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克里木战争 ■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克里木战争 ■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克里木战争 ■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克里木战争 ■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2 导入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向何处去?

3 克里木战争

4 克里木战争 克里木战争于1853年爆发,在随后几年中冲突加剧。直至1856年战争结束。战争的起因是,俄国对土耳其海峡垂涎三尺,因为它向俄国提供了进入地中海的出口。英国声称土耳其海峡应该对国际海运开放(因为对于英国这样一个以制海权和强大的海军支撑起来的国家而言,土耳其海峡的位置至关重要),这就导致了俄国与英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至1855年,俄国军队在与土耳其、英国和法国盟军的作战中已明显处于劣势,当沙皇尼古拉一世于当年去世以后,其继任者亚力山大二世意识到他别无选择.只有谋求和平。 1856年于巴黎签署的和约保留了“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完整”,俄国从多瑙河口左岸撤至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后于l858年与罗马尼亚统一)以及塞尔维亚成为欧洲列强保护下的公国。俄国在黑海不再拥有保留战舰的权力,多瑙河将对各个国家的商贸航船开放。

5

6 塞瓦斯托波尔之战

7 克里木战争中塞瓦斯托波尔以东的一个英军阵地(雕版画)

8 这幅英国画作描绘的是在克里木战争中从俄国人手中夺取的巴拉克拉瓦港口城镇的铁路。

9 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列宁

10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单位:万吨)

11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单位:俄里)

12 1861年各国人均收入比较 (卢布价格)

13 俄国贵族在19世纪变得更加欧化,这幅画描绘了1830年贵族们在圣彼得堡沙龙品茶的情景。

14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

15 俄罗斯贵族与他的农奴们(选自1861年的法国出版物)

16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本画描绘的是19世纪70年代在伏尔加河上费力地为驳船拉纤的场景。

17 变革的呼声

18 十二月党人起义

19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作家,出身贵族。自幼受十二月党人起义影响,在奠斯科大学读书时.曾组织宣传革命思想的小组,后被捕流放。流放归来,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847年被迫出国。在巴黎目击1848年6月工人起义;后在许多文章中描写革命事件.抨击资本主义制度。1853年在伦敦建立“自由俄国印刷所”,后又创办《北极星》杂志和《钟声》,号召人民推翻抄皇制度。政治思想上认为俄国在消灭农奴制后可以通过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其文学作品也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代表作小说《谁之罪?》暴露农奴主的残酷专横,反映农民的悲惨遭遇和远离人民的知识分子的懦弱无能。晚年所著回忆录《往事与随》,记录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巴黎公社前夜俄国和西欧的杜会生活及革命斗争。 赫尔岑( )

20 赫尔岑在伦敦创办的《钟声》报

21 赫尔岑的小说书影

22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大学时代接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研究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1856年起任《现代人》杂志主编,同年发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论述19世纪30一40代俄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1862年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1889年才回到故乡。监禁、流放期中写出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等,塑造了若干具有革命思想的新人物。在政治观点上捍卫农民的利益,揭穿“农奴解放”的骗局,号召农民起义,其思想含有人本主义成分。其他着作尚有《没有收信人的信》和剧本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23 《怎么办》插图 《怎么办》书影

2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书影
果戈理的《死魂灵》书影

25 “解放”法令

26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

27 农奴家属在田间为地主干活

28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现藏于意大利的米拉马雷城)

29 “二一九法令”内容 宣布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付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这个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二一九法令”原文

30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法令 1861年2月19日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赎买其宅园地、及政府协助这些农民把耕地购为私有的法令》、《关于省和县处理农民事务的机构的法令》、《关于安顿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家奴的法令》。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解决不同地区土地关系的《地方法令》、关于各种农奴工人的《补充法令》等。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涉及到农民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在人身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根据这些规定,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了。

