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勤學的榜樣 編寫: 張文麗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勤學的榜樣 編寫: 張文麗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勤學的榜樣 編寫: 張文麗老師

2 路溫舒車上抄書 路溫舒小時很喜歡讀書,可是,由於家裡很窮,無法供他上學,更沒有錢買書,他只好在日間當牧童,晚上才請求別人教他識字。
一天放羊時,他發現池塘裡長著一叢叢蒲草,葉子又寬又長,很像抄書用的竹簡。他就割了一大捆背回家,把蒲草切整齊後,用線繩聯結起來,再把借來的書抄寫到蒲草上面,放羊時就帶在身邊隨時閱讀。他的法律知識就是由此一點一滴累積得來。 路溫舒的學識長進很快,後來便當了官。他曾多次請求皇帝聽取勸諫和減輕刑罰,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3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從小就愛讀書,可是,他家世代都是農夫,生活貧困,哪有錢供他上學?匡衡只好常常向人借書來看。
一天晚上,少年匡衡替財主砍完柴回家,照例想拿起書本學習。可是這天收工遲,天色已黑,家裡窮得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看來書是讀不成了! 匡衡正在發愁時,忽然發現牆壁上有一條縫隙,把鄰居的燈光透了過來。匡衡靈機一觸,便用鑿子偷偷把那小縫鑿成一個小洞,自己就捧著書,倚著牆,利用那點微弱的亮光來讀書。

4 現代苦學生丘成桐 數學家丘成桐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父親在他唸中學時不幸病逝,遺下孤兒寡母七人過著清貧的生活。
丘成桐的母親和姐姐們為了供丘成桐繼續升學,每天工作達十多小時。丘成桐深知上學機會得來不易,於是更為珍惜。當時他家住沙田,交通不便,他仍願意每天步行一個半小時去上課,課後還替人補習來幫補家計,是典型的苦讀生。丘成桐的刻苦精神,為他帶來極大的學術成就。他只花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以艱難著稱的柏克萊大學數學博士課程,令學術界嘩然。其後,又在四十歲前獲得國際數學界的最高榮譽 ── 費爾茲獎 (Fields Medal),奠定了世界級數學家的地位。

5 王冕放牛畫荷 王冕是元朝有名的詩人和畫家。他從小就有很強的求知慾,可惜他的家境很貧困,父母不但無法把他送進學校念書,還要他替人放牛來幫補生計。 有一天,王冕在放牛時,經過一個荷花盛放的池塘,看到陽光下的荷花顯得格外美麗。王冕心 想:「如果能把美麗的荷花畫下來,那多好啊!」自此,他便決心學習畫畫。由於他沒有錢買筆和顏料,只好向別人討了些破筆,又用天然的物料來自製顏料來畫畫。他利用放牛時的閒暇時間,拿起筆來畫畫。最初他畫得一點也不像,但他並沒有放棄,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嘗試,他的畫技漸漸成熟了,終於成為一位大畫家。

6 孫敬懸梁讀書 古代的中國人很重視讀書,因為讀書不單可以充實自己,而且更有機會在政府中擔任公職,以光宗耀祖。為了鞭策自己努力讀書,他們想出了許多有趣的方法,例如孫敬的「懸樑讀書」,便是其中之一。 孫敬是西漢信都人。他年輕時已經發憤求學,不分日夜地讀書。為了防止自己在讀書時睡去,他就把頭髮掛在房子的樑上,一旦打瞌睡,頭垂下來,懸掛在樑上的頭髮便會扯著頭皮,令自己痛得立刻醒過來,繼續讀書。孫敬這種刻苦的讀書方法,終於使他學有所成,名聞天下。

7 蘇秦發憤刺股 戰國時的謀略家蘇秦,東漢洛陽人,年輕時曾四處游說各國君主,希望能夠得到一官半職。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個君主的賞識,只好失望回家。他的家人都認為他沒出息,對他十分冷淡。蘇秦很傷心,於是下定決心,好好讀書,增進自己的學問。 蘇秦日夜埋首讀書,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來。蘇秦為了驅除睡意,便將一把錐子放在身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時,便拿起錐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劇痛令蘇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讀書。 一年之後,蘇秦終於學有所成,再四出游說各國君主,更得到各國君主的重用。

8 呂蒙艱辛求學 呂蒙是三國時代孫權手下的大將。他雖然勇敢善戰,卻沒有學問。有一次,孫權對他說:「你現在已經是軍官了,應該多讀書來充實自己。」呂蒙回答:「軍中有許多事要做,很難抽空讀書呢!」孫權說:「我日理萬機,但我每天都擠出時間來讀書,因為讀書對自己是很有益處的。你應該自我勉勵,努力求學啊!」 有一天,大臣魯肅跟呂蒙談論政事,發現呂蒙應對自如,策略亦極好,不禁大加讚賞。孫權知道呂蒙發憤讀書,便說:「呂蒙已經軍功顯赫,身處高位,仍能下定決心,不怕艱辛地讀書,真是人們的典範啊!」

9 讀書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要找藉口說很忙…很累…
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要持之以恆,不可虎頭蛇尾,有恆心才會成功 更要感謝父母給我們安定富足的環境,讓我們可以專心向學。


Download ppt "勤學的榜樣 編寫: 張文麗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