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淺談憂鬱與自我傷害之防治 103.04.02 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張志宇 社工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淺談憂鬱與自我傷害之防治 103.04.02 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張志宇 社工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淺談憂鬱與自我傷害之防治 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張志宇 社工師

2 一、憂鬱(depression) 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2002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也是憂鬱症。

3 一、憂鬱-盛行率(1/1) 憂鬱症常常早發而持續,甚至有些會復發,有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世界得到憂鬱症的點盛行率是3% 2002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訪問全台兩萬多名樣本所作的調查,結果發現 1. 15歲以上民眾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 (高於WHO估計3%) 2. 其次15-17歲6.8%達重度憂鬱,估計憂鬱人口逾百萬。 3. 65歲以上8.4%達重度憂鬱 4. 其中女性10.9%,是男性6.9%的1.8倍 5. 但是憂鬱症就診率偏低,只有2.3%

4 一、憂鬱-什麼是憂鬱?(1/3) 憂鬱是一種情緒光譜 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 1.憂鬱是一種情緒低落的現象,代表著一個人心情不 佳。
2.憂鬱是自然的反應。人人都會憂鬱。只有一小部分 的憂鬱,才能算是病態,才需要被診斷為「憂鬱症」。 憂鬱是一種情緒光譜 1.從心情不好至重度憂鬱症

5 一、憂鬱-什麼是憂鬱?(2/3) 憂鬱是「主觀的」: 1.你覺得心情不好,就是心情不好。 憂鬱是「相對的」: 1.因人、時、地而異。
2.儘管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客觀的跡象來判斷,但憂 鬱是沒有客觀的評量方法,也沒有必然造成憂鬱 的狀況。 憂鬱是「相對的」: 1.因人、時、地而異。

6 一、憂鬱-什麼是憂鬱?(3/3) 憂鬱是「不一致性的」: 1.各方面如認知、情緒、行為、病識感等,影響程 憂鬱是「偶發性的」:
度是不一致的。 2.專業在判斷上即是依賴此不一致性。 憂鬱是「偶發性的」: 1.沒有人能夠永遠保持在不憂鬱的狀態。

7 一、憂鬱-得了憂鬱症會怎樣?(1/1) 憂鬱症有時像感冒一樣,不經治療,時間久了也會好,可是又會重新再得到。但是憂鬱症比感冒嚴重的多了。
基本上平均一個憂鬱期約在6-13個月,若是不治療患者在這段時期會非常難過,快樂不起來,難以維持正常功能,甚至想不開。

8 一、憂鬱-介入憂鬱的時機-不正常的憂鬱(1/2)
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 1.憂鬱心情:快樂不起來、悲傷、空虛、哭泣、煩躁、鬱悶 2.興趣及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食慾或體重突然增加或下降 4.失眠或嗜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變得很容易激動或神情呆滯 6.心裡覺得很疲倦、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 7.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有罪惡感、愧疚:活著沒意思 8.思考能力、記憶力減退,難以專心 9.有自殺念頭或行為:反覆想到死亡,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上述九項有其中四項符合,且症狀為期兩週以上 這些症狀已經影響生活、人際關係、工作、課業…等 根據DSM-IV診斷準則(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9 一、憂鬱-介入憂鬱的時機-不正常的憂鬱(2/2)
當事人的憂鬱已經造成別人的危險。 當事人的憂鬱已經造成自己的危險。 當事人受到症狀的困擾,而感覺到痛苦。 憂鬱症狀的出現,已經造成患者生活、社交、職業上的嚴重影響。即以「患者當下的憂鬱是否會傷害到患者的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社會功能而加以診斷。」

10 一、憂鬱-憂鬱從何而來?(1/1) 社會因素 1.創傷或驚嚇經驗 2.長期或巨大壓力,如:生病
3.失落經驗(失親、失婚、失戀、失業、失去健康、失去青春、產後) 4.挫折的人際關係(夫妻、婆媳、親子、感情、朋友) 心理因素 1.依賴性格、要求完美性格、悲觀與負向的思考風格 生理因素 1.神經傳導素(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 2.內分泌(經前、產後、更年期) 3.基因遺傳:高家族疾病史 三種因素交互作用 社會因素(人生際遇)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體質) (性格與思考風格)

