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0年秋,徐志摩曾到剑桥大学学习。1928年8月诗人故地重游。灵感闪现,写下了这首以意境优美、空灵飘逸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较为典型 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0年秋,徐志摩曾到剑桥大学学习。1928年8月诗人故地重游。灵感闪现,写下了这首以意境优美、空灵飘逸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较为典型 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0年秋,徐志摩曾到剑桥大学学习。1928年8月诗人故地重游。灵感闪现,写下了这首以意境优美、空灵飘逸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较为典型 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康桥与诗人

3

4

5

6

7

8

9 幼仪没有说过她爱志摩,即便她仍是他的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出一个爱字。于是她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的——爱即是承担、即是责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幼仪对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也最完整的。诚如她所言,三个女人之中她最爱志摩。 张幼仪

10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林徽音

11 林徽音缺少的是狂放激情的能量,当一切都被理性的思维耙梳过之后,生命只剩余灰而非火焰。徐志摩是火焰,他以自身为中心向外延烧,凡与他交会者无不立即发生变化。徽音爱这激越的能量,然而火焰炙人,徽音不能焚身相随,便只能选择逃开了。

12 志摩更注重精神的追求,他要拉着爱人飞往更高处同看宇宙的奥妙,但陆小曼却宁愿蜷缩万丈红尘,志摩爱她只能随她坠落。

13 张幼仪

14 十六岁时的林徽音 蜜月中和陆小曼

15 徐志摩 梁思成 林长明 林徽音 泰戈尔

16

17 徐志摩简介 (1896~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他的情感体验多留下文坛佳话正如胡适所说,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诗,风格欧化,诗歌有唯美倾向。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简介

18 志摩年表 (主要)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音。
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于1926年与 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29年兼中华书局编委。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遇大雾,飞机触山,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9 新月诗派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   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20 徐志摩的爱国情怀 1918年8月14日,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先进克拉克大学历史系,1919年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的是经济系。是年,国内风起云涌的“五四”革命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各种爱国活动,努力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并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最终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21 徐志摩的爱国情怀 1928年,徐志摩在“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指 1928年于山东济南发生的中国外交官员蔡公时被日本军杀害事件。)当日的日记中对时事发表意见:“上面的政府也真是糟,总司令不能发令,外交部长是欺骗专家,中央政府是昏庸老朽收容所,没有一件我们受人侮辱的事不可以追源到我们自己的昏庸。”(《志摩日记》)同年七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致恩厚之信中,谈到国内形势:“虽然国民党是胜利了,但中国经历的灾难极为深重。”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陆小曼信,谈旅途中见到劳苦者生活状况时的心情:“回想我辈穿棉食肉,居处奢华,尚嫌不足,这是何处说起”,“我每当感情冲动时,每每自觉惭愧,总有一天,我也到苦难的人生中间去尝一份甘苦。”

22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23 写作背景 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心灵。”(《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24 字词积累 艳影:明艳的倒影。 青荇xìnɡ:绿色的水草。 招摇:舞动、摇摆。 浮藻zǎo:浮在水面的水藻。 漫溯sù:随意地逆水而行。
斑斓:灿烂多彩。 笙shēnɡ箫:竹管类乐器。

25 朗诵思考 你的感悟是什么? 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本诗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2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27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8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29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30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1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2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33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4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5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6 整体把握 本诗通过康桥景物的抒写和暗喻,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宁静、清新、
明艳、澄澈的自然景象和留下了浪漫、自由记忆的康桥的热爱眷恋的情怀,也表达了别离的伤感和寻梦不得的怅惘落寞,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依依惜别的深情 舒缓 轻柔 低沉

37 5感情达到高潮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3更加欢喜和眷恋 6情绪低落 2欢喜和眷恋 7难舍难分 1难舍难分 撑篙漫溯寻梦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意境,情趣与意象的融合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38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徐志摩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 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39 第一节 叠词运用、反复手法和动作描写,塑造潇洒飘逸、缥缈轻灵、温柔多情而怀有淡淡离愁的诗人形象,交代别离时间、对象和情景。旋律柔和。
第二节 所见景象,比喻,意象选取别具蕴含,意象着色明艳富丽,表现作者喜爱的柔情与眷恋的深情。 情感及表达

