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瓜栽培育种技术 报告人: 冯建云 部 门: 研发部 职 位: Research assista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瓜栽培育种技术 报告人: 冯建云 部 门: 研发部 职 位: Research assista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瓜栽培育种技术 报告人: 冯建云 部 门: 研发部 职 位: Research assistant

2 主要内容 第一章 西瓜栽培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西瓜育种研究

3 第一章 西瓜栽培生物学基础 一、国内外地位 西瓜原产非洲南部, 4 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引种,16、17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西瓜在我国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是当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55%,总产量3 5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人均消费30千克,是世界人均的2倍,西瓜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大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园艺作物。

4 Fig1. Watermelon cultivation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continents (%) Asia Europe Africa 60.1 11.4 5.5 5.4 America

5 219.9 图 年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占世界栽培总面积的比重

6 二、生产的特点 1.经济价值高,栽培效益好 1470元 露地生产:700株/亩 700果,7斤 4900斤/亩 2450元
0.3 露地生产:700株/亩 700果,7斤 4900斤/亩 2450元 0.5 双膜覆盖:700株/亩 700果,7斤 4900斤/亩 3920元 0.8 棚室生产:700株/亩 700果,7斤 4900斤/亩 814元 0.7 普通玉米 1200斤/亩

7 2.生育期短,便于轮作倒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果树: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 蔬菜:露地生产效益差,设施生产投资大 3.属高档水果,市场需求大,对品质要求高。

8 4.品种类型多,栽培形式多,要求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
西瓜: 普通、袖珍型;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籽用西瓜 栽培形式:有露地、各种保护地; 西瓜:还有二茬瓜生产技术、贴字等特殊栽培形式。 5.西瓜种子市场繁荣。

9 三、 西瓜营养保健和食用 (一)营养价值 西瓜又称夏瓜、寒瓜,堪称瓜中之王,味甘甜而性寒,是夏季的主要水果。
西瓜除不含脂肪外,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每100克西瓜瓤中约含 蛋白质1.3克,碳水化合物4.2克,粗纤维0.3克; 钙6毫克,磷10毫克,铁0.2毫克,富钾 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0.17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维生素C3毫克,热量92.1干焦, 另含各种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锌等。所含糖类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10 (二)保健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西瓜有生津、除烦、止渴、解暑热,清肺胃,利尿的功能,适宜于高血压、肝炎、肾炎、黄疽、胆囊炎、水肿以及中暑发热,汗多口渴之人食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适量的钾盐能消除肾脏的炎症;其特殊氨基酸瓜氨酸也是利尿的主要成分。瓜中的配糖体则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西瓜皮又称为西瓜翠衣,性味甘寒,能解暑清热,止烦渴,化湿利尿,在气候干燥季节中,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以及糖尿病有一定辅助疗效。

11 西瓜霜:源自清朝,传统的方法是将西瓜切个口,把中药朴硝按一定比例放进去,再用牛皮纸把切口密封起来,到秋凉时分,西瓜皮的外面就会渗出一些白色的霜。 后来人们将挑去瓜籽的西瓜切碎后放进一个陶瓷坛内,铺一层西瓜撒一层朴硝,装满后,用牛皮纸或石灰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等秋凉以后,缸体外会渗出些棉絮状的白色结晶,刮下之后稍加筛选便成。 但这种方法生产周期太长(约8~10个月),且得霜率很低(一般在1%~3%左右)。如今生产西瓜霜只需5~7天,得霜率提高了5~7倍,且疗效显著增强,使患者服用起来更加干净、安全、高效。

12 (三)西瓜的食用 次 西瓜主要以成熟果实瓜瓤鲜食为主,具有清热解署、清凉止渴的作用, 西瓜瓤还可做罐头,果汁可做西瓜酒;果皮可用于做菜,并可做成蜜饯、果酱等,也可提炼果胶。西瓜种子可以炒食,也可榨油。 近年来随着西瓜栽培面积和消费量的增加,各地出现了一批西瓜协会,举办了西瓜节。

13 第二节 西瓜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1.根系 发达,耐旱; 但木栓化较早,再生力差。育苗时用容器、小苗龄; 好氧,忌粘重土壤或积水。 西瓜根系发育适宜温度为28-32摄氏度,主根系分部在土壤表层,在土壤耕层形成直径8-10米的网状根群,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大面积土壤水分,这是西瓜抗旱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广泛采取直播,若育苗移栽应严格控制苗龄,日历苗龄30-35天,生理苗龄以3-4片为宜。