11 一、憂鬱-影響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因素(1/1)
家庭暴力:身體虐待、精神虐待、疏忽照顧、目睹婚姻暴力 創傷事件(長期或重大的生活壓力):地震、風災、搶劫、性侵害、性騷擾、霸凌、車禍、父母師長的暴力管教或羞辱 嚴重或多重失落與喪親事件:親朋好友死亡、失戀、分離 身體:長期或重大的身體疾病(如癌症、經常住院)、肢體障礙、討厭自己的長相與身體 同儕關係:同儕排斥、欺凌、嘲笑、人際孤立 學習困難 遭受歧視:性別、身分、背景、種族、特質、外表身材…等 父母本身功能不良:父母親憂鬱、酗酒、吸毒、精神疾病、經常批評孩子、經常拒絕孩子、對孩子的感受不敏感、過於控制孩子、暴力管教 家庭失和或失功能:吵吵鬧鬧、離婚、家庭關係疏離 有其他心理疾病:如焦慮症、過動症、精神分裂症…

12 一、憂鬱-兒童憂鬱的症狀(1/1) 情緒方面:悲傷心情、生氣或易怒、對生活失去樂趣、哭泣、失去幽默感、覺得不被愛、自憐等
認知方面:負面的自我評價、罪惡感、無望感、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做決定和與死亡意念等 動機方面:社交退縮、自殺意念和行為、學業成績退步 生理方面:疲倦疼痛、食慾和體重改變、睡眠困擾、行動遲緩或不安等

13 一、憂鬱-青少年憂鬱的症狀(1/1) 表現出不快樂及痛苦 飲食/睡眠習慣明顯的改變 感到無助、絕望、討厭自己 無法集中精神
提不起勁做任何事,要花很大力氣做每件事(甚至懶得說話、換衣服、吃飯) 容易生氣、常打人、罵人等行為 學校成績突然退步(變得不想念書) 不停的尋找新刺激及新事物,如:一直換情人、飆車、喝酒吸毒、打架、從事性行為 從事危險行為,如:開快車、喝酒吸毒、找人吵架、心想死了就一了百了、從事不安全性行為 不再理自己的朋友 (出處:兒童與青少年行為問體─多重專業去向的診斷與介入P.218)

14 二、自我傷害-形成自傷行為的5原則(1/1) 傷害到自身的行為。 自己做的。 身體的破壞。 自傷不是想要自殺。 有意圖的行為。

15 二、自我傷害-自傷者的特徵(1/1) 常見青少年,也其是青少年女性。 常有受虐的經驗。 大多常合併有物質濫用、強迫症、飲食疾患。
在家庭中不被鼓勵表達情緒,並缺乏情緒表達的技巧。 缺乏好的社會支持 自傷的青少年多是一個人行動,且多數會隱藏其行為。 可能是有計畫或儀式化的進行,也可能是未事先思考的衝動行為。 大部分自傷者都曾有接受過醫療協助的經驗,但並非接受自傷行為的治療。 自傷時不會有疼痛感。

16 二、自我傷害-自傷者常見的心理特質(1/1)
強烈的不喜歡或看輕自己。 對於拒絕非常敏感。 長期感到憤怒,且常是針對自己。 常壓抑自己的憤怒。 有強烈的攻擊性,但常被拒絕、壓抑,因而轉向自己。 常因有情緒而直接行動。 對於未來欠缺規劃。 常有憂鬱與自傷的傾向。 患有慢性焦慮。 容易躁動。 認為自己因應壓力的技巧不好。 不認為自己有控制生活的能力。 常以逃避面對問題。 不認為自己有被賦予權力。

17 二、自我傷害-自傷的效用(1/1) 表達內心已疼痛很久。 避免無法忍受的情緒疼痛。 抒解壓力、控制情緒(減輕憤怒)、逃避解離或麻木。
增加力量與控制的感覺(現實感)、強調自我。 冒險行為-酷、勇敢。 反抗、拒絕父母的價值。 希望被接納(如同儕)。 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也會是一種自我處罰的方式。(常見於兒虐個案) 轉移注意力。 避免自殺。

18 二、自我傷害-如何變成成癮者之常見進程(1/1)
第一次常是意外,或聽見、看見他人自我傷害。 常有強烈的負向感覺在自傷發生前。 這些感覺雖然存在,但他們不會直接表達或陳述。 自傷的方式讓他們感到輕鬆,並釋放壓力。 自傷後常會感到罪惡感、差愧感。 常會隱藏自傷工具、湮滅證據。 下次一旦類似情緒發生時,會以同樣的方式尋求減輕壓力。 而這種羞愧感卻相反的強化自傷的行為發生。 患者變成被迫自傷,且頻率與嚴重度日漸升高。