40 第三节 视角由上而下,赋情于物,情景交融,“青荇招摇”的活泼清新与“甘心”融入“柔波”的深情忘我,是物我互相感发相互交流彼此悦纳的愉悦,表现热恋情怀。二、三节旋律欢快,写照作者心情。
第四节游踪视角前移,双重设喻,天上的彩虹与云霞,揉碎在碧波绿藻间,既色彩斑斓,又支离破碎,仿如往日在康桥的自在生活与美丽梦想。天上水中交融,俯仰之间,亦物亦我,亦实亦虚,亦真亦幻。与康桥相关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记忆充斥胸间,放映、叠加、流动,迷于现实过去,不知今夕何夕。

41 第五节 想象,虚写,“漫溯”“放歌”,作者当年自在、潇洒,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灵魂的安顿和心情的愉悦的生活状态。
时间流转,“寻梦”,不知美好已逝而做浪漫追寻;意欲在天地之间清辉之中放歌,源自葆有天真与童心的诗人在虚实真幻间喜悦之极的情态。 第二节到第五节,诗人沉浸于所见的美丽和回忆的美好,喜爱、眷恋的情感层层翻涌,渐趋高潮。

42 第六节 拟人,顶针。情到浓时,诗人蓦地清醒,别离就在眼前,美好难再拥有,从狂喜陡然跌落,康桥生物有灵,物我皆是别离的伤感忧愁。同时,也许还有景物依旧,人事全非,旧梦难寻,美好难再,那些缠绵的“夙愿”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生活的挫折感和人生的沧桑感和离情别绪交融,本节情调抑郁深沉,作者情感怅惘苦涩。这和作者对理想追求和感情的挫折有关。写《再别康桥》的时候,也许是他的苦恼接近于最深的时候,因此,也是他幻想得最厉害的时候;唯其还有幻想在支持着他,他才有勇气、有活力来寻旧梦,也才有激情把这难言的心事形诸诗句,且还有一个飘逸、潇洒的姿态。

43 第七节 再留恋不舍,终究还是离别。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意惊破其所热爱的康桥的宁静,可以理解为不愿意宣扬寻梦之事,与康桥的再别,是一位感情纯真的诗人与自己隐秘的感情世界的惜别,这是苦涩而美的感情沉淀。“不带走一片云彩”,可见诗人的洒脱和对旧梦的珍惜。《再别康桥》首尾两节回环往复,第一节诗人留给读者的是飘逸、潇洒的印象,而最后一节,作者感情则变得深沉抑郁。

44 本诗的艺术特点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 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45 本诗的艺术特点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46 本诗的艺术特点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47 《再别康桥》的修辞与想像 比喻 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赋予寻常事物以眩目的美丽,更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景中寄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叠字 诗首节写久违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像是怕惊醒了一个美好的梦,诗人刻意连用三个“轻轻”作叠字,为晚照下的康桥铺垫宁静美的基调,也突出了自己对康桥的惜别深情。

48 反复 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诗人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同时也有一种唯美的效果。
反复 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诗人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同时也有一种唯美的效果。 顶针 第6节两处“沉默”,形成首尾联珠的效果。由夏虫的沉默扩展到整个康桥的沉默,这种串联,让人有无边的遐思。最为沉默的或者就是惜别的诗人自己。

49 想像 面对康河,在诗人驰骋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甚至要泛舟寻梦去满载一船星辉,这些无不是想象的极致,也是是诗人自在生命的热烈追求。此时,诗人如庄周梦蝶,完全物我两忘了。

50 小 结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留恋、眷恋、赞美、离别的哀愁)为线索,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51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自摩

52 历代离别名句 慷慨悲壮 洒脱豪迈 情深意长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情深意长

53 康桥风光 下课


Download ppt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0年秋,徐志摩曾到剑桥大学学习。1928年8月诗人故地重游。灵感闪现,写下了这首以意境优美、空灵飘逸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较为典型 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