1898年光绪帝颁布系列变法法令,也就是“百日维新”。 (2)、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 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 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12 6、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摧毁了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误以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2)、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3 (3)、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有区别。)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件大事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4)、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误以为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因素。

14 7、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之“新”在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误以为是由于运动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 (3)、五四运动爆发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巴黎和获中国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只是导火线,是直接原因。

15 (4)、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因为并没有达到运动最终目的,最后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主要在于参加运动的各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彻底斗争精神,误以为其彻底性依据是斗争结果。 (5)、五四运动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误以为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

16 8、军队的名称 (1)、军队名称的变化 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 1928年)——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 ——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 (2)、工农红军名称开始于井冈山会师,而不是秋收起义。

17 (3)、长征结束时间是1936年,不是1935年。结束标志是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4)、黄埔军校的“埔”易写成“浦”,地点在广州,而不是上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指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容易理解成指党发动的起义,如南昌起义等。 (5)、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则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8 9、统战 (1)、九一八事变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侵略中国占领中国。柳条湖事件是导火线。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是正式形成。 (3)、兵谏目的不是杀蒋,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逼蒋抗日。故西安事变不能成为一次军事政变,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4)、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维持八年之久,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始终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野心,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误以为只是由于中共方针政策的正确。

19 10、教育 (1)、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化的序幕。而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但仍然局限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学课时过多,这是其局限性,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形成。

20 11、新民主主义革命 (1)、推翻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不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 (2)、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并不标志国民党军队全部被消灭,其残余势力依然存在。 (3)、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误以为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 (4)、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土地改革、继续解放全国领土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1 (5)、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不是彻底胜利,因为全国领土还没有解放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没有进行,反帝反封的任务依然存在,所以只能是基本胜利。
(6)、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土地依然是从私——私,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所以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实行的土地法令不同,是从私到公的过程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1952年土地改革是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完成了,并不是全国都完成了。 (7)、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土地改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2 12、探索 (1)、1957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完成了工业化。即: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成就的最大意义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误以为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 (2)、历史上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得以解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后来的最长的左倾错误——文革,导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差距,解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23 13、理论 (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五大,不是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转折的含义: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路线转折。 (3)、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治路线转折。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领导,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转折。 (4)、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误以为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4 14、港澳台 (1)、西藏农奴获得解放是60年代实行民主改革后,不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港、澳属于特别行政区不是特区,特区主要指经济上相对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特别行政区比特区拥有更高的行政权。 (3)、港澳问题属于殖民侵略遗留问题,而台湾是国内政治矛盾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二者性质不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误以为其与港澳问题一样属于外交领域的国际事务。)

25 (4)、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误以为仅仅是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5)、195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标志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

26 15、外交 (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1979年中美建交。 (2)、中日建交(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时1953年,不是1954年。 (4)、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为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所以这里说是“恢复”)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 (5)、外交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20世纪70年代外交僵局打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误以为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7)、美国采取主动步骤改善中美关系出于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28 16、土地制度 (1)、农业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区别:
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人民公社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29 (2)、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有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③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使其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农村进行改革。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0 17、记住下列科技成就的时间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
(2)、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些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3)、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是在改革开放后。

31 第三部分:历史开卷考试必须回归课本

32 【历史开卷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地方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面对开卷考试学生是不愿背书的,那要怎样学历史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33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考纲》,“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所以中考前历史复习要回归课本。

34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35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具体到今年例如:经济全球化、两岸关系的发展、中日、中美等国关系及周年大事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6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四字经”】 通览全卷,沉着应对,不因易喜,不以难悲。 材料细读,限制弄清,题眼找准,方向分明。
直接选择,取舍果断,多选组合,剔除相反。 遇难绕过,切忌滥查,最后解决,时速关闸。 分析材料,解读题意,变换角度,联系分值。 观点正确,简略适中,书面整洁,不宜减增。

37 谢谢!再见!


Download ppt "回归课本 科学备考 浅议历史课本中易混淆的知识点 主讲人:市四中 吴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