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美國陸軍之研究 班級:四環工一A 組別:第九組 課程:軍訓報告 指導老師:梁春訓 組員:4980N002 陳巧穎 4980N011 周俊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美國陸軍之研究 班級:四環工一A 組別:第九組 課程:軍訓報告 指導老師:梁春訓 組員:4980N002 陳巧穎 4980N011 周俊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國陸軍之研究 班級:四環工一A 組別:第九組 課程:軍訓報告 指導老師:梁春訓 組員:4980N002 陳巧穎 4980N011 周俊彥

2 美國陸軍軍官官階 1/2 (US Army Officers Ranking)
准尉 Second Lieutenant       少尉 Fist Lieutenant         上尉 Captain                少校 Major                   中校 Lieutenant Colonel    '                                        

3 美國陸軍軍官官階 2/2 上校 Colonel 准將 Brigadier Genereal 少將 Major General
美國陸軍軍官官階 2/2 上校 Colonel                 准將 Brigadier Genereal     少將 Major General          中將 Lieutenant General     上將 General               

4 美國陸軍士官兵軍階與臂章 1/2(US Army Petti Officers Ranking and Insignia)
首席士官長 First Seagent       士官長 Seagent Master          技術士官長 Technical Seagent  上士 Staff Seagent            技術上士 Technician 3rd Grade 

5 美國陸軍士官兵軍階與臂章 2/2(US Army Petti Officers Ranking and Insignia
中士 Seagent                  技術中士 Technician 4th Grade 下士 Corporal                 技術下士 Technician 5th Grade  上等兵 Private 1st Class      二等兵 Private                無臂章

6 美國陸軍的主力坦克車

7 在國際武器評估小組公布的其對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過對坦克機動性能、火控係統和防護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評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蟬聯了世界最強坦克的稱號。

8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 美國陸軍特戰司令部: (U.S.Army Special Forces Command (Airborne)
為美國陸軍特戰部隊的最高指揮單位,下轄有:                                                                                                               

9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 2/4 美國陸軍第一特戰分隊U.S. Amry 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 Detachment-Delta ,又稱為三角洲部隊 Delta Force                                                                                                                                                     手持M4A1的三角洲戰士    手持M4A1的三角洲戰士

10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 3/4 特戰司令部直屬特戰群共有五個作戰群 又稱為綠扁帽 Green Berets 美國陸軍第七十五游騎兵團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 3/4 特戰司令部直屬特戰群共有五個作戰群 又稱為綠扁帽 Green Berets 美國陸軍第七十五游騎兵團 還有第160特戰航空團 美國陸軍第七十五游騎兵團 美國陸軍第七十五游騎兵團

11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 4/4 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大隊(每個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航空兵團,1個心理作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特種舟艇中隊。

12 美國陸軍兵力 美國陸軍兵力48萬人。 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0個作戰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飛彈營、3個獨立步兵營和1個空降特種部隊。

13 主要裝備:   主戰坦克M-60A3、M-1A1和M-1A2型等共7684輛;   裝甲偵察車Tpz-1「狐」113輛;   步兵戰車M-2和M-3型,共6715輛;   裝甲輸送車M-113型17800輛;   各類火炮5699門,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857門,自行炮 2555門。   反坦克飛彈:「陶」和「龍」式,共23352具;   高炮329門,其中20毫米「火神」式118門;   防空飛彈:「復仇者」式767部,「愛國者」式485部;   各種用途飛機249架;   無人駕駛飛機7架;   直升機約4923架,其中武裝直升機1437架;   各型地面監視雷達312部,其中機載38部;   兩棲艦艇58艘。

14 美國西點軍校 美國陸軍官校 ( U.S. Militaary at West Point ) 也就是位於紐約州美麗的哈德遜河畔旁,
世人俗稱的西點軍校。

15 「有品德的領導人」正是西點軍校所要塑造學生的目標,一個有品德的領導人所應具有的特質與報負、包括了: 誠實、信心、勇氣、智慧、口才、責任感、創造力、和最重要的同情心!同時西點的校訓 『 責任、榮譽、國家 』

