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報告主題:雷諾瓦的一生 小組成員: 3 吳涵芸 12 陳晴雯 27 林佳揚 31 徐志穎 34 黃冠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報告主題:雷諾瓦的一生 小組成員: 3 吳涵芸 12 陳晴雯 27 林佳揚 31 徐志穎 34 黃冠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報告主題:雷諾瓦的一生 小組成員: 3 吳涵芸 12 陳晴雯 27 林佳揚 31 徐志穎 34 黃冠誌

2 雷諾瓦的生平   印象派畫家中最愛畫美女的畫家,不論貴族的雍容華貴,或是平民少女的樸實無華,盛裝少婦或是荳蔻年華的裸體少女。   雷諾瓦的作品經過十幾年的起起浮浮,才在1880年代開始被大眾欣賞、接受。之後他的風格有了重大的改變,他捨棄了印象派作品清淡的筆法及模糊的輪廓。踏入「嚴肅」時期,並把主題集中在「女人與兒童」。他後半期的作品裡,對此項主題似乎不曾厭倦。   雷諾瓦在四十九歲時結婚,除了妻子,及三個兒子。家中長期僱請年輕女子擔任護士及女傭之職,而她們陸續成為他筆下的模特兒。在十九世紀進入二十世紀時,雷諾瓦的盛名遠播。英、德及美國博物館開始收藏他的作品。到了晚期,由於風濕性關節炎纏身,繪畫對他卻成為極大的負擔,但在他的作品裡幾乎看不出身體衰頹的任何蛛絲馬跡。他筆觸由始至終,都入木三分,對人體美感的呈現,也一如以往地豐滿甜美。

3 邁向藝術之路 1841年,雷諾瓦生於法國以瓷器聞名的里摩日 (Limoges),三歲那年全家搬到巴黎。1854年,一心想成為藝術家的雷諾瓦在父母的安排下到一家瓷器工廠當學徒,為白色的杯盤彩繪,這四年的學徒生涯,讓雷諾瓦學習到以細緻的筆觸畫出花卉和人像,為日後的繪畫奠下基礎.這段期間,雷諾瓦常溜到羅浮宮,當瓷器工廠關門後,他曾在羅浮宮裡摹擬巨匠們的作品,又到一家專門替傳教士提供手繪簾幕的工廠工作。1862年,他到巴黎美術學院接受畫技巧訓練,同時在葛列爾畫室學畫,在此認識了莫內、薛斯和巴吉爾等多位才氣縱橫的朋友,大家一起討論新的藝術觀點。

4 雷諾瓦與印象派 1874年,雷諾瓦和莫內、畢沙羅、薛斯利、塞尚及特嘉一起在巴黎辦落選沙龍展,被記者稱為一群「印象派」的畫展,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第一屆印象派畫展。雷諾瓦後來也不斷地參加印象派的展覽,與印象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雷諾瓦不像莫內追求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描繪同一主題的「印象」,也不像畢沙羅那樣潛心研究光譜,他認為繪畫只是科學性的觀察,甚至曾經表示「畫作是為了裝飾一面牆壁」。他更認為色彩的表現,最重要的是不論在個別或與其他色彩的互相關係上,都能讓人賞心悅目。一直有人質疑雷諾瓦是否是真正的印象派畫家,毫無疑問的,在畫作主題上,在熱情的表現上,在易變瞬間的掌握上,在用色的釋放上,雷諾瓦都是屬於印象派。但是,他最後的確發展出個人獨特的風格,尤其是後來一系列令人讚嘆的裸體畫作品。

5 從寫實到印象 1862年,巴比松畫派的迪亞茲(Diaz),在一次楓丹白露速寫之行中遇見雷諾瓦,覺得雷諾瓦畫的東西太黑,鼓勵他提高畫的明亮度,不再以黑色為陰影,多使用藍或紫,使得雷諾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自然,憑自己的感覺用色。 1864年,雷諾瓦以羅曼蒂克為題材,高爾培式的寫實眼光畫成的「艾絲摩那達」(Esmeralda)入選巴黎沙龍展,這時期的雷諾瓦可說是高爾培的忠實奉行者,其後多幅作品也都有高爾培的影子存在。但後來受到莫內、巴吉爾、畢沙羅、塞尚等朋友的影響,遂和他們一起走出戶外,在陽光下追求光與色的變化。1868年,幾乎已在挨餓的莫內來投靠經濟狀況也不好的雷諾瓦,兩人同住了一段時間,經常結伴一起在露天作畫。

