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三章 電子化 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
2
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的優勢、挑戰與實施
節省交易成本 降低存貨水準 降低採購成本,提昇供應商存貨管理 減少存貨週期 收入和利潤增加
3
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所面臨的挑戰 資料安全 商業流程的改變 供應鏈中的薄弱環節 利益分配
4
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 系統的實施 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採用網際網路作為交易平台,實施電子化供應鏈分為三個階段
導入或更新企業內部的企業資源規劃 (ERP) 軟體。 與主要的供應商制定協同合作計劃,訂立進度表,並利用供應鏈網路傳遞訂單。 採用電子商務技術,將所有供應商與客戶資訊系統建立電子連結,任一客戶或任一供應商都能與企業交換資訊,就如同單一企業運作一樣。
5
電子商務面面觀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其內容範圍非常廣泛,一般是指:「利用網際網路雙向溝通的方式進行的商務活動,包括商品交易、廣告、服務、資訊提供、金融匯兌、市場情報與育樂節目販售等。」通常可以將電子商務分為兩大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 (Bussiness-to-Business, B2B)、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 (Businesss-to-Consumer, B2C)。
6
電子商務面面觀 1.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即企業與企業之間利用電腦科技和網路所從事的商業活動,以電子資料交換 (EDI) 為核心,發展上中下游企業間的資訊整合,以執行企業快速回應,或稱有效顧客回應 (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 ECR)。 2.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包含企業透過網路對個別消費者所作的服務及商業行為,如電子購物、個人金融理財、資料庫查詢等。
7
電子商務面面觀 一般來說,電子商務的任何一筆交易,應包含四個層面:交易的「商流」、配送的「物流」、轉帳支付的「金流」、資訊傳遞的「資訊流」。
商流:接受訂單、購買等銷售的工作,還有支援、售後服務等。 物流:商品的配送,必須要有快速的配送服務,產品仍可經由傳統的經銷通路;當然有些直接以網路配送,如諮詢、書籍、產業報告、有價資訊等。 金流:交易必牽涉到資金移轉的過程,包括付款、與金融機構連線、信用查詢等等。金流應包括資金移轉與資金移轉之相關訊息,例如付款指示明細、進帳通知明細等。 資訊流:包括商品資訊、資訊提供、促銷、行銷等。
8
電子商務的特性 電子商務與網際網路至今已有分不開的關係,網路與多媒體技術為電子商務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其特點如下: 快速與互動 接觸面廣闊
虛擬商城 衝擊與機會 供需新關係的形成
9
電子商務的發展 1970年代 銀行之間利用系統私有的網路,進行電子資金轉換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的作業,改變了金融市場。電子資金轉換藉由電子化匯款資訊來提供電子付款最佳的途徑。 1970年代晚期與1980年代初期 在企業界間流行以電子訊息技術的型式表達電子商務:如電子資料交換和電子郵件。電子訊息的技術藉由減少紙張用量與提昇自動化,來增進公司業務程序的效率。電子訊息的技術,在其後的幾年裡演進成好幾種其他不同的技術,例如桌上視訊會議、文件工作流程系統、以及工程上的技術資料交換等等。
10
電子商務的發展 1980年代中期 1980年代晚期與1990年代初期
一種完全不同於電子商務的型式,而以線上服務的型式提供消費者新的互動 (如聊天室) 與知識分享的方式 (如新聞群組與檔案傳送程式)。如此社會的互動創造了網路世界居民、虛擬社區的想法,同時也因此造就地球村的概念。 1980年代晚期與1990年代初期 電子訊息的技術轉化成工作流程系統或是合作電算系統 (或稱群組軟體,Groupware) 之一部份;最有名的就是 Lotus Notes。
11
電子商務的發展 1990年代晚期與2000年代初期 網際網路的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WWW),是一個關鍵性的突破,因為它在應用系統和使用便捷上有重大進展,成了電子商務的轉捩點。全球資訊網使電子商務,成為成本低而又有經濟規模的商業方式,也造就了較多種類的商業機會,讓小公司以技術創新,來與跨國企業競爭。這些新的經濟走勢會強迫傳統的公司重新改進成本結構,以利於和其他公司競爭。無線通訊技術引進,行動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使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功能更突破地域的障礙,不受時空限制,即時掌握營運資訊。
