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2
教材: 主要教材: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3版。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3版。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成先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编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上),萨缪尔森,诺德豪斯。中国发展出版社
3
学习要求: 1、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
2、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3、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4、对于学过的内容,要及时掌握,否则“积重难返”,可能会在考试时取得60分以下的成绩。 5、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 6、关注经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基本认识:经济主体有哪些? 家庭 企业 政府 家庭 工资 转移支付 产品和服务 政府 要素 税收 人员 税收 企业 政府购买
5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第六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6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
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7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8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组成 研究国内经济问题 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9
2、宏观经济学的特点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 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以国际经济关系,如贸易、投资、劳务和资金转移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科学。
10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1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解决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12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经济学世系图:
14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1、重商主义。 代表:英国托马斯•孟(曼,T.)、法国柯尔贝尔,J.-B.。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政策主张:保护贸易。 2、古典经济学。 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 ,1758年《经济表》。 威廉-配第( )始创:《政治算术》 亚当·斯密( )集其大成:1776年《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最后完成: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6
3、新古典经济学。 边际革命、边际三杰。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剑桥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A.马歇尔创建。lfred Marshll ( 1842-1924),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 马歇尔的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第一版。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 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17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18
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多次补充 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 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 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19
4、宏观经济学。 英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始人。
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芝加哥学派 、拉弗的供给学派、罗宾逊夫人的新剑桥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英国F.von哈耶克的新奥地利学派等。
20
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21
当代西方经济学
22
二、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理论总是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战后,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思想体系。 萨谬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23
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1、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举例: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原子弹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粮食 原子弹 方式 亿吨 个 A B C D E F A 15 B C 12 D 9 E 6 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3 F 1 2 3 4 5 粮食
24
2、资源与要素 Resources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 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资本资源 capital resources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要素,简称要素。
25
3、资源稀缺(有限)性 Scarcity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规律 law of Scarcity: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
26
4、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27
5、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how many 何时生产?(时间) when
28
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s
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原子弹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A 15 B C 12 D 9 E 6 ABCDEF各点的组合怎样?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3 F 1 2 3 4 5 粮食
29
二、资源利用问题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A 15 B C 12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D 9 G E
原子弹 A 15 B C 12 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D 9 G E 6 资源的浪费可能很严重。 比如你身边的事情? 3 F 1 2 3 4 5 粮食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
30
如何突破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Institutions A 15 B C 12 H D 9
原子弹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Institutions A 15 B C 12 H D 9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E 6 3 F 1 2 3 4 5 粮食
31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一、手段:边际分析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32
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 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定量分析更严密。 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其三,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
33
3.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 第一,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 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有限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 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推出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34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way things are)
35
三、均衡分析 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
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 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即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它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 2. 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不仅用于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结构,而且用于研究经济运动的许多方面。
36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37
第六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研究西方经济学。 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注意:明辨可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适合具体国情。
38
作业题: 1、比较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 5、分析说明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39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其有关概念 Demand-Supply
40
一、微观经济学鸟瞰 企业 家庭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微观经济学循环流程图 产品和服务 产品价格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投资
劳动、土地、资本、管理 储蓄 资金 利息 金融市场 微观经济学循环流程图
41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Clearing market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即合乎理性的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Economic Man) 有限度的理性(bounded rational) 完全信息 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perfect information
42
2.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 3.价格机制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价格调节经济 价格的作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调节需求和供给; 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3.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各类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存在市场 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43
二、需求曲线 The Demand Curve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 (willing) (needs)(wants)(desires) “能够——支付能力” able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注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44
2.需求表 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1 2 3 4 5 6 7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45
3.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D 需求定理: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 元 向右下方倾斜 Q斤 价格
。b 比如,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汽油消费量的办法是 提高汽油的价格 量 Q斤
46
4.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商品本身的价格 互补品价格降低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收入增加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 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47
5.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48
更进一步简化分析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Qd = α-β(P)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O Q Qd α
49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D P 元 Q斤 (1)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价格 。a
A Shift in the Demand Curve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价格 P 元 D 。a P0 。b P1 量 Q斤 Q0 Q1
50
(2)需求的变动A 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 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D1 D0 D2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P0 Q Q1 Q0 Q2
51
具体来看 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图形表现 需求量的 变动 Q 变化 不变 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D 整条曲线的位移
52
7.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Q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53
(2)炫耀性物品 Conspicuous goods
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 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 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P→Q P价格 向右上方倾斜 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 茅台酒价格; 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 Goods,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D Q量 需求定理的特例
54
(3)表面上的“例外” a)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落”。
b)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如黑白电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c)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55
三、供给曲线 The Supply Curve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愿意--- 供给欲望” “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56
2.供给表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单位数) 200 400 600 800
57
3.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S P 元 Q斤 价格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 ; P,Q 。 。b 。a 量 Q斤
58
4.影响供给的因素 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减少。 商品本身的价格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59
5.供给函数 Supply Function 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 Q s = --δ + γ(P)
60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S P 元 Q斤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价格
。b P2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a P1 量 Q斤 Q1 Q2
61
(2)供给的变动 P S1 S0 S2 Q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P0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原因是投入品价格上升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P S1 S0 S2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 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P0 Q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 后者由生产技术等变动引起 Q1 Q0 Q2
62
四、供求均衡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1.均衡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说明了价格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的决定。 商品的价格决定: 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
63
2.均衡价格 E 均衡价格The Equilibrium Price: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P D S P0
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Q Q0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64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 供求不平衡,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出现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反之如此。
65
非均衡图示 P1 P0 E E P2 Q1 Q0 Q2 价格相等量不等 量相等价格不等 P D S P D S P1 P0 Q0 Q Q1
66
3.供求定理 The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1)如果供给不变 A Demand Shift P D3 D1 D2 S P2 E2 需求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P1 E1 P3 E3 需求减少则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O Q3 Q1 Q2 Q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67
(2)如果需求不变 A Supply Shift
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数量增加; D S1 E3 P3 S2 P1 E1 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数量减少。 P2 E2 O Q3 Q1 Q2 Q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68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 Simultaneous Shift
P D2 供求定理: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 D1 S1 E2 P2 S3 P1 E1 D↑:P↑Q↑ D↓:P↓Q↓ P4 E4 P3 E3 S ↑: P↓ Q↑ S ↓: P↑ Q↓ 均衡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O Q1 Q3 Q2 Q4 Q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69
五、经济模型、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
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 = α-β(P) QS = -δ + γ(P)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 Qd=QS P=P
70
计算 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12—2P,供给函数为S=2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P=3 Q=6
71
2.变量 变量:模型中涉及到变量等基本要素。两类:
内生变量:在模型内所要决定的变化数值。如上述模型中的P、Qd、Qs都是模型本身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模型以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已知的变量。这些变量是作为参数(系数)、假设既定的,或过去已确定的,或非经济力量决定的。 如上述模型中的α、β、δ 、γ等。 外生变量发生变动,将引起内生变量值发生变化。
72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的条件,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假定资本、人口、技术、生产组织和需求状况等因素不变。 动态分析。考察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 加进了时间因素。分析时间过程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的运动和发展,也称此方法为“时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更适合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等宏观经济变迁。 比较静态分析。将原静态与新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 原有条件发生变化,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只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
73
六、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Elasticity
问题:两条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P P D D Q Q 反应程度小 反应程度大
74
1.弹性 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百分数变动的比率,或者说它是一个量变动1%,引起另一个量变动百分之多少(程度)的概念。
弹性(elasticity), 物理学名词 , 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 1.弹性 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百分数变动的比率,或者说它是一个量变动1%,引起另一个量变动百分之多少(程度)的概念。 对于任何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弹性关系或进行弹性分析。 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 = ————————— 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弹性分析是数量分析,对于难以数量化的因素便无法进行计算和精确考察。
75
2.需求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注意: 需求价格弹性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若反方向变动,加负号。 价格弹性系数(Ed)如果是负的,一般取正值,以便于比较
76
(2)需求价格弧弹性 需求价格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 需求量的变动, 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Q P × D - = Ed=
77
例 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价格分别为5和4,相应需求量分别为400和800。 当商品的价格由5下降为4时,或者当商品的价格由4上升为5时,
应该如何计算相应的弧弹性值呢?
78
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数值不同
原因: 尽管△Q和△P的绝对值都相等,但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两种计算结果便不同。 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便不等。
80
(3)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A. E = 0 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 P D1 Q
81
B. E = 无限弹性(perfect elastic)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 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 P D2 Q
82
C. E = 1 单位弹性(unitary elastic)
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如运输、住房服务 D3
83
D.E < 1 缺乏弹性(inelastic〕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1 D4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缺乏弹性
84
E. E > 1 富有弹性(elastic)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D5
商品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 富有需求弹性。
85
计算: 1.某种商品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答:(1)已知P1=8,P2=6,Q1=20,Q2=30。代入: (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86
2.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答:已知Ed=0.15,P=1.2,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 △P=0.8(元) 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87
dQ/dP 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4)需求价格点弹性 用弧弹性计算,两点距离越远,弧线越长,精确性越差。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值通常不同。 需求价格点弹性: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 是令△P趋近于0,曲线上某点及邻近范围的弹性,是某点的需求量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dQ/dP 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89
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测定: 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向价格轴和数量轴引垂线求得。
P 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向价格轴和数量轴引垂线求得。 令C点为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根据点弹性的定义,C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A C F Qd=f(P) dP O G B Q dQ
90
结论: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的a、b两点的弹性值与前面直接用点弹性定义公式计算出的弹性值是相同的。
91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ed=∞ P D Q Q=500/P P Q D ed=0 P ed=∞ E ed>1 ed=1 D C
Q=f(P) B ed=0 Q=500/P O A Q
92
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A点的弹性接近于零, B点的弹性接近于1, C点的弹性接近于无穷大, 而线的斜率不变。 P C ● B ● A Q O ●
93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可替代性。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2)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广泛 Ed大
电 用途小 Ed小 小麦
94
(3)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需求程度大 Ed小 需求程度小 Ed大 需求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药酒 C.食盐 D化妆品
必需品——粮食 需求程度小 Ed大 奢侈品——旅游 需求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药酒 C.食盐 D化妆品 (4)在支出中所占比例 所占的比例大 Ed大 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 Ed小 香烟 (5)调节需求量时间或使用时间的长短 时间长 Ed大 耐用品——冰箱 时间短 Ed小 非耐用品——报纸
95
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收益TR = P * Q =价格×销售量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者的总收益怎样? 减少 讨论: 对于给定的需求曲线,厂商能决定什么? 商品价格,还是商品数量? 易腐商品如何来买卖?
