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免疫增殖病及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彭奕冰
2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临床疾患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
3
免疫增殖病(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是指淋巴系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概述 免疫增殖病(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是指淋巴系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按细胞表面标志分类的免疫增殖性疾病
5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7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骨髓瘤患者的骨髓体外培养→瘤细胞自发性增殖,培养上清液瘤细胞所分泌的IL-6明显↑。 抗IL-6抗体能消除瘤细胞的自发增殖,IL-6为骨髓瘤自分泌增殖因子 。 IL-6↑→ IL-4↓
8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 损伤 四、溶骨性病变
10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临床疾患: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轻链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增殖症
11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突出特点是患者血清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protein,M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是多无免疫活性,所以又称副蛋白(paraprotein)。
12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一、多发性骨髓瘤
14
免疫球蛋白: IgM IgG IgA IgE IgD 重链 μ γ α ε δ
轻链 κ(kappa) λ(lamda)
16
“轻链失衡理论”的提出
17
浆细胞产生Ig模式图 轻链 214aa 10′ 重链 aa 18′
18
轻链的代谢 肾脏 10% 排出 90%肾小管降解、重吸收 游离轻链等电点PH5.9与肾小管PH接近→肾小管损害
19
1873年 Rutzky首先报道多发性骨髓瘤并命名。
1900年 Wright证实其瘤细胞为浆细胞,故又称为浆细胞骨髓瘤。 在免疫增殖病中较常见,发病率(2~4)例/10万人。
20
临床表现 骨骼表现 肾脏表现 血液学表现 高粘滞度综合征 易感染性 淀粉样变 其他
21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 IgG:多见,占50%~60%,又分IgG1、IgG2、IgG3、 IgG4型。典型症状。 IgA:占25%,又分IgA1、IgA2型。高黏综合征多见。 IgD:很少见,仅占1.5%,瘤细胞分化较差,几乎100% 生存期短。 IgM(7S):少见,易发生高粘滞血症或雷诺氏现象 IgE:很罕见。 非分泌型:溶骨病变较少,神经系统症状多见
22
检验项目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IgG、IgA、IgM 二、血、尿轻链的定量 κ、λ链
23
免疫浊度测定分类 透射浊度法 散射浊度法
24
透射浊度法和散射浊度法的光路 浑浊 样品 (透射浊度法) I0 I 光源 检测器A 检测器B (散射浊度法)
25
免疫浊度测定分类 终 点 法 速 率 法
26
3 2 1 Time Scatter 抗体加入后测定速率 速率散射法 1. 加入缓冲液 2. 加入样本 3. 加入抗体 Rate
27
抗原抗体的平衡 抗原浓度 测定范围 Ag * Ab 平衡点 抗体过剩 抗原过剩
28
三、血清区带电泳
30
HYDRASYS 控制面板 染脱色舱 电泳 \ 点样舱
31
全自动电泳仪主要特点 1.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介质 2.采用国际专利的一次性加样梳 3.电泳速度快 4.自动进行点样、孵育、染色、脱色、干燥
5.所有胶片可长期保存 6.可做项目丰富,达16项
32
phoresis
34
一次性加样梳 一次性加样梳是法国SEBIA公司独创的国际专利产品, 具有加样量准确、均匀、样品使用量少,每次(10μl)。绝对没有样品间交叉污染。 (一次性加样梳在试剂盒中配备)。
35
电泳介质为琼脂糖凝胶。 注意每次使用时胶片的正面永远面对自己 操作中,不要碰触胶片的正面.