16 美國目標單兵戰鬥武器系統(OICW) 為了因應 21 世紀戰場對步兵的要求,美國陸軍從 91 年開始發展「陸上戰士」(Land Warrior)系統。這個系統將士兵視為一個整體的戰鬥系統,整合了各種先進科技,以輕量化的系統加強單兵的指揮管制、致命性、存活性、持續性、以及機 動性。這個計畫將會耗費 20 億美元,總數 45,000 套裝備將在 21 世紀初期配備到陸軍部隊中。

17 主要的次系統如下: 指揮管制(Command and Control, C2)─增加士兵對周遭環境的警覺性 以最小的重量結合士兵個人無線電、電腦、頭盔數位顯示幕、手持地圖顯示器、戰鬥識別裝置、數位羅盤、全球定位系統(GPS)、資訊整合管理、視聽增強、影像攝取與傳輸、狀況增強、核生化偵測儀、聲控輸入等功能,提高士兵個人及各級單位對狀況掌控的能力。

18 致命性(Lethality)─增加士兵偵測、辨識、及摧毀敵人的能力。 模組化武器系統(Modular Weapon System, MWS)改裝現役的 M16A2 步槍與 M4 卡賓槍成具模組化能力,可依任務需求加裝近接戰鬥瞄準鏡(Close Combat Optics, CCO)、熱感應瞄準器(Thermal Weapon Sight, TWS)、雷射測距儀、不可見光雷射標定器、電視鏡頭等等。

19 目標單兵戰鬥武器(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OICW)將取代現有各伍中 M16 步槍或 M4 卡賓槍加裝 M mm 槍榴彈發射器的組合,使用 20mm 榴彈與 5.56x45 mm NATO 子彈,延伸榴彈射程至 1000 公尺,提供整合的光學電子瞄準鏡、熱影像瞄準器、即時電視追蹤、數位羅盤等功能,並且有空炸(air-burst)模式,可以攻擊在掩蔽物後的目標,加強 殺傷機率(Probability of Incapcitation, PI)。                                                                                                                                                         

20 標 多人武器(Objective Crew Served Weapon, OCSW)將取代取代現有的 Mk19 40 mm 榴彈機槍及部份排用機槍,使用 25 mm 榴彈,有效射程 2000 公尺,重量是 Mk19 的一半,操作員兩人,將借用 OICW 的火力控制系統,同樣具高殺傷率。                                                                                           

21 OICW 和「陸上戰士」系統 存活性(Survivability)─保護士兵對抗武器攻擊及環境危險的能力。 前述的步兵武器系統都必須能跟「陸上戰士」系統連結,所以士兵可以從掩蔽物後方射擊敵人而不暴露自身。另外「陸上戰士」系統還需要能夠提供士兵對抗動能武器、火焰、生化、能源武器、偵測裝置、以及環境危險的等威脅的能力。另外很重要的是提供敵我識別能力以減少誤擊率。 持續性(Sustainability)─保持士兵進行持續戰鬥的能力。 在人員方面,高品質戰鬥餐點,營養配方以增進體能與心理能力,行進中進食、個人淨水能力、以及改進野戰膳食供應能力。在裝備方面,各種電子裝備必須以低耗 電率為主要設計規格之一,在不久未來,新設計的電池將可以維持所有系統以全負載操作達 30 小時之久,加上自動電能管理能力,電池壽命應該可以達到 100 小時 以上。

22 機動性(Mobility) ─增強士兵攜行戰鬥負載遂行戰鬥的能力 未來士兵將會有一些特別設計的裝置以減輕戰鬥負載(Combat Load)的負擔,另外將可以精確快速地使用空中機動的方式進入行動區,在雪地及夜間行動能力也會加強。