96
(2)需求富有弹性 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
如价格下调10%?试分析以下收益状况。 如价格下调10%,则数量增加20%, P2=500 –500*10%=450元/台, Q2= *20%=120台 TR2=P2×Q2=450×120=54000元 TR1=50000 TR2 –TR1=54000 –50000=4000元 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97
如果价格上调10%?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 P3=500 +500×10%=550元/台,
已知: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 P3= ×10%=550元/台, Q3= ×20%=80台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 –TR1=44000 –50000= -6000元 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
98
“薄利多销”: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99
练习: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化妆品√ 面粉× 药品×
100
(3)需求缺乏弹性 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
如价格下调10%,总收益怎样?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 P2= 0.2 –0.2×10%=0.18元/斤, Q2= ×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 TR2=P2×Q2=0.18×105=18.9元 TR2 –TR1=18.9–20= -1.1元 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
101
如价格上调10%,则总收益?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P3=0.2 +0.2*10%=0.22元/斤,
已知: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P3= *10%=0.22元/斤, Q3= *5%=95斤 TR3=P3×Q3=0.22×95=20.9元 TR3 –TR1=20.9 –20= 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102
“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 < 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征收消费税,会提高商品价格 需求越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而对生产者有利; 需求越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小,而生产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
103
例: 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答:
(1)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只能使总收益减少。 (2)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 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
104
5.供给的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1)供给的价格弹性 :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应变量的弹性关系。 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P A Q
105
(2)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通常情况下,商品供给量和商品价格成同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量和价格的变动量的符号是相同的。
106
(3)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求法 P 规律: 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所有点的弹性都>1。 A
Q P B A C O dP dQ 规律: 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所有点的弹性都>1。 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点弹性都<1。 若交点恰好就是坐标原点,则点弹性都=1。
107
(4)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过原点。 Es=1 与Q平行 ES=∞ 与P轴平行 ES=0
108
A 富有弹性与P轴相交Es>1 P 同时与P、Q相交: 价格下跌,反而要增加生产,才可以维持盈利。 ES<0 如粮食、铜的供给 电脑制品。
QS A 同时与P、Q相交: 价格下跌,反而要增加生产,才可以维持盈利。 ES<0 如粮食、铜的供给 电脑制品。 缺乏弹性与Q轴相交 ES<1
109
(5)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价格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供给弹性较小。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以实现的,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大。 生产成本,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平坦,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大。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陡峭,供给弹性较小。 生产周期,一定时期内,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可以根据价格变化及时调整产量,供给弹性较大。相反,较小。
110
例: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毒品需求弹性小(对某些人必需),而供给弹性大。 禁毒是控制供给。 控制需求更为重要。反毒品教育是控制需求。
111
6.需求的交叉弹性 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112
互补、替代 互补商品Complements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汽车与汽油,一种的 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动。
替代商品Substitutes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牛肉与羊肉 ,一种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 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怎样?增加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 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正向变动。
113
交叉弹性与互补、替代 替代效应:价格上升会使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的现象。 Ec>0 是替代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Ec<0 是互补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即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即,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
114
7.需求的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1)收入弹性:以收入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 弹性值的计算: 收入增加10%引起需求量增加5%,则收入弹性是0.5
115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消费者收入水平M的函数
116
(2)根据弹性系数大小,需求的收入弹性分为5类
A. 收入富有弹性 Em>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优等品(superior goods) ,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旅游等)。 或奢侈商品(luxury, luxurious goods) 正常商品 normal goods Em>0 B.收入单位弹性 Em=1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 C.收入缺乏弹性 0< Em<1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如必需品(essential )(necessary goods〕
117
D.收入无弹性 Em =0 消费者收入变化后,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 如食盐。 Em<0 E.收入负弹性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 劣等品inferior goods 吉芬物品Giffen goods
118
(3)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恩格尔定律 【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
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 【动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或者: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119
恩格尔系数:联合国判别生活水平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具有可比性的指标
120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1989 1997 2002 2003 城镇 54.5 46.6 37.7 37.1 农村 54.8
55.1 46.2 45.6
121
七、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1.易腐商品的售卖 比如夏天的鲜鱼。容易腐烂变质。 P 根据需求曲线,以准备出售的数量来确定价格。 D P0 Q
122
2.价格政策 Price controls 价格调节有其不完善性,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 短期性和无序性 支持农产品的作用
(1)支持价格【最低限价】(Price floor)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支持农产品的作用 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以保障粮食安全;
123
OP0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支持价格 P D S OP1 ——支持价格 OP1 > OP0 P1 E OQ1——需求量
excess supply OP0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D S OP1 ——支持价格 OP1 > OP0 P1 E OQ1——需求量 OQ2 ——供给量 OQ2 > OQ1 Q1Q2——供给过剩 P0 Q O Q1 Q0 Q2 支持价格 措施: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24
(2)限制价格 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
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OP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P D S excess demand OP 限制价格 OP1< OP0 E P0 P1 OQ 供给量 OQ 需求量 OQ2 > OQ1 Q1Q2---- 供给不足 Q O Q1 Q0 Q2 措施:政府实行配给制
125
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总结 支持价格一定>均衡价格 限制价格一定<均衡价格 利: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弊:
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 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 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 支持价格一定>均衡价格 限制价格一定<均衡价格 总结
126
八、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 蛛网模型基本假设: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分析模型。 生产周期较长
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 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分析模型。 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 而事实上,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 实际和预期价格的不吻合,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波动。 但是,生产者从自己的经验中,会逐步修正自己的预期价格,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 价格与产量波动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有三种情况:
127
1.收敛型蛛网波动 P S P1 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 即供给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的价格弹性。 P3 PE E P2 D
当市场受到干扰偏离原有均衡状态后, 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 但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均衡。 O QE Q Q1 Q3 Q2 收敛型蛛网 P O t
128
2.发散型蛛网 P S P3 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 或者说,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需求的价格弹性. P1 PE E P2
D 当市场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均衡状态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O Q1 QE Q Q3 Q2 Q4 P 发散型蛛网 t O
129
3.封闭型蛛网 D P S 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与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恰好相等,即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正好相同。 P1 Q2 Pe E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Q1 Qe Q O 封闭型蛛网 P t O
130
第三章 效用论 两种方法分析: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31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效用U(Utility):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完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是: (1)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 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132
对效用的理解——《最好吃的东西》 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133
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 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134
对效用的理解——《钻石和木碗》 说明物以稀为贵。 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 说明物以稀为贵。
135
2、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36
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例: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面包的消费量从一个增加到两个, 满足程度从5个效用单位增加到8个, 即增加了3个效用单位;
137
4、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P 当MU > 0, TU↑ ; TU TU 当MU < 0, TU↓ ;
处于↑ 、↓的拐点 Q MU MU 总效用以固定增加时,边际效用不变 P’ Q
138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解释: 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MU 只生一个好? 婚姻——为什么离婚? P’ Q
139
6、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
140
7、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商品的价格既定 效用最大化原则: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或者,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把全部收入用完。 (2)每一元钱都化在刀口上,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141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M: 消费者的收入 P1: 1商品的价格 P2: 2商品的价格 Q1:1商品的数量 Q1:2商品的数量 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 MU2 :2商品的边际效用 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这样:理性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 减少商品1, 增加商品2。 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
142
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8.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递减,量增,愿意出价递减。 价值悖论 : 必需品(水)的市场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 奢侈品(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可以交换到大量其他物品。 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P D(MU) 对于任一商品来说,随着需求增加,MU递减。 为了保证MU/P恒等于λ,商品价格要同比例于MU递减。 Q
143
9.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福利改善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144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令反需求函数Pd=f(Q), 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 P A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B P0 O Q0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145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消费者偏好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第一,完全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组合。要么A<B;要么 A=B;要么 A>B。 理性消费者的三大基本偏好 第二,可传递性。如果A>B, B>C,那么, A>C。 第三,非饱和性。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146
2、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Y商品 I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X商品
147
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 Y商品衣服 减少Y,增加X 减少X,增加Y A I D X商品食品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效用水平相同 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
148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149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Y I1 I2 I3 I4 X
150
4.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51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 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
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 原因: 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
152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证明: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1与X2商品发生变动(X1的变动量为dX1,X2的变动量为dX2)后,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即使得效用增量dU=0。
153
5.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以1:1的比例相互替代。 U1 U2 U3 牛奶 3 2 1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咖啡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MRS12=常数,
154
(2)完全互补。 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被使用。
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 U1 U2 眼镜片 眼镜架 2 1 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
155
三、预算线(budget line)消费可能线
1、预算线: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预算线上的每一点, 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 X2(衣服) B A点,全部买X1,无法买X2; B点,全部买X2,无法买X1。 A X1(食品)
156
2、预算线方程 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 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X2, 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 X2 A P1X1+P2X2=I
B O X1
157
3、预算线的移动 X2 X1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2) I不变,两种商品的P同比例变动: 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下降, 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X2 X1
158
(3)消费可能线的旋转 X2 X2 X1 X1 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 X2价格不变 X商品价格不变 X1商品价格下降 Y商品价格下降
价格上升 X1 X1 X1商品价格上升
159
四、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最优购买行为条件: (1)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 第一,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最大效用。
第二,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算线上。 (1)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 (2)追求最大的满足 X2 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 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 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E X1
160
2、解释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 商品的组合(M,N), 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AB) 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I2)
如果I与AB两条曲线相交(C,D), 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 X2 B C E N I3 I2 I1<I2,浪费了。 I3>I2,但无法实现。 D I1 O M A X1
161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相等。 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一定预算约束下,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商品组合。 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这时:消费者愿意交换的两种商品的数量比,应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162
五、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X2 A 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价格-消费曲线 E1 E3 E2 U3 U2 U1 1 2 B 3 O X1 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
163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X2 A 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 E2和 E3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U3 U2 U1 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O B3 X1 P 1 2 3 E3 O X1
164
3.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者收入变动引起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X2
3.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者收入变动引起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X2 收入-消费曲线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AB向外平移 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E2和E3。 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收入-消费曲线。 A E3 E2 U3 E1 U2 B U1 O 1 2 3 X1
165
4、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收入水平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I
以商品1为例, I 收入为I1时,需求量为1; 收入增加为I2时,需求量为2; 收入增加为I3时,变动为3…… X=f(I) X1 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恩格尔曲线, O 恩格尔曲线
166
根据恩格尔曲线来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
恩格尔曲线斜率为正时,为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需求量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必需品”。 需求量增加比例超过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奢侈品”。 收入增加时, 需求量反而减少, 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 为“劣等品” 。
167
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引起效用水平变化,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动。 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68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补偿性预算线: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 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如: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时, 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 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169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2 P1下降时,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是正值。 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A F a c b U1 U2 X1 B G O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170
3、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 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X2 A b F a 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 U1 U2 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X1 B G O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171
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X2 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 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 A b F a c U1 U2 X1 B G O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172
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 形状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正常物品 反向变化 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 同向变化 吉芬物品 右上方倾斜
173
七、从单个消费者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假定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 。i=1,2,…,n
174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到市场需求表 1 2 3 4 5 20 16 12 8 30 24 18 6 50 40 10 商品价格 (1)
消费者A的需求量 (2) 消费者B的需求量 (3) 市场需求量 (2)+(3) 1 2 3 4 5 20 16 12 8 30 24 18 6 50 40 10
175
八、不确定性和风险 1.不确定性: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 只要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在知道某种可能结果时,如果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这种不确定性为风险。 初始货币财富100元。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彩票的选择。 彩票购买支出5元。中彩的概率为2.5%,可以得到200元的奖金;不中彩的概率为97.5%。 决定:不购买彩票,可以稳妥持有100元初始货币财富。 购买彩票,中彩会拥有295元。不中彩,只有95元。
176
2、彩票的不确定性 Lottery 购买彩票有两种可能结果:中与不中。 (1)拥有财富W1;概率p,0<p<1;
这张彩票可表示为:L=[p,(1-p);W1,W2]。 简单表示为:L=[p;W1,W2]。 比如:持有100元的初始货币财富。 彩票的购买成本支出是5元。 中彩概率为2.5%,可得到200元奖励;会拥有295元 不中彩概率为97.5%,什么都得不到。只持有95元 即彩票:p=2.5%,1-p=97.5%;W1=295元,W2=95元。 L=[2.5% ;295,95]
177
3、彩票的期望值效用 消费者面临彩票L=[p;W1,W2] 彩票的期望值,即 彩票L=[2.5% ;295,95]的期望值:
2.5% ×295+95×(1-2.5%)=100 =100元的初始货币财富 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
178
4、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 每个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 各自的行为选择不一样。 但是,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 期望效用函数=
冯.诺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 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必须事先作出决策,以最大化期望效用。
179
5、风险态度 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风险回避者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向上突出的 U(W) U(W)
A U[pW1+(1-p)W2] pU(W1)+(1-p)U(W2) B U(W1) 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风险回避者 O W1 W2 pW1+(1-p)W2 W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U(W)
180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 U(W) U(W) U(W2) B pU(W1)+(1-p)U(W2) U[pW1+(1-p)W2] U(W1) A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向下突出的 U(W) U(W) U(W2) B pU(W1)+(1-p)U(W2) U[pW1+(1-p)W2] U(W1) A W2 O W W1 pW1+(1-p)W2
181
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 U(W) U(W) U(W2) A U[pW1+(1-p)W2] pU(W1)+(1-p)U(W2) U(W1) W2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线性的 U(W) U(W) U(W2) A U[pW1+(1-p)W2] pU(W1)+(1-p)U(W2) U(W1) W2 W O W1 pW1+(1-p)W2
182
6.保险 在消费者面临风险的情况下,风险回避者会愿意放弃一部分收入去购买保险。 如何确定保险购买支出量?