12
電子商務提昇供應鏈存貨管理 系統的績效 電子商務提昇了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的運作績效,企業更需要與供應商和客戶通力合作。因此,儘管可以獲得驚人的益處,但問題也非常繁雜,需要慎重考慮的議題包括: 尋求合作夥伴資訊共享的方式,充分發揮協同預測功能。 電子商務系統與企業資源規劃 (ERP) 系統整合,是與客戶和廠商連線所必須具備的特性。 整合電子化訂單和庫存管理,在網路上進行交易業務。 電子化採購成為網路技術與購買功能的結合重心。
13
發揮協同預測的功能 當供應鏈中有多個環節時,預測就變成一項複雜的工作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中,與合作夥伴透過資訊連接,有效地預測供應鏈存貨系統的各階需求,將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能力。 由於整個供應鏈存貨系統乃是經由同一需求,共同研擬計劃,最後達成一致的協議;因此所有成員對需求資訊需共同分擔風險與變化,需求若有改變,便可以很迅速地傳達到整個供應鏈。供應鏈成員間共存共榮,共同增進互利性的合作,而不是試圖將成本和風險轉移的競爭對手。
14
圖13-1 供應鏈成員協同預測銷售、配送、生產、供應
圖13-1 供應鏈成員協同預測銷售、配送、生產、供應
15
整合電子商務與ERP 企業意識到需要透過網路,與其客戶和供應商協同運作,因此電子商務和企業資源規劃 (ERP) 系統之間的整合,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有些電子化企業只簡單建立了一個網站,對支援已建立的業務流程關注甚少,這樣一個網站很可能無法支援繁雜的交易業務。只有將網站通路與現有系統 (尤其是ERP系統) 整合在一起,才可稱得上是一項成功的整合,也就是真正將企業與客戶和供應商整合在一起。
16
整合電子訂單和庫存管理系統 企業開始網際網路上展開商務活動時,就必須啟用兩套系統:
網路訂單管理 (Web Order Management) 系統,提供B2B電子商務客戶連接至公司的後端ERP系統的即時網際網路介面。 供應鏈存貨管理 (Supply Chain Inventory Management, SCIM) 系統,將涵蓋範圍擴充至其他供應商,可以將存貨補充流程自動化。
17
電子化採購:公司採購方式的轉變 利用開放的網路環境來降低採購成本、縮短採購週期,並提高管理供應鏈的能力。電子化採購系統的關鍵組件如圖13-2。 電子型錄與內容管理 採購申請 核准準則 訂購管理
18
圖13-2 電子化採購作業系統
19
網際網路在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網際網路在供應鏈存貨管理 (SCIM) 系統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在運輸管理方面,其次依序為訂單處理、採購或招標和生產管理等。隨著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在客戶服務和庫存管理方面的應用將會變得更普遍。
20
運輸管理 網際網路在供應鏈中,應用得最普遍的管理職能是運輸管理。採用網際網路,對地區配送中心的發貨進行監控,對貨物運至地區倉庫進行追蹤,提供有關運輸工具的即時資料,使得運輸管理者能夠確認在所承諾的時間到達,也可以提供給運輸管理者其他的資訊,如發生運貨延遲時,立即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21
訂單處理 在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中的訂單處理,也是應用網際網路很普遍的管理環節。而在訂單處理中,應用最頻繁的是訂單遞出和訂單狀況查詢,此乃大多數企業採用網際網路的目的。採用網際網路處理訂單的好處主要有:(1) 減少訂單成本,因為採用網際網路可以減少傳統訂單處理時所涉及的很多程序;(2) 加速訂單處理的速度,縮短訂單的履行週期 (從訂單下達至交貨之期間);(3) 減少訂單處理的出錯率,而且更容易發現錯誤並能很快改正;(4) 在訂單遞出前,網際網路可以提供查詢供應商的線上價格。
22
採購管理 網際網路的應用使得傳統的採購方法發生了很大改變,如透過網際網路,可以從供應商端查詢相關資訊,如供應商的需求資訊、商品退回處理等相關訊息。而且網際網路還能夠提供供應商和其客戶全天候自動交易功能。 網際網路對供應鏈的採購管理環節的應用,發展得很快,網際網路可以用於各式各樣的徵詢,包括與供應商通訊、供應商的報價、從供應商目錄中選擇採購商品。
23
客戶服務 客戶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方便取得相關服務的資訊,解決相關服務問題。企業透過網際網路接受客戶投訴,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發送緊急通知和管理服務外包等事宜。總之,網際網路在客戶服務中的整體作用,是可以縮短對客戶服務的回應時間。 網際網路改善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雙向資訊流通。如果對客戶服務問題的處理能馬上令客戶滿意的話,客戶很有可能會再次購買該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只要在客戶服務中,恰當應用網際網路,可以使企業建立熱銷的產品和忠誠服務。