31 在财产权利方面,《一般法令》规定:“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不动产有两种:一种是宅园地,农民可以赎买;另一种是耕地及其他土地(牧场、森林等),地主在保留对这些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份地分给农民使用。份地数额不等,非黑土地带,最高数额为3—7俄亩,最低为1—2.33俄亩;黑土地带,最高者为2.75—6俄亩,最低为2,200平方沙绳至2俄亩;草原地带根据各省农作物性质来定。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据统计,在非黑土地带,割地占改革前农民使用土地的9.9%,而黑土地带21省则26.2%。 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这样的农民称临时义务农。农民在征得地主同意,将份地赎为私产时,才终止临时义务,成为自主农。 ——摘自徐云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2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33 “解放”后的农奴

34 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图为农民在大街上嚼食面包和大葱。

35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列宁

36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37 《司法章程》内容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本地居民不分等级,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都可以成为陪审员:俄国公民、年龄在25岁至70岁之间、在本地居住达两年以上。 陪审员随机抽签选取。 只有受过高等司法教育的人才能出任律师、预审员和辩护人。

38 地方自治改革 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地方自治局和城市杜马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城市杜马每四年选举一次。 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杜马是俄语的音译,意思是议会。

39 圣彼得堡的杜马会场

40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以及地方自治改革,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改革中对农民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

41 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

42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19世纪末,野心勃勃的日本企图称雄亚洲,首先准备向朝鲜扩张势力,与正在向东扩张的沙皇俄国发生了冲突。日本未能以谈判方式与俄国解决纷争,而是于1904年2月10日晚,派出舰队在中国旅顺港外用鱼雷突然袭击俄国舰队,快速获胜后正式宣战。

43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开赴远东前线的俄军送行 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中的俄军阵地之一

44

45 1905年上半年,俄国连遭两次挫败。3月的奉天战役虽然动用了75万兵力,却招致了惨重的失败,阵亡者达7万人。当波罗的海舰队最终于5月底达时,旋即被歼灭在对马岛外。图为凯旋的日本海军旗舰“三笠”号的剑桥。

46 本图描绘了1904年日本舰队正在中国的旅顺港外与俄国军队作战的情景。

47 在美国调停下,1905年8月9日,日、俄两国代表开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条约将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长春以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日本势力范围,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地区割让给日本。 图为参加朴茨茅斯谈判的日俄双方代表。

48 1905年1月,在俄国,由加邦神父率领的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表达他们心声的请愿书,结果遭到军队的枪击,造成数百人丧生。

49 请愿队伍 当队伍行进到冬宫附近时,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射击。

50 流血星期日

51 1905年6月,黑海舰队铁甲舰“波将金”号水兵为反抗军官虐待而发动起义。图为“波将金”号水兵。

52 在俄国,农民以村社为组织,攻击地主庄园,焚烧地主的房屋、仓库,抢夺地主土地。他们的口号是:“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

53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54 俄国总理大臣(1906一1911),曾任省长。1906年任内务大臣,同年任总理大臣兼内务大臣。次年发动“六三政变”,对俄国1905年革命进行报复,屠杀大批革命者,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后在基辅被刺身亡。 斯托雷平(1862—1911) )

55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沙皇政府于1906年底至1916年间实行土地改革。因初期由总理大臣斯托雷平主持而得名。旨在取消村社土地所有制,培植富农阶级。主要内容:农民有权退出村社,把自己的份地变为私人财产,并可以自由买卖或抵押。1906—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户计有200万以上。实施后,村社瓦解,富农地位加强,大多数农民则失去土地,变为无产者。

56 1907—1914年,沙俄经济持续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数年,俄国粮食产量一举 超过当时西方三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与阿根廷的总和。1913年,全俄粮食人均产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俄国成了“欧洲谷仓”和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 改革期间(1906—1916),由于农业的拉动,煤产量增长121%,棉花加工量增长62%,出口总额增长112%,国民总收入增长78.8%。

57 斯托雷平一贯以作风强硬著称,树敌众多,遭到了各方的忌恨。1911年,他在剧院遭到刺杀,不治身亡。

58 斯托雷平塑像

59 结 束


Download ppt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克里木战争 ■变革的呼声 ■“解放”法令 ■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