一般来说,如果支付的保险金额刚好等于财产的期望损失,消费者就会购买保险,使得在遭受任何可能的损失时得到全部的补偿。 初始财富W, 可能遭受意外的损失L, 意外发生概率为p, 购买保险支出为S。
183
消费者支付的保险金额等于财产的期望损失 消费者投保以后所拥有的稳定财产量等于风险条件下的财产的期望值
对于风险回避者来说,确定的、财产期望值的效用水平,肯定会大于风险条件下的财产的期望效用。 所以,消费者愿意购买保险。 尽管投保并没有改变消费者的财产的期望值,但投保以后消除了风险,可以使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收入。
184
第四章 生产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185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86
一、厂商: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 这些偶然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 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187
3、厂商(企业)的本质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科斯(Ronald H. Coase)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确定性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交易成本 不完全信息 导致 信息不对称
188
4、市场和企业的比较 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的优势: (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 (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
189
5、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 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产生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具体: (1)企业内部的多种契约、监督和激励。其运行需要成本。
(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 (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 。 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 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190
6、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191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
192
2.固定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193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A为规模参数,A>0, 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0<a<1), 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1/4,即0.25%。 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1。
194
生产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劳动)。
4、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分为可变和固定技术系数。 生产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劳动)。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表明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即要素之间不可替代,要素投入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 一人一台缝纫机 一个萝卜一个坑
195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注意:本节中考察的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
196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0 0 0 0 都 是 1 6 6 6 先 2 13.5 7.5 6.75 递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都 是 先 递 增 后 减
197
1、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 = TP/Q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MP = TP/ Q
198
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TPL=Q=f(L) 平均产量:APL=TPL/L=Q/L
边际产量:MPL=△Q/△L或 dQ/dL Q O L S L3 极大值点,递增与递减的转折点 Qmax TPL R L2 M L0 TP切线斜率 = MP,如点M TP连线斜率 = AP,如点N 点R切线、连线斜率 = MP&AP L1 N 拐点,凸弧与凹弧的转折点
199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以后,在呈下降趋势。 Q L O S
Qmax TPL R L2 L1 N M AP MP L O L1 L3 N’ S’ MPmax R’ L2 APmax MPL APL
200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201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 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
202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即最佳技术系数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203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Ⅱ Ⅲ Ⅰ L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 G Q B TP A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G Q B TP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Ⅰ Ⅱ Ⅲ A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E F AP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L O L1 L2 L3 MP
204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马尔萨斯预言: 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
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 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即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
205
6、MP、 AP 和TP关系 G Q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B
E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F AP L O L1 L2 L3 MP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206
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 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207
7、单一生产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一个和尚挑水吃) 合理区域 G K不足 Q L不足 B TP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 Ⅰ Ⅱ Ⅲ A E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 F AP L O L1 L2 L3 MP
208
进一步图示 G Q MP>AP AP B TP MP<AP AP MP<0 TP Ⅰ Ⅱ Ⅲ A E F AP L
O L1 L2 L3 MP
209
四、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Q = f(L、K)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
210
2、等产量线 Isoquante Curve (1)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K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L
211
等产量曲线 定 义 等产量曲线(isoquants)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Q L K 1 2 3 4 5 20 40 55 65 75 60 85 90 100 105 110 115 120
212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图 The Isoquant Map K L 1 2 3 4 5 C G Q3 = 90 Q2 = 75
C G Q3 = 90 Q2 = 75 等产量曲线图 The Isoquant Map Q1 = 55 H A D I E B F
213
(2)等产量曲线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斜率是负的,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K
Q2 = 75 C D E L 1 2 3 4 5 K 4/3 MRTSLK = 2 MRTSLK = 1 其斜率的相反数被定义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用以衡量两种投入之间的替代能力。
214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两种要素各自边际产量之比。 证明: O L K Q A L1 K1 B L2 K2 △K △L
215
等产量曲线 B.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表示边际技术替 代率有递减倾向。 K L C MRTSLK = 2 4 3 MRTSLK = 1 D
5 K 4/3 C Q2 = 75 MRTSLK = 2 MRTSLK = 1 D MRTSLK = 2/3 E MRTSLK =1/3 J F
216
C.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K L Q1 Q2 Q3 Q4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 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L
217
D.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K L O Q1 Q2 A A~B A~C B~C 矛盾 C>B C B
218
3.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K C q3 B q2 A K1 q1 顶角A、B、C点代表最优组合点。 如果资本固定在K1上,无论L如何增加,产量也不会变化。 O L1 L 直角型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 单独增加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
219
(2)直线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且替代比例为常数, 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 A B C
K A B C 相同产量,企业可以资本为主,如点A; 或以劳动为主,如点C; 或两者按特定比例的任意组合,如点B; q3 q1 q2 O L 直线型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
220
(3)折线型等产量线。 折线型的等产量线:介于直线型和连续型等产量线之间。 K
A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投入比例生产相同产量,且同一比例中要素之间具有完全替代性。 B C D E L A、B、C、D、E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五种固定比例。由原点出发的五条射线的斜率,分别代表两种要素投入的五种固定比例。 O 折线型等产量线
221
4、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式中加负号是为了使MRTS为正值,以便于比较。 如果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为无穷小: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222
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绝对值)=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MRTSLk=MPL/MPK P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a
b K2 c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产量不变,一种要素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K3 d K4 O L1 L2 L3 L4 L 由a点按顺序移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投入等量的由L1增加到L2、L3和L4。即:L2-L1=L3-L2=L4-L3,相应的资本投入的减少量为K1K2>K2K3>K3K4。
223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 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 K 600
注:与消费预算线比较 600 既定成本支出为C, 劳动L价格=工资率w 资本K价格=利息率r L O 300
224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表示在要素价格给定条件下,厂商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的不同要素组合的集合。
成本方程: 10 20 30 40 60 (C/PK) = 40 80 = (C/PL) K L A C D E B
225
等成本线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 L K O A1 B1 B2 A2 A0 B0 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成本支出减少使预算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A0 B0
226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续)
L K O 劳动L价格下降使等成本线 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小 B1 A0 B0 B2 劳动L价格上升使等成本线 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大
227
六、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生产者均衡: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实现要素最适组合。 K B C E N Q3
注:与消费者均衡的效用最大化比较。 Q3 Q2 D Q1 L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A M 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 的要素最佳组合 或者MPL / w = MPK / r
228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成本花完) (2)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边际产量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 B C
K 2、边际产量分析法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成本花完) (2)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边际产量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 B C E N Q2 D L A M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PK--- K的价格 PL--- L的价格 QK--- K的数量 QL--- L的数量 MPK--- K的边际产量 MPL--- L的边际产量 M --- 成本 MPm--- 每一元成本的边际产量
229
3、生产扩展线 Expansion path 扩展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 K 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 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展线 。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L
230
七、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的变动。
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与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比较 具体见
231
(1)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量增加的比例>规模(要素)增加的比例。 是一种规模经济 Q=100 Q=300 2 8 4 Q=200 6 L O K R 规模报酬递增 生产函数Q=f(K,L) 则f(λK, λL)>λf(K,L) 其中λ>0 当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
232
(2)规模报酬不变 则f(λK, λL)=λf(K,L) 其中λ>0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的比例。 K R
生产函数Q=f(K,L) 则f(λK, λL)=λf(K,L) 其中λ>0 8 6 Q=300 4 Q=200 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 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个单位时,产出为200个单位。 2 Q=100 O 2 4 6 8 L 规模报酬不变
233
(3)规模报酬递减 则f(λK, λL)=λf(K,L) 其中λ>0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生产函数Q=f(K,L) 则f(λK, λL)=λf(K,L) 其中λ>0 K R 8 Q=300 6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个单位时,产出低于200个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4 Q=200 2 Q=100 O 2 4 6 8 L 规模报酬递减
234
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比较 报酬性质 适用时期 适用条件 规模报酬 长期 所有投入同比例变动 边际报酬 短期 其它投入不变,一种投入变动
一种技术会呈现不同的区段性(locally)边际报酬特性。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不断增加,边际报酬将从递增转为递减。 一种技术也可以呈现不同的区段性规模报酬特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规模报酬可以从递增转为递减。
235
影响规模报酬变动因素 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 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专用性即生产专门化与分工; 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
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 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管理效率的低下。
236
2、规模报酬问题表现为三个不同类型曲线 a b c a.规模收益递增 产出扩大规模大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Q b.规模收益不变
产出扩大规模等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b c c.规模收益递减 产出扩大规模小于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O L、K
237
3、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使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的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 (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
238
浙江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 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以“小型”、“民营”、“低成本” 和“劳动密集”而著称。这些特点在过去是优点,在今后还是优点。
经验都一再证明,“小”不一定弱(正像“大”不一定强一样)。而且,从企业竞争的逻辑来说,能够长成大企业的小企业终究是少数。 浙江企业已经度过初创期。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竞争不断培育自身竞争力的过程。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带动钢铁、机械、建材、石化、能源等行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些行业中,多数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要求,也就是说,投资就要上大项目。 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
239
第五章 成本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二
240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41
一、成本的概念 1、厂商的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时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2、生产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的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那些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不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例如将自有的房屋建筑作为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242
3、利润 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与会计利润也不一样。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43
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生产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短期:一部分投入可以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另一部分投入不可以调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244
1、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生产问题。因此,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2、劳动价格w和资本价格r固定。 短期中,资本为固定投入,L为变动投入,L与产量Q有关。短期总成本为:
245
3、由TP曲线可以推导出TC曲线 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 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 =φ(Q)+ b
在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再用L去乘已知的价格w,便可得到每一产量的可变成本。 TC TC TVC TFC 将产量与可变成本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产量与成本的平面图中,即可达到总可变成本曲线。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线。 Q O
246
三、短期成本曲线 1、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短期: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的工资 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247
2、短期总成本(shortrun total cost) STC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STC = FC + VC C STC 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 TVC F C TFC 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Q STC 短期总成本曲线 陡 — 平 — 陡
