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网络环境下教学新发展 余 胜 泉 博士 2005年7月于秦皇岛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网络环境下教学新发展 余 胜 泉 博士 2005年7月于秦皇岛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网络环境下教学新发展 余 胜 泉 博士 2005年7月于秦皇岛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ysqetc@163.com
余 胜 泉 博士 2005年7月于秦皇岛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 目 录 一、引言:网络时代呼唤教学变革 二、网络环境下在线教学与常规教学优势互补 三、网络化学习服务环境 四、网络教学应用的新发展

3 一、引言:网络时代呼唤教学变革

4 网络催生教育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学习时代来临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 高速网络的普及,重构了学习内容的传递方式

5 eLearning 市场演变 1985 1995 1999 1999 2003 课堂培训 光盘 课堂培训 &光盘 E-Learning
*Combines content, delivery, collaboration, mentoring and data Source: IDC

6 全球高等学校应用网络教学快速发展 依据美国Sloan Consortium和Babson大学发布2003年对学术界所做的在线学习调查报告,目前美国有81%的高等教育学校提供一门以上的在线或混成(Blending)课程,57%的学术界领导人士认为在线教育的成果优于或等于面对面教学,未来大专院校的数字学习业务将持续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比率上升,可说是数字学习市场上最亮的一颗明星。 IDC「高等教育远距学习市场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时,有47%美国大专院校提供线上学习课程,2004年底时,IDC统计有90%的美国大专院校都会提供某种形式的e-learning,在1999~2004年间,登记线上学习课程的学生数将以每年33%的成长率持续增加,目前修课学生有200万人,预计到2006年,将会增至600万人。 ——资料来源,邹景平:全球高等教育的学习科技应用方向

7 运用学习科技开发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果与深度
例如美国EDUCAUSE(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其目的在促进大学善用信息科技提高教育成效)下之NLII(National Learning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计划、英国的JISC组织等,都致力于运用学习科技提高大专院校的管理和教学绩效,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和提高学校与学生的投资效益。 美国SLOAN-C组织则致力于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协助各机构不断改善在线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质量,促成成功经验的分享和传播。 ——资料来源,邹景平:全球高等教育的学习科技应用方向

8 收集内容,建立数字资源库以利保管、搜寻与利用
全球主要大国都致力于收集教师的教材、教案和学习资源,并建立学习资源库,以促进交流、共享和再应用,像麻省理工大学则建立课程内容开放(open courseware)网站( ),免费提供该校五个学院共计三十一个学门,所开五百门课程给公众使用,教授自行选择将上课的授课讲义、习题、教学大纲、测验、仿真试题、及授课录像视讯免费提供各界参考。 分布式数字资源库(distributed Digital Repository)是目前各国流行的项目,主要目的是希望收集老师发展的内容,以利交流分享。特色是采用metadata描述学习内容,只建立metadata的repository,原始内容则分散在各处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料库。例如加拿大的EduSource,美国的Merlot、GEM、新加坡的GLOS计划等。 ——资料来源,邹景平:全球高等教育的学习科技应用方向

9 Open Standard IMS global Consortium积极致力于数字学习规范的制定,像英国是最积极采用与实验IMS之规范的国家,美国的SCORM也是基于IMS规范所发展出来的应用规范,目前SCORM已让全球明了数字学习标准的重要性,及它所能带来的Reusability,Interoperability,durable,adaptable效益,很多大学都提供能制作SCORM相符教材 的编辑工具。 ——资料来源,邹景平:全球高等教育的学习科技应用方向

10 开放体系结构与源码共享 以MIT的OKI计划订定的OKI Architecture最为有名, OKI计划期望以长远的目光来规划、建置第二代校园网路学习环境,这环境不但能有效实施网络课程,也能支援课堂教学所需的网络工具,并且以open source方式提供给教育界。 最近加州博克莱大学推动SAKAI计划,期望以OKI架构来开发一套完整的校园数字学习环境自由软件(open source Managed Learning Environment,MLE),包含课程管理、测验功能、工作流程、合作工具与入口网站,预计在2004年秋天完成先导系统,明年秋天发布完整版本,除创办机构外,其它大学可透过加入SEPP(the Sakai Educational Partners Programme)方式,来获取资源与协助,每年会费是一万美金。 网络上有许多跟教育有关的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LCMS(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LAMS(Lear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和教材编辑工具,都以自由软件(open source)型式提供有兴趣人士使用。 ——资料来源,邹景平:全球高等教育的学习科技应用方向

11 细分的数字学习市场形成 服务:奥鹏、电大在线 宏成科技 内容:高教社、Netg、SmartForce 教学:各网络学院
平台:BlackBoard/WebCT/4A

12 二、网络环境下在线教学与常规教学优势互补

13 校园 远程 教学 教育 网络教学是否是远程教学的专利? 在远程网络教育中,一些常规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 教学 远程 教育 在远程网络教育中,一些常规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教育要向校园教育进军,要服务于校园教育,在线教学可以优化传统教学 Blending Learning