24
庫存管理 網際網路在庫存管理中,應用得最多的是企業對供應商的缺貨通知,或者說企業對它們的客戶的缺貨通訊。EDI是電腦與電腦之間的相關業務資料的交換工具,網際網路使企業與客戶快速地建立了資訊的交換機制。 透過網際網路企業可執行快速回應策略,採取賣方代管存貨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企業可以通知客戶訂單的交送延遲和庫存告急,使庫存管理者對資訊的獲得更準確,提供管理者追蹤商品庫存的缺貨情況。總之,採用網際網路來管理庫存可使庫存水準降低,減少庫存維持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準。
25
生產管理 一般說來,生產管理是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中較難的部份,主要的理由有:
企業對產品銷售預測不準確 缺乏來自供應商的原材料資訊 缺乏供應商的庫存水準波動和客戶需求波動資訊 網際網路改善了供應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通訊,降低生產管理中所面臨的困難。企業使用網際網路連結供應商的剛好及時管理 (JIT) 系統,協調與供應商之間的生產進度。
26
應用在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的相關策略與技術
快速回應與有效顧客回應 快速回應 (Quick Response, QR),是將買方與賣方資訊連結在一起,以達到生產與銷售一致,商品與資訊效率化的移動,可以快速反應顧客的需求。 有效顧客回應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 將「推 (Push) 」式的系統轉變為較有效率的、以消費者需求為主的「拉 (Pull) 」式的系統,並將這些效率化的成果回饋給顧客。 傳統的「推」模式裡,商品被「推」到顧客手中。而在「拉」的模式裡,顧客實際需求開始了供應鏈的第一步行動,也稱為需求導引模式。
27
推式和拉式的供應鏈商業模式
28
賣方管理系統 賣方代管存貨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是ECR中的一種運作模式,主要的概念是供應商根據零售商的實際需求而進行補充存貨的過程。在過去的零售業,補充存貨的決定是零售商的責任;VMI的運作則是把補貨轉變成為供應商的責任。VMI透過POS連線,供應商可以掌控銷售資料和庫存量,作為市場需求預測和庫存補貨的決定參數。藉由銷售資料得到消費需求資訊,供應商可以訂定更有效的計劃、更快速的市場反應,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9
電子化訂貨系統 電子訂貨系統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EOS) 即藉由電子傳遞方式,取代傳統人工書寫、輸入、傳送的訂貨方式,也就是將訂貨資料轉為電子資料交換 (EDI) 格式,藉由電腦與通訊傳送取代傳統商業下單接單動作的自動化訂貨系統。其方法是在零售業的店鋪內所發生的訂購資料,就在該發生地點自動的輸入,連線傳送到零售業總公司、批發商或商品製造商之系統中,並完成訂單處理作業。
30
電子化訂貨系統 電子化訂貨的作法可分為三種:
訂貨人員攜帶訂貨簿,及掌上型終端機巡視貨架,若發現商品缺貨,則用掃描器掃描訂貨簿或貨架上的商品標籤,再輸入訂貨數量,當所有訂貨資料皆輸入完畢後,利用數據機 (Modem) 將訂貨資料傳給供應商或總公司。 利用POS系統,收銀機在商品庫存檔裡設定安全存量,每當銷售一筆商品資料時,電腦自動扣除該商品庫存,當庫存低於安全存量時,即自動產生訂貨資料,將此訂貨資料確認後,即可透過網路傳給總公司或供應商進行下單。 透過網際網路結合ePOS來訂貨。透過電腦直接連線的方式,將銷售與庫存資料傳送給供應商或總公司,再由供應商依據狀況自動補貨。
31
銷售點即時管理系統 銷售點即時管理系統 (Point of Sales, POS) 是指透過自動讀取設備 (如收銀機) 在銷售商品時直接讀取商品銷售資訊 (如商品名、單價、銷售數量、銷售時間、銷售店鋪、購買顧客等),並經由通訊網絡和電腦系統,傳送至有關部門進行分析,以提高經營效率的銷售作業系統,如圖13-4。POS系統最早應用於零售業,以後逐漸擴展至其他如金融、旅館等服務行業,利用POS系統的範圍,也從企業內部擴展到整個供應鏈。
32
賣場POS系統整合供應鏈資訊
33
銷售點即時管理系統 透過ePOS系統架構,零售業包含以下幾個特性: 門市 (分公司) 可無限擴充,業務人員處處可辦公。
跨區域及多門市連鎖解決方案。 資料匯集同一地方,沒有交換資料所造成資料不正確的情形產生。 各門市 (分公司) 操作系統完全不需要加裝任何軟體,只要上網透過瀏覽器即可操作系統。 系統建置費用更低廉,商業自動化使人事更精簡。 網際網路應用無限延伸,經營者與主管可24小時,無論身在何地都可即時管理。 結合企業資源規劃的POS-ERP系統,可自動根據銷售、庫存、季節因素、進貨週期、週轉期間及在途庫存等因素,自動產生補貨建議,提供給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參考使用。
34
電子資料交換 電子資料交換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是指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機構團體間業務往來的資枓,利用電腦或其他電子型態,經由通信網路傳送、交換之一種作業,其資料格式為相互約定的標準資料結構。它結合電腦與通訊技術,取代傳統的文書作業並減少人為介入,爭取時效,以達到電腦化自動處理的功效。