248
3、短期平均成本SAC average cost
(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C 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这是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 AFC Q
249
(2)平均变动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 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C AVC Q
250
(3)短期平均成本SAC 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C SAC AVC
Q
251
4、短期边际成本 SMC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MC = dTC/dQ = dVC/dQ (因为 dTC=dVC+dFC,而dFC=0)
252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C SMC 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开始,边际产量递增,增加产量所需的边际成本就递减。 随着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边际产量递减,增加产量所需边际成本就递增。 Q
253
5、推导 B A 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 SAC最低点对应B点。 SMC最低点对应A点。 STC P TVC TFC Q SMC
AVC Q Q 1 Q 2 Q 3
254
6. 成本函数与产量函数间关系 (1)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
APL与AVC成反比。当APL递减时,AVC递增;当APL递增时,AVC递减;当APL达到最大值时,AVC最小。因此APL曲线的顶点对应AVC曲线的最低点。 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的最低点。由于产量曲线中MPL曲线与APL曲线在APL曲线的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的最低点与其相交。
255
AVC 平均变动成本 AP AP→AVC AP Q0/L0 C AVC O L0 L PL ·L0/Q0 C PL·L0 TVC O Q0
TVC→AVC O Q0 Q
256
(2)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 MC与MP成反比。MP先上升,后下降,所以MC先下降,然后上升;且MC的最低点对应MP的顶点。
TP递增,TC和TVC递减; TP递减,TC和TVC递增; 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
257
⊿STC d STC SMC = SMC = ⊿ Q d Q d STC d TVC d wL d L 1 SMC = = = = w =
短期边际成本 ⊿STC d STC SMC = SMC = ⊿ Q d Q MP C MP SMC O O L Q d STC d TVC d wL d L 1 SMC = = = = w = w d Q d Q d Q d Q MPL
258
7、综合分析 SMC与SAC、AVC 相交于SAC和AVC的 最低点。 SMC C SAC AVC N 进一步分析 M Q
259
(1)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 SMC<AVC ,AVC↓ SMC>AVC, AVC↑ SMC=AVC,AVC最低
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 M Q
260
(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 N Q
261
(3)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短期内的分析
M点——停止营业点 N点——收支相抵点 在MR=MC=P原则下 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C SMC SAC AVC N M点: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该停止生产。 M Q
262
练习 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 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 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产量Q FC VC TC AFC AVC AC MC 20 1 50 2 56 3 95 4 80 5 125 6 132 7 202 8 320 9 740 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 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 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增加1单位产量后,成本增加了100-95=5 边际成本是5元
263
四、长期成本 long-run cost 1、长期总成本 LTC:
陡峭—平坦—陡峭 1、长期总成本 LTC: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C LTC 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 长期: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 O Q1 Q2 Q 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 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264
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 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 三条STC截距不同。
d e b a 假定生产Q2的产量。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 O Q1 Q2 Q3 Q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 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 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
265
规模调整得到LTC 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 LTC 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
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 LTC STC3 C LTC是STC的包络线 STC2 d STC1 c 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 e b a 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 O Q1 Q2 Q3 Q 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
266
LTC可以由生产扩展线推导出。 LTC C (b) w·B3=r·A3 E3 w·B2=r·A2 E2 E1 w·B1=r·A1 Q 50
K A3 R w·B3=r·A3 E3 A2 E3 w·B2=r·A2 E2 Q1=150 E1 w·B1=r·A1 A1 E2 Q1=100 E1 Q Q1=50 50 100 150 L O B1 B2 B3 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 E1点产量为50单位,成本为A1B1。 假设劳动价格为w,则E1点的成本为W·B1=r·A1。 将E1点的产量和成本表示在图(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点。 同理,可得到LTC曲线。 LT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进行生产的 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总成本。
267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E 长期平均成本LAC:在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
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可以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 C LAC的变动规律是: 呈U型变化,先减少而后增加 LAC E Q
268
LAC的推导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 SAC3、SAC2、SAC1。 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
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 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 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缩,则应选SAC1规模。 C SAC1 SAC2 C1 SAC3 C2 C3 O Q1 Q1′ Q2 Q2 Q3 Q 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
269
LAC与SAC的关系 C 存在无数个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 SAC
Q 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
270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原因: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U型。 SAC1 SAC3 SAC2 LAC 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的左端相切; 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的右端相切; 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271
3、内在经济与规模经济 Economy of Scale
内在经济:在厂商规模扩张初期,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称作规模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的倍数>成本增加的倍数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 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272
内在不经济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的倍数<成本增加的倍数 原因: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273
特殊的长期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不变 C 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C 如小商品的生产 LAC (1) LAC (2)
Q LAC (1) LAC (2) C Q (2)长期平均成本递增 生产要素有限,生产能力已经挖尽,基本上没有规模经济的空间。矿业的生产 C Q LAC(3) (3)长期平均成本递减 规模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下降。 汽车的生产
274
4、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正 负 外在(部)性: 外在经济的原因 外在不经济:行业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C
正 负 4、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外在不经济:行业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C Q LAC1 LAC2 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竞争加剧,要素价格提高 环境污染, 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 外在经济使LAC下移
275
5、长期边际成本 LMC 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LMC是LTC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可以从LTC曲线推导出LMC曲线。
276
长期边际成本 STC TC LTC Q3 Q2 Q1 Q O LMC AC MC SMC LAC SAC Q O
277
LMC推导 SMC3 LMC MC S LTC是STC的包络线。 在每个产量水平,LTC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相切,在切点的斜率相同,而斜率分别是LMC和SMC,即在切点上,LMC=SMC。 SAC1 SMC1 SAC3 SMC2 SAC2 LAC R P O Q1 Q2 Q3 Q LMC与SMC必然相交于一点。 在Q1产量,最优规模SMC1和SAC1。此时,Q1产量的SMC是P,该点LMC=SMC 。 类似,可以得到无数个P点,比如R、S等。形成LMC。
278
进一步说明 长期中,假设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SAC3、SAC2、SAC1,相应短期边际成本线为SMC3、SMC2、SMC1。
LAC曲线与每条SAC曲线只有一个切点,分别为A、B、C。 在A点 LAC=SAC,对应的产量是Q1,此时LTC=STC。 即当LAC=SAC时,LTC与STC斜率相等,LMC=SMC。 Q1是LAC=SAC时的产量,P点是Q1产量与SMC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的成本也是Q1产量上的长期边际成本。 同理,得出LMC曲线。
279
SMC与LMC 在交点左边,SMC位于LMC的下面,或SMC<LMC; 在交点右边,SMC位于LMC的上方,或SMC>LMC。 SMC3
SAC1 SMC1 SAC3 SMC2 SAC2 LAC R P O Q1 Q2 Q3 Q
280
LMC与LAC LMC<LAC,LAC LMC>LAC,LAC LMC=LAC,在LAC最低点。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
O MC Q LMC LAC Q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 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81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282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83
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1、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注意: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物品的交易场所,也可以是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物品交易的接洽点。
284
根据市场上交易的物品的不同划分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
2、市场类型 根据市场上交易的物品的不同划分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 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注意:我们先研究商品市场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情况。然后再分析要素市场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情况。
285
3、按市场结构划分的四种市场类型 决定市场类型的因素:四个 市场上厂商的个数 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86
3、按市场结构划分的四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难易程度 接近商品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农产品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轻工业产品、零售业 寡头 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汽车、石油 垄断 唯一 唯一的产品,且无详尽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如水、电
287
4、分析市场结构的原因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对其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同,进而会影响其利润最大化决策。
288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 市场的条件 如:农产品市场 条件: 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竞争地位平等 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资源自由流动。 市场信息畅通、完全。 1、完全竞争 市场的条件 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如:农产品市场
289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P0。 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上, 企业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线。 P (2)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D S E 市场中,对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有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P0 d Q
290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市场 P P S d P0 P0 D O O Q Q0 Q
291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市场 消费者和厂商是价格的接收者,并不意味着市场价格固定不变 S2 P P d2 S1 P2
O O Q Q1 Q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厂商的需求曲线
292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总收益(Total Revenue):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产量所
(1)厂商的收益概念:TR、AR和MR 总收益(Total Revenue):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产量所 获得的全部收入。TR = P * Q =价格×销售量 P D S E d AR=MR=P P0 AR = MR = P=d MR不变,MR=AR, AR 也不变 Q
293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R R d TR P0 AR=MR=P O Q O Q 注意: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294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收益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1、收益=全部收入=P·Q ,包括成本和利润。 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收益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1)总收益TR(Total revenue) :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 = AR·Q=P·Q (2)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AR = TR/Q =P (3)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 = TR/ Q =P
295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 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利润最大化原则也是亏损最小化原则
296
TC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图示说明 P, TR Q4 Q3 Q2 Q1 Q O MR MC MC MR Q O
297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数学证明 二阶条件应该小于零,这里省去
298
利润达到最大的必要条件是利润对产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MR=MC。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数学涵义 利润达到最大的必要条件是利润对产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MR=MC。 要保证利润是极大值,利润对产量的二阶导数必须小于零。 这一原理,在任何类型的市场中都是适用的。 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于两点。但是,只有其中一点才同时满足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99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当厂商的生产水平保持不变,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时,厂商处于均衡状态。 短期,市场价格既定,生产中的不变要素投入量固定。 厂商只能通过变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来调整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短期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产品价格,可能高于、等于、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厂商可能处于盈利、盈亏平衡或亏损等不同状态。
300
(1)行业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高。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P SMC TR=OMEN TC=OMKG SAC E N 超额利润GKEN (绿色部分) G K d AR=MR=P P=AR>SAC, 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O M Q
301
(2)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低。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P SMC SAC K
G TR=OMEN TC=OMKG N E d (AR=MR=P) 存在亏损GKEN (红色部分) O M Q
302
(3)厂商需求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P=AR=SAC, 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P SMC SAC N E d (AR=MR=P) O M Q
303
E1:停止营业点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在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时, 该厂商将: A.处于利润最大化状态
B.处于亏损状态 C.获得正常利润 D.仍将继续生产 P SMC SAC AVC E P0 P1 E1 d (AR=MR =P) O M Q
304
均衡条件:MR=AR=P = SMC 且 AR > AVC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总结 SMC P,C SAC 获得利润 P0 d0 MR Q0 AVC 收支相抵 P1 d1 MR Q1 P3 d3 MR Q3 P2 d2 MR Q2 遭受亏损 停止营业 O Q 均衡条件:MR=AR=P = SMC 且 AR > AVC
305
2、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的轨迹。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来表示。 注意: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并不完全相同。
306
SMC P P S SAC AVC O O Q Q 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P0 P0
307
3、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生育指厂商在提供 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 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 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 额。 S=S(P) P P0
AVC H G F SMC O Q0 Q
308
PS = TR - VC PS = P0Q0 - ∫f(Q)dQ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 PS = TR - VC P,C Q O SMC AVC PS = P0Q0 - ∫f(Q)dQ P,C Q O SMC AVC P,C Q O SMC AVC TR – VC (SMC<AVC) P0Q0 - ∫f (Q)dQ (SMC>AVC)
309
一个行业(市场)的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个行业(市场)的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 S(P)=n·si(P)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310