19 二、自我傷害-自傷檢核題(1/1) 愈多題代表遠離自傷的機率愈高 我有堅固的情緒支持來自於朋友與家庭,而且我可以在我想傷害自己時利用它。
我生命中至少有二個人在我想自傷時可以叫他來。 在我向不同的三個人說出我想自傷的念頭時,我會感到比較舒服。 我能想到至少十件事情可以取代我自傷的行為。 當我不想待在家裡時,我有其他地方可以去,避免讓我有自傷的行為 我有自信可以移除所有可能讓我拿來傷害自己的物品。 我至少已經告訴二個人,我要停止自傷的行為。 我有意願要去面對不舒服、害怕或挫折的感覺 我有信心可以忍耐傷害自己的想法而不去做。 我要停止傷害我自己。

20 三、自殺-自殺進程(1/1) 個人表現出任何意圖威脅自我生命的行動,但並未導致死亡的結果
致命性低 致命性高 自殺意念 完成自殺 自殺企圖 個人開始有自我結束生命的想法或計畫,但未付諸行動 個體出於自我意願,表現出意圖終結自己生命的行動,而導致死亡的結果 20

21 三、自殺-與自殺共病之常見精神疾病(1/1)
憂鬱症或躁鬱症(80%) 1.企圖自殺者或自殺死亡者,有50%~80%的人患有憂鬱症。 2.憂鬱症病人有15%死於自殺。 3.失去快樂的感覺、悲觀、無望、無助是至殺者的重要危險 徵兆。 精神分裂症(10%) 酗酒或藥癮(25%) 邊緣性人格 焦慮症 失智或譫妄(5%) 忘想憂鬱

22 三、自殺-高危險群(1/2) 自殺者生前多有徵兆不要忽視 1.有45%的自殺死亡者在生前都曾經透漏過自殺訊息,有一
半的自殺死亡者在生前一個月都曾經就醫過,但看其他科 醫師者多於看精神科醫師 誰是可能自殺的高危險群 1.男性的危險性高於女性 2.青春期及中老年期人需要特別重視 3.無業者、鰥寡孤獨廢疾者、過去有過自殺紀錄者、家族有 自殺史者、最近有嚴重的壓力事件、身體有嚴重或慢性的 生理疾病、合併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或物質濫用,社會支持 系統差者。

23 三、自殺-高危險群(2/2) 青少年高危險群包括:
低成就感、挫折忍受力差、完美主義者、衝動控制力差、敏感自卑、社交及問題解決能力差、家族精神疾病史…者。若出現成績退步、常請假、社交畏縮、家庭重大事件、情緒與衝動起伏大、有自殺痕跡、言語及文字透漏訊息都不應輕忽。 老年人高危險群包括: 年紀愈大者、獨居喪偶、慢性疾病、障礙失能、憂鬱、社交孤離、合併痴呆或妄想、經濟衛生營養差者。

24 三、自殺-自殺的原因(1/1) 發洩怒氣 如:長期情緒調適不好。 萬念俱灰 如:久病纏身、重大衝擊或失落。
發洩怒氣 如:長期情緒調適不好。 「我是個無能的廢物,全世界都幫不了我,死了算了」 萬念俱灰 如:久病纏身、重大衝擊或失落。 「連吃飯錢都沒有,你要我怎麼活!」 以死解脫 如:同時遭逢許多困難或壓力。 「除了死,我想不到其它辦法」 懲罰自己 如:積欠賭債、自殺者遺族、親友過世。 「如果我死了,就不會給家人帶來麻煩」 懲罰別人 如:家庭暴力、感情問題。 「為了讓他後悔,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25 三、自殺-自殺的情緒感受與內在狀態(1/1)
發洩怒氣→憤怒、無助,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都很生氣。 「我是個無能的廢物,全世界都幫不了我,死了算了」 萬念俱灰→無望、無助、挫敗,長期累積的挫折,重大衝擊。 「連吃飯錢都沒有,你要我怎麼活!」 以死解脫→絕望、無助、逃避,多重困境,走投無路的解決辦法。 「除了死,我想不到其它辦法」 懲罰自己→自責、罪惡感、攻擊、悔恨、無價值感。 「如果我死了,就不會給家人帶來麻煩,都是我的錯」 懲罰別人→憤怒、攻擊、敵意、恨。 「為了讓他後悔,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26 三、自殺-自殺的動機與目的(1/1) 發洩怒氣。 如衝動型自殺。 尋求關心→ 如重複自殺。 以死解脫、解決問題→ 如久病纏身、欠債。
自我放棄,無法接受、面對意義、價值→自責、罪惡感、攻擊、悔恨、無價值感。 「如果我死了,就不會給家人帶來麻煩,都是我的錯」 懲罰別人→憤怒、攻擊、敵意、恨。 「為了讓他後悔,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27 三、自殺-當同學向你吐露自殺意念時(1/1)
七不 不做任何評斷、相信他,傾聽他的痛苦、抑鬱或無助,然後求援,同時移開可能致 命的物品。 不要提供任何建議。 不要發誓保守秘密。 不要爭辯自殺是對或是錯。 不要增加其罪惡感。 情況處理不可延誤。 不要視當事人在開玩笑(鄭如安,民85)

