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2 青 涩 回 忆

3 20 世 纪 中 国 最 显 耀 的 姐 妹 组合

4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霭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名敬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5 人 物 简 介 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1973年10月19日),孔祥熙夫人,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6 。1904年5月15岁赴美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1905年,随姨父温秉忠出席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她在卫斯理安学院的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国,经父亲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精通五种语言,同孙中山到全国各地勘察,参与制订营建20万里铁路的计划。“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 1914年9月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年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主持铭贤学校事务。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 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大姐宋霭龄初时也曾附和母亲一道反对蒋宋联姻,但后来被宋美龄说服,“这桩婚事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从而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20日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因癌症病故,享年85岁,安葬于纽约郊外风可立夫高级室内墓园。

7 人 物 性 格 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曾经当众质问过罗斯福总统。她向老罗斯福总统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表示抗议,斥责刚抵达美国时 被海关扣留的遭遇。她说。对一个来自中国的14岁的小女孩,却拒她于大门之外,甚至把她监禁三到四个礼拜,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待客之道,在中国也绝对不会发生。竟令当时的美国总统当着一个孩子的面 无话可说。宋霭龄质疑美国总统的事情,第二天就被美国媒体爆出,她立刻成为话题人物。1910年毕业后,美国媒体又纷纷预言,年轻的宋霭龄在美国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回国后定将成为总统夫人。 宋霭龄以精明,厉害著称,连蒋介石也畏她三分。蒋介石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说:“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孔之病,无人可治。” 宋霭龄积极协助孔祥熙,使得孔祥熙在出任参议期间做了几件颇为风光的事。

8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才有介绍妹妹庆龄接替工作,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人 物 影 响

9 人 物 评 价 中国民间说宋家三姐妹,宋霭龄爱钱,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
人 物 评 价 中国民间说宋家三姐妹,宋霭龄爱钱,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 徐家涵说:“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宋美龄那样喜欢出头露面。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遇事也让她三分。” 蒋介石的侄孙蒋孝镇曾对军统头子戴笠说:“委座之病,唯宋(美龄)可医;夫人之病,唯孔(霭龄)可医;孔之病(孔家贪腐)则无人可治。” “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10 人 物 简 介 人 物 简 介 人 物 简 介 宋庆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梅肯威斯里尼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承担大量国务活动,并投入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1981年5月29日病逝北京。

11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2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3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14 人 物 名 言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人 物 名 言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15 穿越时空的爱恋     宋庆龄与孙中山年龄上相差近30岁,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宋庆龄对孙中山一往情深,内心充满无限崇敬与爱戴。   两个人要面对的五个关口      宋庆龄凝视着孙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晓得,你愿不愿和我永远在一起?我知道你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发生关系。……记得我小时候听你讲过:‘要是我不为一件伟大的事业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庆龄,我是个不值得你考虑的人,我已经老了,你是年轻而……”

16  起轩然大波被父亲软禁      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遇了大地震。宋嘉树夫妇更是震怒惊骇,破口大骂孙中山,宋母泪眼婆娑地劝导庆龄说:孙已有妻室,儿子孙科比你还大,两人年纪相差悬殊。意志坚定的庆龄始终不为所动,父亲决定将庆龄软禁在家。  跳窗逃走奔向幸福     好在看管宋庆龄的女仆心疼她,趁买菜的机会秘密给孙中山发了一封信,孙中山才得知宋庆龄被软禁的情况,派朱卓文到上海营救宋庆龄。     宋庆龄给父母写好了留言条。对自己以背叛父母的方式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她有些伤感。但是一想到孙中山,想到他说的“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宋庆龄又觉得这样的义无反顾是值得的。她打开窗户,以床单为绳,滑下2楼,坐上事先准备好的车子来到码头,于24日到达东京。

17 在日本结婚     1915年9月,孙中山派人把卢慕贞接到日本,专门商谈离婚事宜。双方的谈判还算融洽,在宋庆龄到达东京的前一天,卢带着离婚协议回到澳门。10月25日,宋庆龄逃到日本的第二天,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在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签订了婚姻誓约书。两人约定: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他们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宋庆龄晚年时提及当初违抗父命与孙结婚,说:“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仍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做嫁妆。这也许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  把抢当成爱的信物     孙中山曾题词:“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此生”致赠宋庆龄。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一把手枪,说:“手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危急时留给自己…”这是孙中山与宋庆龄间极为重要的爱情证物,宋庆龄终身珍藏着这把手枪。