市场短期供给曲线是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市场短期供给曲线是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 P SMCA P SMCB P2 P2 P1 P1 O 8 18 Q O Q 12 19 P P SMCC S P2 P2 P1 P1 O 10 16 Q O 30 53 Q
311
六、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供小于求,市场价格高,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进入,价格水平回落; P LMC LAC
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低,存在亏损,部分厂商退出,价格回升; N E dd (AR=MR =P) E点,没有厂商会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O M Q 进一步分析 调整的结果: 价格为ON。
312
MR=LMC=LAC=SMC=SAC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P LMC LAC N E
dd(AR=MR=P) 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 O M Q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 MR=LMC=LAC=SMC=SAC
313
MR=LMC=LAC=SMC=SAC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 获得正常利润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S1 S2 S3 P P3 Q1 P2
D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 获得正常利润 O Q P SMC LMC P3 q3 LAC SAC q1 P2 q2 P1 Q O MR=LMC=LAC=SMC=SAC
314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市场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厂商长期供给曲线简单加总 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
315
成 本 不 变 行 业 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水平线 P O Q P O Q S0 S1 S2 P1 LS P0 D1 D0 Q0 Q1 Q2
SMC1 SMC0 P1 LAC SAC0 SAC1 P0 LMC O q0 q1 q2 Q
316
成 本 递 增 行 业 向右上倾斜 P S0 S1 O Q P O Q P1 LS P2 P0 D1 D0 Q0 Q1 Q2 P1 P2
317
成 本 递 减 行 业 向右下倾斜 P S0 S1 O Q P O Q P1 P0 P2 LS D1 D0 Q0 Q1 Q2 P1 P0
318
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特征表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经济资源。这部分内容构成了对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进行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319
2、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 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320
完全竞争市场简评:优缺点 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价格可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第二,在长期均衡时达到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 第三,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完全竞争市场也有缺点: 第一,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第二,产品无差别,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第三,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不利于技术发展。 第四,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321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322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323
市场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难易程度 接近商品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农产品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轻工业产品、零售业 寡头 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汽车、石油 垄断 唯一 唯一的产品,且无详尽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如水、电
324
一、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market)
1、完全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无相近的替代品(One product(no good substitutes)) 存在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 买方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者能获得超额利润主要是由于实行了卖方垄断。
325
垄断的成因 对资源的独家控制,如南非的德别尔公司 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和技术, 政府的特许,铁路 自然垄断,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
326
2、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D=价格线P=平均收益AR,向右下方倾斜。
Q
327
MR=dTR/dQ=d(P·Q)/dQ=P+Q·dP/dQ<P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P R d = AR=P 厂商的需求曲线即市场的需求曲线 d(AR) MR O Q MR=dTR/dQ=d(P·Q)/dQ=P+Q·dP/dQ<P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P R TR TR 总收益曲线是一条抛物线 Q O
328
例:设反需求函数为P=a-bQ,则总收益函数为TR=P·Q=aQ-b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dTR/dQ=a-2bQ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例:设反需求函数为P=a-bQ,则总收益函数为TR=P·Q=aQ-b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dTR/dQ=a-2bQ 则: dP/dQ=-b dMR/dQ=-2b 则: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使直线时,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纵轴截距相等,边际收益曲线的横轴截距时需求曲线横轴截距的一半。
329
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330
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 。此时, TR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此时,TR斜率为零,表示厂商总收益达到极大值点。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此时, TR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
331
结论:垄断者决不会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不足(即|ED|<1 )的范围内进行经营。
A B |ED|>1(弹性充足) |ED|=1(单位弹性) p1 p2 MR Q2 Q1 最大TR 结论:垄断者决不会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不足(即|ED|<1 )的范围内进行经营。 |ED|<1(弹性不足) 总收益
332
例:一个垄断者总成本函数为: TC=10+5Q;
边际成本函数为:MC=dTC/dQ=5;估计需求 价格弹性为-2.0 令MR=MC 得到 MC=5美元=P(1+1/-2.0)=MR 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应为:P=5/0.5=10美元 如果 E=-4.0 ,则定价应为 P=5美元/(0.75)=6.67美元/单位
333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P 只有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MC AC K N
厂商自行决定产品价格,价格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MR<AR。 AR=P G E MR O Q M 仍要根据 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策。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MR=MC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不可以任意定价,必须根据市场来定价。
334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两种盈亏分析法(续) $ O Q $ Q O Q2 Q3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Q1 Q1 Q2 Q3
TC E0 TR O $ Q B Q2 Q3 E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Q1 A D=AR MR Q1 Q2 Q3 O Q $ AC MC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 P0
335
Profit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1)获取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P>AC Q $ O P0 Q0 E A B C MC AC
D = AR MR Q $ O MC AC 1)获取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P>AC P0 Q0 E A Profit B C
336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D = AR MR Q $ O MC AC 2)超额利润为零的短期均衡:P=AC P0 Q0 E A
337
Loss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3)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AVC<P<AC Q $ O B C F G P0 Q0 E A AC
D = AR MR Q $ O MC AC AVC 3)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AVC<P<AC B C F G Loss P0 Q0 E A
338
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一产量——多价格 Q $ O MC D1 MR1 P1 Q0 D2 MR2 P2
339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一价格——多产量 Q $ O MC D1 MR1 MR2 D2 P1 Q1 Q2
340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341
MR=SMC=LMC,此时SAC=LAC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短期利润最大长期利润最大 MR=SMC=LMC,此时SAC=LAC O Q $ LMC LAC SMC1 SAC1 D1 MR1 QS A F PS A’ G Profit SMC2 SAC2 E B QL B’ PL H Profit
342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利润。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一般会获得利润,而且比短期利润要大,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就是全行业的供给曲线,所以,垄断厂商的分析就是垄断市场的分析。
343
6、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指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具体讲,就是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不同价格,或者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同一价格,或者同一成本的产品对同一顾客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数量规定不同价格。 同一产品指经济意义上的同一产品。(1)由于运输费的不同导致同一型号彩电在不同地方以不同价格出售,这就不属于价格歧视。(2)厂商实施价格歧视往往尽量使产品看上去略有不同。如精装书与平装书,尽管制作成本有差异,但此时价格歧视往往是实质性的。
344
价格歧视的条件 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能够被区分开。(需求弹性不同)
消费者群体或销售市场相互隔离。无法转卖或转卖的成本太高从而不值得转卖。
345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完全价格歧视(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指每一单元产品以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即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不一样,不同消费者所获得的价格是不同的。 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企业能够区分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预期(willingness to pay)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从而向产品价值预期高的消费者高的卖高价,低的卖低价。
346
一级差别价格 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来确定每单位的销售价格 服务行业 P O Q n
347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AR MR H 消费者剩余= △ HPmF= △ HEF MC I QC
PC G Pm Qm E F J
348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生产者剩余= PmIEF= △ HIE H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AR MR MC J Pm Qm E F QC PC G I
349
一级价格歧视 P=MC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生产者剩余= △ HIG H AR MR 消费者剩余= 0 MC
J Pm Qm E F P=MC QC PC G I
350
一级价格歧视 实施中的困难,因为: 消费者人数太多 难以估计不同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或最高愿付价格
351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单元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而购买同一数量的不同消费者都付同一价格。最普遍的便是数量优惠,此时每一个消费者获得的价格因其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所有消费者所面临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如规定买五送一,买十送三。
352
二级差别价格 垄断厂商根据购买量的多少来确定销售价格 水、电、汽 P O Q n
353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能比单一价格获取更多利润 Q O $ H 比单一价格增加利润EJKL AR MR Pm Qm E F P2 Q2
MC G I
354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消费者可能付不同的价格,而同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同单元的价格是一样的。或者说,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不一样,但在同一市场上则只有一个价格。 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法。要求厂商将消费者区分为不同组别,且不同组别消费者具有各自需求函数且需求弹性各不相同。
355
π= P1(Q1) ·Q1+ P2(Q2) ·Q2- TC(Q1+Q2)
三级价格歧视 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实现利润最大必须满足条件 MR1=MR2=MC 证明:设两市场需求函数分别为P1(Q1)与P2(Q2),成本函数为TC(Q1+Q2),则利润函数为 π= P1(Q1) ·Q1+ P2(Q2) ·Q2- TC(Q1+Q2) 令π对Q1,Q2的偏导数为零,则可得 MR1(Q1)=MC(Q1+Q2) MR2 (Q2) =MC (Q1+Q2) 即 MR1=MR2=MC
356
三级价格歧视 各个市场产品的价格高低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定价较低,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定价较高。
证明:由于MR=P(1+1/ed),又有MR1=MR2=MC,因此P1(1+1/ed1) =P2(1+1/ed2),于是 例:设ed1=-2, ed2=-4,则
357
三级价格歧视 图例 Q O $ D1 MR1 Q1 P1 F H MRT MR2 D2 Q2 P2 G I MC QT E
358
7、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由来: FC大、但是VC小的行业,一个厂商的生产能力即可满足全部市场需求。若有多个企业经营,造成资源浪费。 特点
(1)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所以AC曲线呈现下降状态 (2)高价格(Pm)、高利润、低产出(Qm)、低效率 低效率的解决:政府管制 (1)管制定价: 令P1=MC,导致厂商亏损 令P2=AC,获得正常利润 双重定价:令厂商收取固定与变动费用 (2)规定利润率(即资本回报率)
359
自然垄断 P AR MR Pm AC P2 P P1 MC O Pm Q Qm Q2 Q1
360
二、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1、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垄断又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和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把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厂商的总和叫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产品差别的存在: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是最基本条件。 (2)存在较多的厂商。 (3) 厂商的生产规模较小,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显著的是轻工业品市场,如:盒饭、方便面、牙膏、理发、香烟等。而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没有差别。
361
2、垄断竞争市场特点 垄断竞争的特征: 企业数量较多(Many firms) 进出该行业容易(Free entry and exit)
存在产品差别(Differentiated product)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362
3、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主观需求曲线(d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D曲线) P P0 P1 d D O Q0 Q1 q1 Q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D曲线)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同样变动价格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P P0 P1 d D O Q0 Q1 q1 Q
363
4、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D SMC MR1 d1 SAC MR2 d2 d3 P1 Q2 Q1 P2 Q3 O Q
364
短期均衡条件 MR = SMC P D SMC SAC P0 d MR O Q0 Q
365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MR = SMC 在短期中,每一个生产有差别的厂商都可以在部分消费者中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处于完全垄断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最需进行广告宣传
366
5、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均衡条件:MR = LMC=SMC,AR = LAC=SAC Q $ O Q $ O LMC LAC LMC
(b) Q $ O LMC LAC LMC LAC d(AR) MR SMC1 SMC2 I A QSR P1 E1 A’ SAC1 SAC2 d(AR) MR Profit QLR P0 E2 J
367
6、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P SACM LAC SACP A B C dp dm O Q QA QB QC
368
7、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没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原因与垄断厂商相同:在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369
8、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品质竞争 品质竞争,即产品差异化竞争,包括提高质量、改进性能和结构、增加功能、完善服务等,以减轻替代品的威胁,吸引更多消费者。也可通过市场细分、产品定向来争取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 营销竞争或广告竞争 营销竞争,是品质竞争的补充,它将差异化的作用通过营销特别是广告而得以充分发挥。包括广告宣传、销售网点、委托代理、售后服务等。 制造产品差别,是努力使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开展市场营销,则是努力使消费者的需要适应产品的差别,所谓“广告创造需求”。
370
Profit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宣传作用也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广告竞争模型 $ MC AC2 P2 AC1 P1
Q $ O AC1 MC D2 MR2 Q2 P2 E2 A2 B2 C2 Profit D1 MR1 Q1 P1 E1 A1 B1 C1 Profit
371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 垄断竞争厂商的广告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应当等于其广告弹性与需求弹性(绝对值)之比
证明:设广告费用为A,则需求函数变为Q=Q(P,A),利润函数变为 π=P·Q(P,A)-TC(Q)-A 利润函数对A求偏导数,得
372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续1)
373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续2) 广告是非论 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从品质竞争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从广告竞争中得到的好处。
374
三、寡头垄断市场 1、基本特征 寡头的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电气设备 类型 厂商极少(Small number of firms)
产品同质或异质(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ay or may not exist) 进出不易(Barriers to entry) 相互依存(Price player or Price searcher) 寡头的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电气设备 类型 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与差别寡头(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双头寡头(duopoly)与多头寡头 串谋(collusion)与非串谋
375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2、非勾结性寡头模型——古诺模型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出 假设 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 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成本为零。 需求曲线是线形的,双方准确的了解需求曲线。 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即各厂商在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都假定其他厂商不会变化。