6 巴黎人生活記實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雷諾瓦雖然也受到徵召,但從未到最前線看過真正的戰場,只是朋友四散,莫內去了英國、荷蘭,畢沙羅也逃到了倫敦。1871年莫內從荷蘭回來後,和新婚的卡繆在亞嘉杜租了房間,雷諾瓦經常造訪,二人也繼續保持作畫的習慣。雷諾瓦畫過好幾幅莫內的肖像,畫中的莫內大多輕鬆自然。這時期,雷諾瓦筆下也忠實記錄了當時巴黎人的生活,《煎餅磨坊的舞會》是其中的傑作,雷渥在1877年時寫道:「這是一頁歷史,忠實而確實的記錄了巴黎人的生活,以前沒有人想到把每天發生的事畫在如此大的畫布上,他的大膽嘗試應當成功」。1881年的《船上的午宴》也一樣表現了當時巴黎人的生活,不過,這件作品也是他在繪畫里程上的一段結束,之後則因多次旅行,開始對印象派不安而改變畫風。

7 偏離印象派 自覺式的古典作風拉開了雷諾瓦與印象派的距離,印象派主張黑色應該從色盤中完全被摒棄,雷諾瓦則根據他自己的作畫經驗,如果在一些明亮的色彩中添加一些黑色,有時反而會使用色顯得更加靈巧。另外他也認為露天作畫使人不易迅速構圖。像莫內、薛斯利等印象派畫家總以為人物畫是其次的,他們對雕塑作品毫無與趣,只想追求光的效果。雷諾瓦卻認為裸體畫是最重要的繪畫形式。1880年代,雷諾瓦的畫風開始轉變,不像以前的作品那樣特別考慮某個時間內光與顏色的呈現,只有乾且輪廓分明的線條。雷諾瓦自認為「跨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雷諾瓦也沉醉在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中,1886年長子皮耶出世,他以新的線條作風畫了《母與子》及《洗衣婦及其子》 ,畫出豐滿嬌媚的女性,有子在懷的快樂,嫵媚與迷人感充滿了畫面。

8 雷諾瓦風格 1886年後,當印象派畫家在紐約展出引起一陣旋風,使得作品供不應求,雷諾瓦再也沒有經濟上的困擾。1893年次男勤出生,1901年又生下三男克勞德,暱稱「可可」。安定快樂的家庭生活影響了他的作品風格,他畫了不少有關家庭生活的畫作,尤其是兒子們。比起以前受委託的肖像畫,這些作品顯然更有親密的感情存在。1893年以前,雷諾瓦的作品都在努力界定自己的藝術方向,裸體畫則成為他晚年最喜愛,也是最重要的題材。他畫了一系列裸女坐在風景前的作品,莫內評為「裸體人物十分美麗,但背景卻太平常,簡直像攝影師的裝飾背景」。這時期雷諾瓦也畫了很多「兩個女孩」的作品,或讀書、或彈琴,多以馬奈和莫里索的女兒為模特兒,顏色的反差很強,以橘黃、紅為主色的畫面,氣氛悠閒而華麗,是後來典型的雷諾瓦風格。