23 OICW 基本的概念跟 M16/M203 的組合一樣,採用上下雙槍管的設計;士兵在使用 OICW 的槍榴彈發射器時,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切換使用步槍,不會有換裝彈藥的問題。但是它的準確度、殺傷力都必須超出 M16/M203 許多。它的基本性能要求是:

24 整體要求 殺傷率為 M16/M203 組合的 5 倍。 模組化設計,卡賓槍與槍榴彈部份可分離。 左右手皆可使用。 槍榴彈發射系統 有效射程:1,000 公尺。 射擊模式:半自動單發。 射速:超過每分 10 發。 爆炸模式:空炸、觸發、延遲觸發、自毀。 後座感:M14 的 1/3 彈藥:20 mm 智慧型高爆榴彈。 殺傷力:破片可貫穿 PASGT 防彈夾克 卡賓槍系統 有效射程:和 M4 卡賓槍相同。 射速:和 M4 卡賓槍相同。 射擊模式:半自動單發、兩發點放。 彈藥:5.56x45 mm NATO 標準子彈(SS109/M855) 火力控制系統 有攻擊掩蔽目標的能力。 精確測量目標距離,自動傳輸給 20 mm 高爆槍榴彈。 全天候火力控制系統,夜間使用紅外線影像,備用傳統瞄準器。 雷射測距準確度:500 公尺內誤差不超過 0.2 公尺,1000 公尺內不超過 1 公尺。 可追蹤移動目標。 可跟「陸上戰士」系統相容。

25 由於是模組化設計,在戰場上要互換零件非常容易。在必要的時候,只要拔出一根插銷就可以讓槍榴彈發射系統和卡賓槍系統分離。由於扳機組就在卡賓槍系統上,因此卡賓槍仍能射擊。

26 槍榴彈發射系統是 OICW 的主要武器。在結構上使用犢牛犬式設計,以縮小尺寸。為了減輕重量,18 吋長的槍管以鈦製成,有膛線以便穩定彈道。它一改美軍慣用的 40 mm 槍榴彈,使用新世代的 20 mm 智慧型槍榴彈,彈道平直,有效射程 1,000 公尺。 它使用旋轉式槍機,後座作用(recoil operated)原理,發射時槍管和槍機維持閉鎖並且後退,跟一套緩衝避震裝置互動作用,慢慢釋放後座能量,然後槍管停止後退,槍機則繼續完成退殼上膛 的行程。由於這個特別設計的槍機緩衝裝置,後座衝擊感很小,大約是 M14 步槍的 1/3,只比 M16 步槍大一點點。目前預定彈匣容量 6 發,未來可能增加。 另外在設計上也考慮到人體工學,槍機拉柄在左側稍前,是最自然的位置,當然也可改為右側稍前給左撇子使用,兩側也都有拋殼口。更重要的是要變換左右手使用時,只要把槍機取出旋轉 180 度,重新組合即可。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就可完成,對在戰場上更換人員非常有效。

27 它的扳機組和卡賓槍部份共用,使用特殊設計的連鉤來選擇發射那個武器。 OICW 使用的 20 mm 槍榴彈比較像機砲砲彈而不是傳統的槍榴彈。它的全長 98 mm,重 92 克,有效殺傷半徑 3 公尺。                                                                                                                 20 mm 高爆彈(HE)、20 mm 練習彈、5.56x45 mm NATO (from Alliant) 它的最大特點在於引信裝有一個微控制器晶片,在發射前由火力控制系統利用一個繞在膛室周圍的低電壓線圈設定爆炸模式和參數。由於火力控制系統在計算彈道時 可以精確算出彈道上各點和彈體旋轉圈數的相對關係,因此可以設定在特定旋轉圈數時爆炸。在發射後,彈體由於膛線的緣故開始旋轉,這個引信上的微晶片可以感 知彈體旋轉的圈數,進而在預設的距離時引爆彈藥造成空炸,達到精確殺傷的效果。

