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1.3 人口迁移
4
思考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增长 人口变动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
5
1.结合教材对人口迁移的定义辨别以上的人口空间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③ ② 农民工农闲时来温打工 ① 温州人外出度假、旅游 ① 外地教师在温州教书 温州人外出度假 ⑤ 各县优秀学子在温中学习 温州学子留英国任教 ⑥ ④ 温州老人退休后移居杭州 1.结合教材对人口迁移的定义辨别以上的人口空间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温州知青到新疆插队
6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两个地区间的移动 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度 (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 三大要素 (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通常为一年)
7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1→B1、C1→A2 A A2 A1 B B1 C C C2
8
活动 B、 C、 D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9
想一想 学以致用 1.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①游牧民族的迁徙、农民工的季节性移动 ②三峡库区人口迁移至浙江省
③中国商务部组织人员出国考察 ④中国学生留学法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⑤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⑥“十一”黄金周大量游客涌入杭州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② ④ ⑤ D. ④ ⑤ ⑥
10
(二)分类 1、按迁移的空间范围 永久性移民 外籍工人流动 国际难民定居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如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11
③ ② ① ① ⑤ ⑥ ④ 2.从空间范围角度对以上的人口迁移进行分类 温州人外出度假、旅游 外地教师在温州教书 温州人外出度假
农民工农闲时来温打工 ① 温州人外出度假、旅游 ① 外地教师在温州教书 温州人外出度假 ⑤ 各县优秀学子在温中学习 温州学子留英国任教 ⑥ ④ 温州老人退休后移居杭州 2.从空间范围角度对以上的人口迁移进行分类 温州知青到新疆插队
12
活动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 哪些是国内迁移, 哪些是国际迁移? ①、② ③、④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 规模南迁 ②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 居东南亚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13
结合材料说出温州人口迁出、迁入的主要流向 概括现阶段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温州人口主要迁出区 北京 包头 乌鲁 木齐 西安 成都 昆明 广州 武汉 杭州 上海 文成 泰顺 永嘉 乐清 瑞安 市区 苍南 平阳 温州 内蒙古 青海 安徽 江西 湖南 四川 河南 温州人口主要迁出区 北京商会 上海商会 武汉商会 广州商会 成都商会 包头商会 杭州商会 西安商会 昆明商会 乌鲁木齐商会 文成 泰顺 永嘉 乐清 瑞安 市区 苍南 平阳 内蒙古 青海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 徽 目前共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其中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占78%.向外迁出的温州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温州文成、泰顺、永嘉等山区农村.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记我市来自外地的常住人口已达到276万人,其中主要来自江西、安徽、四川、湖南等内地地区。 结合材料说出温州人口迁出、迁入的主要流向 概括现阶段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14
1.根据左图说出温州人口主要迁往的地区 2.概括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3.探究温州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原因 4.人口迁移对温州发展的影响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杭州 昆明 河南 青海 四川 江西 安 徽 温州人口主要迁出区 温州人迁往外地 外地人迁入温州 文成 泰顺 永嘉 乐清 瑞安 市区 苍南 平阳 温州 温州
15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
16
国际人口迁移 迁 移 路 线 特 点 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中、印→东南亚、美洲、 非洲 旧大陆 →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
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美洲 中、印→东南亚、美洲、 非洲 旧大陆 →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 →未开发地区 二战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加 二战后 亚、非、拉 →西欧、北美、西亚
17
2、按迁移方向 3、按迁移原因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18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19
②淡水 荒漠化与移民
20
③土壤 开发北大荒
21
④矿产资源 本溪市
22
2、经济因素 深圳市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23
城市化的推进——民工潮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三峡工程 区域的大规模开发——西部大开发 经 济 发 展
24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25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26
②战争 阿富汗难民
27
③政治中心改变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28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
29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0
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31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32
判断 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政治 ① 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 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 难民;
② 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 难民; ③ 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④ 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 口”“下江南”; ⑤ 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⑥ 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政治 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文化 经济 社会文化 自然
33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34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促进就业。
人才外流; 家庭不稳定。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给城市环境、交通、治 安造成巨大压力。
35
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1、方向: 2、目的: 3、特点: 4、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1)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2)由乡村到城市 2、目的: 务工、经商 3、特点: 规模大、自发性、频率高 4、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收入差别、农村劳动力过剩、国家政策允许)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36
练习 B C 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B C
37
A A D 3、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地区间生存 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3、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地区间生存 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B、人口的大量迁移必然使迁入区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C、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小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 环境问题的产生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是( )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农村到农村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A 5、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 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变革 C、经济的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D
38
A B C D 6、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 原因是( ) A、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原因是( ) A、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B、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控制较多 C、多为自发流动 D、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A B C D 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 )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