37
肝 硬 化
38
胃 肠 道 蛋 白 缺失
39
肾 病 综 合 症
40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急 性 炎 症 期
41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慢 性 炎 症期
42
多 克 隆 抗 体 增 生 症
44
四、免疫电泳
45
五、免疫固定电泳
46
六、冷球蛋白检测
47
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
不同于浆细胞瘤和其他浆细胞恶性增殖的临床疾病,与淋巴瘤疾病相似,表现为淋巴结、肝脾肿大。 本病骨髓侵润、骨质破坏、骨痛骨折表现少,主要表现为骨髓外侵润(淋巴结、肝脾肿大)。五聚体的IgM(19S)异常增高 →血粘滞度过高综合征。
48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疲劳、乏力、体重减轻 M蛋白所致症状
49
10%~30%患者出现本周蛋白,但发生肾损害者较少仅20%。
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电泳示单克隆IgM增高,一般>10g/L,是该病的特点。 其他 可能存在冷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或冷凝集素。
50
发病年龄大、血清中单克隆IgM>10g/L和骨髓中淋巴细胞样浆细胞浸润是该病诊断的必要依据。
51
轻链病 是突变的单克隆浆细胞产生的大量轻链,血浆及尿中轻链含量异常增加。 部分过多的轻链蛋白沉积于肾脏和其他内脏组织引起淀粉样变性。
52
本病发病年龄较轻,常以发热、贫血、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症状。
免疫学检测:血清中Ig水平可明显降低或处于正常低限,但有异常的轻链水平升高,κ/λ型比值明显异常,血清及尿中往往可同时检测出相同类型的Ig轻链片段。
53
重链病 根据重链的类别分类,目前已报道了、、、四种重链病,但型极为罕见。
54
3种重链病的特征 特点 γ HCD α HCD μHCD 好发年龄(岁) 平均50岁 10~30岁 成年(中老年) 临床特点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腭(悬雍)垂红肿、细菌感染贫血等 吸收不良征候群、散腹部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炎症等。 内脏淋巴结肿大 组织特征 易变,多形态淋巴样细胞在淋巴结和骨髓中浸润 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淋巴样细胞浸润 骨髓浆细胞有空泡,常以淋巴样细胞出现 乙酸纤维膜电泳 不均一的小M峰 M带可有,多数不明显 正常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血清免疫电泳 自由γ链 80%有自由α链 自由μ 链 本周蛋白 无 多数有,属κ链 骨质破坏 罕见 约1/3有 预后 不良,死于细菌感染 良好 慢性淋巴细胞型较好
55
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 IgG重链病预后较差,患者死于细菌感染,通常在几个月至5年之内病情进行性恶化。 IgA重链病预后较好。 IgM重链病至今仅发现19例。 IgD重链病仅见1例。
56
四种浆细胞疾病的比较 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轻链病 + ++ - 性别 男60% 男80% 男100% 男50%
视力障碍 + ++ - 淋巴结肿大 少见 多见 肝脾肿大 溶骨性改变 不见 肾功能损害 M蛋白种类 IgG,IgA,IgD 或E IgM 重链(γ,α或μ) 轻链(κ,λ) 诊断后平均生存期 2年 4年 <1年 Κ型:>2年 Λ型:<1年
57
--------又名原因不明的单克隆丙球蛋白病,血中出现单克隆丙球蛋白,但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
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病 又名原因不明的单克隆丙球蛋白病,血中出现单克隆丙球蛋白,但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 此病发病率明显与年龄有关: Kochwa报道 21岁以上献血员发病率0.1~0.3% 70岁以上发病率3% 90岁以上发病率14%
58
241例BMG 20~35年跟踪 结果:①稳定者46例(19%); ②死亡者113例(47%); ③M蛋白增高(>30g/L),但未发 生其他疾病者23例(9.5%); ④发展为恶性疾病者59例(24.5%): 多发性骨髓瘤39例、巨球蛋白血症7 例、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5例、系统 性淀粉样变8例 此病无恶变时无需特殊治疗
59
恶性与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鉴别诊断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症状 骨髓瘤或淋巴瘤的症状 无症状 贫血 几乎都出现
一般无 骨损害 溶骨性损害很普遍 不常见 骨髓象 浆细胞>10%,形态正常或异常 浆细胞<10%,形态一般正常 M蛋白 常高于20g/dl 低于20g/dl 正常Ig 降低 增高或正常 游离轻链 常出现 阴性
60
病人 IgG IgA IgM KAP LAM K/L(g/l)
姓名 8~ ~ ~ ~ ~ ~2.95 顾佩佩46.2↑ 0.23↓ 0.17↓ ↓ 16.80↑ 0.02↓ 陈国良7.36↓ 0.31↓ ↑ 5.11↑ ↑ 余明红1.78↓ 49.50↑ 0.17↓ ↑ 0.18↑ ↑ 张三 2.77↓ 0.23↓ 0.22↓ ↓ ↓ 刑晓蓓4.91↓ 0.34↓ 0.29↓ ↓ 2.00↑ 0.51↓ 任萍 38.70↑ ↑ 4.08↑ 1.80
Similar presentations