35
電子資料交換 使用電子資料交換的好處: 免除交易文件重複輸入電腦。 減少人工傳送文件的人力與時間。 縮短作業處理週期。
降低事務處理成本與人力。 與客戶保持良好關係。 電子資料交換有兩種類型的用途: 1.一般用途:與一般交易業務有關,例如:購買訂貨裝貨清單、進口報關單及類似文件。 2.特殊用途:用於滿足特殊需要,例如主要客戶的特別要求等。 電子資料交換需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在計算機之間進行資料傳輸要有統一的通訊標準。 2.資訊交易需有唯一的標準。 3.需有交易軟體,以便將資料轉換為內部或外部能使用的資料。
36
可延伸性標示語言 而可延伸性標示語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正是人們訂出來作為資料交換的一種新的標準語言。XML是由國際機構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所制定,為新一代的可延伸性標示語言,是用於標示具有結構性資訊的電子文件的標示語言。 XML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可加速整個電子商務異質環境的整合與協同合作。資料格式的轉換與交換、資訊的傳輸、相同資料多元化的呈現、以及個人化資訊之應用、和其他程式的相容與互通性,可以改善傳統網頁設計HTML的描述方式,而取代HTML成為新一代的網頁標示語言。
37
虛擬私有網路 虛擬私有網路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是利用Internet公眾網路,建立一個擁有自主權的私有網路,而不再使用實體的私有專線架構企業的內部網路。 VPN可以分成三大類型 遠端存取 (Remote Access) 企業內網路存取 (Intranet Access) 企業間網路存取 (Extranet Access)。
38
虛擬私有網路 VPN有以下兩點特性: 流暢作業程序 連結供應鏈資訊 VPN的架構提供了下列的幾項優點: 成本較低 網路架構彈性較大 管理方便
39
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軟體模組架構 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軟體因架構複雜,模組間又有相關,因此各家廠商所提出架構不盡相同。今只提出一綜合性架構圖 (如圖13-5),用以說明供應鏈管理資訊模組架構,以期從模組關係中窺得供應鏈管理的真貌,而供應鏈管理的重點為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 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軟體,較著名的有思愛普 (SAP)、智佳科技 (i2)、美商製造運籌公司 (Manugistics)、派瑞岡 (Paragon)、美商甲骨文 (Oracle)……等等,以下僅就三家較具代表性的公司提出介紹。
40
圖13-5 ERP與供應鏈管理軟體的發展與合流
41
整合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 消費者:消費者除可直接前往零售店購買外,還可透過網路連上電子商店 (e-Store) 或電子購物商場 (e-Mall) 進行交易,其應用功能如下: 獲取商品相關資訊,如規格、價格、服務……等。 進行議價、成交。 追蹤訂單、付款。 售後服務、進一步技術資訊獲取與學習。 零售商:零售商透過電子商務技術進行交易,其應用功能如下: 運用e-POS系統銷售商品給消費者,並將資料直接連線傳送到後端資料庫 透過VMI系統,進行自動補貨。 以掃描盤點機進行電子盤點作業。 傳遞消費者訂單。 代收款項。
42
整合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 配銷商:配銷商透過電子商務技術進行交易,其應用功能如下:
透過網路提供商品資訊。 整合各零售商e-POS資料進行銷售預測。 按零售商銷售狀況,自動揀貨、補貨。 無線導航配送。 製造商:製造商透過電子商務技術進行交易,其應用功能如下: 協同存貨需求預測與管理。 製造規劃與排程。 結合POS-ERP進行生產規劃。 電子訂單處理。 向供應商實施電子採購。 實施VMI制度管理產品存貨。 產品資料管理 (PDM)。
43
整合電子化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 供應商:製造商透過電子商務技術進行交易,其應用功能如下:
提供原料與技術相關資訊。 處理客戶電子訂單。 協同原料需求預測與管理。 客戶關係管理 (CRM)。 例外事件管理與預警。 就整合的觀點來看,雖然各功能分散在供應鏈存貨管理成員中,但必須以一整體的角度來規劃與設計。整合軟體系統除必須包含上述功能外,還必須具有整體相關之模組。然而每一組供應鏈都有其特性,通常會因主導者角色而彰顯出來,例如以零售商、經銷商、製造商或供應商為主導,其整合結果都有其偏重與特殊結構。故要整體考量整合資訊系統的運作,才能完全掌握並發揮供應鏈存貨管理整合的優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