376
2、非勾结行性寡头模型——古诺模型 Q/8 Q/16 Q/32 Q/64 A厂商 B厂商 OQ1=Q/2 OQ1/2=Q/4
(Q-Q/4)/2=3Q/ (Q-3Q/8)/2=5Q/16 (Q-5Q/16)/2=11Q/ (Q-11Q/32)/2=21Q/64 p1 p2 D=f(p) Q Q1 Q2 F G H p Q/8 Q/16 Q/32 Q/64 A厂商的均衡产量:(=B厂商均衡产量) Q(1/2-1/8-1/32-……)=Q/3 行业的均衡产量=2Q/3
377
如果只有A、B两个厂商,市场总容量为Q,则:
Q(1/2-1/8-1/32-……)=Q[1-1/2+1/8+1/32+……)]Q/3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Q(1/4+1/16+1/64+……)=Q/3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Q/3+Q/3=2/3Q 一般结论: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 Q • 1/(m+1)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Q • m/(m+1) 其中:m为厂商数量
378
例:代数方法 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1500-Q,其中Q=QA+QB,两寡头的成本均为零。
πA(QA,QB)=TRA-TCA=P·QA-TCA= 1500QA-QA2-QAQB 则:QA=750-QB/2 即为A厂商的反应函数。 同理: πB(QA,QB)=TRB-TCB=P·QB-TCB= 1500QB-QB2-QAQB QB=750-QA/2 即为B厂商的反应函数. 则可求得QA=QB=500;P=500
379
古诺模型和反应函数 一个厂商的产量 是另外一个厂商 产量的函数。 QB 1500 QA=750-QB/2 750 E(500,500)
O 500 750 1500 QA
380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出 假设 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 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 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
381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寡头1的需求曲线 Q $ O D1(0) MR1(0) D1(50) MR1(50) D1(75) MR1(75)
MC1 12.5 25 50 100
382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 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0-Q,其中Q=Q1+Q2,寡头1的成本函数为TC1(Q1)=Q12,寡头2的成本函数为TC2(Q2)=Q22+15Q2。 于是,寡头1的利润函数为 π1(Q1,Q2)=TR1-TC1=P·Q1-TC1= (60-Q1-Q2) ·Q1- Q12 对Q1求导,得
383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续1) 类似地,寡头2的利润函数为
π2(Q1,Q2)=P·Q2-TC2= (60-Q1-Q2) ·Q2- Q22-15Q2 对Q2求导,得
384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续2) Firm 1’s reaction curve Q1=R1(Q2)=15-Q2/4
60 15 Cournot Equilibrium Firm 2’s reaction curve Q2=R2(Q1)=45/4-Q1/4 45/4 45 8 13 E
385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模型中双头寡头古诺均衡的一般表达式 Q2 Q1 O Cournot Equilibrium
386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模型中双头寡头古诺均衡的一般表达式(续)
进一步,若设市场反需求曲线为P=a-bQ,两寡头的边际成本相同,即MC1=MC2=c,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c)/3b,Q=2(a-c)/3b, P=a-2(a-c)/3=(a+2c)/3 若设边际成本为零,即MC1=MC2=0,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3b,Q=2a/3b,P=a-2a/3=a/3
387
价格刚性 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
3、非勾结行性寡头模型——斯威齐模型 假设 垄断厂商的价格反应是跟跌不跟涨 P D d MC1 P0 MC2 MR1 d D MR2 O Q0 Q 价格刚性 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
388
应用专栏 避免价格战 避免价格战的几种方法 了解如何避免价格战已经成为紧密型寡头集团中许多高利润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认识到定价竞争的性质,并设法通过扩大市场来减弱价格竞争的强度 带有差别定价的顾客细分 差异化和创新
389
4、勾结性寡头市场模型 公开勾结 非公开勾结 卡特尔 价格领导 为了维持较高价格通过明确协议正式勾结在一起的一群厂商 制定统一的价格
分配产量 MCA = MCB = …… = MCN = MC = MR 非公开勾结 价格领导 由一家厂商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均按照此价格销售 支配型价格领先制 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 低成本型价格领先制
390
卡特尔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分配 厂商E的产量 厂商F的产量 卡特尔的产量 Q P D Q*E Q*F Q*总 P* PS Q MCE ATCF
MCE ATCF D Q*E Q*F Q*总 P* PS MCF ΣMC MR Q 厂商E的产量 厂商F的产量 卡特尔的产量
391
5、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和垄断和垄断竞争厂商一样,寡头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寡头厂商的均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存在寡头厂商和行业的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392
四、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奕论初步 博奕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奕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莫根施特恩(Oskar Margenston)的《博奕论与经济行为》一书。 博弈论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 博奕:多人决策过程 引例:田忌赛马
393
1、博奕论的基本要素 参与者(player)(博奕方、局中人、对局者):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一般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策略(strategy)与策略空间(strategy set):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行动;当他行动时,他具有什么样的信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结局(outcome):对参与人的不同行动,这场博弈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 报酬(payoff)(支付)与报酬函数(payoff function):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可以用报酬矩阵(支付矩阵、得益矩阵、赢得矩阵)
394
2、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1)占优策略均衡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所构成的均衡。
395
占优策略均衡 坦白 不坦白 囚犯的两难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嫌犯B 嫌犯A -10 -10 -1 -12
嫌犯A
396
如果两个疑犯都能够选择不坦白的话,他们将明显地得到一个更大的收益,但由于两人的信息无法沟通,选择不坦白并不是两人的理性选择。对于两人而言,不管对方坦白或是不坦白,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更优的选择,因而,{坦白,坦白}就是均衡战略。
397
占优策略均衡 犯人招供与黑社会制裁 嫌犯B 坦白 不坦白 -∞ -∞ -∞ ∞ 嫌犯A
398
(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策略。
博弈中双方都没有绝对的最优策略,一方的最优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399
纳什均衡 军工民用博奕 808厂 民用 军工 101厂
400
纳什均衡 交通博奕 他 开 等 你
401
3、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斯威齐模型”与寡头间合作的可能性。 寡头间合作的方式 卡特尔 价格领导制 寡头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
402
坦白 不坦白 (1)囚犯的两难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嫌犯B 嫌犯A
嫌犯A 囚犯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应了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403
(2)囚犯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
卡特尔 寡头B 违约 守约 寡头A
404
(3)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前面的分析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寡头出自个人理性的占优策略却导致了总体和个体利益的下降。
在重复博弈(动态博弈的一种)中上述情况有可能改变。 无限次重复博弈会走出“囚徒困境”。 有限次重复博弈中仍然会存在“囚徒困境”。
405
(4)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在位者和进入者博弈 不可置信威胁 进入者 进入 不进如 抵制 800 600 1300 900 不抵制
不抵制 在位者 不可置信威胁
406
在位者和进入者博弈 进入者 进入 不进如 抵制 不抵制 在位者 可信威胁
407
五、不同市场的比较 经济效益:利用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408
1、垄断的效率损失 P>MC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AR MR MC Pm Qm E F QC PC G
409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AR MR
MC Pm Qm E F QC PC G I
410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D=AR
MR △消费者剩余=-A-B MC Pm Qm E F △生产者剩余=A-C A B QC PC G △社会剩余=-B-C J C I
411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2、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AC MC AC MC Perfect Competition Q $ O Q $ O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 MR QMC PMC EMC QC PC EC D = MR 区别:1、收益曲线;2、均衡价格:PMC>PC;3、均衡产量:QMC>QC; 4、生产效率:not minAC vs. minAC; 5、资源配置效率:P>MC vs. P=MC
412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收益曲线 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生产效率:过剩生产能力(Excess capacity)
资源配置效率 产品差别与消费者选择 产品替代与厂商竞争
413
ON <ON’ <ON” OM >OM’ >OM” 价格 产量 P LMC LAC N” E N’ AR=MR=P
三个市场比较: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价格 ON <ON’ <ON” 产量 OM >OM’ >OM” P LMC LAC N” E N’ AR=MR=P N E’ AR”=P” E” AR’=P’ MR” MR’ Q O M” M’ M
414
三个市场比较: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经济效益 垄断与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产品产别 广告支出
416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417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18
一、分配论概述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企业家的才能 --- 利润
419
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概念 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
组织管理能力
420
生产要素的报酬 生产要素报酬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工资 资本价格 利 息 地价 地租 正常利润
421
二、引致需求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derived demand 是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任何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 3、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是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 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22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基本思路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423
MRP = MPP • MR MFC 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 = 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 MRP = MFC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
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 = 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 MRP = MFC MRP = MPP • MR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 L→R L→Q Q→R MFC 边际要素成本 L→C
424
几个相关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 MPL=ΔQ/ΔL 边际收益产品
MRPL=MPL×MR= ΔTR/ΔL= ΔTR/ΔQ ×ΔQ/ΔL 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MPL×P 边际产品产值:VMPL=MPL× P , 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VMPL 平均产品产值:VAP=AP×P
425
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是MC=MR在要素市场上的体现:
ΔTR/ΔQ×ΔQ/ΔL= ΔTC/ΔQ×ΔQ/ΔL
426
2、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供求双方人数众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完全竞争厂商:就是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的厂商。 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427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可以看作是生产要素的函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因而,将上式对L求偏导就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产品价值
428
L VMP MP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429
要素价格——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使用劳动要素的工资即价格W,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可表示为 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价格
430
当厂商是要素价格接受者时,厂商面对的边际要素成本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W0 要素数量L
431
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只有劳动力可变,且是完全竞争市场 则:MRPL=MFCL
MFCL=W MR=P MRPL=VMPL=W
432
四、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W0 L L0
43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 w E1 w1 S1 E2 w2 S2
O Q $ d=AR=MR L w O MRPL = VMPL = dL L1 E1 w1 S1 L2 E2 w2 S2
434
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 综合上面的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竞争的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 VMP=PL
假设产品价格P=10,边际产品函数是MPP=11-L,那么,VMP=10×MPP=110-10L。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 PL=110-10L或L=11-PL/10
435
五、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任何要素价格水平上,某一行业的要素需求量是改行业中每个厂商要素需求量之和。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线是其VMP线。假如每个厂商都沿着其VMP调整其要素需求量,那么,我们可以说,行业要素需求线是各厂商要素需求线的横向相加。问题是,当要素价格变化时,比如要素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都会增加要素需求量并增加产量,如此一来,整个行业供给量增加了,产品价格将会下降。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每个厂商会发现自己不可能仍然沿着原来的VMP线调整了,即其VMP线因产品价格下降而向下移动了。
436
PL VMP1 d W0 W1 VMP2 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437
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D总 DB1 DA1 DB2 DA2 W1 W2 LA L LB
438
边际收益产品 六、 卖方垄断者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当厂商是要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时,其边际收益MR不再等于价格。此时,这个值为边际收益产品,记为MRP。 MRP=MR×MP 即
439
由于MR<P,所以MRP<VMP,即MRP线总是落在VMP线的下方.
价格 由于MR<P,所以MRP<VMP,即MRP线总是落在VMP线的下方. MRP=MR×MP 数量
440
七、卖方垄断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线 假如该垄断者是要素市场的竞争者,那么,边际要素成本仍然等于要素价格,即MFC=W0边际要素成本线仍然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垄断者的最优条件是MRP=W0,即图中边际要素成本线与边际收益产品线的交点。所以,MRP线正是垄断者的要素需求线。 W0 MRP
441
产品市场厂上的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 素需求量会比完全 竞争少。 VMPL= MRPL MRPL W=MFC L2 L1 L
442
八、 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 当一个厂商是某种要素市场中唯一买者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买方垄断 。 假如卖方是竞争的,即存在一条要素供给线,那么,当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增加时,要素价格将随之上升。 这样一来,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MFC不再是常数,而是随其需求量增加而增加。而且,在任意数量,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大于要素价格。
443
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MFC W(L) MFC线肯定落在要素供给线的上方。 L
444
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需求 供给线 MFC L VMP L* PL* 按照MFR=MFC,即VMR=MFC的准则,要素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是图中MRP线与MFC交点对应的数量,相应价格由供给线决定。 不难看出,要素价格的决定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卖方。
445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446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47
一、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消费者,但这只分析消费者的情况。
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和决策其要素供给的。 具体来说,就是把自有要素在供给和自用间分配,获取最大效用。
448
2、要素的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供给”的要素的边际效用与“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MU供给=MU自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449
要素的供给原则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一)MU供给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
2、具体展开 (二)MU自用分析
450
要素供给原则
451
3、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也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Y U2 U1 l
452
序数效用分析 (二)预算线 1、方程 2、斜率 预算线斜率为:-KY/EY=-W
453
(三)均衡原则: Y K Y* L* l L E U0 U1 U2 G0 Y
454
4、要素供给问题
455
要素供给曲线 Y K1 M L1 L L0 E U1 U2 G0 L2 PEP K0 K2 W2 W1 W0 A B C L0-L
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l下降,(L-l)上升 Y K1 M L1 L L0 E U1 U2 G0 L2 PEP K0 K2 W2 W1 W0 A B C L0-L L0-L0 L0-L1 L0-L2
456
二、劳动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决定 1、劳动供给线
一个劳动者的选择问题是如何将其有限的时间用于挣钱和休闲。这一问题是一个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我们假设劳动者追求的是最大效用,收入I和休闲R都是好的东西,那么,一位劳动者有正常形状的无差异曲线图。 收入 更大的效用 休闲R
457
2、劳动者面对的约束线 另一方面,一位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并且工资率即每单位劳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的,记为W,那么,
劳动收入=工资率W×劳动时数L =W×(24-R) 其中,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述。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每减少1小时休闲,收入增加w. 收入 I R 劳动时数 休闲时数 24
458
收入 如果一个人有非劳动收入I0 ,那么,他的出发点点E.这样,这位劳动者面对的约束条件是I =W×(24-R)+I0 即前述约束线向上平移I0。 I E I0 R 休闲时数R 劳动时数N
459
3、最优劳动供给量 收入 I R 劳动时数N 休闲时数R E I0 S
收入 I R 劳动时数N 休闲时数R E I0 S 现在,我们把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说明其最优劳动供给量。像一个消费者那样,一个劳动者的最优状态是其无差异曲线与约束条件的切点S。相应最优休闲时数是R,劳动供给量是24-R.