18 第一夫人------宋美龄

19 人物简介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文昌县人(今海南省),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20

21 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爱情 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是1922年12月宋子文在上海莫利爱路(今香山路)孙中山家里举办的社区基督教晚会。在晚会上,蒋一见宋美龄,立即被她的青春容貌、雍容华贵的气质所吸引,爱慕之心,油然而生。蒋当即决定对这位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女性展开攻势。双方有所交谈,并且相互交换了地址、电话。 事后,蒋向孙中山透露了自己的一见钟情,希望孙中山居间介绍,并称自己与原配毛福梅已经离异,与侍妾姚冶诚断绝关系,却没有提到才新婚一年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孙中山对蒋本有好感与信任,表示此事需要和夫人宋庆龄商量,征询她的意见。不料宋庆龄坚决反对小妹与蒋结合,据说她宁可看到美龄死,也不愿她嫁给蒋介石。孙中山为蒋撮合之事由此告吹。 蒋介石并不死心。1927年,当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率军攻下上海并发动“四一二”政变,权势达于鼎盛后,自以为事业有成,便于4月底5月初,拜访了位于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的宋宅,再次与宋美龄相会。这一次,他底气十足地向宋美龄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且正式提出了求婚要求。宋美龄尽管心有所动,但表示必须征得母亲同意。宋家事后开家庭会议讨论,倪桂珍以蒋介石已结过婚,又不信基督教而断然否决。大姐宋蔼龄则支持小妹与蒋结合。征询宋庆龄与宋子文,不用说当然也持反对态度。于是联姻一事便搁置下来。 不久,蒋介石因宁汉分裂,被迫下野,跑到奉化雪窦寺聊避世事。但他爱宋心切,不停写情书追求宋美龄。蒋在一封情书中说,自己已无意政治活动,并检讨以往对功业叱咤自喜,无异梦幻,大有不堪回首之叹。 按之当时南京方面有不少人希望蒋复出并为之多方奔走的实情,蒋这些话似有故作姿态之嫌。他对下野并不甘心,决非心如止水。这或许是蒋以悲情打动宋美龄芳心的一种追求技巧,所以信末以自己当下的不堪处境,试探宋美龄的意向,耍了一点小伎俩,“不知举世所抛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22 宋美龄对蒋介石也是一见钟情。她于1933年在重庆时曾对人谈起和蒋婚恋的经过,说她为什么爱上蒋介石,最根本的原因是她自幼就崇拜英雄。她多次听到二姐夫孙中山夸奖蒋介石,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她在孙中山家里第一次遇见蒋介石时,就感到他确实是个英雄人物,而且比二姐夫长得英俊。因此她当即给予青睐,假以辞色,几度用上海话和他接谈,并应蒋的要求,告诉了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后来,她母亲过生日,是她电话邀请蒋来家做客的。她说她的婚姻决不是大姐宋蔼龄促成与包办的,自始至终是自己主动的。 由此可知,蒋宋结合完全是宋美龄自己的主意。宋美龄这种心态和婚姻自主的表现,就她少女时代在美国接受的文化背景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永恒主题,就是英雄和美人。作为一个在美国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在对待异性追求上,重视自己选择,不为父母之命的传统所束缚,敢爱、敢表白,完全合理,也完全正常。 蒋介石的不懈追求终于有了结果。1927年9月,他从奉化回到上海,与心已归属的宋美龄相会。9月16日,由宋蔼龄出面,在西摩路宋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正式向各界宣布两人已经定情,将喜结连理。9月28日,蒋介石自上海启程出访日本。在宋子文陪同下,他去有马温泉拜会了在此地休养的宋母倪桂珍,征求老人家对自己与宋美龄婚事的意见。倪桂珍已被女儿说服放弃了原先的成见,表示同意。蒋介石兴奋异常,回到下榻的旅社,情不自禁地对旅社老板娘说:“成功了!婚约成功了!”