9 美麗的浴女世界 顯然命運之神並沒有特別眷顧這位殘廢卻仍全心全力在藝術之途上掙扎的老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雷諾瓦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被送上了戰場,思念兒子的心情,讓他不得不放下畫筆,對妻子說:「我再也畫不出來了」。結果兩個兒子在戰爭中受傷,心愛的太太又在1915年6月去世。幸好孤獨寂寞的雷諾瓦並未被殘酷的現實擊倒,還是醉心於他美麗「浴女」世界,用畫筆寫出他心目中的天堂。他描的裸婦,形體豐滿,色彩明麗,是一種官能健康的女性形象。他對肉體的色調有特殊的研究,他對女性裸體的豐美,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10 煎餅磨坊的舞會(1) 這幅畫中的露天舞場位於巴黎的蒙馬特區,離雷諾瓦的住所不遠,他是在現場作這幅畫。
   這幅畫中的露天舞場位於巴黎的蒙馬特區,離雷諾瓦的住所不遠,他是在現場作這幅畫。 舞場沐浴著午後燦爛的陽光。前景中一群人坐在樹蔭下,陽光透過樹葉,在他們的衣裙上跳躍,使整個畫面泛著光輝。

11 青蛙潭 雷諾瓦和莫內曾經共同在 「青蛙潭」創作,他們各有三幅畫可回溯至此時,風格都十分相近。透過大膽、素描般的筆觸,他們將河岸和碼頭上擁擠的人群、來來往往的船隻、浴者、划艇及水光粼粼的河面,映著色彩繽紛的倒影一一捕捉。 這幾幅畫都缺少傳統定義的構圖,像是一群快樂觀眾的喧嘩騷動。

12 煎餅磨坊的舞會(2)  雷諾瓦和莫內一樣,喜歡小色塊造成的效果和它們所產生的印象。印象派畫家常常選擇日常情景作畫,尤其注意表現自然光在每大不同時刻的變化及其對景物的影響。再看畫面背景上的那些小的人。雷諾瓦利用縮小比例的技巧,使得畫的後景遠離前景,為了產生這種效果,他還將遠處的人物畫得像飄忽而過的瞬間印象。畫中的景象僅僅是舞場的一個局部,兩側的人物都不完整,前景中的那個男子背對著我們,觀眾就像是路人過客,偶然瞥見了城市中一個歡樂的午後情景。

13 河邊草地上(1) 這幅田園風光畫,是雷諾瓦在 1890 年夏秋時節與另一位畫家貝爾特.莫里索,在梅茲逗留時創作的。這幅畫標誌著雷諾瓦繪畫風格的又一次轉變,擺脫掉 1883 年訪問義大利後文藝復興嚴謹畫風的影響,又回到早年更柔和的自然景色中去。雷諾瓦後來又去過阿爾及利亞,熱帶光線的色彩和光輝,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由於他本身喜歡暖色調,此行的結果使他的色調變得更熱烈了。

14 河邊草地上(2)  觀看這幅畫,就像透過窗口觀賞窗外陽光明媚的迷人景色一樣。畫筆和樹葉的動向把我們的目光引向背景中閃亮的光。這裡油彩塗得很薄,第一道油彩還看得見,畫面因此顯得很明亮,色彩是雷諾瓦早年慣用的那些,如暖棕色、赤褐色、橙色、黃色,與寒色調的天藍、深藍、深線結合起來,在白色塊的映襯下顯得醒目。  色調雖然相同,風格卻改變了,他的筆觸更加自由,比以前更無拘無束。處於畫面中心的兩個女孩,勾勒得十分仔細和大膽,在柔和的景色中突現出來。雷諾瓦既沒有用馬奈般大塊大塊的顏料,也沒有用秀拉的點彩,而是巧妙地把線條與色調結合起來,描繪了處於夢幻般景色中活生生的人物,達到了整體的和諧。

15 船上的午宴 (1)  雷諾瓦的畫,構圖跟電影畫面一樣,能使觀眾感到與栩栩如生的畫中人物十分貼近。這幅畫在氣氛上,主題上,創作意圖上堪與《煎餅磨坊的舞會》媲美,但畫中人物輪廓清晰,並沒有沐浴在日光中,融進背景裡。 與此相反,涼篷外面的河上景色,則完全是用印象派手法畫的。雖然畫家一絲不苟,精心構思,但畫面卻全部保留了雷諾瓦在七○年代作品中那種可愛的不拘形式和溫馨的情調。