14 2.茎 ①蔓性,幼苗茎直立,节间短缩,4-5节后节间伸长匍匐生长。蔓长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节间一般长10cm左右。 ②分枝性强,尤其是基部3-5节侧枝出现早,长势壮。 另外,也有短蔓类型、无杈类型的西瓜

15 3.叶片 深裂(个别品种为全缘叶),表面有蜡质和茸毛,耐空气干燥。 成长叶常呈灰绿色或深绿色。 一般叶柄长小于叶片,但肥水过大,光照弱,徒长是叶柄长大于叶片。 通过整枝减少叶片数目,有利于延长叶片寿命,

16 4.花 单性腋生,异花同株。 性型分化具可塑性。 雄花始花节位3-5节,雌花始花节位5-11节,雌花间隔5-7节,雌花节位受环境条件影响。
雌雄花比例: 孙蔓( 27% )>子蔓>主蔓(4%),但主蔓坐果单果重最大。 花瓣和花萼各5片,花冠黄色。房下位,虫媒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半日花。一般情况下,上午七点至九点是西瓜受粉的最佳时间。

17 5.果实 形状:圆~长椭圆。 皮色:有白、绿、黑、黄、花皮等。 肉色:白、黄、红、粉色; 肉质:紧肉和沙瓤。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2%。 单果重:小果1-3kg,中大果3kg,常见4-5kg。

18 6.种子 千粒重: 小粒:40g以下 中粒:40~80g 大粒: 80g以上 常温贮存:2~3年, 低温干燥:8~10年
无籽西瓜种皮厚不易发芽,需特殊技术

19 二、生育周期 种子萌动 发芽期:7~10天,适宜土壤温度、湿度和水分 露心
幼苗期:25~30天,直立,茎叶生长缓慢,以根系生长为中心。 土壤过湿,地温过低,易沤根 第5、6片真叶,团棵 坐果节位雌花开放 雄花开放 伸蔓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中心,浇水追肥 伸蔓期 伸蔓后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控肥水,整枝压蔓,抑制茎叶,促花器。 退毛 成熟 坐果期:4~6天从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过渡时期,控秧促坐果 定个 膨瓜期:18~25天,果实迅速膨大,需肥水最多 结果期 成熟期:10左右天。生理生化变化:糖、色素等

20

21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生育界限温度10~40℃。 发育期:28~30 ℃,15 ℃以下不能发芽。 幼苗期:22~25 ℃ 伸蔓期:25~28 ℃ 结果期:25~32 ℃,此范围内越高越好。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2.光照:喜光,饱和点:8万lux,补偿点4万lux. 光照不足,茎叶细弱,节间长,化瓜 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22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水分:耐旱,但不同时期对水分要求不同: 发芽期:充足。 幼苗期:适应能力强,干旱可促根系发芽,减轻病害 伸蔓期:前期:增加水分,促茎叶 后期:控水 结果期:坐果期:严格控水 膨瓜期:水分充足 成熟期:停水

23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土壤:粘重土、盐碱地、低洼易积水地不宜 沙壤土最好 5.营养:N:P:K=3.28:1:4.23 幼苗期和伸蔓期:以N肥为主,配合P、K 结果期:以P、K肥为主,配合N

24 第三节 西瓜栽培技术 一、生长季节与栽培技术
第三节 西瓜栽培技术 一、生长季节与栽培技术 过去西瓜主要生长季节是春播夏收,现在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兴起,中国四季都有西瓜栽培,以海南省为例:播种季节为10月和翌年1月,采收期为1月或3-4月,这是中国冬春季节商品瓜生产基地。 西瓜的栽培方式分为普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25 二.品种选择 品种的一般要求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长势强,抗性强 丰产性 商品性好 品质优 贮运性 原则: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目的选择品种

26 三.瓜地选择 土质:理想的沙壤土,可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地块。一般各地选择丘陵荒地或者沙滩种瓜。 茬口:西瓜忌连作。枯萎病

27 地膜覆盖技术 作用:促进根系生长、提早成熟和增产增值 地膜选择:一般春季栽培主要考虑是地温,应以透光性好、增温效果显著的无色地膜;为了防止地温过高和杂草,则考虑黑色地膜。