460
4、工资率的变化和供给曲线 收入 E I0 S 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当工资率上升时,约束线向右上旋转,与之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最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每给定一个工资率,相应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如此,我们建立了劳动供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即劳动供给线。
461
s w o o W W3 W2 W1 O H1 H2 H3 闲暇 L1 L3 L2 工作时间 w (1) (2)
H1+L1=H2+L2=H3+L3 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 曲线不向后弯曲? o (3) 劳动力总供给
462
劳动供给线 W 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 L
463
5、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 工资率其实就是休闲的价格,所以,政如我们关于典型消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替代效应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收入。另一方面,工资率的上升也使这个劳动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这是所谓收入效应。在这里,这两种效应符号相反,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会越来强,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休闲反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我们有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
464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 (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 Y Y G G U2 Y2 Y2 F U2 F Y3
E E U1 Y1 U1 Y1 O O H3 H2 H1 H3 H1 H H2 H (2) (1)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 (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
465
5、均衡工资的决定 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工资水平.此时的就业水平是充分充分就业的就业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一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人数就是N*,而失业是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 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需求方面的因素有:技术、产品价格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情况。 供给方面的因素有:财富、社会趋势和法规、投资和资本积累、人口。 就业水平 D:VMP=W S 工资 N* W*
466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地租率(简称地租)变化。 土地的供给线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土地供给量与地租率之间的关系。 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土地没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在没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即出了将其用于当前生产之外,没有其他用途,那么,提供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零,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土地的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
467
2、土地的供给线 数量 地租率 土地的供给线 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
468
3、地租的决定 数量 D S r* 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如均衡地租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和人口。
469
理论链接 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自留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国营和集体农场,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1/5或1/3是来自私人自留地,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3%。[Dibb:“苏联农业”,第363页;Wilczynski:《社会主义经济》第123页;Robert Conquest编《苏联的农业工人》(London:Bodley Head,1968年),第114页。]在中国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5%),估计创造了高达1/3的农业产值。[〗Prybla:《政治经济学》第350—351页;Barry H.Richman:《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New York:Random House,1969年),第544页。)]〗
470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组 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有些要素,如一些设施,其数量在短期内也是固定不变,租用这些设施而支付的报酬类似于地租,被称为准地租。 MC AC MR E P0 C G B Q P D VC
471
经济租 一个更为一般的概念是经济租(economic rent)。经济租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最低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差。 如图所示,提供要素的边际线描述的是每多提供1单位要素的成本,即要素所有者要求的最低报酬。假如要素价格为p,那么,经济租是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 数量 价格 S p D E A
472
四、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特点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资本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资本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前两个特点是与劳动和土地相区别,后一个特点则是与普通的消费商品相区别
473
2、利息 资本服务权所得到的价格被成为利率,并r表示 资本服务的价格或利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即
474
3、资本的供给 与劳动、土地不同的是,单个个人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资本拥有量的情况下来增加之间的资本资源,这就是“储蓄”
资本供给问题可归结于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两方面进行分配的问题 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的选择
475
资本的供给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 我们假设一个人的财富是W0,用C0代表他的现在消费,C1代表其未来消费,利率为i,那么,如图所示,这个人可以在图中直线上安排其跨时期消费。每减少1单位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增加1+i。如果他的现在消费是C0,那么,其未来消费是 C1=(W0-C0)(1+i),这就是这个人的预算线方程。 如图所示,结合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说明这个人的最优选择。 C0 C1 W0
476
资本的供给线 在上图中,对于任意给定的利率i,对应有一个最优的现在消费C0,从而也决定了储蓄即资本的供给(W0-C0)。不难想象,在利率较低时,随着利率提高,人们愿意有储蓄,即资本供给量增加。但是,像工资的增加那样,利率的上升也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以,理论上说,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率再上升,储蓄反而会减少,即资本供给量减少,资本的供给线也是向后弯回的。不过,在我们会面的分析中,我们假设它是正斜率的。 资本供给量 i
477
4、资本市场的均衡 在短期内,储蓄流量趋向于0,而资本存量为固定不变。为研究方便起见,假定储蓄在短期中对资本数量不发生变化,即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短期的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478
而在长期内,储蓄不断转化为新的投资,促使短期供给曲线不断地右移,均衡利率水平也不断下降,最后当短期供给曲线右移到S’S’时,利率下降到r1 。在r1上,储蓄量及投资量低到恰好与资本存在的折旧相等,于是资本存量就固定在Q1水平上。资本市场达到了长期均衡。 r r0 r1 Q0 Q1 D SS S’S’
479
五、欧拉定理——产量分净定理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要素的贡献(即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生产力)进行收入分配。这样,社会收入基本被分为工资、地租和利息(通常包括利润)。 这就是产量分净定理,因为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来证明,因而也称之为欧拉定量
480
当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时, 当报酬递增时,产量会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当报酬递减时,产量在分配给各生产要素之后还会有剩余
481
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通常把人口分为5组,每组占20%,然后看每类人口占社会收入的比例,以及从低到高累计每一定比例人口占社会收入的比例
482
A B 20 40 60 80 100 人口比例 收入比例 收入绝对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 收入绝对不平等线
人口比例 收入比例 收入绝对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 收入绝对不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偏离对角线的程度描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绝对平等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曲线” A B
483
2、基尼系数 罗伦兹曲线直观地描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要对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不平等程度进行比较,我们就必须有一量化指标,这就是吉尼系数。 罗伦兹曲线偏离对角线的程度可以用图中面积A的大小来衡量,所以吉尼系数被定义为A/(A+B)。 吉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484
收入分配资料 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提出。 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 等级 人口百分比 累计 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1 20 6 2 40 12 18 3 60 17 35 4 80 24 59 5 100 41
485
2、基尼系数 A B 用公式表示为A÷(A+B) Y I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 %
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I % A B 100 P % M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
486
国际通用的标准 0.4则是 “警戒水位” 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基尼系数
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0.4则是 “警戒水位”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小于0.2 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收入分配比较平等 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0.5以上 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国际通用的标准
487
基尼系数得国际比较 国 别 年 份 基 尼 系 数 中 国 1998 40.3% 印 度 1997 37.8% 日 本 1993 24.9%
韩 国 31.6% 菲 律 宾 46.2% 泰 国 41.4% 南 非 59.3% 墨 西 哥 1995 53.7% 美 国 40.8% 巴 西 1996 60% 法 国 32.7% 德 国 1994 30% 意 大 利 27.3% 俄 罗 斯 48.7% 英 国 1991 36.1% 澳 大 利 亚 35.2%
488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称,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经超过0.465,逼近0.47;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目前已高达0.53或0.54。基尼系数超过0.4就进入了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可能发生社会动荡。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
489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试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这个理论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即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490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91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研究一种产品或要素的市场价格,而不考虑这种价格与其它价格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假设一个产品或要素的供求只取决于这种产品或要素自身的价格。 事实上,其他产品或要素的价格,特别是有替代或互补作用的其他产品或要素的价格会影响我们讨论的产品或要素的供求。同时,其他产品的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从而影响其对我们讨论的产品的需求。
492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只讨论一个产品或要素时的市场均衡叫做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本章将讨论不同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这些商品价格的决定,即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一般均衡状态就是所有市场同时出清、所有价格同时决定的一种状态。
493
1、局部均衡 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因此,某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494
2、一般均衡 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见案例:4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495
4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496
图形分析 (a)原油市场:S↓ → P↑,Q↓ (b)煤市场: D↑ → P↑,Q ↑ (c)汽油市场: S↓ → P↑,Q↓
替代 互补 (c)汽油市场: S↓ → P↑,Q↓ (d)汽车市场:D↓→ P ↓,Q ↓ ◆正向影响: P汽油↑→D原油↑ Q汽油 ↓→D原油 ↓ D原油↑↓ D原油↓ D原油↑ ◆反馈影响:
497
个量变动的连锁反应 一个例子: 原油需求 工人收入 汽油 需求 汽车工 人需求 炼油工人需求 企业利润 轿车 需求 公共汽车制造
煤炭需求 公共汽 车需求 钢铁 需求 摩托车制造 钢材需求
498
多个相关市场的相互影响 多个产品市场 互为替代品的产品市场(如牛肉与猪肉) PA O QA PB O QB PB1 QB1 QA1 PA1
SA2 DA2 DB1 SB1 PB1 QB1 EB1 DB2 DA1 SA1 QA1 PA1 EA1 QA3 PA3 EA3 PB2 QB2 EB2 QA2 PA2 EA2
499
多个相关市场的相互影响 多个产品市场 互为补充品的产品市场(如汽车与汽油) PA O QA PB O QB PB1 QB1 QA1 PA1
SA2 DB1 SB1 PB1 QB1 EB1 DA1 SA1 QA1 PA1 EA1 DA2 QA2 PA2 EA2 QA3 PA3 EA3 DB2 PB2 QB2 EB2
500
多个相关市场的相互影响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w O L P O Q PB1 QB1 L1 w1 PB2 L2 w2 QB2 劳动市场
粮食市场 w O L P O Q S2 SL2 DB1 S1 PB1 QB1 E1 DL1 SL1 L1 w1 EL1 E2 PB2 L2 w2 EL2 QB2
501
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上一节可知,每种商品可以看成所有相关商品价格 即所谓价格体系的函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所 要证明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 格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
502
1、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概况 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地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他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他还对一般均衡的惟一性、稳定性及最优性等问题也作过探索。
503
2、模型的基本假定 ★假定一: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r种产品和n-r种要素。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各种产品的数量用Q1... Qr表示,其价格则分别P1 ... Pr ,各种要素的数量用Qr Qn来表示,其价格分别为Pr Pn。
504
★假定二: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H个家户。每个家户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它从要素供给中得到收入,并在要素收入的约束条件下购买各种商品以使效用达到最大。假定每一家户的全部收入均来自要素供给,且将全部收入均用于消费,即既没有储蓄,也没有负储蓄;此外,每一家户的偏好即效用函数为既定不变。
505
★假定三: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它在生产函数的约束条件下生产各种商品以使利润达到最大。假定每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既定不变,没有中间产品,没有投资或负投资。
506
3、家户的行为: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1、单个家户h的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在假定条件下,有: 于是有h对各商品的需求函数:
507
于是又有家户h对各种要素的供给函数
508
4、每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每种要素的市场供给 将所有H个家户对每一种产品的需求加总起来,就得到每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 为第i种产品的市场需求。
509
将所有H个家户对每一种要素的供给加总起来,就得到每一种要素的市场供给。 为第j种产品的市场供给。
510
5、厂商的行为: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 (1)、单个厂商k的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 在假定条件下,有: 于是,有k对各商品的供给函数
511
于是,又有 k对每种要素的需求函数
512
将所有K个厂商对每一种产品的供给加总起来,就得到每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
(2)、每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和每种要素的市场需求 将所有K个厂商对每一种产品的供给加总起来,就得到每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 为第i种产品的市场供给。
513
再将所有K个厂商对每一种要素的需求加总起来,就得到每一种要素的市场需求。 为第j种要素的市场需求。
514
6、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研究了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之后,可以综合研究所有产品、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515
(1)、市场的需求方面 如果将产品和要素不加区别地看成为商品,则整个经济就共有n种商品(r种产品,n—r种要素),n个商品价格。于是这n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就可以更加简洁地表示成为n个商品价格的函数,即:
516
(2)、市场的 供给方面 将产品和要素统统看成商品后,整个经济体系的n个商品的市场供给函数可简洁地表示为:
517
(3)、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条件 所有的n个商品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经济体系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用公式表示就是: 此式为一般均衡条件
518
(4)、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瓦尔拉斯的证明 瓦尔拉斯证明了存在一组价格(P1*,⃛ ,Pn* )使得一般均衡条件存在。 1)将n个价格中的一个作为一般等物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 2)推出恒等式 。 3)证明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
519
(5) 、“瓦尔拉斯拍卖人” 瓦尔拉斯认为,均衡价格的实现是一个试探的过程。 瓦尔拉斯假定,在市场上存在一位“拍卖人”。该拍卖人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如下:他随意报出一组价格,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该市场的价格,反之,则降低其价格。这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先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报出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则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520
第十一章 福利经济学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 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 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 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52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522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523
★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它研究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524
福利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1、经济效率的含义 2、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3、实现经济效率所要具备的条件
525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1、问题的提出 假定整个社会只包括两个人如甲和乙,且只有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如A和B,甲和乙在A和B之间进行选择。 进行比较后,有如下结果: 一、A优于B 二、A与B无差异 三、A劣于B
526
将以上所说总结起来,便得到两人社会在两种 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中的一种选择标准:
