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简介 化材学院2006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朱小丽 2008.4.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简介 化材学院2006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朱小丽 2008.4.2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简介 化材学院2006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朱小丽

2 课堂观察的定义 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设备,在教室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中,对处于自然教学状态下的人、物或事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并加以分析的研究方法。

3 课堂观察的内涵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某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4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 不是单纯地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

5 进行课堂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有相应准备,反对“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任务化做法。
要比较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前后关系,避免推门听课,随心所欲。 要注重教学细节,排除课堂的复杂性干扰,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

6 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仔细思考,深入研究,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要防止先入为主、光环效应、学习中心,拒绝假话,反对即兴点评、话语霸权 要防止将教师的课堂行为划分成若干等级,给教师分出三六九等,互相攀比 允许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

7 实施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阶段一:课前准备 阶段二:课堂观察 阶段三:课后交流

8 阶段一:课前准备的议事日程 了解授课计划 确定观察重点 选择观察工具 明确课后交流的时间和地点

9 阶段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进行 最好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 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

10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定性记录: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非数字化(如文字)的形式呈现资料
定量记录: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

11 定性记录的观察点举例 课程:教学内容的预设、新旧知识迁移、重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方面怎么样?
教师:教师有哪些教学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 学生:回答行为有哪些(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提问行为有哪些(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讨论对象有哪些(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课堂: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表情怎样?

12 课堂观察的定量分析(案例1) 课前准备: 本案例取自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主要观察工具为记录表和S-T编码分析工具,观察重点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语言流动方向。

13 技术简介: S-T编码分析工具,该分析工具只有两个代码即S(学生行为)和T(教师行为),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对教学行为进行定量处理和评价,判断课堂教学的性质。本案例采样时间间隔为3秒,每一行20个方格记录一分钟内20个行为的编码,15行就表示一段15分钟的连续观察。

14 S-T编码分析工具

15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记录表

16 相关参数的含义 Ch表示师生行为转换率,即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间的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Ch≥0.4则为对话型课堂教学类型。
Rt表示教师行为占有率,即教师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Rt≤0.3为练习型课堂教学类型,Rt≥0.7则为讲授型,0.3 < Rt < 0.7 则为混合型。 Rs表示学生行为占有率,即学生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17 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 将本案例的课堂观察记录表数据导入编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节课师生行为转换率Ch=0.36(108÷299),教师行为占有率Rt=0.59(176÷300),学生行为占有率Rs=0.41(124÷300),根据数据可以判定本节课应为混合型教学模式。

18 课后交流(评价反思) 这节课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师生之间有互动,学生参与的程度达到了41%;师生行为的转换率仍旧较低,为0.36,还没达到“对话”的水平(0.4),师生的互动质量还有待提高。

19 课堂观察的定量分析(案例2) 本案例取自安徽省教科所夏建华老师所做的一项课堂观察研究 授课内容: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本案例取自安徽省教科所夏建华老师所做的一项课堂观察研究 授课内容: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观察重点: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 观察工具:记录表、弗兰德编码分析工具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0 技术简介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表 教师讲 间接 影响 1、接纳学生的感受 回应 2、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 3、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
技术简介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表 教师讲    间接 影响 1、接纳学生的感受 回应 2、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 3、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 4、向学生提问 中立    直接 5、讲解 自主 6、给予指导或指令 7、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学生讲 8、学生被动说话(比如回答教师提问) 9、学生主动发言或向老师提问 静  止 10、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思考或实验)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1 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将师生课堂对话活动分为十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利用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可以分析课堂上师生对话的频次,进而依据代码分类进一步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

22 课堂观察 元素周期律语言互动记录 项目 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秒 百分比% ①② ③ ⑨ ⑩ 合计 ④ ⑧ ⑤
⑥⑦ 12 141 837 990 294 255 726 135 1410 百分比% 0.5 5.875 34.875 41.25 12.25 10.625 30.25 5.625 58.75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3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4 数据呈现与结果分析: ⑩主要是学生实验,用时去近14分钟,体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解(⑤)用时近12分钟,提问(④)用时近5分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只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⑧)为4分多钟,略显不足。①②和⑨几乎为零,表明教师在接纳学生的感受、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和鼓励学生提问等方面有较大地提升空间。此外,给予指导或指令(⑥⑦)的时间约2.35分钟。接受学生的观点(③)约为2.4分钟。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5 教师的主导取向(第⑤⑥⑦⑧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优势,为48
教师的主导取向(第⑤⑥⑦⑧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优势,为48.125%,以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不易偏离教学主题,并能促使学生及时对教师的期待做出回应(第⑧类)。学生自主取向(第①②③类)的教学方式使用较少,仅占6.375%,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对学生直接影响的教学行为(第⑤⑥⑦类)占35.875%,间接影响的教学行为(第①②③④类)占18.625%,明显低于直接影响的教学行为,不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看到教师较以往的教学明显体现一定的教学民主(第⑥⑦类仅占5.625%,)。

26 问题的思维水平 问题的思维水平 所有问题 核心问题 频次 百分比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注:管理层次9次,其中鼓励提问2次 42
63.6% 3 23.1% 推理 18 27.2% 8 61.5% 创造 6 9.1% 2 15.4% 批判 注:管理层次9次,其中鼓励提问2次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7 学生回答方式统计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集体回答 28 39% 讨论后回答 2 3% 个别回答 34 48% 自由答 3 无答 4
6%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8 教师理答方式统计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打断或自己代答 2 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整理并重复学生答案 7 追问 56 鼓励、称赞 3
整理并重复学生答案 7 追问 56 鼓励、称赞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29 课后交流 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以推理层次为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不够,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还有更加优化的空间。
问题的设计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30 进一步优化问题的设计 增加探究式、开放式的问题,如要求学生从已知钠、铝和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镁与水反应可能的现象,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增设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为什么从金属和反应的难易可判断金属的金属性强弱?请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的理答适当减少追问,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归纳系统的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更多的多样化,如多一点自由答,少一点齐答。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31 课堂观察的定量分析(案例3) 课前准备 授课内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观察重点: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
观察工具: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 编码系统(ITIAS)

32 技术简介(ITIAS) 教师言语 间接影响:教师接受情感(1)、教师鼓励表扬(2)、采纳意见(3)、提问开放性的问题(4)、提问封闭性的问题(5) 直接影响:讲授(6)、指示(7)、批评(8)

33 学生言语:应答(被动反应)(9)、应答(主动反应)(10)、主动提问(11)、与同伴讨论(12)
沉寂:无助于教学的混乱(13)、思考问题(14)、做练习(15) 技术:教师操纵技术(16)、学生操纵技术(17)、技术作用学生

34 课堂交互行为比率统计表(FIAS) 变量 比率(%) 教师言语比率 66.22 学生言语比率 28.17 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
60.18 沉寂比率 5.61 教师提问比率 30.16

35 课堂交互行为比率统计表(ITIAS) 变量 比率(%) 教师言语比例 56.59 学生言语比例 32.56 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例
79.15 沉寂比例 6.59 沉寂中学生思考问题比例 79.63 教师提问比例 40.26 提问开放性问题比例 49.21 提问封闭性问题比例 50.79 技术使用比例 4.27 学生讨论比例 18.66

36 请你操练 S-T编码分析 FIAS编码分析 ITIAS编码分析


Download ppt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简介 化材学院2006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朱小丽 2008.4.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