28 三.育苗技术 主要分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植技术 大田直播的优缺点:根系发育好、操作简单、出苗不齐、播种期推迟和用种量增加
育苗移植主要培养小苗整齐性好,提高出苗率,是早熟、丰产和稳产的关键技术。 浸种(60度水8小时)、催芽(30度培养箱24-48小时)和播种(3mm胚根)

29 苗床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白天20-25,夜间15-18 出苗后:白天25-28,夜间18-20 水分:前期要严格控制浇水,苗床以保温为主;中期要选择晴天适量浇水;定植前少浇水。

30 四. 植株管理技术 整枝:一般采用三蔓整枝 压蔓:暗压和明压 人工辅助授粉:以主蔓第2-3雌花为宜;清晨7-9点为最佳
果实管理:及时疏果(畸形等),顺瓜(利于膨大),翻瓜(防止阴阳面),垫瓜(防止烂瓜)及盖瓜(防止高温灼伤)。

31

32 第二章 西瓜育种研究

33 西瓜育种研究概况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瓜科研工作开始了较快的发展,从事西瓜科研工作的单位与人员大大增加,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培育出西瓜优良新品种60余个; 80年代中后期生产上西瓜杂种一代的普及率达90%以上。随着西瓜科研工作的需要,国家与各地政府的重视,西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开展; 到“十五”,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西瓜种质超过1 500份 上世纪90年代后,种质创新工作也逐步得到科技工作者重视,如湖南肖光辉进行外源DNA导入进行抗枯萎病材料的创新、北京许勇进行耐冷材料筛选研究、郑果所进行西瓜抗病毒材料的创新以及辽宁西瓜雌性系的选育等。

34 一. 西瓜的抗病育种 我国西瓜抗病育种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并以抗枯萎病育种为主要方向, 王鸣等对我国不同省市枯萎病菌株生理小种的分化和分布进行了探索。王燕华等对西瓜枯萎病苗期人工鉴定的接种方法、浸根孢子浓度、时间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是我国抗枯萎病育种的基础; 90年代初,郑抗、京抗、苏抗系列及西农8号等抗枯萎病新品种在生产中开始推广应用,得到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品种在生产中抗病表现仅达到中抗水平,品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仍需继续研究。

35 二. 抗逆育种 随着西瓜周年供应格局的稳定,各地西瓜周年栽培或反季节栽培成为各地西瓜生产的重头戏,这样早春促成栽培中对西瓜耐冷、耐弱光、低温下坐果能力稳定性,秋延后抑制栽培环境,西瓜在高温、强光下花芽分化的密度、质量等正被相关研究单位重视,开展了相关专用品种的选育,但目前仍只是采用常规育种手段,而理论研究薄弱。如北京蔬菜中心在耐冷研究、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在秋延后条件下、花芽的分化的研究等。

36 三. 品质育种 西瓜品质包括口感品质与商品品质两个方面,口感品质中,中心糖度与糖度梯度是永恒的主题,这方面国内品种已经逐步赶上,但在稳定性上仍需加强,在西瓜风味及健康功能型品种的选育方面还应进一步研究———如高甜低糖品种、高番茄红素品种选育将对糖尿病人及人们的保健需求是一个好消息。

37 四. 生物技术与西瓜育种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据报道,西瓜茎尖采用诱导培养,其产生4倍体的诱变率大大提高,同时可以在早期进行筛选,不受季节和场地限制,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速度。但小孢子培养在西瓜育种领域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38 生物技术与西瓜育种 在遗传转化方面,应用于西瓜育种的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DNA浸胚法及子房注射法等,这对于根据人们意愿,快速改良西瓜种质提供可能,可以获得利用常规育种手段难以得到的新种质,是西瓜育种重要的新途径。分子标记技术对于提高选择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DNA分子指纹研究为西瓜F1代纯度鉴定开辟了快速高效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新品种的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

39 存在问题展望 西瓜新品种的推广因种子法的颁布不仅没有便捷,反而更加繁琐。法制意识淡薄与地方保护主义也使西瓜种子市场较为混乱;
应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专用品种的选育; 根据市场要求选育新、奇、特、优质品种,选育高甜低糖及高番茄红素等功能性品种; 加强育种的投入,加强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育种技术和水平

40 Thank you!!


Download ppt "西瓜栽培育种技术 报告人: 冯建云 部 门: 研发部 职 位: Research assista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