14 Blending learning Blending Learning 的原有含义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等。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E- Learning 的发展,Blending Learning被赋以一种全新的含义:所谓 Blending Learning ,指的是一门课程里有教室学习的部分,也有线上学习的部分,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15 Blending Learning 新含义的由来
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曾对 “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经过将近十年的网络教学实践,人们逐渐取得共识,终于认识到“取代论”是一种有失偏颇的片面观点。 到2000年,美国教育部向国会提交的“教育技术白皮书”中下列观点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从而为 Blending Learning 的提出铺平道路)(1)E-Learning 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2)E-Learning 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16 Blending Learning 实施过程模型

17 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 教学活动选择与设计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置

18 课堂教学 教学环境使用培训 教学计划说明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课程重点与难点讲解 课堂讨论、交流、答疑 研究课题汇报 课堂评价

19 在线教学 多媒体在线教学 在线智能答疑 在线讨论与交流 在线教学评价 基于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 在线个别辅导

20 发展性教学评估 考试 档案袋 综合能力调查 重视过程、提倡发展 活动过程的评估指标 重视结果、重视考试

21 三、网络化学习服务环境 ——多元内容与服务的支持

22 Pearson Education数字学习支持策略
Prentice Hall WebCT CourseCompass 免费教辅材料支持 MyPHLIP Prentice Hall BlackBoard

23 高教社在数字时代的一条主线业务模式 精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集成方案 全程教学服务 核心

24 立体化的精品教学内容

25 适应性的教学内容集成方案

26 网络时代的全程教学服务

27 信息交流 资源获取 教师 学术讨论 专家咨询 作者 编辑、专家 响应 反馈 疑问 学生 解答 及时 学习 更新 答疑 增值服务 测试 作业
反馈意见 资源提供 作者 编辑、专家 响应 反馈 疑问 解答 学生 及时 更新 学习 答疑 增值服务 测试 作业 讨论

28 四、网络教学应用的新发展

29 1.网络教学法体系构建 E的内涵转变 Engaged Electronic

30

31

32 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 教学诊断与评估 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互动/学习服务

33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Institutionalized 制度化 De-institutionalized 非制度化 Time-bound 时间局限 Flexible time 时间弹性 Sanction-based 赏罚为主导 Self-motivated 自发为主导 Systematic 有系统的 Spontaneous 自然发生的 From MacBeath

34 什么是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 交流时间不受限 交流空间不受限 从一对一、一对多到“多对多” 主体参与性和主动延伸性
六度间隔(Six Degree of Seperation) 交流时间不受限 交流空间不受限 从一对一、一对多到“多对多” 主体参与性和主动延伸性 扩张了参与主体的生活空间 创造并整合了社会资本 150法则 社会性软件使我们从家庭、工作单位走向了更广阔的朋友圈、社群、甚至结识更多的陌生朋友,构建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网络,帮助参与主体获得更多的自由。 From 庄秀丽博士

35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 Identity(身份) Portfolio(档案) Commnication(交流)
Social Network(社会关系) 显性社会性软件/隐性社会性软件  -- 还有Evite、Upmystreet、Tirbe、uume、Spoke、Upcoming、visualpath、Friendsurfer , etc. 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6 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 获取信息的过程 显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的转化过程
迈克尔.波拉尼/野中郁次朗 获取信息的过程 显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的转化过程 社会性软件拓展了学习的空间;社会性软件拓展了学习的机会. 社会性软件使得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的可行和便捷,例如通过QQ、IM可以达到及时联络交流的目的,通过BLOG可以很快挖掘发现网络领域专家以及专家所关注研究的内容。通过RSS,利用新闻阅读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速度。BLOG、WIKI等方便记录,方便整理,能够进行及时思考写录,而最关键的知识转化过程就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

37 社会软件整合社会资本、促进非正式的相互学习
社会性软件与非正式学习 社会软件整合社会资本、促进非正式的相互学习 The term “social captial” refers to those social networks that go beyond our families,worksplaces or official public bodies, and connect us to friends,associates and strangers for mutula benefit. It is the very basis for much collaborative.——《You Don't Know Me, but... Social Capital & Social Software 》 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是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其著作《让民主运作》一书中,普特南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了意大利传统工业社区如制鞋业社会资本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该书中,普特南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的一种经济资源。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长期以来民众对本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社会资本逐渐演进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恩恩相报的经济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社会资本对硅谷的贡献 》

38 移动教育的特点 移动环境下教育的问题 anytime anywhere learning Learning while doing 移动性
频繁断接性 低可靠性 空间位置的依赖性 移动用户的弱计算性 移动教育与非正式学习

39 Wireless 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数据库: 教育内容数据库: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职员、视频、音频、Flash动画、新闻组 移动内容数据库:资源查询、电话本、事件通知、日历、短信功能 AvantGo:PDA频道阅读器

40 移动终端                

41 请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 , 个人网址: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41信箱 邮政编码:100875 传 真:


Download ppt "网络环境下教学新发展 余 胜 泉 博士 2005年7月于秦皇岛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