28 另外為了以最小體積及重量達到最大殺傷效果,這個彈頭的引信被從前端移到炸藥的中間,彈殼也經過特別設計,各處厚薄不一,以求在爆炸時不同尺寸的破片能夠比較均勻地涵蓋整個爆炸區域。 雖然 20 mm 槍榴彈的殺傷半徑不及 40 mm 槍榴彈,但是它的有效射程是 3 倍以上,再加上能夠在設定的距離精確引爆,實際上的殺傷機率要大大超過 40 mm 槍榴彈。這個長射程更是重要,因為以一個步兵班來說,並沒有真正有效的武器可以對付在 350 公尺外的敵兵,尤其是敵方機槍。OICW 的槍榴彈將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對於槍榴彈在近接戰鬥(Close Combat)時的缺陷,OICW 也提供了一個解決之道。像 M203 使用的 M406 HE 和 M433 HEDP 榴彈的安全距離在 14 公尺到 27 公尺之間,短於安全距離時信管不會作用,以避免在極近距離發射時傷及自身。這個 14 到 27 公尺的不確定性是由於機械引信的誤差而來的,讓近接戰鬥中的使用非常困難,因為 27 公尺幾乎就在一般近接戰鬥距離的邊緣了。OICW 使用的榴彈由於是電子引信,可以精確地設定安全距離,應該可以讓在近接戰鬥中的適用性大大提昇。

29 HK 在發展槍榴彈發射器系統時,其實是借用了當年發展「近戰突擊武器」(Close Assault Weapon System,CAWS)的經驗。CAWS 是 HK 和 Olin/Winchester 公司在 1979 年為了參與美國陸軍的多用途單兵武器系統(Multiplurpose Individual Weapon System)競標,共同發展的新一代全自動散彈槍,射程和威力都超過傳統散彈槍。它是犢牛犬式設計,槍管長度 457 mm(18 英吋),全重 4.3 kg(9.5 磅),使用的是 18.5x76 mm 的特製散彈彈藥,彈匣容量 10 發,全自動連發射速每分鐘 240 發。雖然它從未進入正式生產,HK卻能把研發的經驗轉用在 OICW 上,省下不少研發經費和時間。

30                                                                                                                                                                                     CAWS

31 CAWS 內部結構圖 (form HK) 卡賓槍系統(Kinetic Energy Weapon) OICW 的卡賓槍部份,仍然是借用 HK其他步槍系統的成果。基本上 OICW 的卡賓槍部份是根據 HK G36 稍加修改而來,它的槍機系統跟 G36 如出一轍,都是從 AR18 步槍衍生出來的短行程活塞系統,槍機座也都是在兩根導桿上滑動,不跟機匣直接接觸,因此可以使用碳纖維補強的塑膠機匣,以減輕整體重量。轉動式的槍機頭有 六個突耳。 為了減輕重量,它的槍管為鈦製,內有不銹鋼襯套,長度 25.4 cm(10 吋),纏繞距 178 mm(1:7)。雖然槍管長度較短,由於是浮動槍管設計,精度不輸於 M4 卡賓槍。它使用 5.56x45 mm NATO 子彈(SS109/M855)以及 M16 標準的 30 發彈匣。

32                                                                                                                                                               

33 美國陸軍小介紹 美國陸軍的座右銘為BE ALL YOU CAN BE 意思是做到你的最大極限就是我們說的竭盡所能
美國陸軍的主要任務已經不再是前鋒了 現在前鋒都給海軍陸戰隊打完了 美國陸軍主要是負責善後及維持佔領區秩序和收尾的後續攻擊行動

34 參考資料   m/mil/ /13/content_ htm


Download ppt "美國陸軍之研究 班級:四環工一A 組別:第九組 課程:軍訓報告 指導老師:梁春訓 組員:4980N002 陳巧穎 4980N011 周俊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