28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1/7)
每個人都如此獨特, 每個人憂鬱的經驗也不同, 每個人適合走出低潮的方法也不一樣, 因此,試試看… 不行,再試試看… 不行,還要在試試看… 直到發現適合自己的方法

29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2/7)
檢視自己 對自傷/自殺的想法 價值觀/信念。 偏見、迷思。 宗教信仰。 背景/生命經驗。 對案主的態度。 興趣?熱忱? 自我的壓力管理。 先備知識/專業/技能 限制與優勢。 自我充實

30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3/7)
第一步:停止傷害 辨識:了解自殺可能的徵兆,透過量表或與他人討論,諮詢相關專業人員。 回應:做出適當的回應。 轉介:尋求適當資源協助或做轉介。

31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4/7)
ACES A(Accompany)陪伴: 傾聽就是陪伴,表達你的理解並給予同理。適度的給予關心,讓孩子感到不孤單。 C(Cooperation)合作: 與孩子、家長、支持網絡間一起合作,共同度過難關。 E(Encourage)鼓勵: 不厭其煩的鼓勵。鼓勵孩子說出感覺;鼓勵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給予完整的處理。 S(Support)支持: 無條件的支持。給予孩子合理的期待與鼓勵。

32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5/7)
我們可以使用的技巧 堅定、溫和、關心的態度。 如果你是他? why?(揣摩、想像) 旁敲側擊、由外而內、徵求同意。 1.善用案主系統內資源(親友、里長、學校)。 2.閒話家常:聊他願意聊的。 保留案主選擇及控制的空間 1.你想如何面對問題? 由案主主導談話。 增權賦能(empower)。 1.第三隻眼睛(優點、能力、資源) 。

33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6/7)
我們可以使用的技巧 避免問句型式。 關心案主的身體症狀或不適。 1.你長期睡不好、又沒食慾,整天都會覺得全身無力。 澄清立即/主要的困擾與需求-讓他知道、看到你可以協助他的部份。 1.我想與你一起討論並確認你目前迫切的需求,這樣 可以讓你的處境有立即的改善。 2.(直述困擾或需求)______我有一些可以幫助你的 資源和資訊,想拿給你看、想向你說明。

34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7/7)
我們需要留意 不要太快給予建議與忠告(尊重個別差異)。 儘可能的學習,了解相關的正確知識。 維持日常作息,自己的生活也要過下去。 不要認為事情是針對你而來,有些無力與受挫,不要太過個人化與自責。 適時自我揭露,適當時仍可以分享自己的感覺,或找他人渲洩自己的情緒。

35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誰可以幫助我們?(1/4)
屏東縣 心理衛生資源

36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誰可以幫助我們?(2/4)
屏東縣政府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1.網址: 2.駐點辦公室:屏北區:勝利國小,(08) 。 屏中區:潮和國小,(08) 。 3.服務項目:諮詢服務,個別晤談,媒合小團體、講座講師,個案研討會等。 4.服務時間:每週一至五,8:00~17:30 屏東教育大學 諮商中心社區諮商組 2.服務項目:個別心理諮商,家庭諮商,團體諮商,預防推廣,教育訓練,心理評量,轉介與諮商。 3.服務時間:每週一至五,7:30~17:00;每週三,8:00~17:30

37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誰可以幫助我們?(3/4)
相關網站: 1.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 2.董事基金會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4.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5.心靈園地 6.杏語心靈診所資料庫

38 四、面對有需要的孩子-誰可以幫助我們?(4/4)
推薦書籍 1.當所愛的人有憂鬱症 (張老師文化) 2.憂鬱心靈地圖 (張老師文化) 3.憂鬱症自我療癒手冊 (遠流) 4.戰勝憂鬱症 (遠流) 5.走出藍色幽谷-告別憂鬱症 (天下) 6.心靈捕手 (新手父母出版) 推薦短片 1.朱德庸 跳、一無所有 2.walk tour

39 感 謝 聆 聽 本簡報由 台中地院觀護人室 郭世婷心理師 屏東縣輔諮中心一 郭珍虹心理師 屏東縣輔諮中心一 李彥慶心理師
台中地院觀護人室 郭世婷心理師 屏東縣輔諮中心一 郭珍虹心理師 屏東縣輔諮中心一 李彥慶心理師 屏東縣輔諮中心一 張志宇社工師 共同製作 簡報僅供參考,切勿因轉載而違反相關法令


Download ppt "淺談憂鬱與自我傷害之防治 103.04.02 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張志宇 社工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