23 1942年深秋,宋美龄来到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便邀请她前往白宫做客,总统夫人更是把宋美龄视为自己的子女般热情款待。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以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情况生动感人地介绍给美国政府和人民。 宋 美 龄 访 美 从1943年2月18日至4月4日,宋美龄先后在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纽约市政厅、纽约麦迪逊广场、威斯里安大学、芝加哥运动场、旧金山市政厅、洛山矶好莱坞等处正式发表了7次演讲。  3月19日,宋美龄在罗斯福的陪同下,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有近200名记者参加的招待会。她那机智的辞令,更令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当记者问她怎样才能得到大量美援时,她把一顶高帽送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他曾经解决了那些难题,渡过那些难关,我很放心地把这个问题交给他处理。”罗斯福毫不犹豫,抱起她扔过来的球就跑,而且很卖力,他幽默地补充说:“上帝叫我多快就多快。”  宋美龄的这次访美,给美国朝野和美国人民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宋庆龄对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有这样的评价“ML看起来是这样的阔华高贵、举止又是那样的像最时髦的名流,我们发现她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生理的变化......她看来很会适应并且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方面她很像克莱尔.布恩”“她(美龄)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并且正如她自己对倾慕的人的一次聚会上所说‘我让美国人看到,中国人不是洗人工人’,我想,中国必须为此感激她”。  当然,宋美龄的美国之行不可能改变美国对华根本政策.但是历史客观地看,宋美龄的美国之行仍不失为一次非常成功的外交活动和一次引人注目的国际事件,其政治才华和外交魅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和赞许.她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4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大乱。在如何营救蒋介石和如何对待张、杨的问题上,出现了主战、主和两派的分化。主战派不顾宋美龄的反对,偷偷调兵准备轰炸西安。而宋美龄以她的果断和睿智,极力缓解国民党各个方面的紧张关系,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为抗战胜利争援助  抗战期间,宋美龄多次前往美国游说美国政府给中国人民提供援助,即使是留在南京时,也不断通过通讯社向全世界揭露日军的暴行。她在其中一段对美广播中讲道:“美国的朋友,祝你们早安。我只用几分钟的时间讲这段话,是要请一切爱好自由的人们知道中国应该立刻得到正义的援助,这是中国的权利。诸位,你们在无线电中,或许可以听到大炮的声音,但是这里受伤者苦痛的叫喊,以及垂死者弥留的呻吟,我虽希望你们能想像得到,但是听不见的。”  亲上前线鼓舞士兵  在日军轮番空袭之时,宋美龄没有像其他官员夫人那样,找个安全的地方养尊处优,而是跟广大官兵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多少次她都险些丧命于敌机的轰炸中。一次去前线的路上,宋美龄的车遇到轰炸,她摔断数根肋骨,可仍然坚持向前线将士作了演讲,并喊出“弟兄们,跟我来!”的战斗口号,然后一头晕倒在官兵们的欢呼声中。  推动中国民航发展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宋美龄曾任当时的航空委员会委员长。她利用她的特殊身份,第一次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几大城市,开通了民用航空线路。  坚决反对“两个中国”  宋美龄跟蒋介石来到台湾后,一直主张国家统一的立场,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这个观点伴随了她一生,对台湾政府很有影响力。 人 物 影 响

25 课 题 感 想 之所以做这个课题,是因为我们对宋氏三姐妹颇感兴趣。在她们身上,我们不但能探究历史,更能看到现代女性坚强、独立和智慧的特性。
课 题 感 想 之所以做这个课题,是因为我们对宋氏三姐妹颇感兴趣。在她们身上,我们不但能探究历史,更能看到现代女性坚强、独立和智慧的特性。 在总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三个女人,更是从他们背后折射出的中国近代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多。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但在近代随着新思想的传入而受到冲击。我们看到的宋氏三姐妹,独立而有思想,积极而有智慧,不正是妇女解放的代表吗?在她们身上有一宗独特的魅力。

26 小 组 成 员 13市场营销 刘倩倩: 朱琳娇: 郭丹宸: 曾茹:


Download ppt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