16 船上的午宴 (2)  雷諾瓦畫作的特色在於描繪迷人的感覺,從他的畫作中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母親或是長姐般的笑容。他認為繪畫並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並非巧心的安排布局,而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這幅畫作中,站在最左邊的是餐廳的老闆富內茲先生、畫家的未婚妻亞琳正在玩弄手上的小狗、前方右邊站著與女士聊天的是藝術家古斯塔夫‧卡玉伯特。當時雷諾瓦與其他藝術家如莫內等人常常喜歡留連在巴黎喧鬧的河畔,這些歡樂氣氛感染了藝術家,於是帶動了一股繪畫的風潮,藝術已經不再只是停留在嚴肅的題材上,而走向民眾走出戶外。

17 鞦韆(1) 主題的意念取自雷諾瓦年輕時已經很欣賞的一位畫家弗雷哥納爾一同名作品《 The Swing》。雷諾瓦此作品表現得細緻、溫柔。雖然題材相似,雷諾瓦卻完全表達出一種新鮮、現代的感覺。畫中出現的女子名叫Marguerite Legrand,雷諾瓦有一些作品描繪她正在跳舞。同時畫中亦出現雷諾瓦的弟弟Edmond和畫家Norbert Goeneutte。

18 鞦韆(2) 於同期,雷諾瓦正繪畫《煎餅磨坊舞會》 ,此畫描繪一幕宴會的場面,構圖嚴緊,畫面豐富而熱鬧。但《鞦韆》就是一幅清新而適靜的作品,兩幅畫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此作品完全表現出一幅安靜的景象,一位漂亮的女子愉快地跟兩位男士交談,旁觀的又是一位可愛的小孩;好像所有時間都被人們所掌握,就如在喧鬧的舞會中,偷走出來自得其樂。人們感覺不到昏腦的熱情,那些年青人正在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溫暖而不悶熱的陽光透過樹葉照下;大家還要為將來憂慮嗎?他們已經很滿足。

19 傘(1)   雷諾瓦的《傘》,描繪傘下人物風情,企圖捕捉的就是芸芸眾生之相。他採用典雅的藍、灰、土黃色調,並以明亮的色彩點綴。畫中主角是幾個戴帽的孩童、女店員和女帽商,女帽商手提帽箱外出接洽顧客,一位男士大膽殷勤地伴她同行並且為她撐傘,或許是從早上就一直不得閒的工作到中午,流露出有些疲憊的表情。畫面正中一位打扮時髦的年輕媽媽,她的視線看向正慢吞吞地走在雨中的女兒,似催促她走快一點。

20 傘(2)  這幅畫的迷人之處在於傘的形狀變化和人們的姿態及臉部表情,尤其是女帽商。她的眼睛直視著觀眾,儼然古代女王的架式和尊貴。 在《傘》中,物像有了較肯定的輪廓,油彩油而平滑,塗刷層次似琺瑯質般細緻,他似乎再禁力模仿拉斐爾,同時也有幾分安格爾的面目。雷諾瓦這段自覺式的古典作風被稱為「嚴肅風格」。不久後,他又覺得這種話法太嚴肅,於是再度用粗獷自然的筆觸,卻不失物體原有的外形。約1890年他奠定了這種畫風,抑即在對物象的輪廓線內,運用流暢的筆觸,在畫不上塊狀的塗抹。

21 問答 1.雷諾瓦是法國的( )畫家,此派畫家不承認物體有永遠不變的固有色。 印象派
1.雷諾瓦是法國的(   )畫家,此派畫家不承認物體有永遠不變的固有色。 印象派 2.此派的畫家認為,陽光可以分析成紅、橙到紫七色,而雷諾瓦常以(   )作陰影。 藍、紫 3.雷諾瓦最喜愛畫的是(     ) 。 女人與小孩 4.雷諾瓦自覺式的古典作風被稱為(    ) 嚴肅風格 5.在妻兒相繼去世後,雷諾瓦醉心於(  )的畫作之中。 裸女

22 參考資料 生平 http://www.hosauki.edu.hk/hsk/artist(Renoir).php
生平        其他 作品         被嘲笑的名畫/黃宣勳


Download ppt "報告主題:雷諾瓦的一生 小組成員: 3 吳涵芸 12 陳晴雯 27 林佳揚 31 徐志穎 34 黃冠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