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高二孝第3組 組員1 、2 、3 、 4 、 6 、 8 、 9 、 17 、 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高二孝第3組 組員1 、2 、3 、 4 、 6 、 8 、 9 、 17 、 1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高二孝第3組 組員1 、2 、3 、 4 、 6 、 8 、 9 、 17 、 19

2 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相互依存:古諺「覆巢之下無完卵」
統治與被治關係:人民既是國家的主人,有權透過選舉參與國家的統治;但人民亦是被統治者,有義務服從國家的統治與法律。 權利與義務關係:為了國家的持續生存,人民必須負擔某些義務,例如:納稅、服兵役等。

3 國家 對人民具絕對支配力 無論是強調國家對人民的保護,或是國家可帶領人民實現更高的理想,抑或是將統治者的意志等同於國家,這些思想都請向於主張人民應完全順從國家的支配,導致人民基本權利受到國家任意侵犯,形成 權威統治。

4 國家 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 主張國家與人民之間就好像是一種契約關係。人民之所以願意接受國家的統治,乃因為希望國家可以實現人民的各項生活需求。也就是說,國家之所以具有統治權力,乃基於人民的同意。若國家無法實現人民所需,甚至侵犯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時,也可以對國家的權利行使做出質疑、挑戰,並要求改善。也因此國家對人民不再具有絕對支配力,而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 隨著歷史發展,這種理論逐漸為人民所接受。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國家的統治是否為人民所接受,決定了該統治權力是否具有正當性。

5 電子民主(補充) 電子民主(electronic democracy)是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的重要概念,強調透過資訊科技的實施,達到直接民主的目的,亦即,公眾與政府的溝通可以直接透過電腦及網路的運用,創造新的互動空間,以實施民主的理念,特別當傳統代議政治及大眾媒體無法充分發揮原有功能時,網路民主似乎是另一種勢在必行的民主新方式。不過,有人認為,這樣的觀點似乎過於樂觀,雖然指出了新科技將會為人們帶來可欲的結果,卻忽略了新傳播科技引進到社會的過程,以及可能招致的負面效果。他們不僅跳過影響資訊科技發展與使用的各種政治與經濟等物質條件,同時忽略資訊科技也可以作為 政府控制更細緻控制資訊工具的可能。

6 國家的正當性 國家的統治權力具有強制性,也就是無論願意與否,人民都必須服從、不得抗拒,否則將遭到制裁。但從「國家的統治應該以人民之同意為基礎」的前提看來,國家權力的行使必須具備正當性。 概念 1、即指權力的運用受到被治者的認可,相信統治的權力是合理可接受的,且願意將服從視為義務,如此才能具正當性且得以存續。 概念2、是政治層次的問題,指人民接受權威政治體系的效力。

7 國家正當性的基礎 德國韋伯提出了三種正式的政治權威的形式:傳統性權威、魅力性權威、以及法理性權威。
韋伯主張歷史上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關係多少包含了這樣的成分。他認為魅力性權威的不穩定性必然導致其被迫轉變為傳統性或者法理性權威。 同樣的,他也注意到在純粹的傳統性權威裡,對於支配者的抵抗到達一定程度時便會產生「傳統的革命」。因此韋伯也暗示了社會會逐漸朝向一個理性合法的權威架構發展,並且利用法理性架構制度。

8 傳統性權威 指人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傳統的信仰。例如:中國的君主時代,人們相信皇帝是天子,代理上天統治人民,且其統治權利得經由血緣,為後市所繼承。此為歷史上最普遍的形式。無論東方或西方都曾出現許多這一類的政治統治組織。

9 君權神授 17世紀盛行於歐洲的政治學說,原為對抗「教權至上論」而來。 代表人物:法王 路易十四

10 例子 法國‧路易十四 在紅衣主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巴洛克式的專制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夜宴、資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在財政大臣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對他執政不利的事件有:與教宗之間的不和、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他執政的後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邊緣。 路易十四一共執政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11 社會契約論 「社會關係,來自彼此平等的個人與個人的自由同意,也就是說,社會上的所有制度,都應該經由每個人的同意而產生」。
中心思想:是那種每個人都可以有權利表達意見的「自由民主」的走向 ,而非現在的「代議制」 。

12 魅力性權威 人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領到者之特殊魅力與能力的崇拜。 <EX>甘地‧不合作運動
甘地創造了爭取印度民族獨立解放的獨特方式─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此包括兩部分內容:「非暴力抵抗」和與英國殖民者「不合作」的態度。 甘地被捕時,數萬名自願者要求與甘地一同坐牢。當局逮捕了6萬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久,各地爆發了武裝起義,有的地方宣佈獨立,建立自治政權。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正脫離「非暴力」的軌道,走向暴力革命。

13 公民不服從 意思:指公開、非暴力且基於良知的違法行為,目的在於促使政府改變不正義的政策與作為。
舉例:美國詩人盧梭曾基於反對國家的奴隸政策,公然拒絕繳稅&前面所說的甘地不合作運動 PS.此為公民重要的正當權利之一

14 法理性權威 人民之所以接受該權力,乃基於人們接受特定的合理法律規範。例如:我國的總統乃是由民選而產生,其地位與權力都是由憲法所賦予,因而擁有統治權威。

15 統整 上述三種不同種類的權威,在歷史發展、以及不同社會,都曾出現。但在現代的民主國家裡,由於受到契約論思想的影響強調國家的統治應基於人民同意,其統治目的也應該是為了保障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因此國家的統治基礎主要以法理性權威為主。並以具有立憲主義精神的憲法為國家權力的基礎。也就是說,統治權力不僅是依憲法取得,統治作為也必須合乎法律規範,其統治才具正當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民主立憲國家的統治乃依法而行,但只要其作為違反公平正義原則時,則該統治行為能不具正當性。在此時,人民具有『公民不服從』的權利。

16 製作-3 查資料-2/4/6/8/ 9/18 整理資料-1 報告-17/19
介紹完畢 製作-3 查資料-2/4/6/8/ 9/18 整理資料-1 報告-17/19


Download ppt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高二孝第3組 組員1 、2 、3 、 4 、 6 、 8 、 9 、 17 、 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