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或劣)于B,而 没有人认为A劣(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 有A优(或劣)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 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与B无差异。
527
2、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1)、帕累托标准 (2)、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状态
528
(1)、帕累托标准 将一的结论推广到多人社会在多种资源配置状态中选择的一般情况。便得到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529
(2)、帕累托改进 由帕累托标准可以推出帕累托改进的定义: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530
(3)、帕累托最优状态 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帕累托最优状态,即: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怕累托最优状态。
531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两种情况: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 要素在厂商之间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的产量
532
三、帕累托最优条件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33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 和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下面用埃奇渥斯 盒状图为工具来分析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 的分配。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条件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 和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下面用埃奇渥斯 盒状图为工具来分析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 的分配。
534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从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535
(2)、分析过程 以OA和OB为原点画出A和B的无差异曲线。可 以看出,如果初始的产品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 的切点上,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 接切点的轨迹,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
536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公式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条件是在该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又叫做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37
假定两种要素分别为L和K,其既定数量为 和 。两个生产者分别为C和D。下面用埃奇渥斯盒 状图为工具来分析这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 的分配。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条件 假定两种要素分别为L和K,其既定数量为 和 。两个生产者分别为C和D。下面用埃奇渥斯盒 状图为工具来分析这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 的分配。
538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L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K的数量。从OC水平向右是生产者C对第一种要素L的消费量LC,垂直向上是它对第二种要素K的消费量KC。从0D水平向左是生产者D对L的消费量LD,垂直向下是它对K的消费量KD。
539
(2)、分析过程 以OC和OD为原点画出C和D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 出,如果初始的要素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接切点的轨迹, 叫做生产的契约曲线。
540
(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条件是在该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又叫做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41
假定C生产X,D生产Y。并且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亦即无差异曲线为给定不变,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为给定不变。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假设条件 假定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以及两个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 假定C生产X,D生产Y。并且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亦即无差异曲线为给定不变,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为给定不变。
542
(2)、生产可能性曲线 1)性质 2)边际转换率 3)产品空间的三个区域 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543
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1)性质 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生产可能性曲线
544
2)边际转换率 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X,产出Y的变动量为△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Y/△X可以衡量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545
3)产品空间的三个区域 生产可能性曲线PP’将整个产品空间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 曲线PP’本身 曲线PP’右上方区域——生产不可能区域 曲线PP’左下方区域——生产无效率区域
546
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条件下所可能生产最大产出组合。如果要素数量或者技术状况发生了变化,则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就可能发生变化,从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要发生变化。
547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取 一点 B,B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 最优条件。 以B点出发引垂线到 和 可以构筑一个辅助的埃奇渥斯 盒状图。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 示既定产出 和 在两个消费 者之间的一种分配。该埃奇渥 斯盒状图中交换契约线上的任 意一点均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状态。
548
分析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切线S 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在该点上转换为Y的边际转换率MRT,ⅡA和ⅡB的共同切线T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在该点上替代产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 。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49
四、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本节要研究的问题是: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对此的基本结论是: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550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1、实现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551
①完全竞争经济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
2、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1)、假设条件 ①完全竞争经济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 ②一般均衡状态要求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恰好相等。 ③设这一组均衡价格为Px,Py,…,Pl,Pk,…。式中, Px,Py …分别表示商品X, Y…的均衡价格;Pl,Pk…分别表示要素L,K…的价格。 ④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均是价格的接受者,它们将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552
(2)、证明过程 1)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对于任意消费者A、B来说,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相同的。 由此证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53
2)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对于任意的生产者C、D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相同的 由此证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54
(3)、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得出: 由边际转换率性质有: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55
五、 社会福利函数 1、效用可能性曲线 过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 B,构造一个消费的埃奇涅斯盒状 图,该盒状图契约线上有一点e,
在该点上两条相切的无差异曲线的 共同斜率恰好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 上点B的斜率,而这两条相切的无 差异曲线分别代表着两个消费者A 和B的两个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 组合 可以看成是“最优” 效用水平组合。
556
这样一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对应关系。给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一点,可以得到一对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有无穷多个,同时满足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最优效用组合也有无穷多个。 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 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 化,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 用可能性曲线来表示。 帕累托最优条件仅仅告诉我 们,社会福利必须在该效用可能 性区域的边界。
557
2、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 令W=W1,W2等,则可找到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最大社会福利在效用可 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的切点上达到。
558
3、不可能性定理 由以上可见,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 在于社会福利函数。阿罗在1951年在相当宽松的 条件下证明了不能从不同个人的偏好当中合理地 形成所谓的社会偏好。这就是有名的“不可能性 定理”。
559
阿罗意识到:所谓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在已知
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 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 次序。阿罗用高深的数学证明: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560
证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1)、假设条件 ①、 一个社会包括三个人,分别用1、2和3代表。 ②、这三个人在三种社会状态a、b和c之间进行选择。
③、假定每一个人在各种社会状态上的偏好都是严格的。 ④、每个人的偏好都具有传递性。 ⑤1、2和3的偏好次序分别为(a , b ,c)1 、 (a , b ,c)2 、 (a , b ,c)3。
561
(2)、证明过程 ①对a和b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 (a , b)1、(b , a)2、(a , b)3 社会偏好次序是[a , b] ②对c和b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 (b, c)1、(b , c)2、(c, b)3 社会偏好次序是[b , c] ③对c和a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 (a, c)1、(c , a)2、(c, a)3 社会偏好次序是[c , a] 显而易见,投票产生的社会偏好次序和和偏好具有传递性的假定存在矛盾。
562
(3)、结论 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 次序,也就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 有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 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563
第十二 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564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565
一、 垄断 垄断与市场失灵 AC=MC MR E D P* p1 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为Q*,在该产量上,垄断价格为P*,这个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损失了阴影部分的福利 Q* Q1
566
垄断与效率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D=AR MR △消费者剩余=-A-B MC Pm Qm E F
社会福利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D=AR MR △消费者剩余=-A-B MC Pm Qm E F △生产者剩余=A-C A B QC PC G △社会剩余=-B-C J C I
567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管制是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对垄断厂商的管制包括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 AC MC 需求 MR Q* E D
P* PC
568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价格调节(管制)(Price Regulation) $ Q O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Pm Qm F D=AR MR P1 A MC AC P3 Q3 Q’3 H I J Q1 B C P2 = PC Qc G P4 K
569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价格调节(管制)(Price Regulation):对自然垄断 $ Q O D=AR MR MC AC Pm Qm E
Profit-maxmizing:Pm、Qm D=AR MR Marginal-cost Pricing:Pc、Qc MC AC Pm Qm E F Average-cost Pricing:Pr、Qr Qr Pr H PC QC G
570
假如政府规定价格不超过PC,厂商的最优产量是多少呢?
我们假设厂商仍旧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准则决定产量,即通过比较MR与MC来决定产量 垄断者的MC线不会因限价而变化。问题是,限价后垄断者的边际收益线是什么呢?答案是图中断开的蓝色线 所以,在Q1之前,MR>MC,厂商应该增加产量;在Q1之后,MR<MC,厂商应该减少产量,Q1是最优产量。
571
反托拉斯法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the Sherman Act ,1890) 克莱顿法(the Clayton Act ,1914)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1914)
572
二、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外部影响(externality)指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的后果没有被全部包含在其个人利益范围之内。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失,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补偿,或者说这些损失没有表现为行为者的成本,那么,我们说其行为有负的外部影响(negative externality) 。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有利的影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报答,那么,我们说这个人的行为有正的外部影响(positive externality)。
573
外部影响与市场失灵 MR私=MC私 MR社=MC社
市场机制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机制。当我们说让市场发挥作用时,那是指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机制发挥作用。一个人 的利益最大化决策中仅仅考虑他的私人收益与私人成本。 MR私=MC私 关于一种产品生产的社会最优的准则是: MR社=MC社
574
负的外部影响与市场失灵 MC社=MC私+ME 当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私人收益相等。私人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也就是说,如果让市场决定这种生产活动的规模,那么,其规模就会太大,超过帕累托效率要求的水平。 MC私 D=MR X** X*
575
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使用税收;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采取津贴 使用合并
蜜蜂和果树的例子,如果果园主人和蜜蜂的主人是同一个人,那么,外部影响就被内部化(internalized)了。不过,果园要足够大,免得蜜蜂飞出造成外部影响。
576
理论链接 科斯定理 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市场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且资源配置与产权的初始界定无关。 科斯( Coase )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推动企业理论的发展
577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公共物品的定义 在经济中存在许许多多不满足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通常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性质: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的物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具有两者之一的物品就可以被称为公共物品。
578
非排他性 无法用收费或其他办法排除个别人的使用 国防 良好的生态环境
579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的意思是,多一个人使用这种的边际成本为零,既不增加生产生产成本,也不给其他人带来不变。
不拥挤的桥梁就是这种东西,因为多一个人通过既不影响桥梁的牢固,也不影响别人通行。
580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如果一种东西不具有排他性,即无法收费,那么,谁愿意占有这种东西呢?又有谁愿意生产和提供这种东西呢?别忘了,当我们说让市场提供某种东西时,那是指,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提供这种东西。如果一种东西的使用无法收费,自然没有或很少有人交费,即人人都倾向于成为免费搭车者,生产者也就不能从这种东西的生产中得到收益,因此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不会生产这类东西。 一种东西只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一,市场就不可能有效地提供这种东西,即市场失灵。
581
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是一个集体决策问题,而集体决策机制不同于市场这一私人决策机制。 成本-收益分析
582
应用专栏 决定公共物品供给量的公共选择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偏好揭示问题 偏好综合问题 多数原则投票中投票率低下问题 中位数投票人
阿罗不可能定理 两党体制与中位数投票人 特殊利益集团
583
四、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买主或卖主占有对方无法证实或对方不掌握的信息。
非对称信息下的交易不同于对称信息(理想信息、完全信息),也不同于不完全信息。 对称信息(理想信息):买卖双方对标准产品的质量和售后功能都全面了解。 不完全信息: 由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584
柠檬市场中的非对称信息 搜寻商品 具有不同价格-质量组合方案,顾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在市场中寻找到所期望的价格-质量组合的一类商品。搜寻的费用称为搜寻成本。 经验商品 只有通过使用产品的 经验才能发现商品的质量的一类商品和劳务。经验产品具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性。
585
逆向选择 机会主义的交易者总是期望通过隐瞒或是混淆关于他(或者他的商品)的有关信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来获取交易优势。
逆向选择总会使存在非对称信息的竞争市场成为不完全的市场。
586
E D 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 当厂商得到低价(DL)时,他会选择产量Q1,实现盈亏平衡(C点)
A DL=PL SRATC高质量 E Q2 Q1 Ph MC低质量 SRATC低质量 Pl B C G F D Dh=Ph MC高质量 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 当厂商得到低价(DL)时,他会选择产量Q1,实现盈亏平衡(C点) 当厂商得到高价(DH)时,他有两种选择:①选择产量Q1,提供高质量产品,实现盈亏平衡(A点) ② 选择产量Q2 ,提供低质量产品(经验商品),利润为E+D(B点)
587
经验商品的收益矩阵 当买主支付高价时,卖主会选择提供低质量产量(利润(D+E));当买主支付低价时,卖主会选择提供低质量产品(盈亏平衡)。
情况最好 情况更好 高质量 盈亏平衡 亏损(-D) 卖主 情况最差 情况更差 低质量 利润(D+E) 盈亏平衡 当买主支付高价时,卖主会选择提供低质量产量(利润(D+E));当买主支付低价时,卖主会选择提供低质量产品(盈亏平衡)。 当卖主提供高质量产品时,买主会选择支付低价(情况最好);当卖主提供低质量产品时,买主仍会选择支付低价(情况更差)。 于是,最终的博弈的均衡点就是右下方的情况:买主支付低价,卖主提供低质量产品
588
上述的推理过程促使经验产品市场中的理性卖主进行逆向选择。因为卖主可以预期到买主仅支付低价,所以决不会提供高质量产品。
二手车市场;度假点的珠宝店选择出售低质量的珠宝都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589
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 相互信赖:抵押品支持交易 一般情况下,必须有抵押或契约机制才能促成不规则的非对称信息
抵押品使买主、贷款者或保险人相信,欺骗的成本对于卖主、借款人或被保险人来说,要比提供承诺的产品质量、拖欠债务和说明事实的成本更高
590
作为抵押品的品牌声誉 品牌是一种支持非对称信息的营销机制
品牌是一种资本资产,建立品牌需要很长时间的大量投资。提供低质量的产品,欺骗消费者将毁坏品牌的资本市场价值。所以品牌就成为一种抵押品,它向买主保证,卖主将不会谎称经验商品的质量
591
带有不可重置性资产的溢价 如果卖主得到的价格恰好能够收回高质量商品的成本,那么经验商品的卖主就会更乐于通过低质量产品,欺骗顾客。但如果买主向可靠的卖主支付一个高质量产品成本之上的连续溢价,就可以避免逆向选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